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歸因論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師的提高和發展

2016-03-10 12:28程麗萍
科技視界 2016年25期
關鍵詞:歸因素質英語教學

程麗萍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衢州324000)

歸因論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師的提高和發展

程麗萍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衢州324000)

積極的歸因方式可以改變教師的人格特征和教育觀念,影響其行為動機。教師問題是內在維度的可控因素,教師的素質可通過教師的努力而改變。因此,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健康的心理,執著的精神,合格的素質去實現社會對教師的角色期待,為高職英語教學創造更高的價值。

歸因分析和結論;高職英語教師的提高和發展

眾所周知,我國高職英語現狀復雜,高職英語教學困難重重,有許多問題制約著高職英語教學,如生源問題、教材問題、領導問題、教學問題、體制和管理問題、教師問題等等,這些問題的性質和難度不一,解決問題的相應對策無數,而對于教師來說最有意義的莫過于教師問題,教師的素質是制約高職英語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的提高和發展極具積極意義。

1 歸因分析和結論

歸因論是人對自己的行為后果的認知。能力,努力,任務難度和運氣是人們在理解成功和失敗時知覺到的四種主要原因,每一種原因又可從控制點,穩定性,可控性三個維度進行分析:(1)根據控制點維度,能力和努力屬于內控,任務難度和運氣為外控;(2)根據穩定性維度,能力和任務難度比較穩定,其他各項則不穩定;(3)根據可控性維度,只有努力一項是可以憑個人意愿控制的,其它各項都是個人無能為力的。因此,教師問題是內在維度的可控因素;教師的素質和教師的努力,前者較穩定,后者不穩定,前者可通過后者的作用而改變,即教師的素質可通過教師的努力而改變;教師的努力和教師素質的提高又可以積極地影響其它各項外在維度的不穩定和不可控因素。由此可見,教師素質和教師的努力是最積極的成分,教師的素質是制約高職英語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的提高和發展極具積極意義。積極的歸因方式可以改變教師的人格特征和教育觀念,影響其行為動機,可以使教師的人格特征,行為動機和專業發展之間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有利于緩解教師的工作壓力和克服教師的職業倦怠,以健康的心理,執著的精神,合格的素質去實現社會對教師的角色期待,為高職英語教學創造更高的價值。

2 高職英語教師的提高和發展

2.1 教師素質和教師發展

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教師的職業理想即師德;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師的教學監控能力;教師的教學行為。這些素質互相作用和影響,共同構成教師整體素質。RICH課題組的研究結果2表明:真正的教師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不斷的自我發展中成長的,即一種逐步領悟教育觀念,積累教育經驗,增長教育智慧,學會教育行動的進程。通往教師之路有四個階段:(1)入職嘗試階段:有觀察、有批判、有焦慮,最關心自己的教學和管理能力,以及對教材的熟練程度和上級的評價等,多數時候對于怎樣才算是“教師”概念模糊;(2)“教書匠”階段: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水平隨之提高,經過無數次的重復和記憶,對所教科目更加熟悉,很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但沒有奇跡,沒有創造,學生只是接受知識的容器;(3)“教書家”階段:隨著不斷的反思,意識到教學是不斷創造和個性化的動態過程,開始探索知識的本質,開始發現另一種不可言傳但可通過反思獲得的知識,教學觀也隨之改變,每次課都被當作獨特的創造過程,但還是難以達到教育的本質;(4)“教師”階段:理解最好的教學并不是教師的表現,教師要做的并不是去創造知識,而是去幫助學生發現無言的知識,教師不但要了解自己,而且要接受本不愿接受的世界和自我,課堂上一切都會順其自然的發生,他們才是真正能夠激發學生生活智慧的教師。

2.2 教師提高和發展的具體實施

2.2.1 加強教師情感表現

積極的歸因方式可以改變教師的人格特征和教育觀念,影響其行為動機,可以使教師的人格特征,行為動機和專業發展之間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由于高職英語在生源、設置、教材以及教學內容和要求等方面不同,尤其是學生學習水平的參差不齊,高職英語教師除了應該具備傳授和培養學生英語知識技能的能力外,更應該加強教學中教師的情感表現。親切的教學態度,和藹的語言,體貼的心腸,甚至課堂上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點頭,都足以讓學生感到教師的真實情感。也許有人會覺得高職學生也算是大學生了,沒有必要去強調教師在課堂上的情感表現,教師只需要講授教學內容即可。不錯,高職學生在心理生理方面都較中學生成熟,但他們的情感體驗也會更豐富、更敏感,自尊心也更強,教師自身的情感表現對于學生來說,尤其是對于在中學里一直被冷落的所謂“差生”來說是非常珍貴和重要的。因此,情感是高職英語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也是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師人格特征和教育觀念的一個重要方面。高職英語教學過程既是師生雙方共同進行著英語知識的傳遞反饋,更是師生雙方情感的變化和交流。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引導學生投入情感,“需要是最好的老師”,高職學生英語有每年兩次的大學英語三、四級等級考試和英語應用能力A、B級考試,學生在英語上所花的時間和精力都比較多,教師應該充分把握時機,有效地掌握課堂,動員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在英語教學中有創新才有收獲,教師還應發掘教材情感因素,激發學生創新意識。高職英語教學中強調教師的情感表現,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消除他們在長期的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錯誤心理暗示,教師以寬容、平等、理解相待,營造一個創造性環境,在英語知識的認知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恒心,教學手段的情感功能的增強能夠讓學生沖破一些固有的英語學習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豐富他們的想象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不過分強調服從,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目的。教師應該懂得最好的教學并不是教師的表現,教師要做的并不是去創造知識,而是去幫助學生發現無言的知識,真正能夠激發學生的智慧。

