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螺旋”效應——以“成都嬌子立交打人事件”為例

2016-04-13 10:44劉夢雨西南民族大學彝學院成都610041
惠州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女司機記錄儀行車

劉夢雨(西南民族大學 彝學院,成都 610041)

?

“反螺旋”效應——以“成都嬌子立交打人事件”為例

劉夢雨
(西南民族大學彝學院,成都610041)

摘要:1974年諾依曼通過研究德聯邦選舉中出現的奇特現象,總結出“沉默的螺旋”理論。2015年5月3日“成都嬌子立交”打人事件在相關輿論出現“沉默的螺旋”現象時卻奇跡般地發生輿論反轉,即“反螺旋”現象。文章僅以“成都嬌子立交”打人事件為中心,以新浪網發布的相關新聞為研究材料,以留言板、相關評論性文章和輿論風向為效果進行研究,探索出“反螺旋”現象發生的根源、推動力及發生條件、直接原因(導火索)。

關鍵詞:沉默的螺旋理論;“成都嬌子立交”打人事件;“反螺旋”現象;新浪新聞;輿論;新聞報道

發生于2015年5月3日成都嬌子立交的打人事件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事情經過大致如此:盧女士駕車因多次變道惹怒司機張先生,后被其逼停并被暴打住院。輿論開始時幾乎一邊倒地支持盧女士法律維權,認為她遇到了“路怒癥”患者。在張先生道歉不被接受和盧女士家人稱其開車準備做慈善等說法后,警方披露張先生車上的行車記錄儀中記錄,證實盧女士開車隨意變道在先,并導致差點發生車禍。至此輿論急速發生反轉,最后盧女士通過道歉信的形式請求公眾原諒而告終。事件中輿論隨著事情的發展產生了奇特的變化。開始時幾乎全部支持盧女士,當傳播學中“沉默的螺旋”效應產生時,行車記錄儀記錄曝光使輿論反轉,變成大多數人支持張先生的行為,這一奇特的輿論現象稱之為“反螺旋”效應。

目前傳播學中與“沉默的螺旋”效應相對的是“反沉默的螺旋”效應。在《沉默的螺旋——我們社會的皮膚》發表之后,有一部分傳播學者對此并不十分贊同。認為“少數”并不一定“沉默”,是需要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才能形成“沉默的螺旋”現象。本文以“成都嬌子立交”打人事件為例,以點擊率高的門戶網站新浪網上發布的相關報道為樣本進行研究,通過對事件發生經過、新浪新聞的報道和輿論指向三方面因素對“反螺旋”效應產生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梳理出清晰的“反螺旋”效應框架。希望探索出在“沉默的螺旋”產生后,是何種原因導致“螺旋”偏離甚至“反轉”,產生“反螺旋效應”。

一、事件及新浪新聞

作為中國大陸點擊率極高的門戶網站,新浪新聞對此事的關注度代表了部分以觀看新浪發布新聞為主的人所受的信息導向和信息量,反映其所受到得影響。新浪網站上關于“成都嬌子立交”打人事件的新聞有21篇,其中2015年5月3日3篇,5月4日3篇,5月5 日8篇,5月6日1篇,到5月11日2篇,5月12日3篇,8 月21日1篇。由上可知,除5月5日有8篇相關報道和8月21日對事件最終處罰結果外,關于“成都嬌子立交”打人事件的新聞日均約3篇。僅從數量上比較,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出新聞媒體的報道對讀者和輿論的影響。因此,還需比較報道的內容、形式和深入程度及結構等方面,才能看出新聞報道的影響力和事件之間的關系。

5月3日事件發生時有三篇報道,最早發布報道《女司機變道惹怒男司機被拖下車打成腦震蕩(圖)》對此事件描述為:“當天下午,他開車帶著妻子和孩子,行駛至成南立交時,女子駕駛的車突然從側面變道,導致車內的孩子收到了驚嚇,為此,他駕車一路追到嬌子立交橋附近,將女子的車擋下,實施了毆打?!保?]第二篇報道《實拍女司機遭男司機當街暴打疑因突然變道》將事件描述為:“3日下午,成都嬌子立交橋附近,一男司機停車后把一女司機拉下車痛毆”[2],并在新聞頁附有視頻。第三篇報道《男司機逼停女司機當街暴打路人勸阻反遭捅傷》仔細描述了視頻中記錄的經過,“在14 點13分11秒的時候……14點13分25秒……”[3]事情發生后,報道重點集中于打人事件發生的過程,并未對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進行深挖,對盧女士多次變道在先這一前因也未做詳細解釋。通過新聞頁下方的留言和微信轉載記錄,可以看出輿論導向是支持盧女士的,認為男人打女人是欺負弱者。其中雖偶爾有反對或冷靜的聲音,但被支持盧女士維權的輿論所壓倒,“沉默的螺旋”效應開始形成。

