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建國前白云鄂博礦的歷史研究綜述

2016-03-28 14:00聶馥玲內蒙古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院呼和浩特010022
關鍵詞:金屬礦勘探歷史

聶馥玲(內蒙古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院,呼和浩特 010022)

?

關于建國前白云鄂博礦的歷史研究綜述

聶馥玲
(內蒙古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院,呼和浩特010022)

[摘要]對解放前白云鄂博礦勘探的歷史研究進行梳理,發現目前研究的兩個空白點:一是這一時期日本人對白云鄂博的勘探的歷史研究,二是國民政府的西部開發計劃中對白云鄂博礦的歷史研究。利用目前已經公開的一些地質調查報告和相關資料進行研究,可以填補這段歷史研究的空白。

[關鍵詞]白云鄂博;金屬礦;勘探;歷史

白云鄂博(原名白云博格都),蒙古語是富饒的圣山,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南距包頭市150公里。史書上提到這一帶有“鐵山”的名字,但沒有確切的位置,很可能指的就是白云鄂博[1]。白云鄂博鐵礦是世界上一座罕見的含有鐵、稀土、鈮等多種元素的多金屬共(伴)生持大型礦床,是我國三大多金屬共生礦之一,稀土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鈮儲量居世界第二位。經過幾十年的地質勘察和分析研究,現已發現71種元素,具有綜合利用價值的元素26種,發現各類礦物170多種,其中鐵礦物12種,稀土礦物16種,鈮礦物20種[2],并且仍有新礦物陸續被發現和報道。由于分析技術的提高,一些原來認為是普通副礦物,被證明富含稀有元素,具有潛在利用價值。礦區內共有5個礦體:主礦、東礦、西礦、東介勒格勒和東部接觸帶。白云鄂博的稀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各個領域,對于發展信息產業和高科技產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我國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也對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和支撐作用,其特殊性足以顯示出它的作用和價值。

但是,到目前為止,關于白云鄂博礦發現、勘探的過程還沒有完整的歷史研究,尤其是對于解放前日本人對白云鄂博鐵礦的調查研究,基本屬于空白。對白云鄂博礦業史的深入探討對了解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歷史也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對這一時期的地方史、礦業史、冶金史、技術史等相關學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對研究該地區公路、鐵路等交通運輸發展的歷史提供必不可少基礎;對殖民地科學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歷史維度及案例分析。

鑒于此,利用現已公開的白云鄂博礦發現、勘探的各種地質報告和當時的地質資料,有必要全面清理白云鄂博礦開發、勘探的歷史,以填補這段歷史研究的空白。限于篇幅筆者將梳理建國前對白云鄂博礦的歷史研究,以期廓清這段歷史研究的缺失之處以及特點,為全面研究白云鄂博礦的發現、勘探的歷史做準備。

關于礦業開發史的課題屬于哪一門學科,目前似乎還沒有確定的說法?!吨袊糯V業開發史》一書中認為“中國古代礦業開發史”這個課題是介于地質、歷史和考古三門學科之間的邊緣研究課題[3],而白云鄂博礦業開發的歷史研究屬于近代,甚至是現代礦業開發的歷史研究,也同樣是一個跨學科研究,涉及地質、冶金、科技史、社會史等學科。

為了敘述上的方便,筆者首先梳理地質、冶金等專業著作中涉及的白云鄂博的歷史研究;其次是地質學家等科學家關于白云鄂博的歷史研究;最后是科學史和科學社會史等方面的關于白云鄂博的歷史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一、專業著作中的白云鄂博礦的歷史

由于白云鄂博礦的特殊性,該礦成為了地質學、冶金學的重要研究對象,因此從礦物學、地質學、冶金學等專業技術的角度論述的研究成果不勝枚舉,但是關于該礦發現、勘探的歷史方面很少有專門的研究,有些零星的內容散見于各種專業技術的論著中,或是作為某一章節的內容或是作為論著的引言、背景有所提及。

