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背景下環境工程與科技的發展模式

2016-04-14 01:39周志坤
地球 2016年12期
關鍵詞:環境工程科學技術文明

■周志坤

(阿爾伯塔大學 江蘇 南京210000)

生態文明背景下環境工程與科技的發展模式

■周志坤

(阿爾伯塔大學 江蘇 南京210000)

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要工程,其關系到我們自身生活的長治久安,更加關系到子孫后代的生活環境和未來發展。因此,創建良好的環境工程與科技創新發展模式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只有讓科學技術促進環境工程建設,讓環境工程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才能讓我過得環保道路越走越好,讓我國的生態發展獲得一個安全的環境?;诖?,本文就針對生態文明背景下環境工程與科技的發展模式進行分析。

生態文明背景下環境工程科技發展模式

0 引言

環境工程和科技創新是實現生態文明的重要保證。人類文明史從實質上來看其實就是一個人類利用自然力和自然資源進行創造的歷史,而當前階段科學技術的發展更是讓這種實質狀況得到了延伸和推進。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讓人們重新認識了與自然相處的方式方法,也讓人們認識到了科學技術的“雙刃劍”作用。在當前的生態文明背景下,如何讓環境工程與科技的發展達到一種平衡的模式,如何讓兩者和諧有序的可持續發展,是人們需要考慮,也必將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1 環境工程和科技創新的主要內容

地球系統工程是隨著地球系統產生的學科之一,其重點是在運用和研發創新工程和管理技術的基礎上,針對目前地球面臨的環境問題進行探索和改造。全球氣候的變化影響著人類的生活環境,比如,目前我國的極端天氣頻繁發生,造成部分地區嚴重缺水,生態環境在氣候的變化下變得更加脆弱,沿海地區受到了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因此,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技術的研發已成為刻不容緩的科技創新內容。此外,地球上不僅生存著人類,還包括很多植物和動物,生物的多樣性與人類的健康發展密切相關,生物物種的不斷滅絕已成為國際社會觀注的重要問題之一。由此可見,人類必須停止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以保護物種多樣性,維持地球生態系統的平衡。

2 生態文明工程應遵守的原則

基于對生態環境現狀的分析,改變科技發展的方向、及時開展生態文明工程、避免環境的惡化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應制訂相應的環境工程、科技創新的戰略性目標。

生態環境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存在的問題也不是單一的、表面的。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必須實現環境工程具有科學、系統的指導思想的目標,并重視生命周期,建立和形成有利于解決復雜問題的環境工程科學體系。對于生態環境中出現的問題,要遵循針對性原則,確立環境保護的工作重心,優先解決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問題,對研究環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重點項目給予重視。環境問題是社會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間相互作用的復雜產物,在人類生產的每一個環節中,都要分析該環節是否會對環境造成破壞、最終能否形成完整的工程技術系統、防止出現污染轉移現象、避免出現一項防治污染技術的誕生是建立在其他污染環節之上的情況。此外,環境工程不能只停留在理論階段,要將科技創新的成果轉化為治理污染的具體措施。

3 環境工程與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

我國在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的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同時保護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在對環境保護進行探索的過程中,需要運用科技創新帶動環境工程的建設,環境工程建設激發科技領域的創新,從而實現兩者的和諧有序發展。環境工程與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涉及的范圍較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綠色經濟

從前我國的經濟發展犧牲了生態環境的建設,而生態環境對于我們的生產生活卻是至關重要的。當前階段,我國在倡導經濟發展時,不再一味強調經濟的高速發展,而是倡導綠色經濟的構建。綠色經濟以市場為導向,在傳統經濟的基礎上,讓經濟與環境保持協調發展和進步,為人類的健康環境構建創造出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環境工程與科技創新在此領域是發展的重點,也是學術理論討論的難點,環保產業、低碳經濟、循環經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3.2 全球氣候變化

當前階段,人們越來越感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性,這也是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問題之一。全球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了世界的政治、經濟、外交等等方面。我國同樣遭受到了來自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極端天氣的傷害。環境工程與科技創新是此領域發展的重點,運用科技創新的方式減少企業、工業對環境的污染,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尋找最佳的適應氣候發展變化的科技發展方式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基本策略,也能夠為環境工程的建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

3.3 環境風險控制和管理

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構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和諧相處的模式已經成為當前經濟發展的“主旋律”,這就需要我國在進行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做好相應的環境風險預測,做好環境風險控制和管理,一旦發生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財產損失和環境災害的時候,能夠采取強有力的方法予以應對。因此,環境工程與科技創新在此方面的發展應當注重對我國環境特點的研究,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潛在的環境風險進行評估和預判,積極探索解決此情況的有力對策,提高環境工程構建的可靠性。

4 結束語

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人類與自然的相互融合,這會是生態文明創新工程中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人類在自身文明的發展中,利用自然界的力量和資源創造,并以科學技術為依托,為生產和生活創造了各種便利。但科學技術在幫助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過程中,也對地球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生態文明是人類在經受自然環境變化的基礎上反思的結果,但生態文明的建設仍然不能離開科學技術的支持。堅持生態文明的科技觀念、減緩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發展的速度已成為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

[1]孟偉,傅澤強.生態文明創新環境工程與科技的發展模式 [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 2015,01:1-6.

[2]邱向軍.科學發展觀視域下生態科技新城建設研究 [D].江西師范大學,2013.

[3]鄭巧英.產學研合作的重大科技任務組織模式研究 [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4.

[4]李金龍.協同創新環境下的研究生聯合培養機制改革研究 [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5.

[5]韓晨.面向區域一體化的科技服務業生態系統發展模式研究 [D].華南理工大學,2012.

X321[文獻碼]A

1000-405X(2016)-12-384-1

猜你喜歡
環境工程科學技術文明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2021年CCF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2)
裝備環境工程
請文明演繹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探討環境工程工業污水治理中常見問題
漫說文明
環境工程中大氣污染的處理措施分析
環境工程的項目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