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的詩僧王梵志、寒山和貫休

2016-03-16 19:08張無盡
文教資料 2016年1期
關鍵詞:梵志寒山詩歌

張無盡

(陜西師范大學附中,陜西 西安 710061)

唐代的詩僧王梵志、寒山和貫休

張無盡

(陜西師范大學附中,陜西 西安 710061)

唐代詩僧以王梵志、寒山和貫休為代表。王梵志的詩歌重視懲惡勸善,風格淺顯平易而時帶詼趣,寓嬉笑怒罵于瑣事常談之內,開創了以俗語俚詞入詩的通俗詩派。寒山的詩以佛禪思想為主要內容,有些詩歌描述世態人情和山水景物。詩風幽冷,別具境界。貫休少兒即有詩名,他的詩歌寄托了佛門人士的理想和情趣。

詩僧 王梵志 寒山 貫休

歷史雖然是嚴肅的、嚴謹的,但總給人留下了太大的想象空間,尤其像唐代那樣偉大、瑰麗的歷史巨人,即便已越千年,但歷史風煙中的某點遺存總讓人欣喜和感動。唐代最感人的莫過于唐詩。唐代是個詩意時代,王楊盧駱是詩意的,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是詩意的,劉禹錫、韋應物、李商隱、杜牧是詩意的,更重要的是連僧人都是詩意的。本文簡要談談唐代的三位詩僧王梵志、寒山和貫休及其代表作品。

一、寓嬉笑怒罵于瑣事的王梵志

王梵志,衛州黎陽(今河南??h)人,大約生活在隋末到唐初,僧人,生平事跡不詳。王梵志的詩歌以說理為主,重視懲惡勸善,風格淺顯平易而時帶詼趣,往往寓生活哲理于嘲戲諧謔之中,寄嬉笑怒罵于瑣事常談之內,可以稱之為通俗詩派。王梵志的詩因語言淺白,多勸善告誡語,在唐初有一定影響,唐代詩僧寒山、拾得、豐干的詩作多為此類風格,顧況、白居易、皎然或多或少都受到他的影響。王梵志最具代表性的詩歌是《吾富有錢時》,其詩云:

吾富有錢時,婦兒看我好。吾若脫衣裳,與吾疊袍襖。

吾出經求去,送吾即上道。將錢入舍來,見吾滿面笑。

繞吾白鴿旋,恰似鸚鵡鳥。邂逅暫時貧,看吾即貌哨。

人有七貧時,七富還相報。圖財不顧人,且看來時道。

這首《吾富有錢時》以平淡無奇家常話,假設了有錢、無錢兩種情形,將骨肉親人的態度變化對比出來。全詩理清詞淺,淺切形象,言近旨遠,具有發人深省的特點。全詩十八句,可分三層。首六句為概括敘述。圍繞一個“錢”字概述妻室兒女態度好壞。擁有錢財時,一切都好,妻室兒女顯得十分殷勤。假如要脫衣服,很快就會有人把脫下的衣服折疊得整整齊齊;假如離家出外經商,則要一直送到大路旁邊。中間四句,則為細節性形象刻畫,進一步刻畫金錢對人性的殘蝕,因為金錢而引起的種種媚態:“將錢入舍來,見吾滿面笑。繞吾白鴿旋,恰似鸚鵡鳥?!碑敂y帶金錢回到家中時,一個個笑臉相迎,像白鴿那樣盤旋在你的周圍,又好似學舌的鸚鵡在你耳邊喋喋不休。后六句寫無錢時的遭遇,以其構成的巨大反差,對比概括出了全篇主旨。當我偶然陷入貧窮之時,你們的臉色為何變得這樣難看,要知道人在最窮的時候,也可能會有極富的機會。他直率地警告那些庸俗的貪財者,如果只為貪圖錢財,而毫不顧及人的情義,就看看來時的報應。詩人的憤激之情溢于言表。

這首詩運用日常語,通過巧妙的對比描寫,雖無意于渲染,但是那種貪錢者的丑態便躍然紙上,詩人的不平之氣也豁然而出。不僅如此,作者以生活化的常見現象揭示出了金錢對人情、人性的巨大殘蝕的這一具有現代意義的命題。無疑,從這一意義上來說,王梵志的詩歌意義則更為深遠。