李毓英的《白云鄂博鐵礦地質與勘探》是為數不多的專門論述白云鄂博礦的著作,主要內容包括區域地質及其特征,礦床地質構造,礦石類型、性質及其特征,礦床生成的地質條件及礦床成因,礦產普查、勘探,礦石質量和礦石物理技術特性研究工作的內容和方法和儲量計算等,共九章內容。該書對白云鄂博的地質與勘探工作做了全面的論述與總結。在序言中介紹了白云鄂博發現與勘探的簡要歷史:“白云鄂博鐵礦床系在1927年由舊中國之中瑞科學考察團丁道衡所發現,認為系一個規模較大的鐵礦床。何作霖首先發現了鐵礦石中的稀土元素礦物(白云礦和鄂博礦),并對這些礦物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在國民黨反動政權統治時期,對于這一重大發現并未予以重視??谷諔馉帟r期,敵人在我國到處進行礦產資源的掠奪,先后曾有不少日本地質人員來本區進行礦床資源的調查。在1939年有石井清彥及巖崎航介二人; 1940年有遠藤六郎及薗部龍一等人;1944年華北開發公司黃春江曾在礦區范圍內進行較多的調查工作。解放以前,本礦區雖經數度調查,但對礦床地質并未能進行深入的研究,對于礦區外圍地區的地質情況亦未進行了解。因而,關于礦床地質資料極為缺乏,廣大草原亦尚為地質空白區?!盵4]而且指出本書所根據的資料是一系列的調查報告、試驗報告、化學分析報告等,都是解放后的資料。

王士民,胡維興《白云鄂博鐵礦勘探過程中的地質管理工作》[5]主要內容針對建國后白云鄂博的勘探管理工作,不涉及建國前的內容。張培善《白云鄂博礦物學》[6]涉及的歷史內容很少,在彭志忠的序言中:“白云鄂博礦物研究在我國礦物學研究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白云鄂博礦床的復雜礦物物質成分的逐步鑒定清楚和眾多的新礦物的陸續發現,以及后來對這些礦物的深入研究,反映了我國礦物學的發展過程。以礦物結構為例,白云鄂博發現的新礦物(包頭礦、鋇鐵鈦石、黃河礦、氟碳鈰鋇鈰礦、中華鈰礦、大青山礦)以及一些稀有礦物(硅鈦鈰釔礦、碳鈰鈉石、氟碳鋇鈰礦燈)的結構都是由我國學者測定的……張培善同志從五十年代開始研究白云鄂博的礦物,二十多年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是黃河礦、鋇鐵鈦石河中華鈰礦等許多新礦物的發現者,白云鄂博的許多稀有元素礦物也是他首先鑒定出來的?!鼻把灾幸仓皇橇牧膸资?“早在本世紀二十年代末期,地質學家丁道衡教授發現了白云鄂博礦;三十年代初期,礦物巖石家何作霖教授發現了礦石中的稀土元素和稀土礦物。在多年來的開發和研究,特別是建國后的大規??碧介_采和科學研究……”,涉及的內容主要是建國后的情況。

后期的一些專業性著作,如《中國稀土進展》[7],《中國科學院稀土研究五十年》[8],《中國稀土發展紀實》[9]等有關白云鄂博礦的歷史記載都沒有超出上述范圍。

二、地質學家研究中的白云鄂博礦的歷史

關于白云鄂博的歷史研究同樣也散見于地質史、礦物學史著作中,同時也涉及一些地質學家的歷史回顧。我國最早的關于地質史著作首推葉良輔(1894-1949)所著《地質學小史》和章鴻釗《中國地質學發展小史》?!兜刭|學小史》[10]主要涉及西方地質學發展脈絡,最后一章為“結言及中國地質學研究的經過”,其中關于中國部分極為簡略,只是提及中國地質學教育的一些設想。葉良輔在《地質學小史》的“例言”中也提到:“本書因地質學在我國之研究,尚不足二十年,時間過于短促,故只在卷末略及之?!薄吨袊刭|學發展小史》一書專門論述了“中國地質學界之教育事業”,也涉及地質調查的一些內容:“中央地質調查所,成立一個編撰委員會由所長翁文灝兼任會長,并請委員會聘請專門人員編制壹佰萬分之一地質圖幅,民國十一年①各省地圖也相繼完成,包括綏遠:大青山全區已印十萬分之一地形地質圖?!盵11]實業部地質調查所已經開始計劃地質調查工作,內蒙古只完成了初步的地質測量,進一步工作還沒有開始。該工作是在丁道衡之后完成。但是記載的地質調查所所做調查區沒有涉及內蒙古白云鄂博礦的調查。

《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1895-1949)》中有這一時期的工礦企業的記載,但主要是針對已經在中國建立的廠礦的產權、投資、規模等問題的研究。對于發現、認知中白云鄂博礦的情況沒有涉及。

