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人本主義哲學角度解讀魯迅的“阿Q”與村上春樹的“Q氏”

2016-03-21 06:08青島農業大學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6年12期
關鍵詞:旁觀者人本主義阿Q

青島農業大學 張 琳

從人本主義哲學角度解讀魯迅的“阿Q”與村上春樹的“Q氏”

青島農業大學 張 琳

中國作家魯迅與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為大家所熟知,雖然兩人的生活年代與文化背景完全不同,但在兩人的

一、人本主義哲學應用的可能

馬斯洛是人本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提出了基本層次需要理論: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需要、尊嚴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生理需要是人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需要指人需要遠離痛苦、恐懼、需要有規律的生活;愛與歸屬的需要可以總結為個體需要在群體中占據一個恰當的位置,需要得到一個社會身份,渴望得到社會和團體的認可和接受;尊重的需要可分為自尊和他人對自己的尊重,自尊具體體現在自尊心、自信心,對獨立知識、成就、能力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即“成為你能夠成為的那個人”。從人本主義角度來看,無論阿Q還是Q氏,兩者的五種需要都沒有得到完全實現。兩者作為“人”的生存狀態均出現了問題。

二、阿Q、Q氏生存狀態分析

1.被遺棄的阿Q。筆者認為,阿Q在尋找社會歸屬和尊嚴時遭遇挫折,進而產生荒唐滑稽可笑的行為和近乎病態的心理,即“精神勝利法”。人在社會生活中需要在群體中占據一席之地,若得不到滿足則會產生強烈的孤獨感、疏離感,甚至產生極其痛苦的體驗。首先,阿Q沒有一個固定的社會位置。文中這樣描寫:“阿Q沒有家,住在未莊的土谷祠里,也沒有固定的職業,只能給人家做短工……人們忙碌的時候也還記得起阿Q來,然而記起的是做工,并不是‘行狀’,一閑空,連阿Q都早忘卻了……”阿Q被趙家辭退后,馬上有名為小D的幫工填補。由此可以看出阿Q一直游離在未莊正常生活秩序的邊緣,是一名可有可無的個體。

社會關系中血緣關系和家庭關系是相對穩定的形式,然而阿Q的姓氏無從查考,阿Q在血緣群體中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唯一一次試圖建立家庭的嘗試最終也以失敗告終。阿Q也為自我尋求做過努力,如他和趙太爺攀親,試圖建立一種血緣社會關系,向吳媽求婚試圖建立一種家庭社會關系。但結局是趙太爺狠狠地給了他一記耳光,讓他再也不敢提自己的姓氏,因求婚被趕出趙家同時也失去經濟來源。阿Q一次次試圖找到自己的社會歸屬,然而一次次遭遇挫折,所以才會做出種種看似無知、無聊、無賴甚至無恥的行為,以博得關注,獲得為社會群體所認可、接受的瞬間滿足感。例如,阿Q在酒館門前羞辱靜修庵里的小尼姑,這讓“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到自己的勛業得了賞識,便愈加興高采烈起來?!北阌帽M渾身解數給酒店里的人找樂子,阿Q就以一種奇怪的方式參與未莊的生活秩序。

阿Q演出的一場場鬧劇可以看作是他追求自我實現的一次次嘗試?!熬駝倮ā币部梢钥醋魇前趨利避害、自我保護的手段。

2.被同化的Q氏。村上春樹筆下的Q氏生活無憂,工作穩定,血緣關系清晰明確,在電視劇做類似節目制片人的工作,有固定社會身份。但Q氏沒有任何機會表達自己的見解,難于表現自信和自尊。文中如是寫道「僕が決めた訳じゃない、上のほうで決ったことなんだ。上のほうで決ったことを君に伝えているだけなんだよ?!筈氏在社會生活中丟失了自我,自尊與自信、自我實現也就無從談起。Q氏不是成為自己能夠成為的那個人,而是成了社會希望他成為的那個人。文中Q氏勸女子說「あまり深刻にかんがえちゃだめだよ」、「我々はスポンサーなしにはやっていけないんだよ」、「君だって、この世界で飯食べているんだから、それくらい分かるんじゃないか」。這不僅是對女子的勸慰,也是對自己的麻痹。正如阿Q可以輕易被小D代替,池邊的女子可以被其他任何一張面孔代替,吳媽、趙太爺、Q氏都是社會體系中被不斷復制和利用的符號般的存在。

三、生存狀態根源探析

存在于兩個不同文本的主人公阿Q和Q氏有共性的精神麻痹癥和荒唐行為,跨越時間和空間,造就兩種不同文本共性現象的深層原因值得探究。

阿Q和Q氏是時代的被塑造者和犧牲者,同時也是旁觀者、加害者。阿Q用趙太爺看自己的鄙夷眼光看小沙尼,洋人鬧革命時也揭竿而起。Q氏為了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油嘴滑舌、八面玲瓏,說自己都不相信的謊話。在村上春樹的筆下,“我”戴著墨鏡看池邊的鬧劇,池邊的其他旁觀者也與“我”有相同的看客心理,這與魯迅筆下的酒館看客和刑場周圍的旁觀者沒有區別,在這樣的社會群體中趨同意味著自我的喪失。魯迅寫阿Q批判包括自己在內的中國人的劣根性,村上寫Q氏提醒日益麻痹、機械般生活的日本民眾。社會的冷漠和麻木造成了阿Q和Q氏的悲劇,這正是不同年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下,魯迅與村上春樹兩位作家通過文本發出的共鳴和警示。

[1]魯迅小說精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8

[2]【美】馬斯洛,成明譯.馬斯洛人本哲學[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3]譚德晶.魯迅小說與國民性問題探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ISSN2095-6711/Z01-2016-12-0218

筆下都出現了以“Q”命名的主人公——“阿Q”與“Q氏”。魯迅在《阿Q正傳》中借阿Q這一人物形象展現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國社會中畸形的中國人的真實面貌。村上春樹在《完蛋了的王國》一文中,借Q氏形象揭露了現代日本中產階級的冷漠和麻木?!鞍”愚昧的思想、無恥的行徑、小丑的身份、Q氏麻木冷漠的言行舉止都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處世行為,是作為社會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本文從人本主義哲學角度分析“阿Q”與“Q氏”的人物形象,找到兩位人物形象身上存在的共同問題,嘗試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關鍵詞:人本主義 社會歸屬 精神麻痹 旁觀者

猜你喜歡
旁觀者人本主義阿Q
安全生產沒有旁觀者
弗洛姆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的啟蒙價值*
阿Q和老A
旁觀者之眼:外媒視角下的吳忠信主持十四世達賴坐床
人本主義視域下的城市環境污染與治理
沈鵬《讀魯迅〈阿Q正傳〉(四首選二)》
也論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人本主義路徑——兼與董濤博士商榷
旁觀者,未必清
阿瑟·韋利中國古詩英譯中的“人本主義”透視
關注校園暴力的旁觀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