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本體論詮釋

2016-03-07 07:58葛勇義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手杖認識論本體論

葛勇義

?

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本體論詮釋

葛勇義

(安徽財經大學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安徽 蚌埠 233030)

科學發展觀作為發展著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其核心價值取向就是“以人為本”?!耙匀藶楸尽币庵笇V大人民群眾之根本福祉視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與最終落腳點。但要實現這一價值取向,首先必須深入到哲學本體論層次來理解“以人為本”這一概念,即對“人民”的認識應奠基于“個體的人”這一邏輯基點。其次必須從本體論視域上厘清“以人為本”所蘊含的“知行”邏輯關系,從而減少因未達至“深知”,而造成“行”的不合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闡明馬克思將“現實的人”作為其哲學起點和思想基石的中國化表述;才是“本真”地回答了“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的問題。

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本體論;知與行

“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其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得到應有的理解和踐行。究其原因,應與我們普遍對“以人為本”概念缺乏本體論層次上的深刻且自覺的理解有關,而此又直接影響著人們在現實中對其的踐行。鑒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何為對“以人為本”概念的本體論理解,接著對其中的“知行”邏輯予以本體論層次上的澄清,最后揭示對其理論表述的理解與現實的深刻關聯,旨在推動人們深刻認識“以人為本”這一價值理念,并使其在社會生活中得以更好的實現。

一 本體論視域下的“以人為本”

我們唯有對“以人為本”這一價值理念作本體論層次的理解,才能真正深刻地認識它,也才能更好地使其深入人心,并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為我們對概念的理解,如果沒有深入到本體論層次,而僅僅只是停留于單純的或純粹的認識論視角的話,那么,“以人為本”這一價值理念所指稱的東西就是外在于認識者的,或者說是與主體相互脫離的客體。此種概念,不僅僅與認識者形成二元世界,而且,經受不住歷史的考驗。然而,如果我們能夠深入到本體論層面來理解此概念,其所指稱的東西就會與認識者融為一體,而成為“主客一體”了。換句話說,本體論層次上的客體已內在于認識者了、已成為了主體言行舉止的出發點。

既然如此,那么如何才算是對“以人為本”概念在本體論層次上的理解呢?一般說來,“以人為本”就是要把廣大人民之根本福祉視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此處的“人”一般被解釋為了“人民”,因此是一個集合概念,并不是指稱“個體的人”。但是馬克思認為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也即人之社會性內在地規定著“人”的本質。由此,當人們對馬克思這一觀點的理解得還不夠到位時,社會或集體的人自然就成為了論述人時的邏輯起點,“人民”一詞自然也就成為了我們黨在理論上的重要術語。這本來是對的,但是,由于人們對其的理解普遍沒有深入到本體論層次,結果忽略了發生學所講的“人民”的邏輯前提,從而未能理解集合概念所指稱的“人民”必定是以“個體的人”為基本元素而構成的,所以,“人民”這個本來是指稱“社會的人或集體的人”的形而上概念就僭越了“個體的人”這個最基本的概念而成為了實踐工作中的邏輯起點,從而進一步使諸多黨員干部在社會實踐生活之中對“個體的人”的遺忘。殊不知,集體意義上的“人民”并不是“人”的起點,而生物學上“個體的人”的存在才是社會學意義上的“人”的基礎,即人的生物性存在一定是先于社會性本質的。也就是說,只有以現實存在著的“個體的人”為起點,這不管是在形而上概念里還是在現實當中,才是徹底的和到位的,才是真正符合馬克思本意的。正因如此,才可以說“‘現實的人’是馬克思哲學的出發點,是馬克思哲學的基石?!盵1]而當我們停留于“用社會屬性來規定人”這一認識水平時,就是不深刻和不到位的。只有當人們對事物的邏輯認識與其生成發展的歷史相一致時,才算是達到了對事物認識的本體論層次。也就是說,當對“人民”的認識奠基于“個體的人”時,對“以人為本”的認識及理解才是達到了本體論層面。

二 “以人為本”中“知行”邏輯的本體論澄清

如前所述,當人們的理論視野中缺少了“個體的人”時,就可能造成現實工作中對“個體的人”的遺忘,也即由于對“個體的人”缺乏本體論層次上的理性的“知”,就可能會影響到實踐中對“個體的人”的“行”。由此可見,我們有必要對“以人為本”中的“知行”邏輯,基于本體論層面上予以厘清,以此減少因為缺少深“知”,而造成“行”的不合理、不到位。

