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環境社會學來淺析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協調關系

2016-04-14 01:39徐婷婷
地球 2016年12期
關鍵詞:社會學環境保護環境

■徐婷婷

(天津市寧河區環境保護局 天津300000)

基于環境社會學來淺析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協調關系

■徐婷婷

(天津市寧河區環境保護局 天津300000)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開發的不斷深化,環境保護問題日益凸顯。近年來,在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導下,各地政府也開始逐漸強化環境保護政策,努力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相協調,充分體現了中國生態現代化發展的取向。但實際情況下,由于技術條件的不充足和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均衡,導致中國生態現代化的進程十分緩慢且具有一定的風險。文章基于此,將主要結合環境社會學的知識來分析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協調關系,力求能夠在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兩者之間尋找平衡點,以促進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

環境社會學經濟增長環境保護關系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與此同時,各類環境問題也愈發地凸顯。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政府在“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堅持探索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二者關系,并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和成就,逐漸形成了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趨勢。但是,就國家目前的產業結構而言,第二產業比重仍然最高。經濟發展呈現的良好趨勢并非意味著環境生態問題得到了根本上的解決。例如:人口增長、工業擴展、資源消耗等問題依舊嚴峻,不僅持續地對環境狀況造成了危害,同時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許多的負面影響。環境社會學是一門對環境體系和社會體系的聯系進行研究的學科,其主要的構成部分是生態現代化。因此,為了保障國家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基于環境社會學來分析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1 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中所出現的問題

1.1 經濟增長中所出現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增長的形勢不可忽視,但與之帶來的問題也不容小覷。首先,正如之前所提及的,雖然我國目前正在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但實際上還是以第二產業的發展為主要經濟增長點,產業結構并未獲得根本上的轉變。其次,在大力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人們對資源始終進行著“粗放式”和“掠奪式”地開發和利用,給環境和資源造成了極大地破壞。從環境社會學的角度而言,自然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生產資料和生存資料的基本來源。如果經濟發展中無法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或開發可再生能源,那么社會便無法獲得長足、健康的發展。最后,由于我國人口眾多的特殊國情,人均GDP水準始終較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環境生態化的進一步發展。

1.2 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具體問題

由于近年來人們過度地對資源進行開發,我國的環境狀況出現了很多不可忽視的問題。首先,土壤和淡水資源受到破壞,對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影響都較大。其次,氣候變化和能源浪費所導致的溫室效應也嚴重地威脅著人們。并且,隨著我國城鎮化的擴展,森林和植物綠化面積不斷地減少,導致了生態多樣性地日益銳減。最后,愈演愈烈的空氣污染危害著我國人民和動植物的生存環境。

2 環境社會學中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雖然就目前而言,我國經濟已經有了生態化的發展趨勢,然而較發達國家仍有很大的差距。從環境社會學的角度來說,其中提出的“生態現代化”理念,主要是就人類生存和社會運行的層面而言的,且主要適用于制度健全和經濟發展平衡的國家。就我國而言,GDP的人均水準并不高,制度層面也有待改善。就根本層次上來說,我國依舊處于發展階段,與西方先進國家的國家制度、經濟實力、實行背景等方面都有著許多的不同,所以在“生態現代化”的具體實施中出現的大量困難和問題都是難以避免的。然而,這些問題最基本的層面都是在于對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二者關系的協調上,因此,探求二者協調發展的相互關系是我們運用“生態現代化”理論來服務國家發展的首要問題。

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體:一方面,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相互制約。經濟的發展受到環境的約束,同時環境也會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如果人類過度地開發和利用資源會導致自然環境的惡化,從而不利于經濟的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相互促進。經濟的發展創造了物質財富,物質財富同樣也能回饋于環境保護。當然,如果能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就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以科學發展觀為先導、利用“五位一體”的模式保護環境,那么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矛盾雙方的“依存”和“促進”作用將會以更少的代價來進行凸顯,從而形成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3 環境社會學基礎上協調兩者關系的措施

3.1 深入研究環境社會學理論,以理論為指導來聯系實際

環境社會學是從西方起源的一門科學,我國目前對于它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和透徹。因此,我們在借鑒該理論時不能照搬照抄,而要以我國的國情和經濟實際作為出發點,以生態現代化為基礎來保護自然、保護環境,最終實現共同繁榮。

3.2 繼續發展經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經濟是發展的核心和基礎,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根本任務是始終不能動搖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經濟的發展是環境保護的保證,同時也是維持兩者關系平衡的重要支撐。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更多地考慮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生活資料消費的支出,因而能從側面上來激發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環境保護意識,并從真正意義上達到兩者之間的平衡。

3.3 提高我國環境保護方面的技術和水平,為經濟發展提供保證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想從源頭上改變我國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水平還是要從技術上尋求突破點。因此,政府需要通過加大在環境技術上的財政支出,來確??萍既藛T的數量、質量,并不斷引進先進的設備,借此來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并促進生態工程技術和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環境社會學的理論是西方發達國家從實踐中得出的成果,其是否能為我國現實環境問題所使用仍然存在著很大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與環境社會學理論的基本主張是相一致的。對于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二者關系的處理雖然不能盡善盡美,但在國家長期發展的背景下,我們是完全可以實現二者相對平衡發展的。因此,只有在我國具體國情和實踐情況的基礎上,結合環境社會學的理論來制定適合我國的方針和政策,從正確的角度出發,才能促進經濟和環境持續發展。

[1]周晨煜,周雪婷,徐志偉,石曉霞.中國的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沖突分析及應對[J].中國市場,2011(01):143-145.

[2]馮剛.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研究 [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8 (04):48-53.

[3]陳瑜援“兩型社會”背景下區域生態現代化評價與路徑研究[閱]援長沙中南大學,2010援

[4]楊乾明.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的對立統一關系分析 [J].科技信息,2013(7):465-467.

[5]張文彬,李國平,陳毅維,等援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利益沖突分析——基于各級政府博弈視角[允]援中國經濟問題,2014(10):216-325援

X[文獻碼]B

1000-405X(2016)-12-390-1

猜你喜歡
社會學環境保護環境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討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中國社會學會農業社會學專業委員會成立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邊疆研究的社會學理路——兼論邊疆社會學學科建構之必要性
第八屆全全科學社會學學術會議通知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基于環境保護的城市污水處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