崔云昊《中國近現代礦物學史:1640-1949》包括了民國時期的礦物學教育、礦物學出版物等章節,并涉及當時的礦物學家的相關內容,主要是針對當時出版的礦物學著作進行相關分析,沒有涉及具體的地質勘探實踐活動。

對白云鄂博發現與勘探的歷史研究,《包頭史料薈要》中一些地質學家的歷史回顧為我們提供了十分珍貴的研究線索。

馬棣,黃聲先的《丁道衡與白云鄂博礦的發現》[12],該文包括四部分:“西北科學考察團”“白云鄂博鐵礦發現經過”“關于丁道衡”“丁道衡之后白云鄂博礦山初期勘探”。對白云鄂博礦的勘探與研究進行了分期,其中將建國前的工作作為初期勘探階段,該文指出“從丁道衡發現白云鄂博鐵礦始,至一九五○年地質部二四一隊正式對白云鄂博進行勘探止,這期間屬于白云鄂博礦初期勘探階段?!痹撐妮^為詳細地敘述了丁道衡、何作霖和黃春江的工作?!暗?在反動政府統治時期,科學發現和研究是根本得不到重視的?!茖W工作者們哀告無門,白云鄂博無人問津?!薄敖夥徘?通過以上三人的工作,基本勾出了白云鄂博礦的大貌。除了我國的科學工作者外,一九三五年及一九四○年各有兩小批日本人來過這里。除薗部龍一繪有地質圖一幅外,其余者均未見其報告??梢哉f白云地區的初期勘察完全是我國科學工作者完成的?!?/p>

馬棣的《白云鄂博稀土礦物的發現者——何作霖》[13],該文對于何作霖關于白云鄂博礦的研究有較為詳細的記載,認為“關于巖礦的深入系統的鑒定工作,是由何作霖來完成的?!币痪湃哪晔辉?何作霖完成了《綏遠白云鄂博稀土類礦物的初步研究》一文,發現了兩種稀土元素“這兩種礦物建議分別以‘白云礦’和‘鄂博礦’暫時予以命名”。這篇科學論文用英文寫成,于一九三五年六月刊于《中國地質學會會志》第十四卷第二期。論文指出:“白云礦”的性質,“除特別射線指數較低外,很多方面都與氟碳鈰礦相似”,此種礦物亦即氟碳鈰礦,被他稱為“鄂博礦”的稀土礦物即獨居石,是白云鄂博礦中最主要的兩種稀土類礦物。即該礦稀土是由何作霖首次發現。

吳克宇,祁國基《前程似錦的稀土工業(上)》概述了白云鄂博礦的歷史,關鍵的進展,其中提到黃春江的工作,并得出結論:“綜上所述,解放前對白云鄂博的地質工作程度是很低的。對稀土礦物雖有部分鑒定,但對于‘白云礦’和‘鄂博礦’的成分,始終未得到解決?!盵14]

《前程似錦的稀土工業(下)》一文主要記載了國家領導人對白云鄂博的重視。其中提及1927年丁道衡發現白云鄂博,并指出“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在國民黨政府的反動統治下,科學的發現和研究,根本得不到重視。專家們寫出的一份份報告,在歷史的長卷中,僅留下一點痕跡,科學工作者只能是做科學發現和實驗室的研究而已?!盵15]

馬棣《白云鄂博1950年勘探記事》,提到“1939年,日本商工省地質調查所技師石井清彥、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巖崎骯介,以及1940年日本興亞院技師遠膝六郎等人,都曾前往白云鄂博,但均未見報導。1940年6月,日本商工省地質調查所技師薗部龍一,再次前往白云鄂博調查”,1941年編寫了《烏蘭察布盟白云鄂博鐵礦調查報告》,未見刊出[16]。

嚴坤元《白云鄂博礦區1950-1959年地質普查勘探工作回顧》[17],“筆者(嚴坤元)從1950年初起,即負責該隊的籌備與技術領導工作,到1955年春調離。時隔30多年,已有許多情況記憶不清,手頭亦無有關資料。經商請建隊初期的同志們回憶提供一些情況。所以這篇資料,實際上是集體回憶湊起來的……”,主要論述了241勘探隊從1950年5月開始的工作。

