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城油田衛49塊挖潛淺層剩余油研究

2016-02-22 20:14張亞偉
科技視界 2016年4期

張亞偉

【摘 要】衛49塊于1982年發現油層, 1991年在重新認識構造的基礎上,落實了該塊的含油面積和地質儲量,區塊構造位于東濮凹陷中央隆起帶衛城構造的東北部,北與古云集構造相接,經過大量地質資料研究發現二下4淺層有大量剩余油,對此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構造特征;儲層特征;三維地震

1 油藏基本概況

1.1 地層特征

衛49塊含油層系為沙三上和沙三下亞段,主要為灰色、深灰色泥巖、灰色粉砂質泥巖夾淺灰色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粉砂巖、熒光粉砂巖、油跡粉砂巖、灰褐色油斑粉砂巖呈不等厚互層,厚度780米左右,油頁巖成組性較好,電性標志較好,容易對比。

沙三上亞段:地層厚度380米,分4個砂層組。1、3、4砂層組砂巖較發育,2砂層組砂巖不發育。含油砂巖主要分布在1、3、4砂層組。

沙三下亞段:地層厚度400米左右,分為10個砂組,砂巖較發育,成組性好,橫向分布較穩定。含油砂巖主要分布在1-6砂組。

1.2 構造特征

衛49塊位于北東向的衛35斷層和衛2斷層形成的斷階內,斷塊呈北北東走向展布,斷塊內的南北向的衛49-1斷層將斷塊切割兩部分,各部分內部又發育了較多小斷層,將衛49塊構造進一步復雜化,斷塊內構造線走向大致與大斷層走向一致,地層傾向東東南,傾角較陡,大約30°左右。

1.3 儲層特征

沙三上儲層巖性為石英細砂巖及長石質石英粉砂巖,石英含量75%,長石含量小于25%,巖石顆粒次圓狀,分選好,粒度0.05-0.27mm。地層孔隙度20%左右,滲透率50-120×10-3um2,油層物性較好。

沙三下巖石以粉砂巖為主,石英含量47.1-64.5%,長石含量14.4-32%,碎屑顆粒磨圓度低,儲層礦物交代作用顯著,石英次生加大作用較強,儲集空間變小堵塞了喉道,物性變差。地層孔隙度10.6-18.4%,滲透率1-10×10-3μm2,油層物性較好。

1.4 油氣水分布

衛49塊油水分布比較復雜,縱向上受生儲蓋組合的影響,有多套油水系統,沙三上、沙三中、沙三下存在厚泥巖層,鹽巖層,形成了蓋層及側向封堵,造成在非滲透層下部及側向形成油氣富集。平面上油水的分布受構造控制較明顯,西傾斷層對油氣封堵能力強,東傾斷層對油氣也具有較強的封堵能力,形成構造控制的構造性油氣藏。

2 構造及儲層精細研究

2.1 基礎研究及主要工作

主要是對衛49塊沙三上和沙三下,進行構造精細解釋,進一步搞清斷塊內部小斷層組合關系,砂體展布及油水分布規律,為該塊下一步油藏開發方案調整提供依據。

1)地質統層

選取衛49塊沙三上和沙三下對衛49塊區域內及周邊的50余口井的沙三段進行了到砂組的地質分層統一,進一步理順了各砂組層面的位置,識別確定了可能存在的斷點。

2)目的層作圖

在統層的基礎上,結合地震資料繪制出地質剖面圖,進行了平面斷點組合,得到了沙三上1頂、沙三上2頂、沙三上3上頂、沙三上3下頂、沙三上4頂、沙三中7頂、沙三下2頂、沙三下4頂八套構造平面圖,為充分動用地質儲量及完善注采井網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3)落實構造

通過繪制油藏構造剖面,和地震剖面相互印證,結合監測資料及井斜的重新測量,重點對等值線和構造矛盾井區,重新認識,重新組合了內部小斷層,盡量做到動靜相符,給油田注采完善提供了可靠的地質依據。