“沉默的螺旋”效應最早是在1974年諾依曼在《傳播學刊》上發表的論文,這一理論認為“只有那些‘被認為是多數人共有的、能夠在公開場合公開表明’的意見才能成為輿論。一種意見一旦具備了這種性質就會產生一種強制力——公開與之唱反調就會陷于孤立狀態,就有遭受社會制裁的危險?!保?]202也許有人會有疑問:為何該男司機要暴打女司機?暴打之前究竟發生了什么?媒體會不會有后續報道?真的是男司機“路怒癥”發作又恰巧碰上盧女士才無故挨揍的嗎?這些“問號”在“沉默的螺旋”效應作用中選擇了“沉默”,輿論在群眾“同情弱者”的心理作用下走向了支持女司機的方向。

事發的第二天,5月4日第一條新聞依然傾向支持女司機維權、反對男司機濫用暴力?!豆俜酵▓竽兴緳C暴打女司機:涉事男司機被刑拘》將男司機定性為“尋釁滋事,性質惡劣”[5],并附打人視頻。第二條新聞《男子逼停毆打女司機續:當事人道歉稱很后悔》通過媒體對盧女士及其家人做出道歉,對事發原因一言帶過,“女子駕駛的車突然從側面變道”[6]。此時輿論對女司機的遭遇同情程度達到極點。第三條新聞于晚上八點五十六分發布,標題為《實拍成都女司機連續變更兩條車道激怒男司機》,對事件前因的描述為:“肇事男子行車記錄儀記錄下兩車糾紛產生過程,女司機在出口處,快速變更兩條車道,擋住正在正常行駛的男子車輛,隨后男子被惹怒?!保?]新聞報道從譴責男司機施暴轉到深究男司機施暴原因的方向上發展。

5月5日第一條相關新聞便是轉載的、關于此事件的詳細報道,報道對事發全過程、行車記錄儀、事發后兩人態度、警方提醒等全方位、多角度進行報道,最大限度地還原了事情的本真。名為《男司機拖出女司機暴打續:相互別車喊話(圖)》[8]的報道曝光了女司機突然變道兩次的行車記錄視頻,同時報道男司機事后道歉和女司機隱瞞自己變道事實并且哭訴無故慘遭暴打的經歷,形成鮮明對比。下午一點多便有網友扒出盧女士的隱私,《被打女司機回應遭網友扒皮:對造謠者追究法律責任》[9],隨后盧女士道歉,稱第一次變道“確實有點急,我道歉,但我沒有想去別他”[10]。盧女士父親通過媒體連續發聲稱“絕不接受道歉,堅決走法律途徑”[11]、“家里做三十多年家具生意,并無當官背景”[12]。但新浪的新聞極客上對事情前因后果整個過程報道及網友評論看,雖然支持盧女士的聲音依然存在,但已經明顯變小,而支持張先生的聲音越來越大,“反螺旋”效應徹底形成。

隨后盧女士干脆直接解釋“經過我這么多年的開車經驗,在那樣的距離我變道過來出去,是沒問題的”[13]和“不相信全國人民認為我錯”[14]。5月6日《成都女司機故意別車遭暴打》[15],從標題看會發現女司機輿論優勢已蕩然無存。盧女士于5月11日發表公開信道歉,請求網友到此為止。11、12日的新聞多為女司機的道歉信。

8月21日,新聞對男司機遭受法律制裁進行了報道,“以故意傷害罪判處被告人男司機張某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保?6]自此,新浪新聞對“成都嬌子立交打人事件”的報道告一段落。

二、“反螺旋”效應

若將整個事件分段,可分為第一階段:事件發生,張先生被盧女士開車連續變道的行為激怒下車暴打盧女士;第二階段:事件發生后,張先生道歉、盧女士拒絕接受并堅持通過法律解決問題;第三階段:事件結果,行車記錄儀曝光、盧女士有隱瞞真相嫌疑,并最終道歉。

