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和下西洋的“另一面”

2016-04-09 11:22江蘇
教學考試(高考歷史) 2016年4期
關鍵詞:航海家亞非賞賜

江蘇 劉 波

鄭和下西洋的“另一面”

江蘇 劉 波

1405—1433年間,鄭和統率了一支堪稱15世紀最龐大的遠洋船隊,七下西洋,縱橫于西太平洋與北印度洋的廣闊水域,遍訪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其規模之大,歷時之久,航程之遠,不僅在航?;顒由线_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而且比歐洲航海家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引以為豪,然而,在還原歷史復雜性的視域下,我們還應看到鄭和下西洋的“另一面”。

一、賠本的壯舉

鄭和船隊在下西洋的過程中,受到了各地的熱烈歡迎。船隊每到一地,鄭和先是會見當地國王或頭目,表達明朝與之通好的意愿,接著對他們進行一番賞賜,賞賜都極力從豐。在官方活動結束后,鄭和也與當地居民和平貿易,以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換回一些奇珍異寶,供皇室貴族享用。由于鄭和執行“厚往薄來”的政策,完全違反商業規則,其結果必然是無利可圖,有的只是大量的付出。

隨著鄭和的連續出使,許多國家和地區紛紛遣使來華,其中有許多使節也搭乘鄭和的寶船來中國。例如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鄭和六下西洋回朝時,竟出現古里等十六國使臣1200多人同時來朝貢的局面,這的確是曠古未有的盛事,不過明成祖對他們的賞賜的耗費可能也是“曠古未有”的。明成祖自恃天朝上國,物產富足,對朝貢之國均以黃金、白銀等“加厚酬之”,其價值遠遠超過貢品的價值。不難看出,這種朝貢活動使中國的財富大量外流。

因此,鄭和下西洋成就愈大,行得愈遠,通國愈多,則中國開支愈大,也就是賠本愈多。據記載,僅在永樂十年以前的三次下西洋中,鄭和船隊就花費了600多萬兩白銀,這在當時是一筆巨大的開支,這還不包括明成祖對眾多貢使的大量賞賜。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成了賠本的壯舉。由于開支浩繁,導致明朝“庫藏為虛”,幾乎導致明朝的經濟崩潰,終至于不能承受。隨著明朝國力衰退,航海壯舉的悄然結束則成為歷史的必然。

二、可憐的動機

鄭和下西洋既然賠本,且又“與國無補”,為何明成祖還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令鄭和作此賠本的壯舉呢?這就存在一個動機問題。

明成祖是通過“靖難之役”,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得皇位的。這有悖于封建正統觀念,在封建社會是絕對“大逆不道”的。因此,在大殺建文舊臣后,明成祖迫切需要提高個人聲望,以改變他“大逆不道”的形象。于是,派鄭和下西洋,“宣德化而柔遠人”,以“重利誘諸番”,使“萬邦臣服”,用大量物質財富換取海外諸國形式上的藩屬關系,以實現他“帝王居中,撫馭萬國”的雄心,樹立“代天行命”的天子形象,收拾民心。這樣,鄭和偉大的航海就變成了實現明成祖一人意志的航海。而當這種政治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滿足后,帝王自然就會缺乏進取的熱情。這與西方航海家積極進取開辟廣闊的海外市場,謀求利益的經濟性動機相比,鄭和下西洋的動機未免顯得有些可憐,其一開始就預示著不會有壯麗的結尾,只能曇花一現,夭折于未功。

三、令人懷疑的成就

今之大多人認為鄭和下西洋的成就是巨大的,如鄭和下西洋后,亞非國家來華使節往來不斷,中國與許多亞非國家結下了傳統友誼,意義深遠。但筆者以為貢使來華的頻繁,除了使明成祖“威制萬邦”的虛榮心得到滿足外,剩下的就是得不償失了。而所謂的友誼又是建立在經濟付出基礎之上的,一旦沒有了付出,傳統友誼就很難持續,后來明朝國力衰退,無力繼續大量“賠本”時,繁盛一時的朝貢隨即迅速地冷落下來就是最好的說明。由此,筆者不禁對鄭和下西洋取得的成就產生一些懷疑,這一壯舉除了創造出了當時的幾個世界紀錄外,實在很難找到其他什么令人信服的于國于民的益處來。

總之,鄭和七下西洋曇花一現的壯舉,是“朝貢貿易”被運用到極致而失敗的典型代表,也是中西文化交流古典時代結束時最精彩亦最哀傷的謝幕。仔細研究這段歷史,我們不情愿地發現:鄭和下西洋雖然向世界表明了中國人面對海洋的能力,卻并未促使中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而西方航海家的航海卻給西方帶來了空前的發展契機,最終西方由海洋邁向了近代化。這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市北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航海家亞非賞賜
第二十二屆亞非眼科大會(AACO 2022)
林肯航海家Nautilus加州海岸限量版
全新林肯航海家揚帆起航
暢游南極小雪的驚喜
西夏賞賜制度述略——以律令為中心
一個人,一艘船,一本書——訪航海家翟墨
國王的賞賜
北宋賜茶初探
清朝賞賜琉球國王及其來華使節制度初探
好玩的蹺蹺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