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內生性

2016-03-16 00:23龔柏松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國家利益內生性

龔柏松, 周 勇

﹙廣東醫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廣東 東莞523808﹚

?

論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內生性

龔柏松, 周勇

﹙廣東醫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廣東 東莞523808﹚

摘要: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政府基于國家民族利益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本文以中國外交實踐為主線從中國的歷史傳統、現實國家利益訴求、和平基因文化傳承、政策宣示闡述中國走向和平發展道路具有強烈內生性特征。最后在認識中國和平道路內在必然性的基礎上,認識“中國威脅論”的本質,從而理解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重大世界意義。

關鍵詞:和平發展; 國家利益; 內生性

一、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提出及含義

中國的和平發展是指中國政府在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代時代主題之下, 在全球化不斷推進的進程中, 用和平的方式或途徑, 促進本國經濟、政治和文化社會的全面發展, 從而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2003 年 11 月在博鰲亞洲論壇上中共中央黨校原常務副校長鄭必堅作了題為《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的主題演講, 首次提出了“中國和平崛起”[1]這一戰略性命題。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重申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向全世界人民昭示了中國政府與人民堅定選擇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與意志。它是中國政府與人民總結自身發展與世界其它各國發展的歷史經驗教訓基礎上,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立足中國國情所提出新的社會發展道路, 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在新的歷史階段治國理政新的國際戰略思維。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由中國國家利益的基本訴求決定的,也是中華傳統和平文化的歷史基因內定,同時也是從歷史上的大國崛起之路中得到啟示和成功的借鑒。中國政府與人民和平發展的思想不僅體現在現實的中國國際戰略中,而且在外交實踐上深深地打上堅實的烙印。

二、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內生性

1.中國選擇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政府與人民對中國自身的歷史的反思與其它國家歷史自覺的借鑒。從自身歷史上看。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的100多年里,遭受列強長期的欺辱。中國人民最基本的生命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消除戰爭,盼望和平,渴望安定,追求幸福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一直夢寐以求的奮斗目標。把中國近代以來百年發展的歷史與當今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今天貫通起來,歷史的車輪是絕對不會倒轉,對具有濃厚歷史情結的中國人民也不會再讓這段銘心刻骨痛苦的歷史在世界其他國家人民的身上重現,所以中國的崛起一定是和平的,中國人民愛好和平的愿望比任何一個民族更加強烈??v向透視,歷史上西方大國通過非和平方式實現崛起的歷史教訓給了中國人民很多的警醒,歷史反復證明,暴力崛起的路徑是行不通。從15世紀以來,世界現代化主要大國,都是通過海外殖民、對外掠奪乃至發動侵略戰爭的等非和平道路來實現。其結果暴力而達到崛起的國家,必然反要遭受其暴力帶來的殘酷后果。德國和日本暴力崛起過程的歷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歷史如同一面鏡子,通過對世界上通過掠奪和武力崛起的一些大國進行研究,無數的實踐證明暴力崛起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行不通的,更何況在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主題的今天,這些為中國根據本身的特點走和平發展道路提供一個歷史借鑒。

2.中國選擇和平發展道路主要由中國現實國家利益的訴求決定的。制定國際戰略的根本依據是國家利益,而國家利益的判定又是根據對國家綜合實力的科學評價和對當時國際戰略環境的理性判斷而得出的。首先,中國人口眾多,這就注定中國現代化的進程更加艱巨,但由于這種豐富的人力資源,也為我國長遠發展提供持久動力,人口眾多形成的巨大國內市場也為我國和平發展提供現實的消費動力,無需因為資源的制約而像西方發達國家的崛起一樣去掠奪世界資源,向外擴張來擴大市場。第二,中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但是隨著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大,突出表現在發展對人口、資源、環境的壓力。正因為如此,我們提出科學發展的嶄新理念就是為了解決我們發展與環境,發展與資源,發展與人口之間的矛盾。歷史的實踐反復告訴我們,解決中國的一切問題的基本立足點是自己,這是保證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所必須遵循一條重要原則?!凹核挥?,不施于人”。中國絕對不會把問題和矛盾轉嫁給其它國家,更不會通過非和平方式掠奪別國來發展自己。而且中國的發展有自身獨到的優勢和條件: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廣闊的市場和較充足的國民儲蓄,豐富和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的勞動力資源,日趨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這一切的要素為中國的長久和平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所以中國的崛起不會對世界造成威脅。中國現在與將來遠不會稱霸。此外,今天的中國發展雖然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但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決定了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所以珍愛和平的國際環境,促進本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始終是中國的中心任務。和平是發展之基,發展是和平之本。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這符合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也是中國的國家利益實質所在。