三個階段中,新浪新聞發布也有一定的規律。第一階段,事件發生。最開始新聞關注的焦點非事情的起因,而是最具吸引眼球的:男性因交通糾紛暴打女司機。此消息吸引了全國各地人們的關注,點擊率極高。此時輿論傾向于“盧女士維權”。第二階段,事發不久張先生便通過媒體道歉,承認自己打人不對,希望求得公眾和盧女士原諒。盧女士則通過媒體稱自己駕駛沒有任何問題,在媒體逐步深挖的過程中又改口為自己第一次變道道歉,之后又堅稱自己駕駛沒有問題、要追究曝光自己隱私的人的法律責任,并哭訴自己被打的經歷,這段時間約為5月4日-5日之間。5月5日后事件的全過程曝光,警方披露行車記錄儀上的記錄,顯示為盧女士開車連續變道后被張先生逼停并慘遭暴打。因為盧女士有錯在先,輿論也突然反轉力挺張先生打人“有理”,并挖出未經鑒定、盧女士生活方面不光彩的資料。

此時輿論頓產生偏轉的原因有四:第一,事情起因是女司機連續變道并險些發生交通事故;第二,女司機和新聞報道剛開始沒有對這一起因詳細說明;第三,男司機肇事后良好的認錯態度和女司機隱瞞事實的態度形成強烈對比;第四,人們平時開車會遇到類似事件,因此產生共鳴、被帶入情境中。輿論“沉默的螺旋”現象產生后,上述四方面原因使得輿論隨后產生“反螺旋”效應,并開始往“支持張先生教訓女司機”的方向發展。

通過輿論發展過程可以看出,開始時堅持站在盧女士一邊,力挺盧女士維權。其自身也堅稱自己是無辜的。隨著事情披露的部分越多,“盧女士無辜”的論調漸漸無法站住腳跟。行車記錄儀清楚地記錄到盧女士駕車變道導致張先生差點出交通事故,加之先前盧女士無辜的形象和堅稱自己駕駛沒有問題的態度合力作用,使得輿論出現180度的旋轉。此時的輿論正如沉默的螺旋”往反方向發展,產生了強勁的“反螺旋”現象。

由前面可知,一種意見如果具有了可以公開表達的、大多數人都接受的性質,那么這種意見會產生多數性的效果并被當作輿論來看待,即便持有反對意見的人心中有所疑惑也會調整自己的意見使之與此輿論相適應。因此輿論導向并不代表全部的人接受開始的報道,也非每個人都贊成“盧女士是無辜的,我們應該聲援”的說法。只是當時輿論主旋律中支持盧女士的占大多數,剩下的漸漸地保持了沉默,形成“沉默的螺旋”現象。其中有疑問的人是未來產生輿論反轉、發生“反螺旋”效應潛在的巨大推動力。

態度。兩人態度的差異也對“反螺旋現象”的產生有著巨大的作用。打人固然不對,張先生迅速、及時地向盧女士和社會道歉,是否真心暫且不說,但至少這樣的態度容易讓大多數人接受。盧女士強調張先生道歉并非真心、必須通過法律解決、自己無故遭打,沒有做錯任何事情的態度容易讓人留下“得理不饒人”的印象,加之后來行車記錄儀準確記錄到車輛的行駛狀況,輿論便順勢而下出現“反螺旋”現象。張先生和盧女士的態度對比強烈影響著輿論,與最初的懷疑者一起在后面產生了巨大的合力。

有了潛在推動力還不足以產生“反螺旋”效應。產生“反螺旋”效應還應具有一個條件,即新聞媒體在報道的時候,為了保持“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17]28和“新近事實變動的信息”[17]28的新聞本質,以求得新鮮和迅速,主要能吸引人們眼球的事實。這種斷章取義的做法也為“反螺旋”現象的發生創造了條件。因為如果脫離背景去看問題,就會引發很大的歧義,甚至會往相反的方向去理解。本次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假如之前隨意變道沒有行車記錄儀記錄,輿論很可能不會如此迅速、徹底地反轉。因此,媒體為了爭取時間、吸引眼球而斷章取義的報道是產生輿論“反螺旋”的重要因素。

所有的條件都具備后,依然無法產生“反螺旋”效應。需要導火線,或者一個確定的、已知正確的事實作為導火線,徹底扳回輿論,使其產生“反螺旋”效應后無法再次發生扭轉,直到事情下定結論??v觀整個事件,起到“反螺旋”效應導火線作用的只能是行車記錄儀及記錄到的情況。為什么行車記錄儀的記錄能夠起到導火線的作用?

