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互聯網口述歷史中國互聯網“黃埔軍?!焙汀暗谝淮椌W人”

2016-02-17 03:52張樹新
關鍵詞:黃埔軍校

張樹新

訪談:方興東 口述:張樹新 整理:何遠瓊

中國互聯網口述歷史中國互聯網“黃埔軍?!焙汀暗谝淮椌W人”

張樹新

訪談:方興東 口述:張樹新 整理:何遠瓊

美國之行驚覺:互聯網是一場革命

做互聯網既是偶然,也不純粹是偶然。其實做尋呼臺的時候,我們就和電信有合作了。1994年,尋呼臺迅速從暴利變成了薄利,也沒有創新的東西了,我突然沒興趣了。那時我才31歲,就迅速賺到了錢。恰巧那會兒,有一個出國機會,就想出國看看。

1994年11、12月,我們去了美國,在美國呆了三四個月。印象最深的是正好趕上美國所有IT技術交匯的時期,很多最新產品發布會我們都趕上了。在那里我看到了牛頓,①蘋果牛頓(Apple Newton),是較早期的掌上計算機(個人數字助理),由蘋果計算機公司于1993年開始制造,但因在市場上找不到其定位,需求量低,并于1997年停止了生產。就是蘋果最早做的掌上電腦,那會兒沒有Wi-Fi,沒有無線,什么都沒有,就一個牛頓擺在那里。

后來我們又拜訪了戴爾總部和Gateway,②Gateway公司,于1985年成立于美國愛荷華州,美國知名的PC品牌。2007年10月Acer宏碁以7.1億美元收購Gateway公司。想去賣他們的東西。當時我想做一個全新的中關村銷售模式,在科教館做一個7×24營業的計算機直銷。但他們不干,因為他們不是單純賣計算機,他們想以電腦為中心,做網絡,疊加他們的服務。說實話,電腦要做網絡服務,這是給我的第一個認識上的啟發。

那天晚上我們住在洛杉磯酒店里面,我們班的一個同學,給大家發了我酒店的電話號碼。因為我上學是班長,人緣很好,晚上就有三十多個電話打進來。我非常驚訝,他們怎么找到我的電話的?那個同學就給我講了什么叫E-mail,他們通過遠程上網用BBS。③電子公告牌系統(Bulletin Board System,英文縮寫BBS)。BBS也泛指網絡論壇或網絡社群。我們班就有一個BBS,他們在那里發的消息。說實話,我當晚就像開了天眼一樣,我第一個感覺就是“這是一場革命”,人類開始走向與物理空間無關,只跟網絡有關的世界了,人類的時空變化有了更大進展。我覺察到,這個東西上面會長出無數的東西,所有過去的、傳統的郵政通信手段都將變成它的基礎設施,我突然就想清楚了這個行業大概是個什么樣子,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快速成長的。

我喜歡從整個行業結構來看問題,對新東西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有著強烈的警醒意識。這不是吹牛,十年前見過我的人都知道,我當時確實是早想象過今天的樣子。我甚至想象過有一天,很多人所有的東西都相互聯接,用什么聯不重要,人們時刻聯機,實際是聯機的那些東西在控制你,人的肉體可能只是它的營養體,你可能只是大系統中的終端……

美國之行的那幾個月是我尋找未來方向的一個旅行,使我對整個IT工業和人類關系有了一個全新認識。

我們一回國就創辦了瀛海威。④瀛海威信息通信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1995年5月,總經理為張樹新,出資人為張樹新和她的丈夫姜作賢。公司最初的業務是代銷美國PC機,張樹新到美國考察時接觸到互聯網,回國后即著手從事互聯網業務,瀛海威由此而誕生。該公司曾經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領跑者。1995年3月回來,5月份就開業了。公司名稱的來源特別簡單,那個時候美國正式推行全國聯網基礎設施,也就是做信息高速公路,我們就把公司定名為“信息高速公路”⑤“瀛海威”是“Information 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的中文音譯。的音譯名了。

“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

1995年,很少有人清楚整個互聯網的架構。中國電信也沒有,它的網絡上還沒有服務器做ISP。⑥ISP,是Internet Server Provider的簡稱,即Internet服務提供商,就是為用戶提供Internet接入和(或)Internet信息服務的公司和機構。這個雖不是我所學的專業,但我不怕新概念,對感興趣的東西會去鉆研。做瀛海威的時候,我把技術層面的東西都認真看了一遍。我們建的網絡,通過中國電信的線路與國外服務器網絡連通。在這個從底層到頂層架構的網絡上面,架了應用設施,做了自己的內容,設計了自己的服務。