該文還提到:“關于日本人在白云鄂博工作的資料,據趙志新等編《中國地質文獻目錄1940-1955年第一編國內及日本書刊部分》(389-390頁),列有四份日人寫的報告。其中最早的是北支開發株式會社調查局薗部龍一著的《蒙疆烏蘭察布盟白云博格都鐵礦床調查報告》(1941年,極秘件)。其次是安藤重治,安藤覺、金田政一合著,由顏軫節譯的《綏遠白云鄂博鐵礦紀要》一文,載于1948年《礦測近訊》第83期,計算總礦量為11 700萬噸,可采礦量為4 200萬噸。以上兩份報告原文未查閱,其實地調查年月及工作情況不詳。其他兩份報告,題目為《蒙疆烏蘭察布盟白云博格都鐵礦床報告》和《蒙疆烏蘭察布盟白云博格都鐵礦調查概要》,均系北支開發株式會社調查局的資料,無作者姓名,載綏遠省人民政府商業廳《經濟參考資料》1949年第4期。未查閱,內容不詳?!苯夥徘捌趪俗詈笠淮握{查是1947年夏,前中央地質調查所北平分所所長高平與王嘉萌、楊杰、宋鴻年等四位地質學家前去踏勘,初步認為礦床規模大,儲量可觀,礦質很好,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鋼鐵資源基地。

以上嚴坤元先生的文章中提到的幾份日本人的調查報告,均未查閱。

姚培慧主編的《中國鐵礦志》中提到:“1939年到1945年,據不完全統計,日本人到白云鄂博礦區進行6次調查?!盵18]

石準立的《中書國礦產勘察學五十年進展》[19],李健初的《丁道衡——中國地質找礦的先行者》[20]涉及了解放前白云鄂博的地址勘探工作,基本內容沒有超出上述范圍。

還有一些研究文章為白云鄂博發現與勘探的歷史研究提供文獻線索和社會背景,如張洪川的《解放前包頭公路交通概述》,石兆鑾的《回憶包頭公路運輸片段》,巴彥都榮的《回憶在白云鄂博建立地方政府的經過》,中共石拐區委志史辦公室編的《漠南礦業有限公司始末》,還有《草原晨號:地質部二四一隊白云鄂博礦床勘探紀實》等都為研究白云鄂博礦的開發史提供重要的文獻線索和社會背景。

綜上所述,關于白云鄂博礦的發現、勘探的歷史研究非常有限,特別是涉及20世紀50年代之前的歷史的研究更少。不過,這些極為有限的文獻可為我們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線索。

以上研究基本是專業著作的歷史導言,或是地質學家的歷史回顧。專業著作中的歷史導言主要是為幫助讀者理解理解專業著作中所涉及的專業內容服務的,其中常常包括重要的觀點。它不僅包含很多信息而且反映出作為研究者的科學家們的一些有價值的看法,也為我們進一步研究這段歷史提供啟發。

三、其他歷史及科學社會史等的相關研究

近些年出現了一批殖民地科學和一些科學社會史的研究成果,主要針對東北地區,有的部分提及內蒙古的鐵礦。

關于殖民地科學的研究成果,集中研究了日本占領時期的科研機構,對中國大陸的資源調查、開發、利用等,以及這一時期中國地質學調查的進展,地質學的發展等內容。這些研究或多或少地涉及內蒙古金屬礦產資源的調查。

韓建平,曹幸穗等的《日偽時期的殖民地科研機構:歷史與文獻》一文對日本占領時期的科研機構進行了研究,并整理了當時大量的歷史文獻,其中提到,遼寧省國土資源廳目前收藏日偽時期遺留下來的地質資料1 500余份,大部分是日文地質資料,來自原大陸科學院地質調查所、滿鐵產業部等,包括煤礦地質調查報告、鐵礦地質調查報告等[21]。主要涉及東北地區的內容,也有少量內容涉及華北和內蒙古地區,如提及“大青山鐵礦產地調查報告”(大正六年,松本治)、“東部蒙古鐵產地”“東土默特附近的地質”(大正2年7月,吉田弟彥)、“東部內蒙古鐵業調查報告”(大正3年8月)、“內蒙古にて發現さ鐵塊”(大正13年3月,青地乙治, P250)、“綏遠特別調查地質報告”(昭和10年9 月,山島貞雄)等。

梁波的《技術與帝國主義研究——日本在中國的殖民科研機構》,對滿鐵中央實驗所、滿鐵地質調查所、偽滿洲國大陸科學院等在中國的科研機構的設立、沿革、主要活動等進行了詳細探討,主要涉及東北地區,對其它地區的科研機構及其活動少有涉及。這也許是像作者所言:對“偽滿洲國大陸科學院”的研究最多,除了該院本身的影響和重要性之外,與“偽滿洲國大陸科學院”的資料保存最為完整且容易得到也有關系[22]。

