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鄉賢文化涵養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

2016-02-28 00:11滿昌學陳松青
學術論壇 2016年11期
關鍵詞:鄉賢培育價值觀

滿昌學,陳松青

以鄉賢文化涵養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

滿昌學,陳松青

在廣大農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義非常重大。文章認為,以鄉賢文化涵養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有效的方式之一。文章就鄉賢文化挖掘弘揚,提出了要推動鄉賢文化的現代性轉換;以創業發展和公益慈善為紐帶,激發鄉賢參與地方發展熱情;培育鄉賢榜樣,充分發揮鄉賢影響力;重視激勵機制,實現鄉賢文化與核心價值觀融合的常態化。

鄉賢文化;核心價值觀;涵養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中國農村無論是面積還是人口,都遠遠超過城鎮,維護農村的穩定和諧是我們黨和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著力點??梢赃@樣認為,沒有農村地區的穩定和諧,就談不上我們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因此,從這個角度考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國廣大農村的培育和踐行,對于促進思想觀念進一步轉變,提升農民思想認識境界,進而實現中國農民的價值觀重塑、中國農村地區的穩定發展,都具有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意義。挖掘鄉賢文化并予以弘揚,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一、在農村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們農村地區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做了許多工作,成效有目共睹,來之不易。但當前農村地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構存在的問題同樣值得我們關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不足。其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是供給模式單一,總量不足。政府在文化產品的供給中占有絕對地位,自從實行新農村建設政策后,各級政府在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增大,但投入與農村文化發展需求相比,仍然差距很大,并且地區供給差異大,不均衡。第二是供給質量有待提高。當前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應與農民的文化需求相脫節現象時有發生,因為不符合農民的文化口味,得不到農民的歡迎,向農村提供的公共文化產品出現不少浪費。第三是供給缺乏制度保障。文化產品的創新機制和激勵機制不健全,文化產品創新緩慢;農村公共文化設施重建設、輕管理,維護跟不上,導致文化設施作用得不到應有的發揮。

第二,農民精神生活支柱缺失。時下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較單一,各種“旁門左道”乘機而起,我們的主流價值觀培育和踐行遇到不少“絆腳石”。農村請財神、設祠堂、修廟宇等封建迷信活動比較盛行,農民農作之余參與賭博、六合彩活動屢禁不止。非法宗教活動有所抬頭,西方宗教在農村得到較快傳播。貫穿農村數千年的精神傳統得不到弘揚,出現了仁義廉恥觀念退化、道德失常、公益觀念弱化等現象。一些農民對有利于致富發展的改善農村教育條件、興修水利、集資修路等公益事業漠不關心,認為建設新農村應由國家包攬,自己沒必要出錢出力。有的農村地區教育欠發達,農民文化素質低,自我發展能力不足,對發家致富缺乏勇氣、信心,“等、靠、要”思想比較嚴重。

第三,市場經濟對農村思想行為的沖擊。市場經濟既給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活力,豐富了農民的生活,但農民對錢的關注度的空前高漲也給農村地區核心價值觀培育帶來了不少問題。雖然大部分農民通過辛勞能夠增加收入,但也有急功近利者,通過投機取巧的不良手段,甚至違背道德倫理、觸犯法律,追求更高經濟收入?!拔ㄥX是舉”使得不擇手段掙錢不僅不受到道義批判和輿論譴責,相反獲得更多的尊重感和優越感。傳統的村落凝聚力不再,農村各戶忙于發家致富,因經濟利益發生的爭執不斷增多,矛盾難以協調解決,甚至發生集體性械斗。此外,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普遍外出務工增加家庭收入,對比外面精彩繁華的世界,少有回鄉繼續生活。農村只有“老”和“小”,“空心化”比較嚴重,留守青少年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人生觀存在諸多問題。