首先行車記錄儀是物證而非人證。人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容易帶有個人色彩,很難做到不偏不倚。但行車記錄儀是機器,事情發生過程是怎樣就會如實記錄,因此真實性極高。其次行車記錄儀記錄下來的事實是盧女士連續變道、危險駕駛,張先生因盧女士的駕駛而處于危險境地是事件發生的根源。有錯在先,讓人們有了最起碼的判斷,盧女士并不像早先媒體報道的是有理的一方,而是理虧的一方。因此,行車記錄儀及其記錄下來的情況在輿論反轉、產生“反螺旋”效應中起到導火線的作用,或者說是直接原因。

綜合前面所述,實際上行車記錄儀及其所記錄到的情況并非根本原因,只是導致“反螺旋”效應產生的直接原因,真正根源在于盧女士危險變道。開始時選擇沉默的那部分質疑者和張先生、盧女士事發后態度的巨大反差是輿論產生“反螺旋”效應的巨大推動力,直接推動輿論反轉現象發生。而新聞媒體在報道事件時求新、求閃光點以吸引眼球的報道思維是產生輿論“反螺旋”的重要條件。

若運用控制變量法,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假設盧女士也進行道歉、勇于承認自己非法駕駛、連續變道在先,即便有錯,原先的質疑者也會豁然開朗,對盧女士隱瞞自己錯誤感到不滿的那部分人,心中的不滿也不存在,張先生依舊會為法律處罰,盧女士也許不會遭到輿論如此強烈的譴責(“截至昨日15時,21.9萬名網友參與了搜狐網上調查,逾66%網友表示,‘理解打人者窩火心情’……60%的網友表示,自己一度輕信當事女司機的說法,對其遭遇報以同情,但隨著詳情不斷披露,不再同情女司機。[15])。兩人態度的反差,因此受到影響最大的恰好是對女司機報以同情、支持盧女士維權的那部分人。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若沒有行車記錄儀及其記錄的情況,即便有人質疑、有人反感女司機態度,媒體也無法得到事情原本的面貌,因此輿論會繼續支持盧女士,雖然強烈的質疑會消減部分支持,反感的群眾也會減弱部分支持。但即便輿論減弱對盧女士的支持,若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盧女士犯錯在先,而她自己會選擇隱瞞,事實也許只會曝光對盧女士最有利的那部分,換來伴隨著強大質疑聲音的輿論支持。從早期新聞報道的描述中可以窺見,事情的描述并非完全偏向于盧女士一邊,對氣象編導的事實也簡單提及過,盡管寥寥數語。

因此,即便行車記錄儀及其所記錄到的情況只是直接原因或者稱之為導火線,但并不代表不重要,因為這不是單純的直接原因或者是導火線,而是證明事情起因、根源的極其重要的輔助型證據。倘若缺少這種輔助,后面的輿論“反螺旋”現象便不會發生。這也是新聞事件中的“反螺旋”現象與眾不同之處:直接原因或者是導火線同時也是揭露事實的主線,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三、結語

什么是“反螺旋”現象?綜合起來是:當輿論朝著一個聲音、往一個方向匯聚時,大多數人都會調整自己的觀點以求得跟輿論大體一致,但事實作為根源、通過導火線輔助下被披露曝光并且獲得證實,而被證明是正確的事實與輿論的方向若是不一致的,輿論會在諸多合理因素的作用下產生偏離甚至反轉。其中對事件的最初報道和輿論質疑者、事件中各方的態度是產生“反螺旋”現象的潛在動力,媒體或宣傳機構求新求快、片面的報道或宣傳材料是輿論“反螺旋”形成的重要條件,已被證明是正確事實的證明材料是“反螺旋”現象形成的導火線或直接原因,事件真相則是“反螺旋”現象能否形成的根本原因。各方面的合力的結果打破了“沉默的螺旋”現象,最終以偏轉之后的方向結束對事件的討論,正如一個螺旋在外力的作用下產生“反轉”一樣,即稱之為“反螺旋”效應。

參考文獻:

[1]楊雪,李天宇,桂雨薇.女司機變道惹怒男司機被拖下車打成腦震蕩(圖)[EB/OL].[2015 - 09 - 01]. http:∥news.sina. com.cn/s/p/2015-05-03/205531788558.shtml.

[2]實拍女司機遭男司機當街暴打疑因突然變道[EB/OL].[2015 - 09 - 01]. http:∥video.sina.com.cn/p/news/s/v/2015 -05 - 03/222764906271.html.

