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模式芻議

2016-04-13 10:44吳舒婷強金國蘇青青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廣東順德528300
惠州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全媒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文化

吳舒婷,強金國,蘇青青(順德職業技術學院 人文社科學院,廣東 順德 528300)

?

全媒體時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模式芻議

吳舒婷,強金國,蘇青青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廣東順德528300)

摘要:作為文化傳承創新重要陣地的高等院校,在全媒體時代如何實現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的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和基層工作創新,以及在創新過程中如何有效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應該認真思考的核心問題。通過對全媒體概念進行辨析,以校園文化品牌的理念更新、宣傳推廣創新、流程再造應對高?;顒游幕叭ぁ眴栴},有利于形成接地氣、有底氣、特色鮮明和公眾認知度高的校園文化品牌,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貫徹落實文化育人。

關鍵詞:全媒體;新媒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品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不僅是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而且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文化建設要做到三個率先”——率先研究、率先宣傳、率先實踐。文化傳承創新是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提倡宣傳思想工作的“人民性”,作為宣傳思想工作重要載體的校園文化,必須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為師生服務,堅持海納百川、多元并蓄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師生的原則,培育知榮辱、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一、全媒體時代高校的文化責任與擔當

二十一世紀,技術革命成為人類發展動力,人類的媒介形態和媒介使用隨著信息技術不斷變革發生巨大變化,人類社會由此進入“數字化媒介社會”?!叭襟w”omnimedia)概念的提出和應用,是人類技術革命,尤其是以互聯網為主導的數字化革命的必然結果。從廣義上理解,“全媒體”是對媒介形態、媒介生產和傳播的整合性應用;從狹義上理解,“全媒體”是立足于現代技術的發展和媒介融合的傳播觀念,綜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媒介內容生產、媒介形態、傳播渠道和傳播方式、媒介運營模式、媒介營銷觀念等方面的整合運用[1]。

全媒體時代,除了傳統的電視、報刊、廣播等媒體繼續轉型發展以外,近二十年,新媒體從邊緣走向主流,新媒體社會逐漸形成。新媒體也可稱為數字媒體、多媒體和互動媒體,是具有綜合、互動特性運用數字信號的媒介。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開放性、及時性、個性化、分眾性、融合性、便捷性、低成本等特點。在新聞生產方面,新媒體助推傳統媒體從組織化的新聞生產轉向社會化的新聞生產。通俗點說,在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記者,都是新聞源,都可以發現新聞線索、整合媒新聞、發布新聞、傳播新聞,從而根本改變媒體與公眾的關系[2]。隨著新興媒體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全球性、融合化、移動化、社會化的特征日益凸顯:信息傳播的范圍不限于本校、本地、本國,傳播主體之間不再是點對點的傳播,而是多點對多點、點對面的傳播,而傳統媒體借助融媒形成新的傳播平臺,再加上智能終端,使受眾接收信息的模式更靈活、信息接收的途徑更快捷,虛擬與現實邊界模糊導致受眾心理和情緒更加容易波動。

文化是人類在處理人與世界關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動與實踐活動的方式及其所創造出來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活動方式與活動成果的辯證統一[3]?!拔幕币辉~含義深廣,錢穆曾說:“沒有人生,就沒有文化。文化即是人類生活之大整體,匯集起人類生活之全體即是文化”。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校園文化是一種教育文化,教育通過人才培養來傳播文化和創造文化[4]。校園文化分為精神文化、物質文化、規范文化、活動文化,包含學校辦學理念、戰略目標、辦學方針、辦學模式、群體意識、價值觀念、育人行為規范等內容。高校長期以來被視為“象牙塔”,成為人類精神的寄托和象征。高校文化在社會主流文化形態中具有特殊性:1.創新性,校園文化的根本使命是批判與創新;2.開放性,全球化時代教育形成開放、自由的學術氛圍,學生個性及其主體性得到尊重與樹立;3.高雅性,大學的價值追求和社會地位決定其追求精神卓越與格調高雅;4.多元性,信息時代的來臨使知識和人才高度流通,學術交流更加頻繁,社會環境相對寬容。

全媒體迅猛發展不僅推進思想宣傳工作的信息化,而且引發宣傳思想工作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理念和模式的變革。作為文化傳承創新重要陣地的高等院校,如何應對新輿論環境下意識形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如何認識并承擔起應有的文化責任與擔當,如何在新形勢下增強校園文化的吸引力和活力等問題值得深思。

