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宗復辟的人物因素分析

2016-04-04 10:52李慶勇
關鍵詞:英宗景泰

李慶勇

(濟寧學院社會科學部,山東 濟寧 273155)

英宗復辟的人物因素分析

李慶勇

(濟寧學院社會科學部,山東 濟寧 273155)

景泰八年正月,景泰帝病重,英宗乘機復辟。英宗復辟的人物因素主要有三個:景泰帝貪位薄兄;孫太后擁護英宗,反對景泰帝;石亨、徐有貞、曹吉祥倒戈相向。在這三大因素的作用下,英宗復辟并且取得成功。

明英宗;復辟;人物因素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六日,面對瓦剌南侵的威脅,明英宗朱祁鎮在王振的慫恿下,率大軍50萬親征,結果兵未交鋒就撤退,行至土木堡時被瓦剌軍所襲,英宗被俘,王振被殺,史稱“土木堡之變”。九月六日,在孫太后、于謙等人的支持下,英宗弟郕王朱祁鈺即位,是為景泰帝。不久,瓦剌將英宗送歸明朝,景泰帝將之軟禁在南宮。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病重,英宗在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的策劃、組織下復辟,改年號天順,史稱“南宮復辟”,又稱“奪門之變”。

英宗復辟有諸多因素,復辟成功也有多方原因,本文將從與英宗密切相關的三類人物上分析復辟的必然和成功所在。

一、景泰帝:貪位薄兄

明英宗與景泰帝的關系是隨著景泰帝的不斷壓迫、打擊而逐漸惡化的,最終兄弟反目成仇、兵戎相見。

北京保衛戰勝利后,也先從中沒有撈到什么好處,便有放回英宗之意,朝臣聞此無不歡喜,不時有人上書請求遣使與也先洽談奉迎之事,但景泰帝卻不愿迎回英宗,處處加以阻擾。先是,金齒衛知事袁敏上書景泰帝,要求先派人探望英宗:“乞遣官一人,或就令臣赍書及服御諸物,問安塞外,以盡臣子之義?!盵1](P4511)景泰帝看后很不高興,不可置否。接著,王直率領眾臣向景泰帝上疏:“也先有悔心之萌,而來求成與我,請還乘輿,此轉禍為福之機也。望陛下俯從其請,遣使往報,因察其誠偽而撫納之,奉太上皇以歸,少慰宗社之心。陛下天位已定,太上皇還,不復蒞天下事,陛下第崇奉之,則天倫厚而天眷益隆,誠古今盛事也?!盵1](P4539)但景泰帝還是不為所動,以瓦剌奸詐為由推辭說:“卿等言良然。但前后使者五輩往,終不得要領。今復遣使,設彼假送駕為名,來犯京師,豈不為蒼生患。賊詐難信,其更議之?!盵1](P4539)隨著眾臣不斷上疏,景泰帝委婉地說出心中的憂慮:“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盵1](P4548)于謙為打消景泰帝憂慮,說:“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盵1](P4548)景泰帝一向器重于謙,見他這樣說,才不得不同意眾臣的主張,遣“右都御史楊善、工部侍郎趙榮使瓦剌”,[1](P144)可見,景泰帝十分不情愿英宗歸來,擔心英宗歸來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此時的景泰帝,在看待皇位問題上與北京保衛戰前判若兩人,“初,大臣憂國無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請皇太后立郕王。王驚謝至再?!盵1](P4545)不論是否出于真心,景泰帝在沒有即位前是十分謙虛謹慎的,但在北京保衛戰勝利后,景泰帝對皇位、權力的欲望大大增加,將之據為己有,已不容他人染指,乃至置其兄生死于不顧,阻擾英宗歸來。

