?

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古籍服務工作管窺

2016-02-13 19:43吳庭宏
圖書館學刊 2016年4期
關鍵詞:古籍檢索個性化

吳庭宏

(揚州大學圖書館,江蘇 揚州 225002)

?

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古籍服務工作管窺

吳庭宏

(揚州大學圖書館,江蘇 揚州225002)

[摘要]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古籍信息服務工作是具有個性化特征的新型服務模式,它應以古籍網絡信息資源建設為基礎,以古籍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為支撐,充分體現圖書館古籍服務質量及網絡資源的使用效益。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校圖書館古籍服務個性化

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館中已普遍運用,圖書館的古籍資源和圖書館其他資源一樣突破了圖書館“圍墻”的束縛,讀者(用戶)在網上即可獲取到自己想要的古籍信息資源。如今網絡世界里已儲藏了數量巨大且可以共享的古籍信息資源,各高校圖書館均爭先在網上建立起自己的古籍數據庫和古籍網站,并對古籍網絡信息資源不斷進行更新、補充和完善。因此,在古籍網絡信息資源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古籍部門的讀者服務工作也正在發生變化:不再沿襲過去傳統的古籍咨詢服務模式,而是以個性化古籍服務為主要特征。

1 高校圖書館古籍服務的新特征

高校圖書館的古籍部門作為圖書館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圖書館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古籍部門的工作人員除了承擔古籍保護的任務外,更應該積極為本校師生的古籍整理研究做好服務工作。隨著高校網絡環境的變化,古籍讀者服務工作也應和圖書館其他服務工作一樣要有新的改變:要從傳統的“圖書館提供什么,讀者接受什么”的古籍服務舊模式,轉變為“讀者需求什么,圖書館提供什么”的注重個性化服務的古籍服務新模式。

古籍服務個性化特征,主要體現在服務時空的個性化和服務方式及內容的個性化。服務時空的個性化是指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地點享有個性化古籍服務,即高校師生可以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在辦公室、教室、宿舍甚至自己的家里全天候享受到本校圖書館提供的古籍網絡服務。

至于古籍服務方式及內容的個性化,是指根據用戶的行為習慣、興趣愛好的不同,或身份、職業、學歷的不同而采取的有針對性的古籍服務模式。一般而言,高校用戶主要有兩種類型:學習型和研究型,而這兩種類型用戶的古籍信息需求有較大差異。

學習型用戶大多是在校學習的文史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是古籍閱覽的主體,他們的閱讀目的,一是希望從先哲的智慧中尋找對自己學業有指導意義的東西,二是借助古籍文獻來完成畢業論文。這部分古籍用戶思維敏捷,具有基本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較高的英語水平。古籍服務人員只需指點他們網絡檢索方法或提供查找古籍信息資源的途徑即可。但學習型用戶大多是年輕的學生,相對而言,文獻學知識較為匱乏,尤其是在工具書的使用上缺乏基本的應用技能。如用傳統方法(如“四角號碼”)來檢索相關古籍資料,他們會感到很困難,也會覺得很麻煩。針對這種情況,古籍服務人員可以從相關的網頁上下載電子版的工具書匯集在某個頁面供他們查詢,只要輸入需要檢索的關鍵詞即可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梢?,方便、快捷的網絡查詢能夠為用戶節省很多時間。

至于研究型用戶,一般是從事古籍整理的專家或從事專業教學的教師以及部分研究生,是古籍閱覽的穩定用戶群。他們的閱覽層次都比較高,注重原始文本的閱讀,需要規范標準的、有學術參考價值的書目解題。他們在著手進行某個課題研究之前,必須要進行文獻查閱,從而了解圖書館是否收藏了與本課題相關的古籍文獻信息,自然查閱古籍的信息量相對來說就比一般古籍閱用戶要大得多。如果能夠方便快捷地利用到古籍網絡信息資源,必然是事半功倍,他們再也無需在查找或檢索文獻中耗費大量寶貴時間,而將其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如本校一位教授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清代揚州學派文獻整理與研究》的前期工作需要大量復制相關的古籍文本,古籍服務人員除向其學生提供大量的紙質文本進行復制外,還向其學生提供“微盤”網址,來下載本館未收藏古籍文獻。由此可見,古籍服務人員盡自己最大努力搜集大量的網絡古籍資源來為本校的古籍整理研究者提供個性化古籍服務是其應盡的職責,也是個性化古籍信息服務區別于傳統古籍服務的根本特征。

