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代鑿冰捕魚考述

2016-03-22 06:08沙大禹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6年3期
關鍵詞:遼代

【摘 要】每當東北地區進入冬季,遼寧臥龍湖、吉林查干湖、黑龍江松花江等,就開始了鑿冰捕魚。在數九嚴寒的冬天里,鑿開非常厚的冰面,然后立即下網,捕撈上來許多活蹦亂跳的鮮魚,真是一件愉快的事兒。鑿冰捕魚的習俗歷史久遠,這還要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大遼帝國。遼國的捺缽制度對于整個契丹民族的生活習慣影響深遠,鑿冰捕魚就是春捺缽的重要內容。本文通過對史料以及當今的考古發現,考證遼代鑿冰捕魚的時間、地點、方法等方面,來折射出這種傳統習俗對現在的影響。

【關鍵詞】遼代 春捺缽 鑿冰捕魚

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及其各個部落,定國號為“契丹”,并把首都定在了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公元947年,遼太宗把國號改為“遼”。遼代是一個以契丹族為主體的國度。契丹族是一個游牧民族,四時游獵,依靠水草而居?!哆|史》記載:“天地之間,風氣異宜。人生其間,各適其便?!边|國皇帝帶領著契丹貴族們,并不是漫無目的地溜達,而是春夏秋冬分別要去不同的地方,并且在京城的外面處理國家政治、生產、軍事等事務。這就是獨具遼代風格的“四時捺缽”制度?!稗嗬彙?是契丹語,意為“行宮”。 《 遼史·營衛志》載:“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歲以為常。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按照不同的季節,分為春捺缽、夏捺缽、秋捺缽、冬捺缽,故又稱“四時捺缽”。 其中在春捺缽中,鑿冰捕魚是重要的內容之一。

一、春捺缽之鑿冰捕魚

在電視節目《舌尖上的中國》中,曾經記錄了吉林松原的查干湖鑿冰捕魚的盛況,這種習俗其實就是對遼代春捺缽中鑿冰捕魚的傳承。遼代從圣宗到天祚帝,每年都到此鑿冰捕魚,設有“頭魚宴”,款待契丹貴族和部落首領。春捺缽也叫“春水”。在時間方面,春捺缽是比較固定的,《遼史》記載:正月上旬起牙帳,六十日方至,春盡而還。從《遼史》中可以看出,每年的正月上旬,遼國皇帝帶領隨從們就要開始春捺缽了,時間大約要持續60天。起初,遼國皇帝會命令隨從在冰上安營扎寨,然后就要開始鑿冰捕魚了。通過《三朝北盟會編》中記載得知,按照禮節,鉤取的“第一條魚”非常重要,“第一條魚”又稱“頭魚”,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首先,必須是由皇帝鉤取,其次必須是體積比較大的魚,以鱘魚、鰉魚居多。鉤取“頭魚”之后,遼國皇帝便在大帳內款待女真族等各部落首領,各部落首領不但要為皇帝以歌舞助興,還要為皇帝獻上重禮和土特產,以顯示皇帝是至高無上的。

最近幾年,考古人員發現了4處遼國“春捺缽”的遺址群,這些遺址分別位于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贊字鄉潔字村“科鐵公路”北“花敖泡”的南側,讓字鎮藏字村北側、正東,以及地字村(查干湖西南)附近。并且在遺址中發現了上千個土臺基。在這其中,最多的一處土臺基竟然多達500余個,綿延近4公里。遺址中的土臺基有長方形、圓形。在圓形土臺基中,最大的直徑長約30米,高約1.5米。經考古人員鑒定,眾多土臺基應為人工建成,并且這些土臺基靠近當年湖泊的水位線,比較符合契丹人近水漁獵的風俗習慣,這就更加充分說明了該遺址群為遼國“春捺缽”的地方。綜合春捺缽遺址群的考古發現以及《遼史·營衛志》的記載,大致推斷出遼代鑿冰捕魚的地點主要在混同江(松花江鴨子河一段)、長春州(吉林扶余塔虎城)東北35里的“魚兒濼”(洮兒河下游月亮泡)一帶。

二、鑿冰捕魚的方法

通過《鑒寶》欄目得知,松原市民李女士家中收藏著祖傳全套遼代時期鑿冰捕魚的鐵器,見證了契丹族捕魚工具的發展,經文物專家鑒定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個20多厘米長,好似鐵槍頭的鐵器,這個工具叫冰镩,這就是捕魚時用來鑿冰用的工具。除了冰镩,鑿冰捕魚時,魚叉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觀察李女士收藏的這個魚叉,上面生滿了鐵銹。它是由叉刺、叉柄等部分構成。此外,還有兩個秤砣形狀分別刻有銘文的鐵器十分特別,它們通過一個絲帶相互連接著,實際上它就是遼代的權,俗稱秤砣、秤權、秤錘,是懸掛于秤桿之上可以移動的秤砣。這個秤砣主要是用來給魚稱重量用的。

雖然具有了鑿冰捕魚的工具,但遼代鑿冰捕魚的方法并不是單一的,歸納總結大致有四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在距離行宮(帳篷)大約5公里的地方,鑿出一條破冰的溝,然后把毛網撒下將魚驅趕到行宮(帳篷)附近,以便于讓這些魚聚集。當從鑿薄冰的地方能看到下面的魚群游來游去時,預示著鑿冰捕魚的工作已經準備到位。由皇帝鉤取“頭魚”后,反復鉤魚。這時,水中的魚群被攪和得不耐煩了。當再次將魚鉤放進冰眼里的時候,魚兒會爭先恐后的咬住魚鉤,鑿冰捕魚也就宣告成功了。