英宗歸來,舉朝轟動,大臣皆認為應當隆重對待,但景泰帝堅持一切從簡。先是禮部議定奉迎禮節:首先由禮部派員,迎候上皇于居庸關外龍虎臺,錦衣衛備法駕在居庸關迎候,百司諸官迎于土城之外,諸將迎于教場門處,上皇由安定門入城,從東安門入宮,自東端登上北門,面南而坐,皇帝謁見后,百官再朝見,朝見過后,上皇再由此進入南城大內。禮部深知景泰帝心意,故這套禮節已相當簡薄,但景泰帝仍不滿意,“傳旨以一轎二馬迎于居庸關,至安定門易法駕?!盵1](P4536)經此一改,意見紛紛,禮部尚書胡濙以手足之情相勸:“諸臣意無他,欲陛下篤親親耳?!盵1](P4536)景泰帝抬出英宗之語說:“昨得太上皇書,具言迎駕之禮宜從簡損,朕豈得違之?!盵1](P4536)諸臣明知英宗所說不過是謙詞,但見景泰帝如此堅決,只好作罷。于是“侍讀商輅迎上皇于居庸關,……帝迎于東安門”。[1](P144)

英宗歸來后,被景泰帝軟禁在南宮,與外界嚴密隔絕,“冬十月,命靖遠伯王驥守備南宮?!盵2](P525)景泰帝在南宮內派了很多內監和錦衣衛,名為保護,實為看守、監視,并斷絕內外交通,不許外人進入,更不許里面的人出來,除了孫太后外,在朝大臣不許探望英宗,連王直等老臣也不例外,甚至在元旦也不讓群臣叩見,“上皇在南宮,萬壽圣節,禮部尚書胡濙請群臣朝賀,不許,即又請明年正旦百官朝上皇于延安門,亦不許?!盵2](P525)英宗在南宮內過的提心吊膽,不斷被人算計,“御史高平亦言城南多樹,事叵測,逐盡伐之。時盛暑,上皇嘗倚樹憩息,及樹伐,得其故,大懼?!盵2](P528)英宗在南宮內的生活也是相當清苦,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中記載:“余曾游南宮內,在禁城外之巽隅,亦有首門二門,以及兩掖門,即景泰時錮英宗處,所稱小南城者是也。二門內亦有前后兩殿,具體而微,旁有兩廡,所以奉太上者止此矣。其他離宮以及圓殿石橋,皆復辟后天順間所增飾者,非初制也。聞之老中官,不特室宇湫隘,侍衛寂寥,即膳羞從竇入,亦不時具,并紙筆不多給,慮其與外人通謀議也。錢后日以針繡出貿,或母家微有所進,以供玉食,故復辟后待錢氏甚厚,至兩幸其第?;蛟平袼鶄髡b《三官經》,為英廟無聊時所作?!盵3](P607)可見,英宗的太上皇徒有虛名,其待遇連一般諸王也不如。

景泰帝對英宗防范甚嚴,總是擔心有人圖謀不軌,勾結英宗復辟,因此對與英宗交往過密的人嚴厲打擊,甚至大開殺戒。景泰三年(1452年)七月,發生阮浪、王瑤被殺事件,“阮浪至景泰帝時,為御用監少監。英宗居南宮,浪入侍,賜鍍金繡袋及鍍金刀。浪以贈門下皇城使王瑤。錦衣衛指揮使盧忠者,險人也,見瑤袋刀異常制,醉瑤而竊之,以告尚衣監高平,平令校尉李善上變,言浪傳上皇命,以袋刀結瑤謀復位。景泰帝下浪、瑤詔獄,忠證之。浪、瑤皆磔死,詞終不及上皇。英宗復辟,磔忠及平,而贈浪太監?!盵1](P7771)

景泰帝對英宗打擊最大的是朱見深太子之位被廢。景泰帝皇位的取得具有偶然性,英宗被俘,朱見深作為皇長子是法定的皇位繼承人,但當時朱見深年僅2歲,無法擔當大任,故迫于形勢才立了景泰帝,而且當時也達成共識,英宗回來后,景泰帝再把皇位還給英宗,或者傳給朱見深。景泰帝為將皇位據為己有,軟禁英宗后,就千方百計地廢掉朱見深,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廢皇太子見深為沂王,立皇子見濟為皇太子。廢皇后汪氏,立太子母杭氏為皇后?!盵1](P145)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朱見濟夭折,景泰帝僅此一子,不少大臣主張見深復位,但景泰帝認為自己以后再有子嗣仍可立為太子,遂不同意,于是開始了儲君之爭。景泰帝對主張見深復位的人嚴懲不貸,“杖大理寺卿廖莊、禮部郎中章綸、御史鐘同于闕,同死杖下,綸仍詔獄,謫莊定羌驛丞?!盵2](P528)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景泰帝病重,復儲之議又起,左都御史蕭維禎集十三道御史上奏:“圣躬不寧,五日未朝,內外憂懼,京民震恐,蓋為皇儲未立,以致如此。伏望皇上早建元良,正位東宮,以鎮人心?!盵4](P5646)但景泰帝不為所動,仍堅持己見,壓制復儲之議,并說:“朕這幾日偶染疾,是以不曾視朝。待正月十七日早朝,請擇元良一節難準?!盵4](P5646)在景泰帝的堅持下,朱見深最終沒有復位。

