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芷江孽龍的時代價值與傳承探討

2016-04-06 12:24陳保學王美杰
懷化學院學報 2016年10期
關鍵詞:芷江舞龍侗族

陳保學,王美杰

(懷化學院1.體育學院; 2.圖書館,湖南懷化418008)

芷江孽龍的時代價值與傳承探討

陳保學1,王美杰2

(懷化學院1.體育學院; 2.圖書館,湖南懷化418008)

沅水流域民族民間體育中,芷江侗族孽龍是現今保存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間藝術之一,因其稀有性、獨特性、唯一性和瀕危性,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對芷江侗族孽龍的調查,研究其傳承困境,期望通過梳理其體育特征和時代價值,提出孽龍的發展思路,以使孽龍得到有效的傳承和發展。

芷江孽龍; 時代價值; 傳承

沅水流域的民族民間體育受沅水文化的影響有別于其他區域,且風格獨特,如“孽龍”、“斷頸龍”、“賽龍舟”等等,但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許多民族民間體育項目面臨傳承危機,要解決民族民間體育瀕危的局面,必須做好傳承與發展工作,為此本文通過對芷江孽龍時代價值的分析,進一步探索其適合當今經濟社會的傳承與發展方式。

一、芷江孽龍簡介

芷江侗族自治縣地處武陵山南麓與雪峰山西脈之間,潕水河自西向東蜿蜒橫貫全境,屬山間盆地地貌,生活著侗、漢、苗、蒙等10多個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民族文化。芷江侗族人口最多,占人口總數的48.4%,侗族文化特點濃郁,其中孽龍便是土生土長的侗族體育活動。孽龍發源地土橋鄉富家團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侗家山寨,孽龍在此萌生、發展和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進程,早在隋末唐初年間便開始流行。富家團村現有面積3 200畝,其中水田1 700畝,坡(山地) 1500畝,包含兩條小溪、十六個山坡和一個水庫,楊溪河和孽龍溪穿插于十六個山坡之間。村內12處寨子依坡而建,共有村民1 478口,其中田氏聚居寨為9個,田氏族人1 300余口。

孽龍曾以“劣龍”之名編入《民舞集成》。在富家團村關于孽龍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傳說中孽龍未被感化產生蟲害,因此先民要扎龍、舞龍、化龍來感化孽龍,祈禱五谷豐登。歷史上大面積的蟲害多與干旱有關,在實地考察中發現富家團村離潕水河很遠,村內兩條溪并不大,水庫是在水塘的基礎上修建的,過去比現在更小,因此應對較為嚴重的干旱的能力并不大,當地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干旱對當地的農業生產來說無疑是十分嚴重的威脅。這樣初步推斷“孽龍”的產生很有可能跟干旱有關,在走訪中了解到“扎龍”和“化龍”兩個環節有著重要禁忌,扎龍必須要選當地最好的水竹,取“水”之意;化龍一定要選在溪水旁,用水稻秸(稻草)點燃,寓意龍魂順著溪流歸入大海,還是離不開水??v觀人類文明的發展史都離不開大河流域,而繁華一時的雅瑪文明因為遠離大河,遭遇干旱而覆滅,可以想象沒有現代工業技術支撐的年代,大旱帶來的災難是具有毀滅性的。因此通過對當地的地理考查和“孽龍”傳說、禁忌等因素分析,“孽龍”源于田氏先民祈雨的可能性較大。

二、芷江孽龍的時代價值

(一)芷江侗族孽龍的工藝特征與價值

孽龍包含一龍、一寶,龍為龍頭蛇身呈“S”型,龍身有黃、藍、白三種顏色,龍身中軸固定在一根六尺左右的竹竿作為把手(如圖1)。寶上端為一圓球,直徑一尺半,球固定在寶架上,寶架下端是一根約為一尺的手柄(如圖2)。

圖1

圖2

“孽龍”的造型是富家團先民根據民間傳說和傳統龍燈造型設計創造的,體現了獨特的侗族文化特點,后經與漢文化不斷交融,逐漸賦予了孽龍完備的制作體系。首先要選當地做好的水竹作為制“篾”主要材料,中間是六尺長的一根竹竿,在竹竿上用“篾”織成龍頭蛇身的骨架,外面糊上白紙,然后選不同的顏料在孽龍背部畫鱗,腹部畫紋,在龍頭的兩側需要畫上龍角,多將龍身顏色涂為黃色,龍鱗多為紅色,龍尾、龍耳、龍鰭和尾尖多為綠色,最后在孽龍唇腭邊安上胡須,龍須是兩根篾延長相交叉朝后彎曲,兩須平行。寶先用竹竿做成架子,再用“篾”編成圓球外蒙綢子,球用鐵絲穿在架子使其能滾動。編織孽龍是一項十分復雜而又精細的工作,老藝人在兩個助手的協作下需五天才能完成造型復雜、結實耐用的骨架,然后用黃色紙糊裹,晾干后以簡單勾筆畫涂色??季康墓に囀沟媚觚堅⒁庳S富、造型別致,并且在舞動時上下輕重比例適當,便于流暢的完成舞龍動作。

