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的融合,還是混亂?

2016-03-16 13:00史蒂芬沃爾特StephenWalt
國外社會科學前沿 2016年9期
關鍵詞:薩默斯亨廷頓理性

史蒂芬·沃爾特(Stephen M.Walt)

徐卉/譯

文明的融合,還是混亂?

史蒂芬·沃爾特(Stephen M.Walt)

徐卉/譯

勞倫斯·薩默斯 (Larry Summers)和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認為全球化最終會帶來世界和平??上]有,而且很可能將來也不會。

在這個所能想到的最好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最好的嗎?如果你正搜索近期全球趨勢的樂觀評估,不妨看看馬凱碩和勞倫斯·薩默斯在《外交》(Foreign Affairs)雜志最新一期的文章——《文明的融合》(The Fusion of Civilizations)。在文章中,他們描繪了一個這樣的世界:沒有失控的民主、極端的暴力、失效的制度,以及初見端倪的中美對抗,而是一旦有分歧就不斷通過共同的價值觀相連并且受國際秩序制約的世界。

與已故的塞繆爾·亨廷頓(Samuel P.Huntington)預言的又黑暗又暴力的“文明的沖突”相反,馬凱碩和薩默斯認為不同的文化群體正在迅速融合并且建立“共同的領域”。極端貧困正在被消除,全球中產階級在崛起,以及隨著啟蒙運動開始的“理性的發展”,這些取代了迷信并在世界各地孕育培養“消融隔閡的文化”。西方交響樂團在中國廣受歡迎,亞洲菜肴進入西方的廚房,美國的大學是在中東和亞洲開設分校,以及全球的移民也在幫助最初不同的文化交織在一起。用他們的話說:“世界實際上是在融合,而不是分離?!?/p>

馬凱碩和薩默斯的文章是對悲觀局勢一次討人喜歡的洗白,正如那些政治家、學者、情報官員和有線電視新聞公司的日常表現。他們認為有幾種趨勢應該被銘記并慶祝,比如近期全球貧困形勢緩和這一點。于是我們都應該期待著21世紀如他們預計的那般美好。

可惜的是,試圖改變大家對當今世界事務持悲觀的態度,馬凱碩和薩默斯都在相反的方向越走越遠。他們正確定義了一些積極的趨勢,但是他們的文章沒有提供理論來解釋這些趨勢的發展為什么將避開國家間競爭。當然,他們強調的各方面發展對世界的融合與和平會起到一些作用。

崛起的中產階級是否可以使國家間減少競爭與武力沖突呢?能這么想當然很好,我也能想到許多支持這一論調的理由。但歷史在這一點上是最模棱兩可的,學者們努力探索經濟不平等和國家間沖突之間的關系,但也一直沒有定論。例如,歐洲的中產階級1850—1914年間迅速崛起,但歐洲還是陷入了歷史上沖突最惡劣的兩次世界大戰。

馬凱碩和薩默斯在人類理性方面的信念更是令人費解。從啟蒙運動發生的18世紀起,幾十場戰爭不斷;在啟蒙思想被接受和傳揚的國家,如法國,卷入了多起戰爭。如果人類的理性和務實的成本利益分析思維可以阻止戰爭,那么過去的兩個世紀要和平得多。

事實上,詹姆斯·費倫(James Fearon)在一篇著名的文章中指出,完全理性的狀態仍然無法和平解決爭端,因為他們雖然有相對實力與方案的私密信息,但他們同樣會因外部刺激而歪曲信息。戰爭因承諾的不兌現而加大了發生的可能:沒有一個政權能保證履行他們定下的協議。啟蒙運動后所謂的理性,其實是一葉脆弱的蘆葦,寄托著我們對和平未來的希望。

最近的事件證實了這點。導致美國陷入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并不是古老的迷信和文明的斗爭;相反,是那些畢業于美國最好的大學,受教于啟蒙運動后的理性主義和擅長成本效益分析的“人才”謀劃并鼓動了這場戰爭。畢業于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小布什(George W.Bush)甚至被稱贊為“一名商學院總統”,他身邊也是與他經歷類似的“精英”。然而,這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充滿理性的個體依然跌倒在戰爭的深淵里。即使是奧巴馬這樣冷靜的實用主義者也坦言在執政期間曾做過“愚蠢的事情”,這進一步突顯人類理性在政治領域的局限。