由上可見,景泰帝私心太重,貪位薄兄,一意孤行,不聽眾議,做事不近人情,從而導致奪門之變的發生。谷應泰說:“‘奪門’二字,英宗不得正始,景泰帝不得正終,授受之際,弟兄交失?!盵2](P535)他認為英宗復辟實乃景泰帝所逼,“(景泰帝)初聞返蹕,不欲郊迎,旋入南宮,復止朝賀,勢且骎骎焉,登臺授兵矣。不幾貪天之位,應憎寡兄,實逼處此?!盵2](P534)并提出,如果景泰帝能夠厚待英宗的話,或可避免奪門的發生,“(景泰帝)北面稽首,恭上璽紱,兄且自陳失德,不敢復事宗廟,以臣避君,弟不先兄,景能辭位,史著美談。實則大寶已登,南向讓三,西向讓再,抑又何傷焉?”[2](P534)此言不無道理。英宗雖名為太上皇,但實際上和一個囚徒差不多,完全失去人身自由,作為曾為皇帝的他,是不能接受的。英宗原本還抱有一絲希望,那就是將來自己的兒子登基,皇位仍可在自己的子孫里傳承,這是他最大的安慰,但見深被廢,他的希望破滅,遂不能容忍。在景泰帝的一步步打擊下,英宗由妥協轉為仇視,由忍讓變為反抗,在孫太后的支持和石、徐、曹的策劃下,積極響應,于是復辟發生。景泰帝夭子傷心過度,復儲之議又筋疲力盡,每日又擔心皇位旁落,終于一病不起,英宗復辟得到如此條件,故能成功。

二、孫太后:擁英反景

孫太后是明代中期政局中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不論是景泰帝即位,還是英宗復辟,她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孫太后,宣宗孝恭皇后,“宣宗即位,封貴妃?!髲U,遂冊為皇后,英宗立,尊為皇太后?!盵1](P3514)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明宣宗去世,皇太子朱祁鎮即位,年僅9歲,孫太后與輔政大臣共同輔佐英宗,“軍國政務的最高決定權在太皇太后張氏手中,具體事務處理則由輔政大臣實施?!盵5](P82)正統年間,孫太后雖然沒有垂簾聽政,但在政治事務中有極大的發言權,是當時的實權人物。

“土木堡之變”的消息傳到北京,朝廷一片恐慌,在于謙的領導下,北京保衛戰開始。最初,孫太后想立朱見深為帝,但當時朱見深年幼,無法擔當大任,為穩定人心,鼓舞士氣,從大局出發,八月十八日,孫太后赦諭朱祁鈺監國,“暫總百官,理其事?!盵6](P3510)幾乎與此同時,二十日“皇太后詔立皇子見深為皇太子”,[1](P141)可見,孫太后是想讓皇位在英宗一系相傳,景泰帝只不過是個臨時替補。在主戰派大臣的一再勸進下,孫太后才同意朱祁鈺即位,九月初六“王即皇帝位,遙尊皇帝為太上皇帝”。[1](P141)可見,孫太后讓朱祁鈺即位乃是形勢所逼,迫不得已,但此時她仍抱有希望,那就是景泰帝將來傳位于朱見深。

北京保衛戰勝利后,京城轉危為安,景泰帝不想交出皇權,并迫不及待地鞏固皇位,先是將英宗軟禁,后又將朱見深廢為沂王,這就向孫太后及眾人表明,以后繼承皇位的將是自己的子孫,這是孫太后所不愿看到的,也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強烈反對,并加以阻撓,但沒有成效,因為自己已沒有能力去左右景泰帝。