第四,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當前從事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為基層干部兼職,村干部工作任務十分繁重,“上頭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開展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時間精力明顯不夠。同時,他們文化程度低,理論素養差,難以勝任復雜多變的新情況新問題。另一方面,在農村一些基層,干部作風不作為不務實不清廉,直接影響農民對黨和政府基層組織的信任度,干群關系不和諧,導致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權威性和有效性,農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單一。在農村地區,大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只是拉橫幅、掛標語、讀報紙、學文件,怎樣與農業生產、日常生活相結合大都沒有考慮。不少農民群眾以及部分黨員同志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的內涵和意義不熟悉,甚至有些對我們黨的宣傳思想工作持抵觸情緒,心生反感,從而導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難以真正進入農民的生產生活及其精神世界。

二、在農村以鄉賢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可能

古人講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正心、修身是最基本的前提。這一前提所反映的價值取向在鄉賢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我國農村社會中一些平凡的人在善行、義行、英勇行為中所體現出的美好特質和優秀品格,在尊崇、追求這些品格的過程中形成的文化就是鄉賢文化,這是一種鄉土氣息濃厚、正能量彰顯的優秀文化。社會學家費孝通曾說過,中國社會是一個“鄉土社會”。[1]悠久的中國歷史其實就是農業文明形成的過程,這個文明成果就包含著傳統鄉村治理的智慧與經驗。鄉賢文化則根植于其中,在古代國家治理結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同年9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強調,要繼承和弘揚有益于當代的鄉賢文化,發揮“新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用他們的嘉言懿行垂范鄉里,涵育文明鄉風,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鄉村深深扎根。同時,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學識專長、創業經驗反哺桑梓,建設美麗鄉村。

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著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鄉賢文化作為優秀中國傳統文化在農村的代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從實質上說是一脈相承的,鄉賢文化在農村地區的存在和延續則充分能夠詮釋這一點。所以,社會主義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想在農村落地,不得不進行重新思考,思考鄉賢文化對于核心價值觀的意義和價值。

第一,鄉賢文化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有很強的擴張力和滲透力。鄉賢文化對維護穩定社會、傳承文明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集中體現在農村發展各個方面,如發展經濟、凝聚人心、引領思想等方面。一方鄉賢,在一方鄉土中具有很大的道德榜樣力量,并由一地輻射一片,“聚溪成流”,影響不容小覷。每個地方都有鄉賢,他們有的以道德品行,有的以創業致富,有的以學問文章等而聞名于當地,容易得到故鄉人的認同繼而產生崇拜,對增強地方社會的思想道德凝聚力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湖南杰出鄉賢代表人物曾國藩,就明確要求其親屬、部下“講求乎誠正修齊之道”,對其家鄉民風影響深刻。在歷史上,無論是中央政令到地方的執行,還是民間呼聲的傳遞,鄉賢都作為中介發揮過重要的橋梁作用。鄉賢文化數千年來得以延續發展,就在于鄉賢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穩定方面,有一種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鄉賢文化是培育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寶貴的思想資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基本規范和要求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四個關鍵詞,在鄉賢文化中同樣蘊含著這些精髓,可以說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向而行,雖然載體、形式有所不同,但終極追求是一致的。傳統村落中的鄉約、族規和家訓等,都由當地的鄉賢參與制定,帶頭遵守。其內容都是規勸人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時,要做到友善。具體來說,包括家庭中的孝悌修身、主次尊卑、婚姻祭祀等,進而推及和睦鄉鄰、規避詞訟、調解糾紛、嚴懲盜賊、保護環境等[1]。鄉賢的愛國,實際上都始于愛家鄉。大多數的鄉賢一輩子都在某個地域的鄉村生活,但即便如此,鄉賢的地域性和地方性并不妨礙“家國同構”的觀念教育鄉人。張之洞曾引用《尚書》說:“愛其土物,乃能愛其鄉土,愛其本國,如此則為存心良善,方能聽受祖考之訓。是知必愛國、敬祖,其心乃為善;若反是,則為不善也?!盵1]在這樣一種傳統文化邏輯關系中,走出的不僅僅是無數舉人、秀才,更是建功立業的將相棟梁,他們在鄉賢文化中浸染、滋養、成長,由村落之所最終走向國家殿堂?!案呱窖鲋?,景行行止?!编l賢們的情操言行易被當地人傳頌和仿效,成為眾人榜樣?!半m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彼麄兯珜У膬r值取向教化一方,在故鄉人的思想品行發展上產生深遠的影響。千百年來,精忠報國、工匠精神、誠實守信、與人友善的品質在鄉賢文化中源源不絕、世代相傳,夯實其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基礎。