每年一度的“化龍”,督促著每年新龍的制作,伐過的水竹旁新竹又破土而出,新老更替,水竹保持著無限的生機,扎龍技藝在一年又一年的更替中不斷發展、創新和完善,千百年來造就了一代代巧奪天工的扎龍藝人。

(二)芷江侗族孽龍的體育特征與價值

芷江侗族“孽龍”在我國舞龍運動中表現形式獨特,當地人將“孽龍”稱獨龍、劣龍。舞龍者穿侗族的傳統服飾,對襟衣、紅腰帶、黑布鞋等。兩人一對,一人舞寶,一人舞龍。舞寶分為舞單寶、舞雙寶,與孽龍對舞分別稱為“單寶戲龍”、“雙寶戲龍”。舞動時要求兩人保持相對,動作變換時兩人不斷交換位置,但始終保持相對的位置如一人在舞,這就要求兩人配合要十分默契,只有經過刻苦的訓練才能做到流暢的配合。孽龍表演最具觀賞性的地方在于桌上表演,一米見方的八仙桌上兩人對舞,不停的交換位置,同時還要完成各項難度動作,這需要表演者擁有較高的心理素質、出色的平衡能力和完美的配合。孽龍的基本技術包括基本步法、舞龍技法、舞寶技法以及對舞技法等?;静椒ㄊ腔A,主要有:蹉步、墊步、小跳步、箭步、馬步等。舞龍技法包括:平云、掛擺、搖擺、翻身等。舞寶技法有云、轉、擺、繞、引、戲等。對舞技法主要有:青山牛擺尾、黃龍纏腰、鷂子翻身、雪花蓋頂。對舞技法可以自由組合,在表演時即可以按照固定的順序完成也可以即興表演隨機組合,但對于表演雙方要求配合默契,整套動作連貫流暢。

芷江侗族“孽龍”的形成與發展是侗文化與漢文化的有機結合,是特定地域環境中創造的民間藝術,由于侗鄉地處崇山峻嶺之中,孽龍的形成與發展以及舞蹈的表演與設計都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因此,動作的編排有著自身的特點。技術動作整體來說并不多,表演時主要是對舞技法,從頭到尾只有四個動作。孽龍對舞技術較少跟對舞的配合難度較大有關,較少的技術動作便于配合雙方快速掌握演練技巧,方便記憶和流傳,同時也便于隨機組合、即興發揮。侗族鄉民特別喜歡即興表演,侗族大歌、侗族舞蹈都體現了“即興”特點。孽龍作為侗鄉人民在喜慶活動中的重要表現形式,當然少不了“即興”的特點。鑼鼓一響,年輕人便走出家門去舞龍、觀看、吶喊;年老的在家中備好香、紙、鞭炮和一些土產小吃,迎接舞龍隊的到來,舞龍者通過四個動作的隨機組合,變幻出了不同的表演效果,整個山寨沉浸在舞龍的喜慶之中。孽龍表演因為是兩人對舞,沒有苛刻的人員數量要求,同時不受場地限制,便于組織,有著很高的健身價值。