3.中國選擇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政府與人民對中華傳統和平文化基因的傳承與創新。馬克思說:“人們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盵2]傳統文化即是我們行動之前首先碰到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基礎條件。一方面,傳統文化中所蘊涵的行為準則、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具有強烈的繼承性、遺傳性 ;另一方面,它又具有顯著的現實性、變異性,作為一種隱性因素時時刻刻無處不在影響著當下的中國人,指導著他們的思維與行動。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獨到文化特性決定了中國發展的進程是一種和平式的發展道路?!昂投煌?、“天人合一”、“以和為貴”的理念,是中國儒、道、釋相融合的中華文化的核心理念,它以和諧精神凝聚家庭、善待他人。培育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民族稟性。在處理對外關系方面,主張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發達的文明方式來感化對方,不主張以武力方式來征服對方。如孔子所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盵3]即把自己的民族建設文明了,其他國家自然會來。明代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七下西洋”,長達29年遠涉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沒有侵占別國一寸土地,帶去的是茶葉、瓷器、絲綢、工藝,送去的是和平與文明,促進了所到之國和地區與中國人民的深厚友誼,這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國與其他國家和人民加強交流的誠意??梢娭腥A文化本質是一種向往和平的文化。反對暴力、渴望和平、追求安定,向來是中國人民以一貫的精神特征。正如錢穆所說:“中國人常把民族觀念消融在人類觀念里,也常把國家觀念消融在天下或世界的觀念里?!盵4]中國古代文化理念中,模糊了本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界限的相對性,強調本國與其他國家的相融性,反映在中國的對外關系中就是強調本國利益與別國利益相通性,極力主張“仁政“思想, 強調以道德力量為基礎的“王道”思想,反對武力征服強權主義的霸道行為,提倡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中國人民具有強烈的天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不同文化、觀念,同時注重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對外待之以禮,實行睦近交遠。這些為解決國家間矛盾和沖突提供了文明的思維方式,有利于維護正常國際政治新秩序與國際經濟新秩序,同時也深深影響了當代中華民族的思想和行為方式,成為當下中國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乃至國與國關系的重要價值觀與基本準則。當今從5000多年文明史中走來的中國人民不僅繼承了中華和平發展文化的優秀傳統,而且正通過堅持和平發展戰略賦予這一文化新的時代內涵,也將為世界和平時代的來臨產生著巨大的引領作用。哲學大師羅素說“中國至高無上的倫理品質中的一些東西,現代世界極為需要?!盵5]

4.中國選擇和平發展道路已經深深打上實踐的烙印。2005年中國政府發表了《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清晰地闡述了中國和平發展戰略的含義及意義。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不僅成為中國的國家意志有機組成部分,而且更多的落實在中國外交實踐中。事實勝于雄辯。外國輿論公正地指出:“事實是,中國歷史上曾飽受外來列強的野蠻侵略,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多年來,中國從來沒有侵略過其他國家?!盵6]改革開放以來,無數事實證明,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僅成為亞太地區和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而且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機遇和巨大引擎。當前中國為了促進周邊國家的和平與發展,從“硬件”與“軟件”兩個方面主動投入巨大精力加強與周邊國家開展互聯互通建設,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等重大合作倡議。面對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在領土和海洋權益問題上的挑釁,中國在堅定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在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的基礎上,主張通過與當事國對話談判等和平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尋求妥善解決的辦法。更重要的是中國不愿看到歷史上大國相互沖突對抗的悲劇再度上演,積極提倡與美國共同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向世界傳遞了和平信號。此外中國根據自身國力的發展盡其所能正在承擔起更多的國際責任和義務。不論是敘利亞問題,還是伊朗核問題、朝核問題,乃至巴以和談、南北蘇丹問題等地區性的熱點地區都活躍著中國勸和促談、消弭戰端的忙碌身影,展現了中國人民熱愛和平,追求世界穩定的種種努力。