[3]男司機逼停女司機當街暴打路人勸阻反遭捅傷[EB/OL].[2015 - 09 - 01]. http:∥video.sina.com.cn/p/news/s/v/2015 -05 - 03/225264906329.html.

[4]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202.

[5]官方通報男司機暴打女司機:涉事男司機被刑拘[EB/OL].[2015 - 09 - 01]. http:∥news.sina.com.cn/c/2015 - 05 - 04/03 4831789343.shtml.

[6]男子逼停毆打女司機續:當事人道歉稱很后悔[EB/OL].[2015 - 09 - 01]. http:∥news.sina.com.cn/s/2015 - 05 - 04/1848 31791993.shtml.

[7]實拍成都女司機連續變更兩條車道激怒男司機[EB/OL].[2015 - 09 - 01]. http:∥video.sina.com.cn/p/news/s/v/2015 -05 - 04/205664909693.html.

[8]男司機拖出女司機暴打續:相互別車喊話(圖)[EB/OL].[2015 - 09 - 02]. http:∥news.sina.com.cn/s/p/2015 - 05 - 05/02 3931792954.shtml.

[9]李天宇,何艾琳,雷遠東.被打女司機回應遭網友扒皮:對造謠者追究法律責任[EB/OL].[2015-09-02]. http:∥news.sina.com.cn/c/2015-05-05/131731795407.shtml.

[10]被打女司機就第一次變道道歉:當時有點急[EB/OL].[2015 - 09 - 02]. http:∥news.sina.com.cn/s/2015 - 05 - 05/14373 1795631.shtml.

[11]梁梁.被打女司機父親:絕不接受道歉,必走法律途徑[EB/OL].[2015 - 09 - 02]. http:∥news.sina.com.cn/s/2015 -05 - 05/154131795887.shtml.

[12]被打司機父親:家里無當官背景有人故意引導輿論[EB/OL].[2015 - 09 - 03]. http:∥news.sina.com.cn/s/2015-05-05/ 160531795960.shtml.

[13]遭暴打女司機受訪:我開車多年變道應沒問題[EB/OL].[2015 - 09 - 03]. http:∥video.sina.com.cn/p/news/c/v/015 -05 - 05/190464913243.html.

[14]遭暴打女司機痛哭:不相信全國人民認為我錯[EB/OL].[2015-09-03]. http:∥video.sina.com.cn/p/news/c/v/2015-05-05/201964913421.html.

[15]成都女司機故意別車遭暴打[EB/OL].[2015-09-03]. http:∥news.sina.com.cn/o/2015-05-06/071931798855.shtm.

[16]成都暴打女司機案今日宣判:男司機獲刑八個月[EB/OL].[2015-09-02]. http:∥news.sina.com.cn/c/2015-08-21/16553 2230065.shtml?cre=newspagepc&mod=f&loc=1&r=a&rfunc=8.

[17]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28.

【責任編輯:趙佳麗】

The Effect of "Inverse Spiral"
——Taking an Example of "Jiaozi Overpass Incident in Chengdu "

LIU Meng-yu
(Yi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E·Noelle-Neumann summed up the Spiral of Silence Theory in 1974 when studying the peculiar phenomenon in the German federal election. On May 3, 2015, the“spiral of silence" phenomenon in public opinion after the Chengdu Jiaozi Overpass Incident miraculously changed into the "inverse spiral". With the Chengdu Jiaozi Overpass Incident as the center, the relevant news released in Sina as research materials, and message boards, relevant critiques and public opinion direction as the effe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oot, the conditions, the direct reason, and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inverse spiral" phenomenon.

Key words:Spiral of Silence Theory; "Jiaozi Overpass Incident in Chengdu"; "inverse spiral" phenomenon; Sina news; public opinion; news report

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 5934(2016)01 - 0040 - 05

作者簡介:劉夢雨(1991 -),男,廣東深圳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歷史文獻學。

收稿日期:2015 - 09 - 15

猜你喜歡
女司機記錄儀行車
做夢記錄儀
基于GPS的便攜式汽車行駛記錄儀的研制
跟女司機打賭
汽車記錄儀保險絲搭接轉換裝置及其模具設計
珍愛生命,遠離女司機?
夜間行車技巧
溫馨提醒
就剩一百元
吉普自由光行車制動易熄火
調度調整在地鐵行車組織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