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五因論治銀屑病的理論及遣方用藥探究

2016-03-11 14:53尹仲衡段行武
環球中醫藥 2016年6期
關鍵詞:邪氣銀屑病病因

尹仲衡 段行武

從五因論治銀屑病的理論及遣方用藥探究

尹仲衡段行武

銀屑病是皮膚科常見病也是難治病之一,中醫稱之為“白疕”。筆者根據該病患者的不同臨床特點,以中醫的病因病機理論為基礎,認為銀屑病的中醫病因主要包括風、濕、熱、燥、毒五個方面,且上述病因與現代醫學中銀屑病的分型有一定相關性。臨證時強調審證求因,同時結合現代醫學對本病的診療思路,遣方用藥才能收獲良效。

銀屑??; 病因; 經驗

銀屑病是臨床常見的丘疹鱗屑性皮膚病,易于反復發作,現代醫學將其分為四型:尋常型、關節型、膿皰型、紅皮病型[1]?,F代中醫學者多從血證入手,遵循“辨血為主,從血論治”的辨證規律,分為血熱證、血燥證和血瘀證三種基本證型[2]。根據臨床所見患者的發病部位,皮損形態,結合患者自身與所處環境中影響病情的因素,從中醫學角度入手,可將銀屑病的病因歸為五類——風、濕、熱、燥、毒,在診治過程中抓住病因,才能辨證準確,是取得良好療效的關鍵。

1 因于風

1.1理論基礎

風為百病之長,《臨證指南醫案·卷五》中說:“六氣之中,惟風能全兼五氣?!憋L邪常與其他邪氣相合而侵襲人體,善行而數變。其中風熱邪氣與銀屑病關系最為密切,冬春季氣候異常,寒暖往復,易有風熱邪氣產生,人體易感其邪而病。風熱初期若治療或調護失當,可使病邪加重,內犯肺胃,深入營血,此時邪氣壅滯,外透于肌膚而發病,如陸子賢說:“斑為陽明熱毒,疹為太陰風熱”。驗之臨床,銀屑病患者常在冬春季節發病或病情加重,還有患者訴感冒、咽炎后病情復發;此外,在尋常型銀屑病初起時見粟粒到綠豆大小的紅色丘疹,或在進行期皮膚敏感性增高,瘙癢感顯著,或存在同形反應等,舌質偏紅而舌苔薄,脈浮數者,皆可從風熱侵襲肌表論治。

1.2診療思路

對于辨證屬風熱犯表者,以銀翹散加減:金銀花10 g、連翹12 g、玄參20 g、牛蒡子12 g、生地黃20 g、生槐花15 g、荊芥6 g、淡竹葉10 g、桔梗6 g、生甘草6 g。風邪偏盛、瘙癢明顯者加蟬蛻、烏梢蛇以祛風止癢;熱象偏盛者加黃芩、桑白皮以清肌表之熱;風熱明顯,甚至入里化毒者,加板藍根、拳參、白花蛇舌草以清熱解毒。

2 因于濕

2.1理論基礎

濕在自然界中是六氣之一,古今醫家對濕邪與白庇的發病關系的認識主要為其性黏滯,阻于肌膚腠理,阻滯氣機,精微氣血不得外達,皮膚不得濡養而發?。?]。濕邪對本病的影響需要注意兩方面:一是濕性重著黏膩,易襲陰位,且易與熱邪相合,臨床可見部分病人皮損位于腋窩、腘窩、乳房、會陰等皮膚褶皺部位,由于出汗及摩擦等影響,皮膚濕潤,或本身皮損即有糜爛滲出而呈濕潤狀濕疹樣改變,干燥后則形成污褐色鱗屑痂;亦有部分患者皮損位于頭皮、眉、耳部,可見皮膚油膩,伴有大量皮屑,呈脂溢性皮炎之特征。以上情況,辨證多屬濕邪浸淫;二是濕邪對四肢關節的損害,《素問·生氣通天論》說:“濕熱不揚,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萎?!迸R床上主要與關節型銀屑病患者相關,銀屑病損害伴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癥狀,以手、腕、足部小關節多見。受累關節紅腫、疼痛、活動受限,嚴重者可有關節積液,關節附近皮膚也常有紅腫。上述關節癥狀往往與皮膚損害同時加重或減輕,辨證屬濕熱痹阻。