1995年9月正式開通后,在北京節點開通了兩條全國線路。我們的機房在中關村南三街,離科學院的網絡中心只有800米。我對當時的網絡中心主任寧玉田⑦寧玉田,1938年9月出生,研究員。曾任中科院技術科學與開發局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中心主任等。說,我要跟你的網連起來,我要做服務。他說,讓郵電部去架線的話可能要等兩年,你能弄到線嗎?我一看物理距離只有800米,就想自己來架設線路。我們墻外的路是市政的,在上面架電線桿子必須是郵電來做,但是圍墻里面的地都是科學院的,市政不管,我們可以自己架電線桿子。我就找科學院行管局,說要做一個工程,圍著這幾個研究所的圍墻架電線桿連一條線到網絡中心成不成?他說可以,我給你批一個規劃就完了。后來就這么樹了18根電線桿,連一條光纜,連到科學院物理所三樓,花了8萬塊錢,這樣就可以用網絡中心的互聯網出口了,半個多月時間就連上了。寧玉田當時傻了,問你怎么弄的,違不違法?我說全部合法,所有批件都在這兒。

再說網絡的另一頭,怎么聯電話裝機線的事兒。我去中關村電話局申請一個9進9出的總機服務,記得申請了20條線,因為永遠不用打出,只是撥進,所以我把它改成18進2出。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公司的電話總機,這個裝機線非常便宜,只產生單進的費用。當我們有了國際出口,有了電話裝機線,拿一個E-mail號碼,撥我們那個號,嗡嗡響了就連上網了。

最開始的時候,我們的業務模式很簡單,但很清晰。我們第一個店開在科教館那兒,又賣電腦、賣Modem①調制解調器(Modem),俗稱“貓”。、賣上網賬戶,像個能上網的咖啡館。

當時主要是中關村的研究人員買,他們過去上網要到機房很麻煩,突然發現自己買一個E-mail賬戶,裝好Modem在家撥號就可以直接跟國外聯系了。因為那會兒家里沒有電腦、沒Modem、沒電話線的人很多,我們還開通了一個服務,讓家里沒有電腦的人買一個賬戶到我這兒上網,按時間收費,相當于后來的網吧服務,上網賬號分能出國的和不能出國的兩種。這就是我們1995年的主要業務模式,瀛海威當時靠網絡服務是賺錢的。

這一年的八九月,我們打出了一個響亮的廣告牌:“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p>

這實際上是個指路牌,但費用很高,一年18萬。我們的市場部經理劉杰②劉杰,瀛海威成立最初的發起人之一,曾任瀛海威市場總監。問我要不要拿下,我說一定要拿,因為我們一定要讓人知道我們公司是干什么的。我們一伙人就在辦公室討論怎么宣傳,怎么說清楚我們公司正在做、正要賣的東西。我們想到信息高速公路。我說好,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那就向前1500米,正好是我們的門市。我們的廣告策劃就把它畫出來貼上去了。當時這樣的廣告確實很新穎很特別,因為大家要么宣傳產品,要么怎么樣,沒有人這樣宣傳的。

領先一步是先驅,領先三步成先烈

1995年我們做得挺火的。北京辦公室都有六七十個人了。很多人來找我談投資,我那會兒就認識Peter Yip③葉克勇(Peter Yip),生于香港。中華網創辦人。,還有曾強、④曾強,曾創辦實華開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第一代中英文全球多媒體在線網,以及中國第一家網絡咖啡屋,之后創辦全國最大網絡咖啡屋連鎖店。梁冶萍⑤梁冶萍,女,1948年出生。曾任瀛海威董事長,北京中興信托投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過來的時候帶了兩個人,花三天時間聽我講了我的偉大理想,特別爽快地說要投資了。她什么賬都沒看,只要求控股,說對公司現有資產評估多少都行。我開始投了七百萬,就評估了兩千一百萬,三倍。我非常高興,哪曉得控股這么重要。三天后她就給我的賬上打了五千萬。投完以后,我們只占26%的股。1996年的時候,誰能才見你三天就給你五千萬然后按你的理想去做?所以我老說梁冶萍是中國第一個風險投資家,當時是中國互聯網的第一筆風險投資,只不過沒投成功而已。

梁冶萍進來以后任董事長,但是日常經營她全部不管。當時我特興奮,心想我可以實現偉大理想了,就邁開了步子大建特建全國網來經營。五千萬幾乎到年底就快沒了。到1997年虧損了一兩千萬。后來她還做了一點股東借款,一塊錢價格轉股,轉股以后她就變成75%的股了。其實1998年的時候雖然虧損,但還是可以做,挺過勁兒就能堅持下來,而且當時有很多人來找我們,想要風險投資。但后來我被董事會清零了。那以后我也沒再見過她。離開之后,我什么也沒說,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在媒體上講我離開瀛海威是因為業務之爭。

瀛海威就是這么簡單的一個歷史。就是像我說的這樣,像個暴發戶一樣暴發,然后像慧星一樣就墜落了,就結束了。這就是中國最早在國際互聯網絡上提供中文信息,最先提供ISP業務的網絡商的命運。