張九辰的《地質學與民國社會:1916-1950》主要研究了“中央地質調查所”的歷史沿革與機構的變化,涉及了中國地質調查和地質學的發展。提到西北開發的一些信息,如西北開發首先重視的是交通,“在開展交通建設之前,要對沿線地區的地質、地貌、土壤等自然環境及經濟環境進行調查。盡管由于多種條件的限制,許多增設新線的計劃未能付諸實施,但地質學家為交通建設做了許多考察工作、撰寫了大量考察報告。他們撰寫的考察報告不但具有使用價值,而且還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盵23]另外還提到19世紀末一些西方學者來華從事的地質考察,但是做了哪些考察工作,撰寫了哪些考察報告沒有論述。

19世紀20、30年代,由于國民政府政策導向、西北戰略地位和西北邊防形勢日益嚴唆等原因,對西北的考察活動日益增多,前后持續十幾年,其中既有國民政府組織的以政府行為為主的考察活動,也有各種社會團體、個人自發組織的考察活動。近幾年對這些考察活動也出現了一些研究成果,分別從歷史、地理、經濟、科學社會史等不同學科進行研究,研究內容也涉及開發西北的機構、學術團體、期刊雜志以及西北不同地區對不同資源的考察的研究。綜合這些研究發現:

首先,西北開發計劃的研究文章總體上對西北的煤、鹽、石油、畜牧產品給予了足夠的重視,金屬礦產資源的論述非常少。如左憲亮的《國民政府對西北石油資源的勘探與開發》[24]論及石油,郭平若的《民國時期綏遠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研究》認為綏遠“以傳統礦種煤炭和鹽堿采取利用最多,而石棉、石墨、鐵、銀礦、鉛礦、云母、水晶、寶石、玉根等稀有礦產則少有開采或禁止開采,利用狀況不佳?!币虼嗽撐闹攸c對煤炭和鹽進行了研究,而對金屬礦產資源未深入[25]。

其次,在地區上對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地區的研究較多,對于內蒙古地區涉及少。楊紅濤,張雨新的《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開發西北地區礦產資源活動述論》[26]論及了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五省區的的煤、石油、鐵、鹽等礦產資源,王榮華的《國民政府時期的西北考察活動與西北開發》[27]研究了國民政府的系列西北考察活動,主要涉及上述西北五省,沒有涉及內蒙古地區。

但在《開發西北實業計劃》中包括對內蒙古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計劃中也提到綏遠的煤、鐵,還特別提及了白云鄂博礦[28]。因此,有必要對這一時期國民政府和社會團體對西部開發中對內蒙古金屬礦產資源,特別是白云鄂博的考察進行研究,一方面對填補研究空白,另一方面,對這一時期白云鄂博發現之后國內外對該礦的認識、重視程度以及相關情況進行比較,以期對這一時期對白云鄂博礦的整體情況有一個全面認識。

四、目前對白云鄂博礦歷史研究的特點

第一,不論是研究白云鄂博歷史的文獻還是其他專著,關于白云鄂博礦解放前的歷史探討非常有限,一般作為某些專業著作的歷史背景提及,少有專門論述。

第二,關于解放前日本人對白云鄂博礦的考察與勘探研究非常不夠。有些研究雖提及,但就目前所見文獻,都只是提及當時的幾分報告,針對報告具體內容少有論及。日本人對白云鄂博礦的調查有什么新的發現,對認識白云鄂博礦有何進展等內容還有待深入探討。

第三,抗戰期間國民政府開展的“開發西北計劃”中包括內蒙古的白云鄂博礦,而當時對白云鄂博礦的發現也有一些報道,此計劃后對白云鄂博是否有相應的考察,目前還未見這方面的研究。

也就是說目前關于解放前白云鄂博礦的歷史研究有兩個空白點,一是日本人的考察與勘探,二是“開發西北計劃”中對白云鄂博的考察。目前我們在資料調研的基礎上,發現了日本占領時期的已經解密的一些對內蒙古白云鄂博的地質調查報告和一些其他相關調查資料,對這些資料進行深入研究能夠填補上述歷史研究的空白。

[注釋]

①18年開始,計劃3年,應是21年,即1933年,這里的“民國十一年”應是筆誤。

[參考文獻]

[1]嚴坤元.白云鄂博礦床地質普查勘探的回顧[A]//草原晨號:地質部二四一隊白云鄂博礦床勘探紀實[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4:1.

