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童:我的寫作發端于校園

2016-04-14 02:10實習生李亦然楊蓓蓓
教育家 2016年1期
關鍵詞:妻妾成群塞林格

文/實習生 李亦然 楊蓓蓓

?

對話·DuiHua

蘇童:我的寫作發端于校園

文/實習生李亦然楊蓓蓓

蘇童,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1983年開始發表小說,迄今有作品百萬字,代表作包括《妻妾成群》《婦女生活》《另一種婦女生活》《紅粉》《香椿樹街的故事》等。

中篇小說《妻妾成群》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得1991年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蜚聲海內外。

2009年,長篇小說《河岸》獲第三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

1983年,20歲的蘇童在《青春》雜志上發表了小說處女作《第八個是銅像》。將近三十年過去了,回憶起這件事來,蘇童卻仍然記憶猶新,他甚至記得自己專門跑到北太平莊附近的一個報亭,買到了這本對他來說意義重大的雜志,興奮不已。這一年,蘇童大三。

“我那時候是文學狂熱分子中最狂熱的”

蘇童于1980年考入北師大中文系讀書,1984年畢業,去了南京藝術學院工作,但他在畢業之后卻很少回北師大。對此,蘇童說自己主要是“近鄉情更怯”,師大有他的成長記憶,也是他的寫作發端之處。在這里,他發表了處女作《第八個是銅像》,也為后來的成名作《妻妾成群》埋下了靈感。

談起那個被后來人稱為“黃金時代”的年代,蘇童說,因為那時沒有什么好的電視電影可供娛樂,整個民族宣泄與表達的唯一出口就是文字,所以文學格外興旺,是一個“群體性的文學時代”。一個班里四五十個人,幾乎所有人都在寫詩。而除了中文系,即使是物理系、數學系的也都在寫作。蘇童就是在那樣一個大環境的感召下開始寫作的。當時的師大其實并不算特別鼓勵文學創作,對學生的培養方向以輸出教師為主,課程除了文學課程,還有大量的語言文字課程。但是卻也提供充足的平臺,給每個人以發表文學見解的機會。當時,每個年級都有自己的文學墻報,學生可以在上面展示自己的文章,大家相互觀摩評鑒,而蘇童正是其中的積極分子,幾乎每一期墻報上都有他的習作。

在大學期間,蘇童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泡在老圖書館里。他很喜歡老圖書館的氛圍,非常安靜。那時座位非常少,他每天都早早去搶一個好位置,在那兒看書,寫寫東西。他戲稱自己是“圖書館的優秀讀者”,卻是中文系1980級一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因為自己的主要時間都去搞創作了。

那時的大學生是真正的“天之驕子”。大學畢業那年,蘇童有八個工作單位可以挑選,他可以自由選擇留北京、留上?;蛘呋乩霞姨K州,可以說完全沒有就業壓力。蘇童認為,這也是他能夠一直做文學夢的主要原因。他有很多時間去操作、實現自己的興趣,而現在的年輕人無論是在校還是跨入社會,都會感受到壓力二字,人們不再做文學夢,這也是非常正常的態勢。

蘇童覺得,自己“要說有什么特殊之處,那就是對于文學比較堅持”。大學時代的蘇童不停地投稿,卻總是收到退稿信,但他并沒有一蹶不振。為了不被本專業的同學“恥笑”,蘇童改去體育系所在的自習室寫作,“因為體育系的自習教室人很少,他們又都是那種五大三粗型的,沒有人會去搞創作,所以我可以更加靜心地去創作?!?/p>

“讀書是我最大的積累”

在進大學之前,由于時代所限,蘇童對于許多外國作品只是耳聞,雖然心向往之,卻并沒有機會真正去讀一遍。也正因為此,偶爾讀到一本外國小說,就印象十分深刻。蘇童還記得在自己上小學的時候,姐姐曾經拿過一本沒有封皮的書回家,蘇童好奇地拿起那本書開始看,雖然并沒怎么看懂,卻記住了里面男女主人公的名字,一個叫瑪絲洛娃,一個叫聶赫留朵夫。后來上了大學,蘇童在師大圖書館里讀到《復活》,才發現這居然就是小時候讀過的那本沒有封皮的舊書。