三、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啟示

1.我們必須認識中國和平發展理論與西方世界傳統霸權周期性理論的本質區別,正確認清“中國威脅論”的實質。西方國際政治界傳統現實主義者認為:由于整個世界處于無政府主義的狀態,維持生存成為國家行為體首要任務與基本原則,而且每一個國家行為體之間敵意十足,都把彼此作為潛在的對手視之為自己的威脅。競爭乃至戰爭,強權政治成為國際社會的常態。因此一個新興大國的崛起必須通過軍事武力等手段獲得較大的權力,從而達到統治世界的境界,更好地維持自己的生存。因此他們想當然認為中國的和平發展理論只是自欺欺人一家之言。其實他們背離了一個基本的歷史常識,中國的和平發展理論是基于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前提下,中國政府與人民根據自身國家利益的需要所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具有鮮明的內生性。而西方世界傳統霸權周期性理論是基于戰爭與革命成為時代特征前提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稱霸世界、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而提出的一種自以為是的理論。這種理論暴露了他們對外擴張的本性,也顯示了他們對自身既得利益在未來世界發展前途的擔憂。13億中國人民走和平發展道路,這決不是權宜之計,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也是中國人民的自覺選擇。然而時至今日,西方世界仍然沒有超脫“冷戰思維”的束縛,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視中國為世界和平之威脅。其實質是把自己打扮成世界“民主斗土”的樣式,為了自己國家的一已之利,其主要特征:保持傳統的冷戰思維,在強調國家間價值觀的對立的基礎上,突出大國間戰略利益上的對抗性,特別熱衷于在全球推進西方資本主義式的民主。美國外交官沃倫·克里斯托弗(Warren Christopher, 1925-2011)指出:“只要中國保持現有的政治體制,它就將對美國的外交政策提出挑戰,那么中國將永遠都是美國的攻擊對象?!盵7]所以“中國威脅論”其實是西方維護他們國家利益一已之利的遮羞布。

2.用全球化的文化載體詮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發展理論與和平文化,加強中國和平理論與和平文化的國際傳播。要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理論傳播的成功經驗,創新中國和平發展理論和文化的傳播機制,注重采用雙向互動的宣傳理論方式,運用現代化的大眾傳播載體構建起中國和平發展理論的宣傳平臺。古今中外,畫像、雕像、塑像等歷來都是各種思想文化傳播和傳承的有效載體。我國當前的理論傳播工作只是更多地進行抽象的文字理論宣傳,缺少歷史感、現實感,實效性不足。當前我們必須加強中國和平發展理論與文化研究及宣傳隊伍建設,讓更多國家的人民清晰地了解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的想法,讓中國追求和平的信念走進他們的心里,減少與他們之間的隔閡,從而促進他們理解中國選擇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和意志,增強中國和平發展理論與和平文化在世界人民心中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3.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認識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的差距,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努力實現科學發展,不為周圍的噪音所左右。當今世界,“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責任論”各種噪音不斷,其實質就是想打亂中國前進的節奏。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堅持以經濟建設中心,把發展作為首要目標,這也是中國基本國情所決定的。在爭取一個長期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的同時,以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中國長期堅持不變的基本國策。這不僅符合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順應了世界人民發展的客觀要求。

由此看來,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不僅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歷史性,而且具有強烈的內在性與時代性。中國崛起已經成為了一種不爭的客觀現實,已經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一支極其重要的推動力量。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中國會越來越在世界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正是中國崛起最重要的國際政治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與亞洲的未來[N].學習時報,2003 年 11 月 24 日。

[2][德]《馬克思 . 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A]. 中央編譯局 . 《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 卷)[C].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109頁。

[3]《論語 ·季氏》

[4]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第23頁。

[5][英]羅素著,秦悅譯.中國問題[M].上海: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05頁。

[6]拉斐爾·波奇.“中國威脅”的歷史[N].西班牙:先鋒報,2006年2月14日。轉引自《參考消息》,2006年2月16日,第16版。

[7]﹝美國﹞沃倫.克里斯托弗.美國新外交:經濟、防務、民主[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版第418頁。

責任編輯:鄭詩鋒

Discussion on the Endogenousness of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Road

GONG Bai-song , ZHOU Yong

(School of Marxism,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China)

Abstract:China’s road of peaceful devlelopment is a big strategic choic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de based on the national interests. With China’s diplomatic practice as the main line, this paper expounds that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path has strong endogenous characteristics from China’s historical tradition, demands of the realistical national interests, genetic heritage of peace culture and policy statement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ner necessity of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we can see through the nature of “China’s threat theory” and understand the global significance of China’s development path.

Key words:peaceful development; national interest; endogenousness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44X(2016)01-0040-04

作者簡介:龔柏松(1966-),男,湖北浠水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國際關系與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GD15XMK12); 2015年廣東醫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15GDYSZ09)

收稿日期:2015-12-13

周勇(1980-),男,湖北隨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國家利益內生性
比較優勢內生結構變動與政策干預
基于內生性視角的大股東掏空與公司績效關系研究
高管與職工薪酬差距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高管與職工薪酬差距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慈善捐贈、企業績效與合理區間把控——基于內生性視角的經驗分析
FDI與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內生性研究
社會網絡內生性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