[2]燕洪全.白云鄂博礦選礦技術攻關回顧[J].礦業工程, 2003(1):36.

[3]夏湘蓉,李仲均,等.中國古代礦業開發史[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0.

[4]李毓英.白云鄂博鐵礦地質與勘探[M].北京:地質出版社,1959:9-11.

[5]王士民,胡維興.白云鄂博鐵礦勘探過程中的地質管理工作[M].北京:地質出版社,1958.

[6]張培善,陶克捷.白云鄂博礦物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

[7]中國稀土學會.中國稀土進展[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0.

[8]倪嘉纘,主編.中國科學院稀土研究五十年[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9]中國稀土發展紀實編委會.中國稀土發展紀實(內部資料).

[10]葉良輔.地質學小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4.

[11]章鴻釗.中國地質學發展小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37:25.

[12]馬棣,黃聲先.丁道衡與白云鄂博礦的發現[A]//包頭市地方志史編修辦公室,包頭市擋案館,編.包頭史料薈要(第二輯)[C].內蒙古:內蒙古出版局,1980:30-43.

[13]馬棣.白云鄂博稀土礦物的發現者--何作霖[A]//包頭市地方志史編修辦公室,包頭市擋案館,編.包頭史料薈要(第五輯)[C].內蒙古:內蒙古出版局,1981: 50-59.

[14]吳克宇,祁國基.前程似錦的稀土工業(上)[A]//包頭市地方志史編修辦公室,包頭市擋案館,編.包頭史料薈要(第五輯),內蒙古出版局,1981:39-49.

[15]吳克宇,祁國基.前程似錦的稀土工業(下)[A]//包頭市地方志史編修辦公室,包頭市擋案館,編.包頭史料薈要(第六輯)[C].內蒙古:內蒙古出版局,1982:39-64.

[16]馬棣.白云鄂博1950年勘探記事[A]//包頭市地方志史編修辦公室,包頭市擋案館,編.包頭史料薈要(第八輯)[C].內蒙古:內蒙古出版局,1983:48-57.

[17]嚴坤元.白云鄂博礦區1950-1959年地質普查勘探工作回顧[A]//包頭市地方志史編修辦公室,包頭市擋案館,編.包頭史料薈要(第九輯)[C].內蒙古:內蒙古出版局,1983:43-61.

[18]姚培慧,主編.中國鐵礦志[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3:44.

[19]王鴻禎,主編.中國地質科學50年[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9:270-280.

[20]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史研究會.地質學史論叢(4)[C].北京:地質出版社,2002:121-126.

[21]韓建平,曹幸穗,等.日偽時期的殖民地科研機構:歷史與文獻[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249-252.

[22]梁波.技術與帝國主義研究:日本在中國的殖民科研機構[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40.

[23]張九辰.地質學與民國社會:1916-1950[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52.

[24]左憲亮.國民政府對西北石油資源的勘探與開發[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09.

[25]郭平若.民國時期綏遠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研究[D].陜西:陜西師范大學,2007.

[26]楊紅濤,張雨新.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開發西北地區礦產資源活動述論[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4):35-39.

[27]王榮華.國民政府時期的西北考察活動與西北開發[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5):11-16.

[28]張人鑒.開發西北實業計劃[M].北平:北平著者書店, 1934:14-17.

Review of Historical Study on Baiyunebo Iron Mine before the Foundation of China

NIE Fu-ling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22,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historical study on the exploration of Bayunebo Iron Mine,before the foundation of China,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wo aspects have not been discussed sufficiently with regard to the historical research on Bayunebo iron mine-Japanese detection on it,and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Program carried out by National Government involved it.Taking the advantage of currently disclosed geological survey reports and associated documents may help to fill up the margin for historical research in that segment of history.

Key words:Bayunebo;metal mine;exploration;history

作者簡介:聶馥玲(1964-),內蒙古呼和浩特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近代科學史、物理學史與科學傳播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21

DOI:10.16573/j.cnki.1672-934x.2016.01.005

[中圖分類號]K26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934X(2016)01-0028-07

猜你喜歡
金屬礦勘探歷史
油氣勘探開發三年滾動計劃編制的思考
河南宅延多金屬礦磁異常區找礦前景
河南省欒川縣深部探明超大型鉬多金屬礦
勘探石油
我國金屬礦采礦技術的進展與未來展望
春曉油氣田勘探開發的歷史
新歷史
磁法勘探在尋找隱伏多金屬礦中的應用效果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