第三,鄉賢文化的“草根性”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近年來的文化研究,學人多有引用“草根”一說。所謂“草根性”,大意是指生于民間,長于民間,沒有經過主流意識的疏導和規范,沒有經過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充滿著鄉土氣息,涵蘊著豐富的價值共識,正如野草看似平凡、散漫無羈,卻生生息息,綿綿不絕。鄉賢文化自身與生俱來的親民性、草根性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鄉賢是從農村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無論是其人文背景還是日常生活、話語體系都與普通農民有著高度的一致性,農村群眾對身邊人身邊事可感可知,這也使得鄉賢文化更容易為農村群眾所支持。鄉賢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把其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載體,當鄉賢在農村社會中所言所思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義時,所行所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時,農民群眾便會在潛移默化中受鄉賢影響,從而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分子,并在價值取向、道德觀念、人格魅力上逐漸向鄉賢靠攏,甚至超過自己學習的對象,成為“新鄉賢”。[2]由此可見,群眾需要這樣扎根于生活的文化成果,雖然粗糙、平凡,但是群眾看得到、摸得著、感受得到其作品里蘊藏的深刻內涵,讓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形式多樣的文化氛圍中得到提升。

三、在農村以鄉賢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路徑設計

(一)推動鄉賢文化的現代性轉換,繼承和弘揚優秀鄉賢文化

要積極開展頌傳“古賢”,堅持“古賢先哲策今人”的理念,積極挖掘保護鄉賢資源,收集整理歷代先賢事跡,篩選其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相契合、彰顯當地精神的先賢名流,積極挖掘歷代先賢與時代主流價值一致的精神內核,為其編史立傳,編印成冊,培育和引領鄉賢文化新風尚。推動成立地方鄉賢文化研究會,組織賢人深入農村研究家鄉文化和家鄉建設發展情況。成立宗親理事會,不定期召開宗族會議,研究當前宗族事務,研究家風、家規、家訓的推廣問題。切實加強對歷代先賢故居、遺跡的保護、開發,加快推進鄉賢博物館建設,大力修繕書院、宗祠等古建筑,搶救瀕危的文化遺產。弘揚紅色文化,建設和修繕當地烈士陵墓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推行學習教育,在學校、宗祠祠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村級文化中心、社區等地舉辦國學知識講座和道德講堂等活動,全面推廣鄉賢先進事跡。結合地域文化、方志文化、姓氏文化、名人文化、旅游文化等特點,打造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鄉賢文化作品。充分利用農村姓氏宗祠、書院宣傳鄉賢事跡和傳承鄉賢精神,形成“知鄉賢、頌鄉賢、學鄉賢”的濃厚氛圍,提高農民群眾的文明素質和農村的文明程度。組織鄉賢參加各類宣講團,舉行經常性的道德宣講活動,全面展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涌現出的各類先進事跡和農民群眾身邊的“最美人物”,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

(二)以創業發展和公益慈善為紐帶,激發鄉賢參與地方發展熱情

建立并用好各級各類獎學助學協會、見義勇為慈善基金會、義工協會、志愿服務社團、感恩敬老慈愛會、村級公益事業協會等公益慈善組織,積極開展敬老孝親、助學、助醫、助殘、助困、助孤、擁軍、鄉村建設等公益慈善活動,引導鄉賢感受家鄉深厚的鄉賢文化底蘊,并參與到慈善公益事業中來,為當地孤、老、殘、困提供救助,為改善家鄉群眾生活生產環境提供智力和財力支持,促進教育事業、福利事業、基礎建設事業健康發展[3]。