2.2.2 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和掌握課堂引導學生的能力

高職英語教師首先要能夠深入淺出地將困難復雜的教學內容變得易懂,在語音、語法、詞匯、句法、學習方法等方面進行有效的講解,而熟悉教材了解學生是關鍵,有經驗的教師應努力做到合理地組織和安排教學內容,如突出重點、區分主次、量體裁衣、對癥下藥。其次,教師準確有效的演示十分重要,無論是聽說還是讀寫,學生主要是通過大量的模仿,優秀的教師會注重演示和講授的巧妙結合,能把演示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聯系起來。第三,合理的提問:課前的提問一般為了復習;課中的提問是為了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課后的提問可以推動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言語應用能力。提問還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當然,優秀的教師會注意提問的適宜程度:太難,學生會望而生畏;太易,則會失去提問的目的。最后,大量的言語實踐活動,即各種各樣的練習。教師應對言語培養的過程和各種練習有充分的了解,熟知各種練習形式的作用,建立有效的練習體系,引導學生積極進行練習,同時注意練習中學生發生的錯誤,幫助學生改正并注意改正錯誤的時機。教師除具備傳授知識培養技能的能力外,更應具備掌握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的能力。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善于觀察課堂上學生的心理狀態及其變化,掌握學生的注意力,并能沉著、機智地處理各種課堂偶發事件,千方百計地動員學生積極思維,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在掌握課堂引導學生方面,首先,流利的外語本身就是動員學生學習的力量,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發音清晰、流利從容、內容明確易懂。其次,教師的威信也影響著學生對外語學習的投入,教師應愛崗敬業、熱愛學生、提高業務、克服不足,才能獲得較高的威信,才能有效地動員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2.2.3 獨特的教學風格

一般認為優秀外語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和條件:敬業精神、豐富的外語知識的儲備、創新的思想意識、良好的交際能力、不斷更新的知識結構、靈活的教學方法、較強的科研能力,但實際上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方式。優秀的教師在長期的外語教學實踐活動中,通過積極探索、創造、總結、積累會逐漸形成一種卓有成效的、穩定的教學思想觀點、教學技能技巧、教學作風等。教師的素質可通過教師的努力而改變,新教師可以從積極模仿老教師或他人的成功的教學經驗開始,因為大多數新教師缺乏實際的教學經驗和獨立教學工作的能力,大多數時候對于怎樣才算是“教師”概念模糊,不熟悉教材、不了解學生,更不能很好地考慮教學方法。隨著教學時間的推移和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師對外語教學的目的、教材體系和教學內容已經較為熟悉,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興趣、需要、心理狀況和個別差異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獨立、創造性的外語教學成為可能,通過教師的努力,教師正從“教書匠”階段走向“教書家”階段。教師還要繼續努力,不斷創造自身和教學的變化,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讓教學成為一種藝術,它或穩健、完善、和諧,或熱烈、融洽,或流暢、順利、絲絲入扣。當然,要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不斷的努力,根據可控性維度,只有努力一項是可以憑個人意愿控制的,教師不斷要了解自己,而且要接受本不愿接受的世界和自我,完成教師之路的四個階段,從“教書匠”走向“教書家”,最后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教師,為高職英語教育創造更高的價值。

[1]DavidNunan.PracticalEnglishLanguageTeaching [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4.

[2]吳宗杰,黃愛鳳,等.外語課程與教師發展:RICH教育視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168-169.

[3]鐘啟泉,吳國平.革新中國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4]蔡笑岳.教師專業發展與教育科研[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

[5]皮連生.教育心理學(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朱麗娜]

程麗萍(1963—),女,浙江衢州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

猜你喜歡
歸因素質英語教學
錯解歸因 尋根溯源
高鐵乘務員的素質要求及其養成
積極歸因方式:當船漏水了
初中數學學習中教師歸因與學生自我歸因的比較研究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素質是一場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質
學校自評自主性缺失歸因及強化機制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