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機和態度對學生考試作弊的影響模型研究

2016-03-25 19:47劉金鐵季貴斌李宛珊
考試周刊 2016年2期
關鍵詞:考試作弊理論模型考試制度

劉金鐵 季貴斌 李宛珊

摘 要: 針對目前考試作弊現象屢禁不止和考試作弊的影響因素的多樣性,以1747名遼寧省大學生的考試作弊影響的測試數據為依據建立理論模型,研究大學生的考試作弊動機、態度對考試作弊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因素對考試作弊的影響差距很大,可以通過控制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減少考試作弊。研究結果將為減少考試作弊現象、改進考試制度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 考試作弊 動機 態度 考試制度 理論模型

一、引言

大學生作弊行為越來越普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1]。一位中國作家稱當前的狀態為大學生的“流行病”,并列舉了發現的各種學術誠信問題,超過75%的學生在校園里的大部分考試中存在某種形式的作弊[2]。在世界很多國家,研究人員記錄了同樣的現象,例如,在超過60所美國校園里近50000名本科生中進行的一項大調查顯示,大約70%的受訪者承認至少在一個書面作業中存在作弊行為[3]。

考試作弊作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各國都有相關研究,不同國籍、不同專業的學生作弊的動機和態度也是相差甚遠[4]。在中國過去30多年的學生作弊的研究中,探究者專注于識別學生的作弊行為和怎么阻止學生的作弊行為。研究涉及作弊學生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年齡、性別等因素,并沒有提供一致的結果[5]。

本文就遼寧省內高校學生作弊的態度和動機展開研究,探討遼寧省各專業的大學生在考試中的作弊行為,實驗結果使用結構方程建模,研究了內在的、外在的影響因素,動機取向,以及態度的特點。通過模型分析,得出一些相關啟示,為全國大學生考試制度改革提供參考。

二、理論模型的建立

為了更充分地發掘動機和態度對作弊行為的影響,我們針對遼寧省的大學生做了下面的測試。本測試采用的模型是美國史密斯等人關于作弊行為模型的擴展版本,本研究利用結構方程建模分析動機和態度因素對作弊行為的影響。目前進行的研究限制了態度因素對指定的作弊行為的影響范圍,包含內在、外在動機對作弊行為的預測[6]。模型如圖1所示:

三、研究方法

學生樣本選擇遼寧省內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遼寧大學和東北大學,問卷在課后進行,保證老師不在場,學生匿名填寫調查問卷。發放調查問卷2000份,回收1747份。我們從平均年齡、性別構成和婚姻狀況進行分析,結果三所學校相似。樣本中,從年級分布看,大一579人,大二252人,大三659人,大四257人;從年齡看,大約75%在18到22歲之間;從性別看,男孩占53%,女孩占47%;對婚姻與否的回答,92%的應答者未婚。

結合理論模型,設計了調查問卷,由于篇幅所限,因此做以省略。數據分析采用多指標測量和驗證性因素分析技術,以保障結構模型試驗的有效性。

四、結果和討論

測量模型的驗證性因素分析表明:路徑系數顯著表明每個因素和表現指標之間的關系(P<0.05)。測量模型充分分析了所有因素彼此共變的契合,表1顯示23個虛擬路徑的顯著性檢驗結果和最大似然結構系數。

結果顯示,該理論模型的測試結果從23條路徑的16條路徑中獲得合理的強有力支持,無動機、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學術表現、作弊可能性、事先作弊,中立、遏制、疏遠在理論模型中的測試結果和猜測基本吻合。此外,所提供路線的測試結果為內在動機和遏制之間的關系提供了部分支持,沒有假定的外在動機路徑的支持,內在動機和兩個作弊結構之間并沒有表現出假定關系,內在動機對學術表現和中立確實有間接影響,擁有內在動機的學生往往有較高的學術表現,往往不需要作弊和證明自己的行為,那些被欲望驅使的學生往往不會通過作弊實現自己想學好的目標。

結果所提供的路線也支持無動機對兩個作弊結構和中立的影響,無動機已經被廣泛地定義為完成一件事情的驅動力和意愿。無動機的學生不控制自己的行為,相反他們的行為是非管制和非故意的,由個人意圖和調控做出作弊的決定。如果認為自己的行為無法控制,他們就無需證明自己的行為,通過測試結果斷定無動機是外在動機的極端形式。無動機的人群避免在作弊上取得成就但絕對不會允許自己成績失敗,如果他們發現自己身處險境,尤其是大學生在考試期間,就會選擇作弊避免考試不及格。

測試結果也表明,內在動機和無動機之間的關系和假定基本吻合,然而外在動機和無動機之間并沒有表現出假定關系,此測試結果的解釋是多種多樣的,第一種可能的解釋為:相比于外在動機定義和衡量下的外部監管力,無動機更具監管力,如果外部監管力是驅動力,則無動機可能吸收大部分的方差;第二種可能的解釋為:考慮到疏遠的影響,疏遠的測試結果和假定基本吻合,被嚴重疏遠的學生具有更大的作弊傾向和更高水平的中立。測試結果是基于疏遠和外在動機的協方差,在學校被疏遠的學生更加容易被學習成績和急于從學校逃離的意愿驅使,外部動機可能已經占據足夠的方差否定被疏遠的直接影響。測試結果還表明威懾的影響與假定基本吻合,威懾與作弊的可能性呈負相關,威懾的次數越多,學生越不容易作弊。但是強調作弊通過威懾完成是不對的,往往需要花費更大的精力解釋作弊,這些做法我們不提倡。

五、結語

考試作弊現象屢禁不止,我們對這一普遍現象缺乏調查和系統研究,體現了探究大學生作弊的出現情況、影響大學生作弊的因素、大學生作弊的方式等問題的必要性。本文通過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遼寧大學、東北大學等院校的調查分析,建立動機和態度對考試作弊影響的因素模型,分析動機和態度與考試作弊的相關關系,研究結果可以為全國很多院校的考試制度改革提供一定指導。

參考文獻:

[1]劉金鐵,李喜林,劉軍朋,等.高校學生考試作弊行為調查及控制策略研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1):105-108.

[2]鄭潔歡.大學生考試作弊問題的研究現狀[J].社會心理科學,2011,26(10):100-103.

[3]Stephen B.Salter,Daryl M.Guffey,Jeffrey J.McMillan.Truth,Consequences and Culture:A Comparative Examination of Cheating and Attitudes about Cheating among U.S. and U.K.Student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1,31:37-50.

[4]Kenneth J.Smith,Jeanette A.Davy,Debbie Easterling.An Examination of Cheating and Its Antecendents among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Major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4.50:63-80.

[5]劉金鐵,季貴斌,白博,等.高校學生考試作弊影響因素研究與分析[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4):32-34.

[6]Fogerty,T.J.,J.Singh,G.K.Rhoads and R.K.Moore.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Burnout in Accounting:Beyond the Role StressModel[J].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2000,12:31-67.

猜你喜歡
考試作弊理論模型考試制度
淺談湖北省新高考改革過程中考試制度的變化及應對策略
間接技術進步效應的獲得途徑和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大學生考試作弊動機分析及對策
老年生活質量的理論模型構建和驗證
如何構建中美兩國大學的國際合作關系
國外沉浸體驗研究述評
新形勢下自學考試制度的錯位和實施戰略定位的思考——以湖南省為例
新機動車駕駛人考試制度淺析及場地改造方案設計
大學體育課程考試制度改革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