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間接技術進步效應的獲得途徑和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2016-11-14 03:02肖遠飛侯璐萍
價值工程 2016年29期
關鍵詞:理論模型影響因素

肖遠飛+侯璐萍

摘要:后發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并不一定能給其自身帶去間接技術進步效應,要想獲得間接技術效應和轉出地和承接地的很多因素相關。本文將首先介紹后發地區獲得間接技術進步效應的途徑,再用理論模型對間接技術技術效應的形成主要因素進行推導。

Abstract: Backwardness areascan not always get indirect effect of technology from undertaking industrial, to get the indirect effect of technology associated with many factors. This article will first introduce the way to get the indirect effect of technology, and then use a theoretical model to deduce the main factors of formation of the indirect effect of technology.

關鍵詞:間接技術進步效應;影響因素;理論模型

Key words: indirect effect of technology;influencing factors;theoretical model

中圖分類號:F1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29-0244-02

0 引言

后發地區為了發展自身經濟,除了自主創新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從外部引進模仿。但是引進的外資是否能讓后發地區得到發展?這受很多因素影響。何潔(2000)[1]、徐磊(2009)[2]、何興強等(2014)[3]指出間接技術進步效應對當地經濟的正向的外部效應,必須建立在承接地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基礎設施的完善、市場規模擴大以及自身的吸收能力強的基礎上。下面將首先介紹間接技術進步效應的獲得途徑;接著再對間接技術進步效應獲得的條件及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與驗證。

1 間接技術進步效應的獲得途徑

這里所說的間接技術進步效應是指外商在進入時,無意識的、非自愿的給承接地帶來的外部影響。Kokko曾經把FDI間接技術進步效應的獲得途徑總結成:示范效應、競爭效應、人員培訓效應和關聯效應。

①所謂“示范效應”,最初是指消費者的消費水平會跟隨著周圍的消費者的消費水平的變化而變化。而在間接技術進步效應里,“示范效應”則是指轉移地帶來的新技術、新產品以及新的管理模式等會使得承接地進行模仿。②而“競爭效應”則是由競爭給承接地帶來的改進。外來企業在進入承接地后,會依靠自身的先進的技術,可能會對承接地造成擠出效應,搶占當地企業的市場,吸收優秀的人才等等。這些競爭都會給承接地造成壓力,承接地被迫下有所改進。③人員培訓效應:承接地在承接產業轉移時,不僅可以獲得有形的外部效應,有時候還會獲得無形的外部效應,如人才培訓,管理技能等等。研究顯示,臺灣在上世紀80年代,跨國企業中有一半以上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跳槽到本土企業。這表明,產業承接時,承接地的間接技術進步效應可以通過人員培訓效應獲得。④關聯效應:它是指一個行業本身的發展,可能會導致其他相關行業也跟著發展的效果??梢苑譃榍跋?、后向及環向關聯效應。分別指引進其上游產、下游及其它產業相互發展的結果。產業轉移到承接地也會帶動承接地的相關產業的發展。

除了這四個主要的途徑之外,還存在著很多非正式的途徑。例如:承接地的工作人員和外企工作人員的私下交流、參加學術會議等。在正常情況下,很多有效信息等并不能通過正式途徑獲得,因此這些非正式的途徑就顯得非常重要。

2 間接技術進步效應產生的條件

關于間接技術進步效應產生的條件,首先想到的一定轉出地的企業的自身條件,即承接地和轉出地之間需要存在技術差距,但是這個技術差距是不是越大就越好?這里可以參考Perez的觀點:他強調只有合適的技術差距才能產生間接技術進步效應,技術差距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承接地吸收。除此之外,承接地的自身的因素也會影響間接技術進步效應的效果。這里假設P地是承接地,Q地是轉出地。并引用肖利平[4]的理論模型來簡單的說明承接地獲得間接技術進步的前提條件。

從公式里可以看出,承接地的技術進步不僅取決于自身的自主創新增長率,還取決于轉出地的自主創新增長率和其自身對轉出地技術模仿吸收時的時滯。對于轉出地的自主創新增長率,承接地是無法控制的,但是,承接地在引進外資企業時可以進行選擇,把握好技術差距。除此之外,承接地要想獲得更好的間接技術進步效應,還得提高自身的模仿吸收能力,縮短滯后時長。

3 關于間接技術進步效應與承接地模仿吸收能力關系的驗證

在模仿吸收能力中,對時滯影響力較大、最能控制的且起關鍵性作用的是人為的能動力,即承接地的學習能力。下面從理論觀點與模型推導兩個層面來對間接技術進步效應與承接地學習能力的關系進行驗證。

3.1 文獻歸納進行理論觀點驗證

關于承接地的間接技術進步效應和承接地學習能力的關系,早在1999年世界投資報告中就有顯示:發展中國家如果只讓外資單單進入,而承接地不去努力學習,其外部效應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提高承接地的學習能力,才能更好的獲得間接技術進步效應。

緊接著,又有很多學者也驗證了這個觀點:張誠(2001)[5]等通過對相關因素進行理論分析,來得出承接地企業的學習能力等因素對間接技術進步效應的影響;李松齡(2007)[6]則通過理論模型推導出間接技術進步效應的獲得取決于承接地的學習能力、社會能力等吸收能力;汪健等(2013)[7]通過實證驗證了本土企業必須要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才能夠在承接產業轉移中更好的獲得間接技術進步效應。

3.2 模型驗證

3.2.1 模型假設

①承接地只有兩種企業,自主企業P和轉移進來的企業Q。②承接地自主企業的技術水平小于轉移進來的同類型的企業技術水平。③由于企業技術存在差距,所以市場上的產品存在差異化。④承接地的企業和轉移進來的企業進行寡頭競爭。

3.2.2 模型建立

4 結語

通過以上理論模型推導,可以推出,承接地的學習能力對獲得間接技術進步效應的作用之大,因此承接地在引進外資時,除了要注重對外資的挑選,還得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自身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何潔.外國直接投資對中國工業部門外溢效應的進一步精確量化[J].世界經濟,2000(12):29-36.

[2]徐磊,黃凌云.FDI技術溢出及其區域創新能力門檻效應研究[J].科研管理,2009(2).

[3]何興強,歐燕史,衛劉陽.FDI技術溢出與中國吸收能力門檻研究[J].世界經濟,2014(10).

[4]肖利平.技術追趕機制研究——一個基于吸收能力與R&D的理論模型[J].2011(171):89-92.

[5]張誠,張艷蕾,張健敏.跨國公司的技術溢出效應及其制約因素[J].南開經濟研究,2001(3):3-5.

[6]李松齡.技術差距、技術溢出與后發地區技術收斂.[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8(4):5-10.

[7]汪健.研發、學習能力與企業成長——來自江蘇非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現代產業經濟,2013:45-53.

猜你喜歡
理論模型影響因素
動機和態度對學生考試作弊的影響模型研究
如何構建中美兩國大學的國際合作關系
詞匯飛躍的本質:命名洞察力的實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