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說文言史料解讀三種意識的強化

2016-04-09 11:22江蘇陳春東
教學考試(高考歷史) 2016年4期
關鍵詞:分封制文段史料

江蘇 陳春東

例說文言史料解讀三種意識的強化

江蘇 陳春東

從命題的角度來說,歷史學就是史料學,就是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史料,來考查考生能否讀懂這段史料,能否理解其中的意思,能否找到材料的關鍵詞,其中包括有效的答題信息,也包括迷惑考生的無效信息。高考的特殊性決定了試題命制的原創性以及史料來源的原始性。命題者會借助這一特點而善加利用,引用的史料雖避免出現晦澀難懂的材料,但卻在內容的表述上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給考生造成語言閱讀上的障礙(特別是文言文)。如果考生連材料都沒有讀懂、讀通,正確解題就只能是“空中樓閣”。

本文試以高考真題為例,以考生在解讀“文言材料”過程中應具有的三種意識為例加以說明和解讀,借以提升考生的閱讀解題能力。

一、處理好段外與段內關系的意識

從考查目的上來說,歷史對文言文的考查與語文有著本質的區別,語文是從語言學的角度注重對文字語義、語法等進行精確的考查,而歷史是從史料學的角度對文段的內涵、主旨等進行有效的認定,所以歷史學科對文言文解讀的著眼點應放在文意的疏通上,不必糾纏于每一個文字語義的認定?;诖?,我們在解讀文言文時,可利用段外的批注、題序、作者等相關的信息從側面洞悉材料的內涵,再與文段的含義相印證,最后達到正確解題的目的。

例1.(2015·江蘇卷·1)《禮記》記述了貴族朝會的列位禮節: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階之前;諸侯,阼階(東臺階)之東;諸伯,西階之西;諸子,門東……九夷,東門外;八蠻,南門外。與此相關的政治制度是 (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縣制

D.郡國并行制

【解析】A 《禮記》的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漢民族禮制,先秦政治史教材只講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基本就可以判斷是分封制,且材料后面還提到記述的是“貴族”禮節,再結合材料中關于“天子……三公……諸侯……諸伯……諸子……”序列等級,答案可以明確了。

二、處理好教材與文段關系的意識

隨著新課程的推進,“一綱一本”被“一標多本”所取代,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并且合理地拓展和延伸已成為高考命題的基本策略。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高考作為一項與莘莘學子有高度利害關系的大規模的團體測量事件,要求命題的所有考點必須大部分來自考試大綱中規定的知識點,即所謂“立足于課內,選材于課外”。特別是對中國古代史的考查,一般考查的結論都不會超出教材的范圍。所以,如果在解讀文言文時,確實無法看懂或有一點拿不定主意,那不妨暫時“選擇性忽略”材料,結合選項,立足教材、回歸教材,可能會對解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2.(2015·江蘇卷·5)乾隆《吳江縣志》載明末周燦詩:“水鄉成一市,羅綺走中原。尚利民風薄,多金商賈尊。人家勤織作,機杼徹黃昏?!痹娭小叭思摇薄皺C杼徹黃昏”是因為 ( )

A.水上集市不受時空限制

B.家庭紡織工勤奮“走中原”

C.重農抑商政策發生變化

D.尊富崇利意識蔚然成風尚

【解析】D 明清時期,吳江縣盛澤以絲綢織造業和絲綢貿易而聞名遐邇;乾隆年間,盛澤有了國內最早的絲綢紡織交易市場,“水鄉成一市,羅綺走中原”就是當時盛澤的生動寫照。即使考生沒能理解這段文言史料,但只要考生對教材的知識理解到位,最終也能得出正確答案。宋朝時,市的時空限制已被打破,故A項與教材知識不符;中國古代“安土重遷”,不輕易遷徙,且是“羅綺”而非紡織工“走中原”,故B項錯誤;重農抑商政策是中國古代歷代王朝都推行的基本政策,明清也不例外,故C項也與教材不符。故可排除A、B、C項,得D項正確。

三、處理好古漢語和現代漢語關系的意識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雖然大部分語言之間具有一定的繼承性,但由于時代的發展,也有很多字詞古今的含義差別很大。那么,我們在解讀文言文材料時,就必須樹立這樣一個觀念:即不能簡單的照搬現代漢語的語義來理解古漢語。古漢語單音詞占多數,一詞多義的現象很普遍,確定一個多義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意義,可先把這個多義詞素組成若干個雙音詞,然后用“代入法”把這些詞放在具體語境中去體會,就可以推斷一些詞語的意義。具體方法是:凡是涉及朝代、年號、人名、地名、書名、器物、官職等專有名詞以及古今通用的字詞皆保留不動,把單音節詞變換成雙音節詞代入即可。

例3.(2015·海南卷·2)《三國志》稱秦始皇“罷侯置守,設官分職,不與古同”。這是指秦朝實行了( )

A.郡縣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解析】A 材料中“侯”“守”指的是官職,所以保留不動,而把“罷”“置”“分”“設”等分別組詞代入后,整句的大概意思就是:罷去分封制的“諸侯”,改行郡縣制的“郡守”,設置官職,與古代不同。因此材料是指秦朝實行郡縣制,故A項正確。

例4.(2015·重慶卷·4)《金史》記載:“贊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內小康,乃正禮樂,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規……亦可謂有志于治者矣?!边@表明金章宗 ( )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開始推行內閣制度

C.治國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時的律令

【解析】A 材料中“章宗” “二十年”“世宗”“小康”“禮樂”“ 刑法”“官制”“典章文物”等皆保留不動,其他組詞成句,整句大概的意思是:稱贊說“可看出金章宗在位二十年,繼承世宗的治平日久,以致宇內小康,后又從禮樂、刑法、官制等方面著手,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治國理政思路”,故A項正確。

綜上所述,考生如果能夠在克服心理障礙的基礎上,再依據相關的信息指示找準關鍵詞并結合歷史學科的語言對其進行適當的轉化和整合,最后篩選和概括出整個材料的意思自然就“水到渠成”了。當然,在實際做題的過程中,不能“教條化”地照搬上面的單個內容,而是應該把幾個技巧有機的融合在一起,讓它們彼此對照,相互印證,這樣答題效果會更好。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安宜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分封制文段史料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說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論意義
史料二則
例談數據史料的辨偽與解讀
單一·連貫·完整
五年級閱讀主題:壯觀景象
淺析漢初實行分封制的原因
淺析漢初實行分封制的原因
史料教學,史從何來
從王朝興替看大型企業經營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