2.2診療思路

辨證屬濕熱浸淫者,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0 g、黃芩15 g、澤瀉20 g、柴胡6 g、當歸10 g、生地20 g、生側柏葉10 g、炒梔子6 g。脾虛濕盛者可加白術、茯苓、清半夏以健脾燥濕,或以藿香、佩蘭芳香化濁;瘙癢明顯者可加白鮮皮、地膚子、苦參等除濕止癢;熱證偏盛屬濕熱痹阻者,以當歸拈痛湯加減:白芍20 g、黃芩15 g、茵陳15 g、羌活10 g、防風6 g、蒼術15 g、白術15g當歸10 g、茯苓15 g、澤瀉20 g、生甘草6 g,熱痹重癥可加海桐皮、伸筋草、絡石藤、威靈仙等以增強祛濕清熱,舒筋活絡之力。

3 因于(火)熱

3.1理論基礎

火熱邪氣可因素體陽盛而起,或由情志過極而生?!端貑枴ぶ琳嬉笳摗费裕褐T痛癢瘡皆屬于心。熱邪動血則血熱妄行,故臨床可見患者皮疹形狀以點滴狀皮疹為主,且數目較多,皮疹顏色鮮紅或深紅,少見浸潤;久病還會煎熬陰血而致血瘀,經絡不通,皮疹見暗紅色斑塊,難以消退,鱗屑緊密附著,亦常見增厚、浸潤等苔蘚樣改變。

3.2診療思路

辨證屬血熱者,方用清營湯加減以清營透熱涼血:生地黃30 g、赤芍15 g、丹皮10 g、金銀花10 g、連翹10 g、丹參15 g、玄參20 g,可配紫草、茜草、生槐花、土茯苓以增涼血之力;病程日久,陰虛血瘀者,方用犀角地黃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水牛角20 g、生地黃20 g、赤芍15 g、丹皮10 g、桃仁10 g、紅花10 g、當歸10 g、川芎10 g、雞血藤20 g、生甘草6 g,瘀滯較重者,常加丹參、鬼箭羽、莪術、茜草以活血化瘀;偏于陰虛者,可重用生地黃,加黃精、知母等清熱養陰。

4 因于燥

4.1理論基礎

燥邪對本病的影響有兩方面,一是就燥邪自身屬性而言,燥勝則干,易傷陰液,如劉完素說“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皆屬于燥”,臨床上見患者皮膚干燥,皮損基底色淡紅,而白屑偏多,舌質淡、舌苔薄者,即屬于此種情況;其次燥邪可繼發于其他邪氣,如《外科大成》言“白疙,膚如疹疥,色白而癢,搔起白屑,俗稱蛇虱,由風邪客于皮膚,血燥不能榮養所致”。又如外受濕邪,或平素嗜食肥甘辛辣,脾胃失調內生濕熱,流溢四肢,浸淫肌膚,經絡閉阻,則氣血不能濡養肌膚而生燥,邪氣伏于體表而發病。如《外科秘錄》載:“白殼瘡,生于兩手臂居多,或有生于身上者,亦頑癬之類也。此瘡皆白殼,無他異而,故皆宜白殼名之?!杂擅[受風濕之邪,皮膚無氣血之潤,毒乃伏之而生癬矣?!薄镀諠健分袆t記載有:“其病得之風濕客于腠理,搏與氣血,氣否澀久?!惫P者認為,臨床上如尋常型銀屑病的靜止期,久病之后,雖然皮膚干燥,皮損肥厚,融合成片,新出皮損不多,但舌苔厚膩,脈沉緩或沉細,則屬于濕熱化燥,需要注意不可過用滋陰之品。

4.2診療思路

辨證屬血虛風燥者,當養血潤燥祛風,方用當歸飲子加減:當歸黃10 g、生地黃30 g、白芍20 g、川芎10 g、荊芥6 g、防風6 g、生黃芪10 g、白蒺藜12 g,可加丹參、紅花、雞血藤以養血活血;辨證屬濕熱化燥證者,清熱利濕與滋陰潤燥宜并重,在上方基礎上,去荊芥、黃芪,加黃芩10 g、白鮮皮15 g、地膚子15 g、地骨皮20 g。