景泰年間,景泰帝獨掌大權,孫太后的地位和權力大不如以前。景泰帝即位后,雖尊孫太后為上圣皇太后,但同時也尊自己的生母吳氏為皇太后,宮中兩太后并存,孫太后十分不滿,吳氏地位由在自己之下躍為自己之上,心里也十分地不平衡。最讓孫太后不能容忍的是,景泰帝掌控朝政后,孫太后對朝政失去控制,很多事情都插不上手,這對長期呼風喚雨的孫太后來說無遺是個打擊。因此,在個人地位、權力上,她與景泰帝的矛盾漸漸不能調和。

景泰帝即位后,時刻提防孫太后,并打擊以孫太后為首的英宗派,隨著英宗被禁、太子被廢,孫太后的希望破滅,容忍底線崩潰,從此與景泰帝分道揚鑣,并成為最大最強的反景泰帝派,積極支持英宗復辟。

總之,孫太后與景泰帝的矛盾是非常尖銳的,雙方勢力的消長也是彼此起伏的,二人由同舟共濟變為形同陌路,再到勢不兩立,最終一方打倒另一方,成者王侯敗者寇。

奪門之前,曹吉祥將石亨、徐有貞的計劃告知孫太后,“中官吉祥、蔣冕輩白于太后”,[4](P5647)孫太后“許之”,[1](P3514)并頒布懿旨:“天子疾大漸,殆興,天位久虛。上皇居南內于今八年,圣德無虧,天意有在。以奸臣擅謀,閉而不聞,欲迎立藩王以承大統,將不利于國家,亨等其率兵以迎?!盵7](P1872)這道懿旨給了政變合法性,“寫敕旨與亨輩,成此事?!盵4](P5647)

復辟成功后,孫太后全盤否定景泰帝的功績,“祁鈺既貪天位,曾無復辟之心,乃用邪謀,反為幽閉之計。廢出皇儲,私立己子,斁敗綱常,變亂彝典??v肆淫酗,信任奸回,毀奉先旁殿,建宮以居妖妓,污緝熙便殿,受戒以禮胡僧。濫賞妄費而無輕,急征暴斂而無藝,府藏空虛,海內窮困。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怒?!盵6](P5829-5830)依孫太后之意,景泰帝被廢為郕王,并移至西內,“二月乙未,廢帝為郕王,遷西內,皇太后吳氏以下悉仍舊號。癸丑,王薨于西宮,年三十,謚曰戾。毀所營壽陵,以親王禮葬西山,給武成中衛軍二百戶守護?!盵1](P149-150)“妃嬪唐氏等賜帛自盡,以殉葬?!盵2](P532)

孫太后支持英宗,是因為二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二人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英宗不對孫太后構成威脅。英宗不是孫太后所生,是孫太后從一個不知姓名的宮人那里奪過來的孩子,“妃亦無子,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1](P3514)“而英宗生母,人卒無知之者?!盵1](P3514)因自小便得到孫太后的關心、調教,“由是眷寵益重,”[1](P3514)故與孫太后的關系比較密切,對孫太后也言聽計從,二人雖不是母子,但形同母子。在英宗被禁期間,“太后數入省視,”[1](P3514)可見孫太后對英宗關愛深切。因此,大體來說,孫太后與明英宗是和睦相處的。

由上可見,孫太后對英宗和景泰帝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她親英宗遠景泰帝,進而擁英宗反景泰帝,自始自終都可見擁英反景的強烈傾向,正因如此,英宗復辟才得以發生并成功。