二、全媒體環境下校園文化建設的創新理念

校園活動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四大組成部分之一,承載著課堂學習無法替代的育人功能。一方面,校園文化活動日益多元化、豐富化,另一方面,高?;顒游幕泊嬖谝欢▎栴}:1.許多高校將校園文化活動等同于社團活動,將活動的策劃組織者限定為學工部、校團委等學生管理部門,導致校園活動文化建設被局限于管理學生層次上,難以在整體辦學方向和文化引領等宏觀層面操作實施,使得校園活動文化略顯單一封閉,反而削減了活力和創造力;2.由于缺乏理論指導、科學規劃、有效管理,造成表面上的熱鬧與組織者、參與者的“三盲”——盲目、盲動、盲從等問題,出現組織者筋疲力盡、疲于應付,參與者興致不高、興趣不大的現象。如何進一步提升文化育人的實際效果,關鍵是要增強師生文化創新活力,重點培育接地氣、有底氣、特色鮮明、公眾認知度高的校園文化品牌。

特色和品牌是高校校園文化生命力所在,特色發展、品牌生存也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校園文化品牌是指被廣大師生廣泛認可的,具有示范性、標志性,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的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的總稱。它集中體現大學精神,是學校育人的重要載體,符合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需求。健康向上、特色鮮明、與時俱進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形成品牌一則有利于提高學校社會聲譽,吸引更高素質的教師和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二則有利于建立社會網絡,形成寬松、活潑的環境,助推政校企行、產學研用創新機制;三則有利于吸引更多教育資源,為學校改革、發展與創新注入新的活力。就校園四大文化來看,精神文化建設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強調文化融合與文化創新,提倡并宣揚“互聯網+”時代創新創業精神;物質文化建設則要體現歷史和現代的交融與碰撞,譬如在文化廣場可樹偉人像,也可以以互聯網標志之一的“e”作為塑像,向廣大師生展現一個充滿動感活力的校園;規范文化建設應加強網絡教育、網絡法規宣傳的內容,要求師生遵紀守法、文明上網;活動文化建設要體現時代精神,尤其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做實做好“挑戰杯”等全國科技創新競賽,建立健全高?!皠撔聞摌I基地”,發現和培育一批師生創新團隊,形成一批創新創業品牌,實現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的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和基層工作創新,在多元文化激蕩交融之中創造和積淀深厚文化底蘊,從而提高文化品位、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為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三、全媒體環境下校園文化建設的創新舉措

品牌性校園文化活動具有鮮明特色的導向性、集中時間的聚集性、一致認可的共識性,所以培育品牌性校園文化活動對提升校園文化建設層次、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增強高校的綜合實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全媒體時代,如何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解決高校校園活動文化針對性不強、活力不足、影響力不大的盲目、盲動、盲從等“三盲”問題,如何形成有鮮明個性、獨特性和公眾認知度高的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就需要我們更新校園文化品牌理念、創新校園文化品牌宣傳推廣方式和以參與者為中心進行校園文化品牌活動流程再造,真正貫徹落實文化育人。

(一)理念更新:輿論環境的“變”與“不變”

為增強校園文化品牌的共識和凝聚力,就要全面認識并把握全媒體時代新聞生產的特點和輿論環境的“變”與“不變”。全媒體時代新聞生產的主客體發生巨大變化,主要特征是以互聯網思維順應用戶的閱讀體驗。就校園文化品牌建設來看,一方面,要做好高校校園文化品牌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創新,而創新的關鍵則是要樹立服務師生的理念,承認校園文化活動參與者的主體地位:從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宣傳到推廣,實現以組織者為中心向以參與者為中心轉變,這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輿論環境中的“變”;另一方面,面對越來越復雜多變的信息輿論環境,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以鞏固全校師生團結奮斗為共同思想基礎,這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輿論環境中的“不變”。

(二)宣傳推廣創新:從媒體整合轉向媒體融合

為實現校園文化品牌“先聲奪人”,就要做到宣傳推廣先行。一是運用新興媒體。借助于網絡平臺和移動終端,將校園文化品牌宣傳推廣的面鋪得更開,增加運用QQ、MSN、E-mail、BBS、微信、微博、博客、APP等新興媒體的頻率。以微信為例。據調查,微信在大學生中的擴散率為80%,朋友圈、QQ離線信息、QQ郵箱提醒、語音通信是最常用的四項“社交功能”[5]。學生發布交流的對象主要是“熟人”,發布的信息以轉帖、自己的所思所想“文字+配圖”為主,而后者比例更高。與其他平臺相比,微信交流更為便捷,及時性、互動性更強,音視頻傳輸的兼容性更優。校園文化品牌在運用微信做宣傳推廣的過程中,應提升所謂的“即視感”和沖擊力”,通過大量精心剪輯、編輯的視頻和圖文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正面宣傳的推廣效果。

