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鋼琴家談音樂教育

2016-04-12 00:56
時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9期
關鍵詞:古典音樂音樂家音樂會

與鋼琴家談音樂教育

音樂個性從哪里來

記者:您之前提到自己在音樂教育中的理想狀態是“培養一個富于個性的人”,源于怎樣的出發點?

曾艾:音樂藝術,尤其是表演,個人的烙印很濃。同為古典主義的三巨匠: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就有很大不同,作曲家如此,演奏家更是如此。京劇尚有梅、程、尚、荀等諸多門派,對同一劇目會有不同的詮釋,源于不同表演藝術家不同的角度、性情,甚至心理和身體狀態。

聽音樂,實際上是聽“人”,彈什么、怎樣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誰在彈”。很多學生,“學”的時間太多,而自己“醞釀和發酵”的時間太少,甚至沒有,大部分千篇一律,沒有形成自己個性化的演奏。

記者:與作曲家的時代已然不同,會是學生理解古典音樂作品的障礙嗎?

曾艾:肖邦和舒伯特的音樂更多的不是反映社會心理,肖邦的音樂就像他自己的“心靈日記”,是很個人的、很私密的。舒伯特的音樂與社會的關系也不大,更多是一種人與自然的融合。

學生在理解上確實會有難度,這個難度在于他們思想的成熟度、情感、想象力。對學生,最佳的方式是“模仿+理解”。由于人生閱歷和思想深度無法讓他們直接理解,所以從“聆聽——模仿——理解”開始。

記者:活躍在國際鋼琴比賽上的中國青年,在35歲以后仍是藝術家的人寥寥無幾。藝術家的生命力來自什么?

曾艾:35歲前是靠機能和教育彈,35歲以后是靠修養和文化彈。演奏專業,尤其是鋼琴和小提琴的訓練周期,從學琴到本科或研究生畢業一般能達到18年。這18年,學生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和演奏。從本質上說,演奏的是老師的思想、老師的理解、老師的音樂,就像我之前說的“藝術的最初階段是模仿”。

大書法家林散之談臨懷素的《自敘帖》,“學二十年不一定寫得進去。進去了,再寫二十年不一定出得來?!本褪钦f想要模仿得惟妙惟肖很難,想要從模仿的匠氣里跳脫出來更難!

人體機能一般從25歲至30歲開始逐漸下滑,這個時候的音樂家,如果只有機能與模仿,而無法繼續自我成長,在畢業離開老師的指導后,體能的衰退加上音樂賞析方面的茫然與空白,勢必對他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在學生時代就建立起自己的藝術觀、美學觀至關重要。

古典音樂會是必要條件嗎

記者:聽古典音樂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了。

曾艾:鋼琴演奏是舞臺藝術,只有長期活躍在舞臺上,才能歷久彌新。古典音樂會的減少不單單是中國而是整個世界的現象,特別是在西方國家,流行音樂吸引了大量年輕人……

古典音樂想要與流行巨星爭奪市場是幾乎不可能的,這里面有古典音樂本身的特性因素。首先,古典音樂是樂器與人聲直接發聲,不借助麥克風,所以最佳演奏場所是幾百至千人的音樂廳或劇院。其次,古典音樂的欣賞和理解需要一定的知識和基礎,聆聽高水平的古典音樂會甚至是需要聽眾付出他們的思考與情感,這個過程絕不單單是享受與休閑,而對多數人,下班后的輕松是他們更愿意選擇的方式。

記者:據你觀察,國內古典音樂會缺乏,是否阻礙了青年鋼琴家成長?