打造地方創業發展平臺,引導鄉賢投身家鄉建設。成立鄉賢論壇,讓地方內外賢達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參與地方建設。利用各地商會、在外商家人士創業促進會等組織,以“鄉情、親情、友情”為紐帶,通過節日慰問、互通信息、拜訪聯誼等形式,最大限度地贏得外出鄉賢對家鄉的真心支持和反哺,鼓勵在外創業鄉賢回鄉創業,實現資金回流、企業回遷、信息回傳、人才回鄉,達到在外商家、當地群眾及政府三方共贏的效果[3]。重點引導鄉賢積極參與生態鄉村和鄉村旅游等家鄉建設活動,不斷推動地方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

重視鄉賢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聘請鄉賢擔任地方發展智庫成員,創建由各界社會精英組成的民間調解組織、義工組織等。動員在外鄉賢回鄉參與村莊治理,探索新鄉紳治村模式。修編相關史志,讓優秀鄉賢青史留名。

(三)培育鄉賢榜樣,充分發揮鄉賢影響力

一方面,結合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精神文明建設,積極選樹新鄉賢、培育新典型,發揮其示范帶頭作用。以道德模范評選和“善行義舉榜”為平臺,明確評選標準和對象范圍,每年評選一批新鄉賢。一是標準突出時代性。明確新鄉賢是“有威望、接地氣、能帶頭、起作用”的草根群體、民間力量,把“遵紀守法、品德良好、為人正派、處事公正、群眾公認”作為遴選新鄉賢的標準。二是對象突出多元化。結合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目標,新鄉賢對象突出多元化,既要有發家致富帶頭人,又要有善管理、懂市場的經營能手;既要有一心為民、公道正派的老黨員、老干部,又要有熱心公益、扶危濟困的熱心人、好心人。另一方面,引導鄉賢參與鄉村治理,針對鄉賢在鄉民鄰里間威望高、口碑好的優勢,聘請鄉賢擔任決策智囊團成員,創建由社會精英、賢達之士組成的民間調解組織。引導鄉村經濟能人、優秀退休教師、老黨員、農村優秀基層干部加入新鄉賢行列。再一方面,要有計劃有規劃地建立知名鄉賢數據庫,建立并動態更新在外知名人士名冊,使在外游子得到心靈依托。也可因地制宜設立鄉賢功德走廊,同時將地方各行各業精英的巨幅影像噴繪在主要街道,讓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四)重視激勵機制,實現鄉賢文化與核心價值觀融合的常態化

堅持以精神獎勵為主、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原則,激勵廣大鄉賢發揮作用。推行精神獎勵,通過將鄉賢列入各地“善行義舉榜”、宗祠祠堂或村委會光榮榜,評比各類道德模范等形式進行表彰。鄉賢出資建設的場館、學校、橋梁、公路等公共民生和文化等基礎設施,優先考慮用鄉賢名字進行命名或以立碑、立牌的形式進行紀念。推行物質獎勵,不定期為生活困難的道德模范、身邊好人送去溫暖,激勵更多的人做“道德模范”,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的道德意識。建立完善彰顯鄉賢文化的鄉規民約、職業規范等具體行為規則,在節假日及時慰問鄉賢,增強其歸屬感和受尊重感,進一步激發鄉賢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

[1]胡彬彬.鄉賢文化與核心價值觀[N].光明日報,2015-05-21.

[2]楊軍.“鄉賢文化”在推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探究[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

[3]李庭國.廣西玉林:通過打造平臺建立機制創新鄉賢文化[EB/OL].http://www.dangjian.cn/djcxzjc/qt/201512/t20-151223_3041952.shtml,2015-12-23.

[責任編輯:劉烜顯]

滿昌學,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校工委副書記,教育廳黨組成員,廣西南寧530022;陳松青,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副研究員,廣西桂林541004

B82

A

1004-4434(2016)11-0043-04

猜你喜歡
鄉賢培育價值觀
“蜀”潤鄉賢,“陶”享美好
我的價值觀
讓新鄉賢助力鄉村組織振興
宋澤平:當代鄉賢賦能鄉村振興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南安鄉賢再發力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