(三)芷江侗族孽龍的藝術特征與價值

孽龍的主要伴奏樂器有:鑼鼓、頭鈸、二鈸、牛角號、嗩吶、小鑼。其中頭鈸、二鈸的組合是基本結構形式,鑼手運用各種不同的演奏手法,通過節奏變化和音色、力度的對比,敲擊出熱情奔放、剛柔相濟的藝術效果。鑼鼓是侗族最喜愛的民族器樂,也是我國南方百越民族世代相傳的古老樂器,孽龍鑼鼓常用青銅樂器,包括大鑼、班鑼、包包鑼、鐃鈸和木質桶鼓等。鑼鼓伴奏少則四人、多則六、八人不等,鼓手控制著樂隊的速度、節奏、曲牌的轉換,起著樂隊的指揮意義。大鑼發出的低音,突出了強拍音,有著分句和穩定音的作用;班鑼音色有著裝飾性的音響效果;鐃鈸是樂隊中的色彩樂器,頭鈸與二鈸的組合是樂隊基本結構形式,鑼手運用各種不同的演奏手法敲擊出豐富的音色來增強鑼鼓隊的表現力。如今,芷江、新晃侗區仍然傳承著一種頗具民族風格的打擊樂器表演形態,侗民稱之為“鑼鼟”,其器樂組合形式、表演技藝、曲牌結構等方面都獨具特色,是侗族文化的一種外化形態,是侗族人民喜慶豐收、迎送嫁娶、恭賀新春時的重要表現形式。根據孽龍表演的特性,伴奏始終保持著熱烈、喜慶的效果,除鑼鼓隊外,侗族牛角號、號筒管、侗嗩吶也加入伴奏烘托氣氛,并在表演中燃放爆竹掀起高潮。伴奏音樂都是當地流傳的民間小調或民歌,有著很強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藝術價值獨特。

(四)芷江侗族孽龍的民俗文化特征與價值

孽龍從制作到舞龍再到最后燒龍有著特定的程式和意義。扎龍時,骨架要選當地侗家山寨最好的水竹作材料,取龍不離水之意,上山砍竹前須選擇吉日,凈身后上山精選水竹,將砍回的水竹在族長家中堂屋的神龕上燒香祭祀,求祖宗保佑孽龍制作順利,族長在神龕前吟唱一段頌詞后,方能起刀開竹破篾,骨架的編織正式開始。孽龍扎好后,是接龍,接龍前先將其供上神壇,在族長的帶領下,眾人將孽龍供上神壇燒香叩首,由祭祀者祝辭吟誦,然后進行最重要的一項儀式即“開咽喉”,由族長點燃三支香在神壇上唱頌起龍歌,并將孽龍的上腭、咽喉、舌頭處各燒開一個小洞,頌歌唱畢,“開咽喉”儀式完成,侗家人相信只有將孽龍開咽喉后才具有靈性,這樣舞孽龍就能保佑侗鄉五谷豐登、歲歲平安。舞龍要選在重要的節日,早春時節在田間地頭舞孽龍驅蟲免災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秋后在田里鄉間舞動孽龍慶祝豐收感恩孽龍。春節期間舞龍是送龍進戶、恭賀新年、辭舊迎新,寓意著龍到福到、驅邪避瘟。每年正月十五,一年告一段落,一年的舞龍也要畫上一個句號,要在溪邊舉行“化龍”也叫“送龍”儀式。在溪邊擺出供品香紙,將孽龍放在堆了稻草的化龍臺上,由族長做完法事后點燃稻草,龍隨著送龍的音樂焚化,當地鄉民相信龍魂會隨著溪流進入江河,最終游入大海,這樣孽龍就會保佑侗寨風調雨順,萬事順意?!盎垺斌w現了侗族萬物有靈的宗教意識,這種樸素的宗教意識讓侗族人民長期保持著對生靈的敬畏之心,人們相信萬物皆有生命、皆有輪回,教育子孫后代向善除惡,與人和善,對其他生命亦保持尊敬,合理利用自然[1]81-83。繁瑣的祭祀過程使得孽龍披上了神秘的面紗,而且祭祀權利掌握在少數祭司手中,他們在村寨中承擔組織和領導作用,在沒有政權的侗寨中這種原始的宗教制度是侗族“薩歲”崇拜的延伸,是侗寨保持團結、友愛和穩定的基石。孽龍有著獨特的表現形式,在民俗旅游熱的今天,孽龍這種保存著最原始風貌的民俗活動也潛在著巨大的經濟價值。