2 古籍服務必需以資源建設為基礎

2.1古籍聯機公共檢索目錄系統建設

聯機公共檢索目錄系統即OPAC(英文Online Public AccessCatlog的簡稱)系統,主要用于圖書館信息(如書刊目錄、館藏情況等)的聯機檢索。高校圖書館應根據本館的古籍館藏特點,運用古籍目錄學知識,對有價值的古籍信息資源按主題進行歸類,首先建立本館的古籍信息資源聯機目錄和索引,并為用戶提供專業特制的古籍信息檢索界面,從而提高文獻利用率。目前各高校均建立有古籍書目查詢系統,進入古籍查詢界面后,一般只需輸入題名、作者、索書號等檢索項即可瀏覽各館的古籍館藏情況。

高校圖書館除了向本校師生提供本館自建的古籍聯機書目檢索系統外,還應搜集網上免費的、可在線共享的古籍聯機檢索目錄系統,建成相應的檢索界面供本校師生檢索查詢。例如,“學苑汲古”,全稱為“高校古文獻資源庫”,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的特色庫項目之一,由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等24家全國重點高校圖書館合力創建,涵蓋各參建館所藏古文獻資源的書目記錄,總體規模龐大,資源品種多樣;再如,由復旦大學圖書館古籍部編撰的《四庫系列叢書目錄·索引》,依原書順序,分經、史、子、集四部著錄四庫系列十四種叢書子目18200余條,每條記錄包括書名(含卷數)、著者(含朝代)、版本、分類、出處(叢書冊次)等項目。諸如以上這些古籍檢索目錄系統可謂種類繁多,且均可通過網絡免費在線查詢。各高校圖書館可以將這些免費的網絡在線的古籍目錄檢索系統搜集存儲到相應的檢索界面供本校師生查詢檢索。

2.2高校圖書館古籍數字資源建設

高校圖書館古籍數字資源建設包括現實的古籍資源和虛擬的古籍資源?,F實古籍資源主要是構建個性化的、體現不同特色的古籍文獻信息數據庫。各高校均依據不同層次的古籍用戶群購建各種各樣的能滿足用戶群需求的古籍文獻信息資源庫。例如許多高校均購買了諸如“中國基本古籍庫”“中國數字方志庫”等一批富有特色且極具利用價值的的古籍數據庫,從而為本校師生的古籍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古籍信息資源不僅包括已有的現實館藏信息資源,而且包括大量的從網上獲取的虛擬古籍館藏資源。但虛擬網絡古籍信息資源數量巨大,種類繁多、結構復雜,用戶自己去網海中搜尋滿足自己所需要的網絡信息非常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的相關部門(如古籍部門和技術部門)應根據用戶需求和本館特色數據庫的要求,廣泛收集因特網上的古籍信息資源,并從中選擇公認的、權威性的網絡古籍數字資源,在本地網站主頁建立超鏈接,經過整理、編排后存儲在Web服務器上,整合為圖書館的虛擬館藏古籍資源,供用戶統一檢索,從而提高古籍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和信息服務水平。例如,利用網絡可以搜索到諸如《四庫全書》《乾隆預覽本四庫全書薈要》《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續修四庫全書》《四庫禁毀書叢刊》《四部叢刊》等有關四庫系列的電子古籍資源,然后將其自建為本館虛擬古籍數據庫,供本校師生隨意在圖書館、辦公室、教室、宿舍在線或下載閱讀。

3 古籍服務需要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

對于古籍服務人員來說,首先在服務理念上要除舊更新?!岸嗄陙?,我國傳統圖書館服務理念可以簡要概括為‘藏、封、守、舊’,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的是‘等上門,守攤式’服務,是一種被動式服務?!保?]這種現象在古籍部門表現得更為明顯。因為古籍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長期以來,各古籍保護部門或單位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古籍加以保護。在保護過程中自然會形成以“藏”為主的思想,甚至有些圖書館還存在只“藏”不用的思想。這些傳統的古籍保護思想必定與圖書館“服務至上,讀者第一”的理念背道而馳。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圖書館高級研究員陳先行先生對此深有感觸,他說:“圖書館應當為人做好嫁衣,藏而不用還不如不藏。藏書建設為的是服務讀者,古籍保存為的是讓后人利用,否則再稀世的珍寶又有什么意義呢?”[2]因此,圖書館古籍服務人員有責任解決好“藏”與“用”的關系,古籍服務人員應積極引導用戶去充分利用古籍網絡資源,從而更好地保護古籍。