三、石、徐、曹:倒戈相向

英宗復辟,內有孫太后支持,外有石亨、徐有貞策劃,中間有曹吉祥牽線搭橋,石、徐、曹三人為復辟的關鍵人物。

石亨、徐有貞、曹吉祥三人能夠走在一起,組成一個集團,是在反對于謙這個共同敵人的目的上達成的。三人與于謙積怨已久,“徐珵以議南遷,為(于)謙所斥,至是改名有貞,稍稍進用,嘗切齒謙。石亨本以失律削職,謙請宥而用之,總兵十營,畏謙不得逞,亦不樂謙。德勝之捷,亨功不加謙而得世侯,內愧,乃疏薦謙子冕。詔赴京師,辭,不允。謙言:‘國家多事,臣子義不得顧私恩。且亨位大將,不聞舉一幽隱,拔一行伍微賤,以裨軍國,而獨薦臣子,于公議得乎?臣于軍功,力杜僥幸,決不敢以子濫功?!鄰痛箜?。都督張軏以征苗失律,為謙所劾,與內侍曹吉祥等皆素憾謙?!盵1](P4549-4550)于謙為景泰帝重臣,深為景泰帝器重,“帝知謙深,所論奏無不從者,……用一人,必密訪謙?!盵1](P4549)石、徐、曹要想扳倒于謙,依靠景泰帝是不能得逞的,最好的依靠便是幽禁在南宮的英宗,基于此,三人將砝碼投向英宗,孤注一擲,鋌而走險。三人結合,既是為了除掉于謙,“亨輩不過因于謙平日總督軍務,一切兵政專而行之,亨不得遂其所私,乃乘此機而除之,”[4](P5647)更是為了功名利祿,“(張)軏謂前日石總兵要與循計較,說道西邊病重難起,若請復立東宮,不如就請太上皇復位,可以得功賞?!盵4](P5648)險惡之心,分外明朗。

英宗復辟后,“亨與吉祥、有貞等既迎上皇復位,宣諭朝臣畢,即執謙與大學士王文下獄?!盵1](P4550)英宗初不忍殺于謙,認為于謙于社稷有功,“有貞進曰:‘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垡馑鞗Q。丙戌改元天順,丁亥棄謙市,籍其家,家戍邊?!盵1](P4550)可見石、徐、曹與于謙積怨頗深,已達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欲置于死地而后快,故三人能夠走在一起,狼狽為奸,沆瀣一氣,陷害忠良。

石亨、徐有貞都是朝中干將,曹吉祥在宮中也頗有地位,三人結合使英宗復辟更為保險,增大了成功的可能性。

石亨為外臣武將,“善騎射,能用大刀,每戰輒摧破?!盵1](P4613-4614)石亨是繼于謙之后享有威望的武將,北京保衛戰時“召掌五軍大營,進右都督”,[1](P4614)地位僅次于于謙。景泰年間,石亨曾“佩鎮朔大將軍印,帥京軍三萬人,巡哨大同”,[1](P4615)后又加封太子太師,提督團營,地位頗為崇高。奪門之前,石亨提議擁立英宗復位,“時,亨意以復立東宮,不若請太上皇復位,”[8](P129-130)并密見英宗,懇請英宗復位,得到英宗應允。奪門之時,石亨在長安門奪到鑰匙,開門進入大內。

徐有貞為外臣文官,“字元玉,初名珵,吳人。宣德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為人短小精悍,多智數,喜功名。凡天官、地理、兵法、水利、陰陽方術之書,無不諳究?!盵1](P4561)徐有貞較有才華,以多識多能聞名于時,精通天文地理、陰陽方術,這些知識在奪門之變時派上用場。奪門之前,“有貞升屋覽乾象,亟下曰:‘時至矣,勿失?!盵1](P4562)奪門之時,“亨、軏皆惶惑,謂有貞曰:‘事當濟否?’有貞大言必濟,趣之行?!盵1](P4562-4563)正是這些話,給政變之人吃了一顆定心丸,打了一針強心劑,使這些人再無顧忌地走上政變之路,因此,徐有貞為安撫政變之心功不可沒。政變之時,徐有貞為石亨等人出謀劃策,“時方有邊警,有貞令(張)軏詭言備非常,勒兵入大內?!盵1](P4562)這個計策為政變隊伍找到入宮的理由。當時人心惶惶,“夜四鼓,開長安門,內兵近千人,宿衛官軍驚愕不知所為;有出入者,兵輒叱止之。有貞命仍鎖諸門,曰:‘萬一內外夾攻,事去矣?!i訖,有貞取鑰投水竇井?!盵8](P130)這個破釜沉舟之計又使政變之心更加穩固。政變成功后,“俄諸門畢啟,有貞出號于眾曰:‘太上皇帝復位矣?!と胭R?!盵1](P4563)由上可見,徐有貞在政變中起著出謀劃策、安撫人心、導引群臣的作用。