很多人說我當時花錢花得太猛了。這跟我前面賺錢賺得太快有點關系。因為中國當時正在快速成長,到處都是錢。像我們倆做的行當,進來后發現幾乎是在創造一個世界,一個一馬平川的新世界,你就容易產生誤判。另外,成功一定是失敗之母,這是沒辦法回避的。瀛海威當時確實做了很多,其實應該只做一家公司該做的事。但那是在創造一個新行業,搭建整個行業的復雜架構。如果那個時候不那么快,不是上來就把行業結構做那么復雜,是很容易存活下來的。但你想想,那個時候,連163①163網,即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該網絡由郵電部建設經營,是我國四大計算機互聯網之一,是Internet在中國的接入部分。其用戶特服接入號為163,故稱163網。、169②169網,是指郵電部于1997年投資經營,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術、充分利用國家公用通信網的網絡資源組建的中國公眾多媒體通信網。該網絡的特服接入號碼為169,故又稱169網。都沒有,你最開始不做ISP,就沒有ISP。說實話不復雜也不行,因為你走得太早。我評價自己的這句話其實一直沒有變過:我做瀛海威,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我們做得太早了,步子邁得太大了。就像人說的那樣,領先一步是先驅,領先三步就容易成先烈了。

互聯網啟蒙成就一批潮人

1995年,雖然我們在講互聯網是什么東西,其實我們自己也在不斷認知中。我一直覺得互聯網絕對不只是商業,我一直特別希望把互聯網對社會的影響想清楚,互聯網對教育、心理,對一個沒有心理醫生又沒有宗教國家的國民會產生什么影響,把互聯網的哲學機理,把它對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影響講清楚,開始考慮出版一套“網絡文化叢書”?;ヂ摼W的確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哲學關系,這就是為什么第一個主編是郭良③郭良,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數字論壇”成員。1996年初,傾囊建起學術交流網PhilNet。出版有《網絡創世紀》等。的原因,郭良是學哲學的。那個時候我們商量,攢一批好玩的人,一是有學術根底的,二是在技術上能夠打通的人,把互聯網對社會的可能影響寫出來。我找到劉蘇里④劉蘇里,生于1960年。萬圣書園聯合創辦人,學者型書人,中國當代圖書市場的民間觀察者。和甘琦⑤甘琦,女,祖籍江西,生長于東北。圖書策劃人。萬圣書園聯合創辦人,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社長。來做這件事情。

現在想,當時我作為商人,做這個不合適。但回到我當時的狀態,我肯定還是要做的。說實話,一旦錢掙得容易之后,特別容易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就是馬斯洛需求理論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稱“基本需求層次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提出。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亦稱為社交需求)、尊重、自我實現這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說的那個生存需求滿足后,其他層次的需求就會多點?,F在看,這套書還是挺有意義的,它為這個行業做了一些基本的學術解釋,還有就是成就了一大批人。像姜奇平⑦姜奇平,1962年7月北京出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互聯網周刊》主編,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常務理事,數字論壇成員等。、吳伯凡⑧吳伯凡,1966年生,湖北荊州人,哲學碩士?!?1世紀商業評論》發行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時事觀察員、節目主持人等。,現在研究互聯網社會影響比較有名的一些的人,幾乎都在里面。

1997年我們在向全國建網發展,我覺得可以借這件事情讓全中國人都知道互聯網是怎么回事。另外,走信息化這條路至少也要和政府有接觸,得政治正確。所以我們當時就做了個公關活動,請尼葛洛龐帝①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生于1943年。美國電腦專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創辦人,每個孩子一部筆記本(OLPC)項目主席。著有《數字化生存》。來做“數字化生存”的論壇,來了有三百多人,政府官員占了一大半。最開始的連翻譯都結結巴巴的講不清楚。為辦這個會我們花了幾十萬,我只要求所有的會都在我們公司里開。我是后來才覺得這次會挺關鍵的。因為尼葛洛龐帝講未來、未來后發優勢這個東西,那次會確實成就了張朝陽。②張朝陽,1964年10月出生,陜西省西安市人。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但爭議也很大,很多人覺得我們開這個會花錢太大手大腳了。但對我們來講,只是公關中的一個正常計劃。我們那時候一年的公關經費幾百萬,因為市場上要推廣,要不然你怎么讓更多人來上網?現在人有“網癮”,但當時我們還得“忽悠”人來上網。

(本文根據訪談整理,文字有刪減,完整版已經口述者確認。感謝趙婕、劉偉、薛芳、劉旭艷、李寧、孫雪、杜運洪等人為本文所作貢獻。欲了解完整版,請關注即將出版的《互聯網口述歷史》系列叢書。)

(責任編輯:鐘宇歡)

G20

C

猜你喜歡
黃埔軍校
一·二八淞滬抗戰中中國軍隊團級以上的黃埔師生 (不完全統計)
仿佛在黃埔軍校上課
第二次長沙會戰中中國軍隊師級以上的黃埔師生(不完全統計)
1926年3月24日,李濟深前來黃埔軍校參觀
淺談黃埔軍校衛生與營養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記百歲黃埔老人、上海市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夏世鐸
黃埔軍校分校概覽
走進“傳媒藝術黃埔軍?!薄獜V視學院
周恩來與黃埔軍校政治工作的新創設
熊雄在黃埔軍校二三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