三、芷江孽龍的傳承與發展

孽龍舞源于芷江侗族自治縣土橋鄉的一個侗族村寨——富家團村,該村以田氏為主。受侗族侗款制度的影響,舊時族長有規定,孽龍技藝不能傳外姓,所以孽龍一直在土橋鄉一帶田氏一族傳承,流傳范圍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加上過去交通較閉塞,這種獨特的舞龍方式流傳范圍非常窄,除在本鄉及周圍個別鄉鎮外,其他地方均很難見到[2]105-116。文化大革命時期又將孽龍歸為封建殘余,一度中止了舞孽龍的活動。隨著國家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孽龍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政策的扶持下孽龍又被重新迎接了回來,但孽龍的發展卻面臨著一個巨大危機。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農村人口嚴重流失,作為傳承和發展的骨干——青壯年,則大多進城務工,富家團村也不例外。在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協調下,孽龍傳承已經打破姓氏的界限,但即便如此樂于接受訓練的人數十分有限,老藝人們只能走出山寨,向學校的孩子們傳授,盼著祖傳的技藝一代代的傳承下去,目前土橋鄉已經有10余所小學開設了孽龍課程,這對于孽龍的傳承有著突破性的進展。不過在小學開設課程影響力十分有限,在學校沒有固定專業師資的情況下學生也很難走向專業化的道路。作為非遺項目,孽龍藝人日見稀少,如再不進行搶救、保護和傳承,技藝將隨著老藝人的辭世而失傳。根據調查現有傳承人23人,其中80歲以上2人,60到69歲3人,40歲到59歲13人,40歲以下僅有5人??梢娂幢闶遣扇×艘恍┍Wo措施,但孽龍依舊面臨著嚴峻的傳承危機。

(一)走經濟化道路,發展孽龍生態產業鏈,形成良性循環

芷江侗族“孽龍”包含的竹編工藝獨特、舞龍表演精彩、祭祀過程神秘,加上富家團村自然環境優越,侗鄉風情濃郁,鄰近滬昆高速,具備了發展民俗生態旅游的條件[3]50-52。若圍繞孽龍開發旅游,形成以觀光旅游、竹藝產品、孽龍表演、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生態產業鏈,必將對于侗寨的經濟建設起到帶動作用,這對于孽龍來說就有了內在的傳承和發展動力,形成良性循環。

(二)做好課程資源開發,向更多的校園推廣

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校園的大力推廣和開展,需要在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并結合當地教育的實際,同時學校要具備完善的訓練制度及設施、場地。孽龍運動在校園的開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還可以充分展示每個人的才能,為人人都能成才創造條件。

(三)納入各級體育運動會,推動孽龍的賽制建設

以不斷規范和完善各級民族體育運動會為抓手,切實推動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的發掘、傳承與保護,我國目前已發掘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近700項。湖南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芷江侗族孽龍表演隊在2014年10月參加了第八屆湖南省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表演項目的比賽,并獲得了較好的成績。孽龍在今后以什么樣的形式進入各級體育運動會,如何融入傳統舞龍比賽都還需各相關單位的進一步努力。

(四)做好科學研究工作,為孽龍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芷江侗族孽龍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在其面臨失傳的困境下,科學研究人員應加大研究力度,保護現有的孽龍技藝不流失,整理、發掘相關的資料,形成理論成果,確保芷江侗族孽龍更好的發展傳承下去。

(五)做好群眾體育資源開發,走進社區,為全民健身服務

將孽龍技術動作簡化,開發成群眾性的健身項目,向社區推廣,成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健身活動,為全民健身服務。有了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才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愛,孽龍項目才能被發揚光大。

四、小結

如何更好地保護民族民間體育是當今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以孽龍為例的研究能否使孽龍得到有效的傳承和發展,為當前沅水流域民族民間體育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范式,需要引起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足夠的重視,需要我們長期的研究與實踐。

[1]張翠英.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攬勝[M].長沙:湖南地圖出版社,2011.

[2]石佳能.侗族文化研究筆記[M].深圳:華夏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3]陳幸良,鄧敏文.中國侗族生態文化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

Folk Sports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Yuan River Basin——A Case Study of Evil Dragon of Zhijiang Dong Minority

CHEN Bao-xue1,WANG Mei-jie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Huaihua University;2.Library of 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8)

Among folk sports of Yuan river basin,Zhijiang Dong evil dragon is one of the most primitive and representative folk arts.Because of its rarity,uniqueness and being endangered,it is listed as the third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rough survey of Zhijiang Dong evil dragon,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inheritance dilemma,and expects to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idea of evil dragon by analyzing it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the times in order to get effectiv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e about evil dragon.

Zhijiang evil dragon; value of the times; heritage

G85

A

1671-9743(2016)10-0010-03

2016-09-26

陳保學,1980年生,男,山東濟寧人,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

猜你喜歡
芷江舞龍侗族
舞龍
難忘芷江紅
中秋舞龍
快樂童年——榕江侗族兒童
侗族建筑博物館——大利村
論侗族自然觀中的生態倫理及其價值
芷江受降紀念坊有感(外四首)
侗族養生防病抗衰老經驗薈萃
陳納德在芷江
湘西芷江洽降實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