二、詩風幽冷別具境界的寒山

寒山,自號寒山子,長安人,大約生活在貞觀年間。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歲后隱居于浙東天臺山。寒山長住天臺山寒巖幽窟中,與拾得、豐干皆隱棲天臺山國清寺,稱“國清三隱”。寒山的詩以佛禪思想為主要內容,有些詩歌描述世態人情和山水景物。詩風幽冷,別具境界。寒山最具代表性詩作是《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由于出身富貴人家,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寒山具有很強的審美能力。由于仕途蹬蹭,再加之隱居修心,寒山的審美趨于冷幽。他的詩常寫遠離紅塵的幽谷寒山、空靈苔跡,充滿禪意?!惰描煤降馈肥呛皆姼柚凶罹叽硇缘囊皇?。這首詩主要寫他幽居天臺山寒巖時周圍的靜謐、空靈、悠遠的景致,反映出他超然物外,絕世獨立的高妙情懷。首二句“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描述山道的形勢和位置。山路幽遠盤旋,在山嵐霧靄中時隱時現,盤繞在寂寥空幽的山澗邊?!班编背S续B,寂寂更無人”。遠處空谷悠響,“啾啾”的鳥鳴聲時時傳來,輕細的鳥語反襯出山路的清幽,營造出“鳥鳴山更幽”的空靈?!颁冷里L吹面,紛紛雪積身”,“淅淅”,指風吹時的形貌;“紛紛”,寫雪飛時的情狀。一番山水便是一種境界,詩人的超然世外的高妙境界則使他靈魂凝住為永恒,淅淅的風拂面而不知,紛紛大雪積于身而不曉。不僅如此,“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朝朝”,“歲歲”,屬長短不同的時間概念。迭字連用,同樣可言時間之悠長。也就是說,詩人參悟玄機,朝朝見日而不見日,年年度春而不知春,不知時序的變化,不辨春去秋往,完全沉浸在禪意之中。

全詩八句,每句皆以迭字領起,雖然句式略顯單凋,但由于是擬聲擬形詞,反而多了形象感。隨著迭字所模擬的物態、音響、狀貌、時間的不同變化,詩中的山水、人鳥、風雪、境情,也一一呈現,歷歷在目,而且都帶著一種浸透全詩的靜謐寂寥的感情色彩,從而烘托出詩人僻居寒巖、不問世事的心情。

三、明快、清新而多禪趣的貫休

貫休(823—912年),生活在唐末到五代這段時期,俗姓張,字德隱,婺州蘭豁(今浙江蘭溪)人。七歲出家,先在洪州游學,后漫游江西、吳越等地。天復三年人蜀,為蜀主王建所重,號為禪月大師。貫休從小聰明伶俐,博聞強識,十五六歲即具詩名。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遠近聞名。有《禪月集》傳世,現存詩共計735首?!洞和頃郊椅荼诙住肥瞧渚哂写硇缘淖髌?,為貫休在鄉村為客時的題壁之作。詩云:

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

水香塘黑蒲森森,鴛鴦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壟桑柘深,東鄰西舍無相侵。

蠶娘洗繭前溪淥,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這兩首詩寫農家景、農家情、農家生活,畫面和諧自然,寧靜幽美,似為世外桃源,多了人間理想。

第一首頭兩句寫柴門內外靜悄悄的,縷縷炊煙,冉冉上升;一陣陣黃米飯的香味,撲鼻而來;一場春雨過后,不違農時的農夫自然要搶墑春耕,所以“柴門”就顯得“寂寂”。由此亦可見,“春雨”下得及時,天晴得及時,農夫搶墑也及時,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見。后兩句寫庭院中,水氣迷蒙,宛若給庭花披上了輕紗,看不分明;山野間,“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悅耳;躲進巢避雨的鳥兒,又飛上枝頭,嘰嘰喳喳,快活地唱起歌來;一個小孩走出柴門啼哭著要捕捉鳥兒玩耍。這一切都是寫春雨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

第二首前三句寫自然景色。池塘里,蒲草森森,長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壓壓的一片;微風吹過,帶來陣陣清香;一對對鴛鴦、鸂鶒,悠悠自在,嬉戲覓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樣,一點也不怕人?!扒按搴髩拧豹q言“到處”,到處都是一片翠色蔥蘢的桑樹和柘樹。這三句中雖無一字贊美之詞,然而田園的秀色、豐產的景象、靜穆的生活氣息已是觸目可見,具體可辨,值得留戀。且不說桑柘的經濟價值,單說蒲,蒲嫩時可食,成熟后可織席制草具,大有利于人。這就為第四句“東鄰西舍無相侵”作了鋪墊與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長,總離不開人的辛勤培植。詩句不言村民勤勞智慧,而頌揚之意俱在言外。詩的后四句從生活在這一環境中人物內心的恬靜,進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愛。一條碧波蕩漾、清澈見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蠶娘在淥溪邊漂洗著白花花的蠶繭。牧童哥吹著笛子,聲音清脆悠揚;一時興起,又和衣進入溪水,沐浴在綠水碧波之中。山翁挽著我的手臂,笑容滿面,親切熱情地指著西坡那片地對我說,瓜和豆已經熟了,再住上幾日就可嘗新了。

詩人筆下景色秀麗、物產豐盛、生活寧靜,描寫了農家寧靜的生活。禪說百姓日常即為道。貫休的山村景象,也不免寄托了佛門人士的理想和情趣。

[1]郭紹虞.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蕭滌非.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猜你喜歡
梵志寒山詩歌
詩二首(其一)
寒山化育一身詩
Poet’s Peak
當代美國文學中的寒山與寒山詩
書法作品欣賞
詩歌島·八面來風
早期大乘佛典書面流傳舉證:“梵志”與“樓至”
王梵志獨特的“翻著襪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