其次,古籍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網絡環境下對古籍工作者服務能力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專業化上?!爱斀裰R經濟背景下的館員,不只是熱情、周到的服務員,還是掌握了專業知識、信息技術和外語知識的導航員,是讀者文獻資源獲取的引導者?!保?]古籍服務人員不僅要熟悉古籍服務工作的各個環節,還必須具有學科知識以及網絡文獻信息搜集的能力。具體來講,網絡環境下古籍服務人員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以保證古籍個性化服務的質量:第一,古籍服務人員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要不斷學習古代文學、文獻學、歷史學、圖書館學等相關學科的基礎知識,更要熟悉計算機操作技能。第二,古籍服務人員要加強用戶研究,要主動了解用戶信息使用的行為習慣及興趣愛好,建立用戶的個人檔案,然后依據用戶不同需求提供符合個性特征的周到的特色服務。第三,要積極主動與用戶進行互動,讓用戶共同參與古籍個性化服務,這樣便于及時反饋用戶的信息需求。

4 結語

隨數字圖書館建設和網絡通訊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往簡單被動的古籍服務模式已很難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而個性化古籍信息服務模式已成為古籍信息服務主要方向。但不可否認,仍有部分傳統學者不完全了解或者不認可古籍網絡數據庫所具備的各種輔助研究功能。針對這類人群,高校圖書館古籍部門應積極開展“古籍信息推送服務”。例如,可通過電子郵件推送古籍信息檢索網址,或將古籍信息資源下載后通過QQ或電子郵箱直接發給此類讀者用戶群。本校文學院一位退休老師在???、注釋清代王引之的《經義述聞》時,先是逐字逐句地進行文本輸入,其效率之低可想而知。后來本館古籍服務人員從“中國基本古籍庫”中直接下載其所需的古籍文本,通過電子郵箱傳遞給他,使他節省了大量寶貴時間,研究的進度也大大提高。

另外,高校圖書館的古籍部門除了主動為本校師生提供網絡古籍信息資源外,為了提高網絡古籍文獻資源的使用率,還應主動為來自外單位的用戶提供熱情周到的幫助。外單位的用戶來館的目的主要是為編制新方志、新族譜的需要,大都是為了想從古籍文獻中搜集對修志、修譜有用的信息,但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有的雖古文功底厚實,能夠流暢地閱讀古籍,但他們缺乏相應的古籍檢索知識,尤其是網絡檢索的能力較為薄弱。為了節省時間,他們更希望得到古籍服務人員幫助。如果古籍服務人員此時能夠通過網絡檢索,將校外用戶想要查詢的古籍文獻信息下載下來或進行剪切復制到移動設備,將會讓他們免于旅途奔波之勞,最終滿意而歸。

總之,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古籍服務的宗旨就是要全面調動古籍服務人員的主動性,變“人找信息”為“信息找人”,變“靜態服務”為“動態服務”,從而突顯古籍服務的個性化特征,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圖書館古籍服務質量和網絡資源的使用效益,使各高校圖書館現實的古籍網絡資源和虛擬的古籍網絡資源均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居平.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服務的理論與實踐[M].安徽:安徽大學出版社,2009:35.

[2]范晰.遇上知音其實是古籍之幸[N].文匯報,2010-10-23(1).

[3]陳威莉.知識經濟背景下高校圖書館讀者(用戶)服務工作發展趨勢及策略[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8(1):157-159.

吳庭宏男,1969年生,碩士。研究方向:古籍修復及古籍服務。

[分類號]G255.1

收稿日期:(2016-02-16;責編:徐向東。)

猜你喜歡
古籍檢索個性化
中醫古籍“疒”部俗字考辨舉隅
關于版本學的問答——《古籍善本》修訂重版說明
堅持個性化的寫作
瑞典專利數據庫的檢索技巧
一種基于Python的音樂檢索方法的研究
關于古籍保護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復師
上汽大通:C2B個性化定制未來
專利檢索中“語義”的表現
同桌寶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