就認識論而言,“知”可謂“行”的先導,沒有或缺失“知”就不會有自覺的“行”。但就本體論而言,“行”或與周邊世界打交道的“操勞”、“勞動”、“實踐”,是先于“知”而存在的,只不過此時的“行”在認知上往往是不甚明確的,或者說是處在認知的“前感知”、“前邏輯”與“前理解”時段。就認識論而言,“知”一般視為邏輯起點,而就本體論而言,“行”一般視為邏輯起點。對此兩種不同層次上的“行”與“知”的邏輯順序差異的認同,標志著理解的深化。長期以來,盡管馬克思本人深入到了實踐先于認識的本體論層次,但人們對馬克思的理解大都停留在認識論的層次,而缺乏本體論層次上的自覺理解。如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所說的,生活與實踐之觀點,應是認識論首要的與基本的觀點。[2]他還指出,借助于實踐發現、證實和發展真理,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與知行統一論。[3]由此可見,毛澤東對“實踐”在邏輯上優于或者先于“認識|”的理解與認識是很到位的,此種認識與理解已深入到了本體論層面。但由于學界之話語系統通常模糊認識論與本體論的界限,或者是缺乏對認識論與本體論這兩個不同層面的區別,所以,導致諸多學者對“實踐”的理解與認識趨向庸俗化。如果我們能夠滲入到本體論層面來理解的話,一是我們應該將“首先的、基本的”理解為邏輯上“先在的”含義,那么,“實踐”在毛澤東那里的含義,就是先在于“認識”的;但是如果只基于單純的認識論層面來理解或認識的話,“首先的、基本的”便僅僅表示“非常重要”的含義,那么,“實踐”的重要性就是由“認識”所決定的了,并且,“實踐”在邏輯上并不是先于“認識”而是后于“認識”了。就哲學視角而言,處在單純的認識論層面的思維,是一種單純的對象性思維,其凸顯了一種的“主客二分”現象,而且,其多論及的主體與客體是難以融合的,這就造成了認知主體對認知對象的忽視或遺忘。而如果我們深入到了本體論層面來思考與認識“主客一體”,認知對象就會“內生”于認識主體,也即“實踐”成為了認識活動中意識的起點,當然也就成為了理性指導下的“行”的起點。而當人們對“以人為本”達到了這樣的理解時,整個社會的各項工作和事物運轉過程中的“人”自然就不會被忽略或遺忘了。這類似于盲人出行前無論怎樣也不會忘記自己的手杖一樣。對于盲人來講,肯定不是先知道地面的平坦與坑洼才行走的,而是在用手杖試探路面的行動中才知道路面的平坦與坑洼的,也就是說,是“行”導致了盲人的“知”,即邏輯上“行”的意識先于“知”的意識。當然,試探著行走的“行”與知道路面平坦后的“行”,是前面講到的存在層次差異的兩種“行”,前一個是前感知、前理解和前邏輯層次的“行”,后一個是“知”之后的、自覺的“行”。在此“試探著行”到“知道可行”再到“放心地行”的過程中,手杖并不是作為盲人認知的客體存在的,而是與盲人融為了一體的,即此時的盲人與手杖是“主客一體”的,而不是“主客二分”。正如我們可以通過手來感知物體的粗糙程度一樣,手是身體的一部分,是我們借以去感知的手段,而不是我們感知的對象。對于盲人來說,手杖就是他(她)感知路面的手段,而不是他(她)去感知的對象。毫無疑問,當盲人需要外出行走時,首先就會想到手杖,不僅因為手杖是他(她)外出行走的外在條件,而是因為手杖已經成為他(她)行走意識的內在部分,是其行走意識結構中的邏輯起點。此時,盲人對手杖的認識,就深入到了本體論層次,盲人對手杖的“知”與之后的“行”就已經具有了意識上的邏輯生成關系。也即盲人若有要行走的意識,他(她)首先就會想到手杖。

三 “以人為本”的理論表述與現實要求的本真關系

“以人為本”這一語詞最初出自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公元前725年左右-前645年)。他與齊桓公探討霸王之業時指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边@里管仲認為,必須以老百姓為根本,霸王事業才會有良好的開端。這個道理是必須明白與遵循的,只有如此,國家才能鞏固,如果違背此理,國家勢必危亡。這是我國古代“民本思想”的較早表達。而作為科學發展觀核心的“以人為本”概念,是胡錦濤同志在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提出的。由于此次會議的主題是“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因此,這里“以人為本”的提出旨在回答“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的問題,是黨在謀求發展經濟來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進程中心系人民的思想的本質概括,明顯超越了我國古代“民可載舟亦可覆舟”思想所蘊含的“以人為本”,此也是馬克思將“現實的人”作為其哲學起點和基石思想的中國化表述。

正因如此,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是真正民主思想的體現。在黨的后續理論闡述中也進一步揭示了這一價值取向。如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就再次強調了黨之宗旨在于為民服務與為民造福,指出要尊重人民之主體地位與首創精神,指出要保障人民之權益等。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還是著重強調了黨為民服務之宗旨,指出是否做到以人為本是檢驗黨執政能力的價值標準,要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并指出必須依靠人民群眾之偉大力量來實現中國夢。這都體現了黨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以人為本”的理念,是真正落實與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曹志平.馬克思科學哲學論綱[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57.

[2]列寧.列寧全集(第18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44.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297.

(責任編校:周欣)

D616

A

1673-2219(2016)01-0072-02

2015-09-10

葛勇義(1970-),男,浙江上虞人,哲學博士,安徽財經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講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科學技術哲學。

猜你喜歡
手杖認識論本體論
馬克思意識形態批判闡釋的認識論困境及其終結
基于信息技術哲學的當代認識論研究
從《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看馬克思認識論的變革
不倒翁手杖
CP論題能為本體論論證提供辯護嗎?
張栻的本體論建構及其體用邏輯探析
張載哲學的本體論結構與歸宿
藏傳佛教認識論評析
微電影本體論辨析
手杖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