5 因于毒

5.1理論基礎

尤在涇說:“毒者,邪氣蘊結不解之謂?!倍拘安⒎菃为毜囊环N病因,而是由幾種邪氣相合,或一種邪氣極盛,病因積累,蘊結不解而成[4]。由于毒邪常具有明顯的火熱之性,且易于攻竄流走,故在臨床上凡是病情急重者,均可考慮屬“毒邪”的范疇:如紅皮病型銀屑病,在進行期受到某些刺激性因素,如外用藥物不當,或突然停用激素類藥物而誘發,表現為原有皮損出現潮紅,迅速擴大到全身,呈彌漫性紅或暗紅色斑,表面附著大量麩皮樣鱗屑且不斷脫落。從中醫學角度,本病病因乃調治不當,兼感毒邪,毒入營血,導致氣血兩燔,甚至損傷臟腑?!夺t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中說“諸丹本于火邪,其勢暴速”,《溫病條辨·上焦篇》說:“其人熱甚血燥,不能蒸汗,溫邪郁于肌表血分,故必發斑疹也。陽明主肌肉,斑家遍體皆赤,自內而外……斑色正赤,木火太過,其變最速?!庇秩缯浦耗摪捫糟y屑病,《靈樞·玉版》說:“陰陽不通,兩熱相搏,乃化為膿”,《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則對本病有詳細的論述:“此證生于指掌之中,形如茱萸,兩手相對而生,亦有成攢者,起黃色白膿皰,癢痛無時,破津黃汁水,時好時發,極其疲頑?!睗駸峋阒囟嗖诩∧w,遂合化為毒,是掌跖膿皰型銀屑病的重要病機:由于濕性黏滯重濁,如油入面纏綿不解,故病好發于掌跖而頑固難愈;濕熱相搏于肌膚,故發為水皰、膿皰;毒邪外壅肌膚則見紅斑;病程日久,內傷臟腑,氣血運行不暢,肌膚失于濡養,致皮膚粗糙、脫屑,舌質紅,舌苔黃厚膩,根據其發病機理,脾弱蘊濕,外壅四肢末端,為發病的內在基礎,為本;濕蘊生熱、生毒,是發病的外在表象,為標。兩者又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

5.2診療思路

對于熱毒熾盛者,方用清瘟敗毒飲加減,直清衛氣營血之火毒:黃芩15 g、生石膏先下30 g、生地黃30 g、生槐花15 g、連翹10 g、黃連6 g、玄參20g,炒梔子6 g、桔梗6 g、赤芍15 g、丹皮10 g、生甘草6 g;對于濕熱化毒者,當解毒清熱祛濕,用黃連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湯加減:黃芩15 g、黃連6 g、黃柏12 g、炒梔子6 g、水牛角30 g、生地黃20 g、炒白芍20 g、丹皮10 g、澤瀉20 g、土茯苓20 g、白鮮皮15 g、地膚子15 g。

由于本病易于反復發作,故多數患者需長期服藥,因此胃氣的養護尤為重要,理氣和胃之藥不可或缺。臨床上需注意患者的食欲與大便之情況,可在銀屑病方中加入清半夏、紫蘇梗、雞內金、陳皮、香櫞等藥,并囑咐患者飯后服藥。

綜上,銀屑病是皮膚科臨床常見疾病之一,診斷容易,但病情易于反復。病因辨證是診治本病的重要思路之一,其依據是不同的病因對患者的影響各異,因而在臨床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如發病的部位與時間,皮損的形態等。同時臨床上銀屑病常由多種因素混雜兼夾而致病,因此實際的辨證治療中不可拘泥于思維定式,固守一方一藥;而應四診合參,細致觀察患者的臨床特征,審證求因,如此才能在遣方用藥時化裁得當,收獲良效。

(本文編輯:董歷華)

[1] 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08-1016.

[2] 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北京中醫藥學會皮膚病專業委員會,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等.尋常型銀屑?。ò庄H)中醫藥循證臨床實踐指南(2013版)[J].中醫雜志,2014,55(1):76-82.

[3] 楊月.從濕邪論治銀屑病概述[J].環球中醫藥,2015,8(5):617-620.

[4] 常富業,王永炎,張允嶺,等.中醫論毒[J].環球中醫藥,2009,2(2):115-116.

R758.63

A

10.3969/j.issn.1674-1749.2016.06.024

100700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皮膚科[尹仲衡(碩士研究生)、段行武]

尹仲衡(1990-),2009級在讀中醫臨床七年制。研究方向:中醫藥治療皮膚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E-mail:442602489@ qq.com

段行武(1965-),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醫皮膚性病學。E-mail:xwduan@sina.com

2015-10-13)

猜你喜歡
邪氣銀屑病病因
《神農本草經》對“邪氣”的認識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醫病因
幸福來自感動
視疲勞病因及中醫治療研究進展
別輕易拔罐刮痧
電視的病因
尋常型銀屑病合并手指Bowen病一例
中醫辨證論治聯合308nm準分子光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效果觀察
鈣泊三醇倍他米松軟膏在銀屑病治療中的應用
妊娠與銀屑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