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彰顯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特色

2016-02-15 21:05閆景麗劉福華
中國校外教育 2016年15期
關鍵詞:院校區域融合

◆閆景麗 劉福華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

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彰顯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特色

◆閆景麗 劉福華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

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創新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理念,不斷實施體制機制創新改革,主動融入區域產業發展,是實現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的重要途徑,也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根本要求。高職院校只有不斷創新服務模式,突出社會服務特色,強化服務優勢,融入區域產業發展,才能實現辦學核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

產業發展 高職院校 社會服務

2015年10月19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根據“行動計劃”的主要目標要求,高職院校只有不斷拓展社會服務功能,不斷融入區域經濟產業發展體系,才能不斷增強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這既是高職院校內涵發展的需要,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找準切入點,突出服務特色,強化服務優勢,融入區域產業。

一、把握產業發展趨勢,謀劃社會服務需求

1.把握世界經濟和產業發展趨勢,謀劃長遠的社會服務新需求

一是信息技術產業成為新一輪的技術和工業變革轉型發展的支柱產業,這標志著知識經濟時代的真正到來,由此帶來的“互聯網+”將與一、二、三產業的全面融合,形成新的產業發展業態。二是高新技術產業的加速發展對傳統產業轉型發展帶來新推動。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推動各國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發展的主動力,因此發達國家明確提出“再工業化,再制造化”“國家技能發展戰略”等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三是知識經濟已經成為現實經濟形態,高技術、信息化和服務化成為世界產業結構轉型發展的主流。四是產業開放融合發展不斷增強?!盎ヂ摼W+”與傳統產業和新技術的融合,使各產業之間的關聯和互動性不斷增強,形成一種跨越時間、空間、國家、行業、產業等的世界產業融合發展大系統。這必將進一步推進深化生產的專業化、生產要素的最優化、產品生產的無國界化的發展。這一系列經濟和產業發展趨勢,必將對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這些要求既有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更有服務于國家和區域產業發展能力的要求,高職院校只有做好社會服務需求變化的準備,才能掌握社會服務需求的主動權,實現其自身核心競爭力的不斷增強。

2.準確把握國家發展戰略,做好社會服務項目儲備

“2025中國制造”將催生“培養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的新需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必將催生跨專業跨行業跨層次的技術技能提升;“互聯網+”形成的新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必然催生科研院所、高校、行業企業在技術服務上的合作新模式和服務新模式。只有做好對這些產業的發展研究和項目論證,才能準確把握發展需求,實現服務項目的有效儲備。

3.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產業發展方向,實施好社會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

一方面,地方高職院校要按照“服務區域,服務當地,重在創新,重在實效”的工作要求,不斷研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地方高職院校的根在地方,發展在產業,要突出服務于當地、服務于當前、服務民生、服務于發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全方位的社會服務。另一方面,要不斷研究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帶來的新需要,把握社會服務發展的新要求,實現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融合,社會服務與產業需求融合。

4.著力建設一支理論基礎扎實,專業技能過硬,始終站在新技術前沿的教師專家團隊

高職院校要為師資團隊搭建新技術、新產業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的平臺。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將優秀師資團隊派往發達國家或地區輪訓、將優秀教師選送到國家高新技術開放區掛職學習、選送優秀教師到科研院所、企業行業參與科技創新研究的新機制,從而實現教師服務團隊始終能站在產業發展的前沿,站在新技術、新工藝、新思想的前沿,為完成社會服務做好充分的師資儲備。

二、創新社會服務理念,融入區域產業發展

1.走出象牙塔,融入區域產業

社會服務是高職院校的基本職能之一,高職院校只有不斷將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相融合,教師從閉門教書、研究走向廣闊的社會生產發展的前沿,才能實現其應有的社會服務,才能把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真正實現本質的提升。高職院校要不斷增強服務意識,無論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還是專業建設,無論是課程體系的構建還是師資隊伍的建設,都必須增強社會服務意識,走出象牙塔,主動服務社會,成為區域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和產業轉型發展的強大助推器。

2.準確定位社會服務,創新服務思路

按照《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的要求,高職院校社會服務“不斷融入區域經濟產業發展體系”是其主要目標要求,這就要求高職院校,一方面,要從準確把握區域產業發展的趨勢,把握產業行業發展的現實需求,實現專業與產業的對接;另一方面,要找準產業發展過程中所需求的社會服務的著眼點、切入點、重點,實現有效融入,服務定位準確。

3.強化社會服務優勢,拓展社會服務內涵

無論是行業類型的高職院校還是地方高職院校,都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需求而建立起來的,都具有一定的辦學特色和優勢,強化辦學優勢,充分發揮科研、人才、技術等集聚優勢是拓展社會服務范圍的根本保證。一方面,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專業研究優勢,把專業技術研究與區域產業需求實現有效對接,這既能實現應用技術成果的迅速轉化,又能實現行業企業生產技術的創新提升,更實現了“校企”“校行”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強化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在區域內的專業優勢,拓展服務范圍,實現高職院校的優勢專業成為區域內產業創新發展的引領者。

三、不斷推進高職教育的創新發展,彰顯社會服務特色

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特色是由其辦學特色決定的,高職院校只有不斷實施辦學體制機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才能辦成特色鮮明的現代高職教育。

1.要緊緊圍繞“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人才結構”這個總要求,不斷推進辦學體制機制創新。這就要求在辦學模式、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要形成與區域產業發展更加契合的模式,才能辦出特色。一方面,實現區域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本身就是社會服務與區域產業的最有效對接;另一方面,辦學模式上不斷創新資源整合模式,形成多元投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融合發展模式,這才是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真正彰顯。

2.要緊緊圍繞國家確立的“一個目標,兩個融合,三步實施,五大工程,十個領域”的戰略發展要求,不斷拓展社會服務的領域。一是不斷拓展以政府引導為主的各級各類培訓,包括農村新成長勞動力技能技術培訓、農民工技術技能培訓、農民工轉移就業培訓、城鎮居民再就業培訓、城鎮居民創業培訓、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等,使培訓服務成為支持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更新的重要支撐。二是不斷拓展以行業企業為主導的技術技能需求培訓服務。要努力依據國家職業標準,圍繞職業崗位所必須具備的技能要素和各項能力要素這根主線,實現技術技能培訓與職業資格認證的有效對接,形成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和考核辦法為一體的規范的培訓教學體系。三是不斷拓展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其它社會服務項目。高職院校要更加注重形成“服務區域、服務當地、重在創新”的社會服務模式,努力形成“面向行業企業積極開展技術服務,面向新農村提供農業技術推廣、農村新型合作組織建設服務,面向社會積極開展高技能和新技術培訓,面向社會開放學校教育資源和文化體育設施,為當地居民提供科普、文化等方面的專業服務”,建立起覆蓋城鄉,適應勞動者多樣化、差異化需求的社會服務體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的通知.教職成[2015]9號.

[2]魯昕.深化高職教育改革創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作出新貢獻.2015年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年會上的講話.2015.10.

[3]林仲英.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與思考.咸寧學院學報,2009,(05).

[4]陳海利,鄒樹粱,王莉芬.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對策研究.2010.

猜你喜歡
院校區域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融合菜
分割區域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融合》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區域發展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