曹吉祥為內監,多次從軍征戰,不但具有一定的作戰經驗,還集合了一批烏合之眾?!罢y初,征麓川,為監軍。征兀良哈,與成國公朱勇、太監劉永誠分道。又與寧陽侯陳懋等,征鄧茂七于福建。吉祥每出,輒選達官、跳蕩卒隸帳下,師還畜于家,故家多藏甲?!盵1](P7774)景泰時曹吉祥還“分掌京營”,[1](P7774)掌握一定的軍事權利。曹吉祥在宮中有一定的地位,有了他的相助,奪門之時,復辟隊伍得以在宮內順利前進。

不只是石、徐、曹,還有不少人在英宗復辟前就已經倒向英宗一邊。景泰帝一病不起,儲君之位空置,景泰帝已無子嗣,如遇不測,英宗復辟或見深即位將成大勢,很多在景泰帝與英宗之間搖擺不定的人漸漸看清形勢,倒向英宗一邊。一向被認為對景泰帝忠心耿耿的興安,對前來問安的百官說:“若皆朝廷大臣,耳目不能為社稷計,日日徒問安耳?!盵4](P5646)暗示群臣早擇元良,于是“十一日科道奏立東宮,十二日禮部會君臣又奏”,[8](P129)此后,大臣紛紛上疏,請求景泰帝早立東宮,復儲之議一時高漲,禮部尚書胡濙糾集一批大臣說:“請立東宮事,今本部會閣下及文武大小群臣于十七日待上視朝,合辭懇請,令來報知僉名?!盵4](P5646)監察御史錢琎甚至以辭官相威脅:“上再不可,吾等皆免冠叩頭,辭職乞還田里。滿朝若是,上亦心動,事無不可?!盵4](P5646)大學士商輅也搬出祖宗家法:“天下者,太祖、太宗之天下,傳之于宣宗、陛下、宣宗之子、宣宗之孫,以祖父之天下傳之于孫,此萬古不易之常法?!盵4](P5646)可見,朝中大臣與景泰帝產生嚴重分歧,對景泰帝一意孤行十分不滿,矛盾越來越大,以致英宗復辟,很多人竟沒反對,甚至認為理所當然。景泰帝、英宗水火不容,他們主張復儲,其實就意味著背叛景泰帝,投靠英宗,景泰帝漸成孤家寡人,人心所向發生重大變化。

因此,有了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的幫助,英宗得以由南內進入大內,復辟成功,再加上人心向背,英宗復辟又顯得名正言順。

綜上所述,英宗內有景泰帝的步步緊逼,外有孫太后、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的支持謀劃,在內激外援下,英宗走上復辟之路,也正是有了上面人物的幫助,英宗才能夠復辟成功,重登皇帝寶座。

[1](清)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M].北京:中華書局,1977.

[3](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M].北京:中華書局,1959.

[4](明)楊 瑄.復辟錄[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5]林延清.明朝后妃與政局演變[A].第十一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6](明)陳 文.明英宗實錄[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

[7](明)黃光昇.昭代典則[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8](明)郎 瑛.七修類稿[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Analysis of the Human Factor in Ming Yingzong's Restoration

LI Qing-yo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Jining University,Jining Shandong,273155)

Eight years the first month of Jingtai,Jingtai emperor was very ill,Ming Yingzong seized the opportunity to restore throne.The human factor in Ming Yingzong's restoration three aspects.One,Jingtai emperor were eager for the throne to treat his brother.Two,Sun Queen Mother supported Ming Yingzong,but opposed Jingtai emperor.Three,Shi Heng,Xu Youzhen,Cao Jixiang turned the spearhead.Under the three factors,Ming Yingzong rebeled and get success.

Ming Yingzong;restoration;the human factor

K248

A

2016-05-05

李慶勇(1979-),男,山東兗州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明清史。

1674-0882(2016)04-0025-05

〔責任編輯 馬志強〕

猜你喜歡
英宗景泰
突發事件鏈的罐區定量風險分析
鄉土文化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實踐研究
浪淘沙·聽父親談景泰一條山 如山似水君
明英宗頒賜甘州臥佛寺《永樂北藏》原因芻議
景泰至中川高速公路路線方案論證
明英宗重回大明多虧了誰
聾子鋤奸
北狩南宮之后明英宗心理變化之初探
淺談景泰方言親屬稱謂詞
調包明英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