第二種方法:在“鉤魚”之前,要在冰面上鑿開4個冰窟窿,并把中間的一個冰窟窿鑿透,讓河水從這個冰眼流過,以便于從這個冰眼下鉤捕魚。其他3個冰窟窿環繞周圍,只是將冰層鑿薄,但不要見水,以便于觀察魚群的動向。因為魚兒雖然喜歡在水中生活,但是當游到有冰眼的地方,還是經常將頭露出水面,想多呼吸新鮮空氣,這個時候遼代的鑿冰捕魚就可以開始了。

第三種方法:遼代契丹人非常喜歡“夜間罩魚”?!哆|史》中記載:“蕃俗喜星魚。設氈廬于河水之上,密掩其門,鑿冰為竅,舉火照之,魚盡來湊,即垂竿,罕有失者?!?通過史料可以看出,在夜間鑿冰之后,用火把照明的同時,也把魚群吸引過來了,這樣就可以不費力氣,在冰窟窿口就能捕到魚。此外,關于遼代夜間鑿冰捕魚,在《宋會要輯稿》也有記載,宋朝使臣親眼目睹過遼圣宗耶律隆緒在“夜間罩魚”。

第四種方法:契丹人為了大批量地捕魚還有一個非常高明的辦法,首先要準備一張漁網,一個木桿,在冰面上鑿開兩個冰窟窿,這兩個冰窟窿之間的距離,要根據準備的木桿長短再決定。其次,要把木桿的端頭牢牢捆綁上漁網。最后,把木桿慢慢順進冰窟窿里,接著再慢慢向下一個冰窟窿前進。在下一個冰窟窿等候的人們,用鉤子鉤住木桿頂端的繩索后,用力將木桿拉出冰窟窿。于是,在拖出來的漁網中,便捕到了大量活蹦亂跳的鮮魚。

三、鑿冰捕魚形成的原因及其影響

萬事形成皆有原因,遼代的鑿冰捕魚習俗亦是如此。最直接的原因當屬遼代的自然地理環境。古代的契丹人主要生活在我國東北的中西部和內蒙的東部地區,這一帶的地理特點為中東部是高山森林,西部是大草原。從氣候條件看,這一帶處于北緯40度以北,冬季非常寒冷。如果在冬季要想捕魚,就得冒著嚴寒把厚厚的冰鑿開。時間長了,就形成了鑿冰捕魚的習俗。

公元1125年,遼代滅亡,其中一部分契丹人隨皇族耶律大石逃亡到中亞一代,建立西遼政權,留下的契丹族也逐漸融入到了女真、漢、蒙等民族。無論是西遼,還是生活在遼代故土的其他民族,已經把鑿冰捕魚作為一種習俗文化保留了下來,并把這項活動當作了冬季里不可缺少的樂趣。

遼代契丹人的這些鑿冰捕魚之法,至今仍在東北、內蒙古等地沿用。如今眾多鑿冰捕魚的民族中,以達斡爾族的拉大網的鑿冰捕魚方法最具代表性。大家會推選一名經驗豐富的漁翁——“網頭”,由他來指揮鑿冰捕魚活動。這種拉大網的鑿冰捕魚方法,通??梢圆兜綆装俳锏拇篝~,所以參與者都會分到魚。

目前,一部分考古學家認為,東北的達斡爾族與遼代的契丹族有著最近的血緣關系,可以認為達斡爾族是契丹族的后裔,但我們僅從鑿冰捕魚來看,東北的達斡爾族對于遼代鑿冰捕魚方法的繼承是首屈一指的。

四、總結

在如今中國的56個民族中,并沒有契丹族的身影,但這并不能磨滅我們對遼代契丹族的認識?!哆|史》以及一些考古發現都證明著這個國度曾經的輝煌。遼國的契丹族是一個游牧民族,奉行要隨著一年四季變化而輾轉遷徙?!扒锒`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tián]漁”。這也就形成了遼代特有的一些習俗。

本文以遼代鑿冰捕魚為研究內容,既能展現游牧民族粗獷的一面,又能從一個側面展現契丹族的聰明才智。鑿冰捕魚作為遼代春捺缽中一項重要的活動內容,已經不僅僅是遼代的風俗習慣了, 而今作為文化遺產被保留了下來,并得到了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宋)葉隆禮撰,賈敬顏,林榮貴點校.契丹國志[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 武玉環. 春捺缽與遼朝政治—以長春州、魚兒泊為視角的考察[J]. 北方文物,2015(03).

[3] 高蓀蕊,林鐵山. 乾安:“春捺缽遺址”考古挖掘全面展開[N].長春:吉林農村報,2014-9-10(12).

[4] 周潔. 遼朝的宴飲活動[D]. 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4.

[5] 紀楠楠. 遼代民族政策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6]武玉環. 略論遼代契丹人的衣食住行[J].北方文物,1991(03).

[7] 谷文雙. 遼代捺缽制度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2(03).

[8] 張國慶. 遼代契丹習俗文化源流考[J].學術交流,1994(05).

作者簡介:沙大禹,男(回族),赤峰市博物館館員,碩士,主要從事文物保管工作。

猜你喜歡
遼代
巴林左旗出土遼代青銅佛板圖像分析
試論遼代州縣制的推行與松漠草原城市化
遼代契丹官服中的中原因素探究
壁畫“劉三取錢”漫談兼論遼代戲劇題材
中國古代琥珀藝術
遼代中京道城市群發展特點評析
北京地區遼代火葬墓及相關問題試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