2.2 研究成果

1)地質構造

衛49塊沙三上地層位于衛東斷裂系的夾縫帶上,在衛東2號和3號斷層之間內部發育兩組走向的斷層,一組北東走向,另一組走向北北東。斷塊北東走向,由北向南逐漸抬升,構造線走向大致為北北東,地層傾向北東,向低部位轉向南東東傾角較緩,一般為10-20°。塊內部發育多條小斷層。

衛49塊沙三下構造形態為由北東向南西抬升的斷背斜,區內發育兩組斷層,以北東走向東掉斷層為主,走向北北東的東掉斷層為次一級斷層。

2)儲層分布

衛49塊沙三上地層除沙三上2外,砂巖較發育厚度一般在4-10米,西厚東薄,物源方向來自北西方向,砂巖分布受物源位置影響較大、橫向變化大,在垂直物源方向(北東方向)砂巖呈條帶狀分布。主要以三角洲前緣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壩和席狀砂沉積為主。

沙三下地層砂巖比較發育,厚度一般在6-12米,西厚東薄,有三個主要物源方向來自北西方向,砂巖在橫向上變化較大,受物源控制作用明顯,主要以三角洲前緣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壩為主。

統計衛49塊各砂組油砂體的分布,得到了沙三上1~4、沙三下1-3、沙三下4-7的含油面積分布情況。

3)油氣聚集規律

衛49塊沙三上地層在衛東2號和3號斷層的夾縫帶上,中間存在一系列西掉斷層,與地層形成反向屋脊塊。東部靠近生油次洼,是油氣運移必經之路,構造匹配較好,是油氣富集塊。

該塊沙三下構造屬于衛東1號斷層下盤,中央地壘帶深層東部,靠近東濮衛生油次洼,衛東斷裂可作為油氣運移的通道,沙三下地層上部存在一套沙三中鹽層作為該塊蓋層,沙三下地層砂巖比較發育厚度一般在6-12米,西厚東薄,形成良好的儲蓋組合。衛49塊沙三下1-6砂組油氣富集。同時在油層富集區,發育一系列東掉斷層,形成多個小段塊油藏,使油藏的埋藏深度向東逐漸加深,油層在平面上分布擴大

3 具體做法

3.1 綜合地質資料分析先期試油

經過分析大量地質資料發現衛49塊淺層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二下4層位,先期對衛49-16井二下4層位試油,測井資料二下4解釋為水層,但綜合分析測井解釋成果圖發現為很好的油層,2014年7月19日試油產量19噸,含水20%,證明二下4剩余油富集。

3.2 通過三維地震層位追蹤儲層擴邊

經過衛49-16先期試油,初期產量19噸每天,一年累采油2500噸,判定衛49塊二下4含油面積很大。于是通過三維地震對二下4層位進行追蹤發現衛49井也有儲量,但衛49井測井資料為未解層,通過精細解釋層位劃分,將兩個未解層補開初期日產油16噸,進而判定衛49塊二下4有很大的開采價值。

4 取得效果

4.1 開發形勢好轉

日產油量上升、綜合含水下降:與去年相比,井口日產油量5t,呈上升趨勢。含水由90.322%下降到88.86%下降了1.47個百分點。

兩個遞減減緩:與去年同期相比自然遞減由24.07%下降到7.09%,下降了16.98個百分點。綜合遞減由20.37%下降到-6.57%,下降了26.95個百分點。

4.2 經濟技術指標

實施工作量投入費用64萬元,年增油3086噸,噸油按2200元/噸計算,產出679萬元,創利潤615萬元,投入產出比1:10.6。達到了低成本高收入的開發效益。

【參考文獻】

[1]郭平.剩余油分布及研究方法[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7.

[2]朱淑雯,等.衛49塊低滲油藏改善開發效果研究[J].中國化工貿易,2015(28).

[3]楊勇,等.剩余油分布規律影響因素分析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2009(01).

[責任編輯:楊玉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