八十年代初,國家剛剛開放,圖書館里外國書籍并不多,甚至連《紅與黑》這種現在隨處可及的名著都十分難得,即使有也是五十年代出版的舊版本。但即使如此,蘇童也已經十分滿足,因為一些如雷貫耳的名字,現在終于可以讀到了。在有些陰暗的師大老圖書館里,蘇童盡可能多地閱讀西方文學作品,那些書因此成為了蘇童一生的財富,也為其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然,蘇童并非不喜愛中國的唐詩宋詞,只是因為“外國作品實在沒機會接觸”,所以更加讓他如饑似渴。

他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讀到塞林格時的感動。那是一位好友把《麥田里的守望者》借給他,他連夜讀完,內心被憂傷籠罩,受到了極大的觸動。整個大學時期,塞林格都是他最癡迷的作家。他把能覓到的塞林格的所有作品都讀了。蘇童甚至無法解釋自己對于塞林格的鐘愛,他說,塞林格的作品直接滲入心靈和精神,并且影響了他的短篇小說寫作。他也讀了海明威、契訶夫等文學大師的短篇小說,念念不忘于他們的技巧與氛圍。

蘇童說,自己在大學時讀書的目的非常單純,不帶絲毫功利性,就是因為個人愛好。并且,他覺得自己“沒有第二種選擇”,因為對于受教育的人來說,要想獲得能量,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文本的知識”那里攫取。

“我寫的比原來還是要好一點”

雖然已近天命之年,蘇童依然在不停地創作。他最新的長篇小說、2009年出版的《河岸》就獲得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但對讀者來說,還是他早期的《妻妾成群》等作品更為熟悉。面對這種狀況,他笑言“我比原來寫的還是要好一點”,稱自己還在進步,還在堅持,現在所能做的就是讓遺憾越來越少。

“長篇小說是需要養的?!睆摹逗影丁烦霭娴浆F在已過去三年多,蘇童仍無新作問世。為他認為寫作應精雕細琢,要在一種絕對自由的狀態下才寫得比較舒服?!拔也粫趯懽鲿r受任何因素的影響,寫作是完全體現個人價值的事,作家有時候需要做到目中無人?!?/p>

談及他自己的寫作,蘇童認為文字最好的表現方式是脫離時代烙印,使用文字應該做到“看不見雕琢的痕跡”,以情節吸引讀者。蘇童談到,當讀者不再談論他使用的文字,而關注小說給人的震撼感,這才是他可以宣布成功的一天。

每個作家的創作源泉是不同的,他覺得文學的創作空間依然很大。作家從現實的體驗、閱讀的給養出發,都可以寫出優秀作品,甚至國外很多大作家的大作也都源于一些報紙的社會新聞。

蘇童給人感覺不一樣的在于他作品的南方氣質,陰冷、壓抑,于是,很多人給他貼上“女性作家”的標簽,但蘇童說這是個誤會:“我不太在意把我歸入什么派別,但是我想,我寫作還是按照我的直覺和我自己的標準在寫?!?/p>

蘇童的作品改成電影的比較多,除觀眾熟悉的《妻妾成群》外,他的《米》《紅粉》《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都曾改編為電影。但他認為電影對他的創作沒什么影響。在寫小說之前,他不會考慮能不能改影視,并且認為,專門為影視而寫的小說,是不能成功的?!拔膶W改編為電影,不是文學與影視的合作,而是個體與個體的合作,是非常個人的交流?!?然而電影和小說一比,就容易使人失望,對此他笑言“我的小說拍不好是常態,拍得好才是驚喜?!?/p>

不論是上大學時期還是現在,蘇童花在閱讀上的時間都很多,也推薦喜歡文學的年輕人重讀經典。他說:“‘重讀’兩個字很重要,很多優秀的作品一遍兩遍是讀不完整的,因為在閱讀時,有時會產生有意無意的遺漏,有時候遺漏的恰好是精華?!?/p>

猜你喜歡
妻妾成群塞林格
成群狀物
洞見塞林格——塞林格誕辰100周年
我們都是好朋友
不拒絕善于用心的人
從先秦禮制看先秦時期妻與妾的地位差異
小說《塞林格的信》出版
不赴“總統宴”的塞林格
妻妾成群是天堂嗎
妻妾何以稱“家累”
爆笑網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