二是推出微信公眾號。校園文化品牌活動應借助微信使用與傳播特點,做好微信公眾號的設計推廣,將學工部、校團委、各院系等學生組織的公眾號納入到微信矩陣中來,在全面把握校園文化活動的同時著力打造影響力大、吸引力強的品牌活動,搶占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新興意識形態主陣地。隨后在主陣地快速卡位,搭建巨型用戶平臺,與師生形成良好互動,增加受眾黏度,形成大量較穩定“粉絲”,從而將高?;顒游幕放菩畔⒋蠓秶鷤鞑ネ茝V并得到忠誠“粉絲”推介,形成廣泛影響力。

三是融合傳統媒體資源。繼續做好校報、校電視臺、校廣播臺、校宣傳欄等傳統媒體,實現與新興媒體的資源整合與互補,從而更好推進媒體融合。媒體融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期間要注意結合學生信息接收短、平、快的特點,強化視覺和聽覺效果,以擴大校園文化品牌的覆蓋面,提高宣傳的即時性、快捷性,從而使活動的設計更有針對性、有效性,增加師生參與度、認可度。

(三)流程再造:從以組織者為中心到以參與者為中心

為不斷滿足師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對校園文化品牌進行培育、設計推廣和管理。一是運用大數據分析明晰大學生需求,有利于發掘和明晰校園文化活動形成品牌的培育潛力和方向。校園文化品牌不是一種人為概念,更不是自我標榜,文化品牌活動要有內涵、出特色、有影響,就必須從組織者居高臨下的“想當然”“拍腦袋”轉向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策劃、組織、實施、宣傳和推廣。譬如學生到底熱愛參加文化活動、科技活動還是休閑娛樂活動?文化活動中偏向模特大賽、校園十大歌手、草地音樂節還是網絡選秀?草地音樂節大家關注的是特邀歌星還是本校歌手?本校歌手中最耀眼的是誰?會不會是熱情加盟的教師?……都可以通過大數據統計分析大學生真正的興趣點,進而找準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的著力點。

二是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校園文化品牌的設計與推廣。傳統的校園文化活動推廣理念已難以適應全媒體時代的要求,因此,高校文化品牌的建設與管理要改變單向度、說教式模式,向雙向度、和對話式發展,話語變革則為突破口。首先,要尊重大學生的話語權,加強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平等意識;其次,要關注生活維度,切實關心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以及所面臨的困難;再次,要強化網絡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網絡語言;最后,要提升教師工作素質,增強話語創新能力。以上四點是解決校園活動文化中的“三盲”現象——盲目、盲動、盲從的根本,也是真正形成廣受師生歡迎校園活動文化精品的前提。

三是要加強校園文化品牌管理。文化品牌建設起來以后,能否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校園文化品牌,能否形成更深更廣的社會影響力,有賴于校園文化品牌管理以及以何種方式來管理。品牌管理是指有效運用各種內外部資源,通過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管理職能,創立、維護、塑造品牌以使品牌價值最大化的過程[6],對校園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來說,首先要加強宏觀規劃,文化建設是一個層層累積的系統工程,不能操之過急、一蹴而就,應從宏觀層面進行科學統籌、長遠規劃,并結合學校實際進行頂層設計;其次要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文化素質教育及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由書記校長親自抓,讓校園文化成為學校戰略發展的重要一環;最后要發動全校師生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品牌建設與管理中來,充分發揮師生,尤其是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挖掘與創新校園文化品牌主題和形式。

參考文獻:

[1]姚君喜,劉春娟.“全媒體”概念辨析[J].當代傳播,2010(6):14.

[2]劉義昆,趙振宇.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生產:理念變革、產品創新和流程再造[J].南京社會科學,2015(2):103-104.

[3]張岱年,程宜山.中國文化與文化論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3 - 4.

[4]顧明遠.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29.

[5]丁卓菁,朱菲菲,孫佳偉.大學生微信使用現狀及效果分析[J].青年記者,2014(18):96.

[6]余明陽,姜煒.品牌管理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73.

【責任編輯:趙佳麗】

O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Omnimedia Era

WU Shu-ting, QIANG Jing-guo, SU Qing-qing
(Faculty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 Shunde Polytechnic, Shunde 52830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As the important front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nnovat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bout campus culture brand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during the procession of the innovation in the omnimedia era. By means of discrimination about omnimedia era, we can inform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well-known campus culture brand by updat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o solve the problems about campus culture, which plays an active role of cultivation abou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campus culture in education.

Key words:omnimedia; new media; socialist core values; campus culture; campus culture brand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 5934(2016)01 - 0116 - 04

作者簡介:吳舒婷(1981 -),女,四川成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文化學和文藝美學。

基金項目:廣東省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15年度高職文化素質教育教學改革青年項目(WHSZ15QN005)

收稿日期:2015 - 09 - 28

猜你喜歡
全媒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文化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淺析電視民生新聞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在高校有效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探索
IP影視劇開發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
全媒體環境下主持人競爭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體路徑”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入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