曾艾:我在美國做訪問學者看到的,美國的古典音樂演出非常靈活,既有在標準音樂廳舉行的音樂會,也有在市立圖書館(普通民眾的文化活動中心)舉行的,既有尖端的,也有普及的。

美國的藝術家們不太在乎在什么地方演或者演給誰聽,他們更注重演出活動本身,因為他們的社會傳統與慈善意識,甚至有些藝術家更愿意為弱勢群體(老人幼兒、殘障人士等)演出。這些是中國的藝術家要思考和借鑒的。

多年來的學院“科班教育”容易讓年輕的尤其是剛剛畢業的音樂家們“下不來”:不是音樂廳不演,不是專業聽眾不演,這就大大削減了演出機會。此外,缺少社會團體的籌備與組織也是原因之一。

黃河清(曾艾學生,現任美國愛荷華大學助教職務,中國文化部比賽獲獎者,德國及美國多個國際比賽金獎獲得者):

相對來說,美國的音樂會運作更加成熟,古典音樂水平較高,中國則更有潛力,中國的音樂會數量比10年前翻了幾倍,大眾對古典音樂的興趣在增加,更多國外優秀音樂家被頻繁請到國內。

國內一些城市,比如杭州,政府對古典音樂的支持力度很大,時常會邀請頂尖級的交響樂團到杭州,之前就邀請過費城樂團(美國五大樂團之一)。杭州愛樂已發展為國內一流的城市交響樂團,新成立的浙江音樂學院也規格很高。

古典音樂的發展在任何地方都離不開政府支持。在美國,音樂及藝術的黃金時期,離不開羅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賑”的方針,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來支持藝術。音樂廳雖為基礎,但更重要的是對市民文化需求、音樂修養的長期培養,以及演出市場的培育。

鋼琴演奏家如何自我調節

記者:很多鋼琴演奏家容易患功能性肌張力障礙,您在演奏會前會緊張嗎?

曾艾:功能性肌張力障礙會有多個成因,包括肌體上的長期肌腱勞損、神經性的和心理上緊張造成演奏時無法放松,手指或肢體的協調性變差。從孩童時期起就在科學的彈奏方法下練習至關重要,如果用力施力法不合理,不遵循人體生理的特性,“蠻練”的話,練得越多,對肌肉、神經和骨骼的損傷越大。身體的不適甚至病痛會帶來心理的緊張,心理的緊張又會加劇身體的放松和通暢,如此惡性循環。直至某一天爆發。

音樂會之前的緊張是正常和普遍的,很多大演奏家畢生都有“舞臺緊張”,比如索夫羅尼茨基、霍洛維茨,甚至傅聰先生。關鍵是要將“舞臺緊張”轉化為“舞臺興奮”,恐懼本身就是人類的一大能量來源。

記者:音樂之外,你還有哪些愛好?似乎越有才的音樂家,越接近于全才,有很廣博的知識。

曾艾:我的興趣很廣——看書、電影、古代藝術品、烹飪、瑜伽等等。音樂來自生活,這也是我從自己的角度理解傅雷先生所說的,“先學做人,才做藝術家,才做音樂家,才做鋼琴家?!币魳肥钦麄€人類文明的結晶,它集中體現和表達哲學、宗教、美學、數學、樣式、造型、戲劇、色彩……

萊布尼茨說:“音樂,就它的基礎而言是數學的,就它的出現而言是直覺的?!币魳分谐錆M了數學美:莫扎特94%的鋼琴奏鳴曲、貝多芬《第五交響曲》《悲愴奏鳴曲》第二樂章等很多鋼琴文獻符合黃金分割比例,“音樂之父”巴赫更是一生都對數學充滿了興趣和研究,他晚年參加一個他學生建立的“音樂科學社團”,致力于研究音樂中的數學應用。

鋼琴大師中阿圖爾·魯賓斯坦酷愛閱讀,克勞迪奧·阿勞收藏非洲藝術品,沃爾特·吉塞金年輕時是博物家,也是蝴蝶迷,甚至有兩個亞科的蝴蝶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音樂家中更不乏美食家,歌劇作曲家羅西尼發明了“羅西尼嫩牛排”,烹飪中的藝術和品味也適用于音樂。所以,做生活的藝術家,藝術地去生活!讓生活滋養你的藝術,讓藝術提升你的生活!

猜你喜歡
古典音樂音樂家音樂會
從默默無聞到遐邇聞名的音樂家
搞砸的音樂會
影視中的古典音樂
姚銅(音樂家)
失敗的音樂會
海底音樂會
古典音樂廣播節目的通俗化表達探析
春天的音樂會
集大成的交響樂《英雄》:兼談怎樣聽古典音樂
古典音樂欣賞與時代的融合——經典作品欣賞引發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