馬凱碩和薩默斯意識到問題還會繼續,他們說“一個崛起的中國不能被忽略”,并警告說,即使是在發達的工業國家,煽動者也可能會利用公眾的恐懼。但他們僅僅只是為他們的觀點留些余地,因為他們通過預測得出結論:人類歷史的方向將繼續向前。

當然,但愿他們是對的。但是,他們的美好故事中缺乏對在過去引發了國際沖突,并很可能在未來引起戰火的力量的正確理解。馬凱碩和薩默斯不同意亨廷頓對文明沖突悲觀的預測,但他們的說法,采用同樣有缺陷的“文明”模板,強調文化是國際行為的主要驅動力。因為他們假設沖突主要來源于文化差異,他們認為跨文化的融合將消除這一問題,并確保一個安寧的未來。

但我注意到正如亨廷頓書中所說,文明不是主角,它無法決定戰爭還是和平。即使是現在,世界政治中的主角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政治意識形態——民族主義。民族主義解釋了為什么國家的數量持續增多,為什么超國家機構比如歐盟陷入了麻煩。民族主義和中產階級似乎同時在發展。民族主義的影響力和對地方認同的其他形式有助于解釋美國在中東(及其他地方)固執又痛苦的抵抗,這就是亨廷頓原文中錯誤的真正原因。諷刺的是,他的數據表明,文明間的斗爭比抽象的沖突更普遍,而且絕大多數沖突不是由于文化差異,而是來自類似的安全擔憂。

在當今世界,國家權力仍然占主導地位,中央集權未能防止斗爭發生,強大的國家互相觀察局勢,小心警惕地權衡,并盡可能減少外界壓力的攻擊。這就是為什么俄羅斯總統普京一直嘗試阻止西方勢力無情蔓延到俄羅斯的傳統利益領域,這也是為什么中國的騰飛引起了整個亞洲的擔憂,使得美國開始對這至關重要的地區采取“再平衡”措施。馬凱碩和薩默斯強調的積極趨勢中沒有一個能阻止以上形勢。

此外,在過去的一個月里發生的事件更是反駁了他們的基本論點。幾天前,在德國日漸受歡迎的極右翼政黨“德國的選擇”(Alternative for Germany),要求禁止尖塔和罩袍。這一公開反穆斯林立場,緊隨法國對包頭巾的限制以及奧地利、匈牙利、荷蘭和波蘭的右傾態度。文化可以在一些方面融合,就像它過去所呈現的那樣,但馬凱碩和薩默斯越鼓吹這一點,就會有更多人反感這些。而那些人中的一個可能是會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

最后,別忘了,國家之間可不只是交換菜肴配方,請你欣賞本土音樂和和交流一些技術訣竅這么單純,他們有時會涉及令人不安的方面。如今極端的意識形態可能在點擊鼠標之間散布。在過去60年,核武器技術已經蔓延到9個國家,有19個州都服從美國聯邦政府的領導,并擁有自己的無人機武裝艦隊。如果一個中國交換生在美國歷史課上學習了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她難道不可能因此構建中國在亞洲的美好藍圖嗎?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全球化可能拉近世界各國文化,但融合勢必有好有壞。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喜歡住在以多種方式進行互動、充滿多元文化的世界里。正如我以前的文章,所有社會對外界影響的回應,和向他人學習的意愿和能力都是社會和經濟活力的重要來源。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從開放的移民政策等外部影響中受益,那些試圖屏蔽外部世界的國家很可能落得失敗孤立的下場??傊?,我也希望生活在馬凱碩和薩默斯描述的那種世界里,但愿他們樂觀的愿景會實現。然而,我還是要持懷疑態度。

原文標題:The (Con)fusion of Civilizations

猜你喜歡
薩默斯亨廷頓理性
模仿人類“尬舞”的動物們
新藥可減少亨廷頓病患者毒性蛋白
亨廷頓病的癥狀與治療
改革牛和創新牛都必須在理性中前行
陽光 沙灘 沖浪
理性的回歸
對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減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