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凸顯英語教學的時代特點

2016-04-14 05:39蘇天儀
江蘇教育 2016年59期
關鍵詞:英語課堂英語教學語言

蘇天儀

文化自信:凸顯英語教學的時代特點

蘇天儀

英語教學;文化性;全球性;人文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英語教學不能只關心語言知識和語言技巧,更應該關注語言本身承載的文化和思想,關注語言學習中學生思想和思維的發展。因此,筆者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立足中國文化,通過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和利用互聯網,幫助學生形成國際視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倡導凸顯人文性、信息化的新型學習模式,努力構建起更適應時代發展和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英語課堂。

1.文化交融:英語課堂+多樣化活動。

說起我國的文化,人們想起的是唐詩里的清風明月,伯牙的琴鳴與杜甫詩中的猿啼。但說起文化意識的培養和素質的養成,這些責任往往立刻落到了語文教學的肩上,英語教學對本土文化的傳承作用常常被教師忽視。其實英語課堂上展示的文化可以是西方的,也完全可以是中華傳統的。在語言教學中,通過東西方文化的呈現和比較,給學生更多清晰認識民族文化的機會,從而增強文化自信。

如今,一到西方節日,南瓜燈、圣誕老人等比比皆是,這些元素對年輕人來說既新鮮又有趣,以至于許多學生發出了“我們的節日真無聊”這樣的感嘆。在我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我一方面給學生介紹西方節日的宗教背景,讓他們對“圣誕老人”有更全面的了解;一方面也用英語介紹中國的傳統節日,并布置一些小“任務”來讓學生體會傳統文化的精神,品味傳統文化的味道,受到學生的喜歡。

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通過語言的互譯,我們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語言之間不同的特點或者共同的吸引力。每周一的聽力課上,我們安排學生欣賞經典的視頻資料或者是最新的演講。學生在欣賞完美國總統奧巴馬激情澎湃的就職演說之后,需要將一些段落譯為中文。學生各顯神通,翻譯得青澀也好,通順也罷,大多體會到了英文的節奏感,也同時感嘆自己對母語駕馭之不熟練。隨后教師又呈現了一篇文言文版的翻譯作品,精煉的語言、排比的氣勢、強大的感染力令學生拍案叫絕,直呼過癮,也驚嘆中英文之間竟有如此旗鼓相當的文章。除了演講之外,學生還有機會欣賞到中國古詩詞的翻譯甚至是語文課本上經典散文的英文翻譯。這些翻譯欣賞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兩種語言的異同,也更加體會到漢語語言的獨特魅力。

我校開發的英語校本課程也盡量為學生展示語言背后的文化。我們開設了“英樂‘碟中碟’”校本課程,以“經典傳唱”“動畫集萃”“流行巨星”“奧運傳承”“兒童吟誦”等幾大系列為主,結合教材相關內容,介紹西方流行音樂的概況。學生聽課報名踴躍,反響熱烈。此外,我們還開設了“英美電影與文化”“英美名著導讀”“中華名小吃英文翻譯研究”等一系列的選修課程,大大豐富了英語教學的內容,使學生感受到中外文化的碰撞。教師就這樣在“課堂”這一方天地中,將中華文化的基因慢慢地植入學生的生命中。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們明顯感受到學生對待歐美文化由以前的仰視到如今能自信地平視。

2.全球互聯:英語課堂+互聯網技術。

互聯網技術將重新定義學校和教師?;ヂ摼W時代,教育可以完全突破時空限制。一臺連接互聯網的終端可以鏈接全世界的教育資源,這在很大程度上縮短了不同地區的教育代差。英語教學和互聯網的結合已不可逆轉,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也要順應當下全球化的趨勢。

首先,我們嘗試了“教學互聯網”。為了擺脫英語教學枯燥、低效的狀況,我們制作了大量與教材配套的PowerPoint課件。經過幾屆新老教師的集體努力,不斷修改優化,我們擁有了完整的、系統的并且可以共享的資源庫,有效豐富了教學活動,提高了教學效率。此外,我們引進了“極課”大數據系統,采集學生作業數據,迅速分析,跟蹤學情。學生學習狀態的起伏、學習成績的進退都有及時反饋。教師根據采集到的數據能更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策略,給學生更有效的指導,也得到了家長的積極評價。

其次,我們努力推進“互聯網教學”。網絡的作用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課件演示、作業信息化,而是重新考慮如何把網絡作為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性思維。在課堂上,利用網絡資源,我們給學生補充了很多與教材主題相關的信息,并且引導學生做更多的調查研究。比如,講到“Bill Crystal(比爾·克里斯托)”和“stand-up comedy(單口相聲)”這一單元時,我們在課堂上補充播放了由Bill主持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視頻,并且跟學生解釋了典禮上設計的笑話背后的緣由,一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班上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回家后搜索了其他幾屆頒獎典禮的資料。甚至還有一位學生做了一個類似風格的個人英語 “脫口秀”,在同班學生中引起轟動,也給其他學生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在課堂之外,我們還與英國的一所中學建立了溝通機制,通過互聯網完成一個 “文學共讀(Better Sharing Means Better Education)”的項目。該項目鼓勵雙方學生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并且形成自己的判斷和觀點。兩校學生將在互聯網上實時聯系,就作品中的某個主題或者某個角色進行獨立的討論。這一活動對學生是個巨大的挑戰,他們最直接地感受到差距、也感受到沖擊。但也正是互聯網技術,加速了他們的成長。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給學生最大的正面刺激和鼓勵,推動他們主動、自主地學習、思考,并用英語與西方的同齡人進行交流。這種交流大大地拓寬了學生眼界,也使他們感受到了英語作為 “媒介”的重要性。

3.人文情懷:英語課堂+豐富性設計。

互聯網加教育不等于教育的全部,在網絡上可以獲得知識,但教育不等同于知識的灌輸。甚至可以說僅有專業知識對于培養合格的社會建設者來說是殘缺的。英語教學一度因其過度“專業化”“技巧化”而失了魅力。在許多師生、家長眼里淪為純粹的“工具”,乃至英語教學被等同于“死記硬背”。其實,在高中課堂上,通過精心的設計,我們完全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動力和空間,給課堂注入真正的活力。

譯林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四的話題是“sports events(運動項目)”。該單元的Project有兩篇文章,以其為基礎,我讓學生思考了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r team loses a game?”“What is sportsmanship?”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從教材出發,學生在回答這類“factual questions”時感覺毫無壓力,但同時也毫不費勁,沒有積極的思維參與,更別說有獨立的思考。于是筆者引導學生思考第三個問題“Is sportsmanship absent off the filed?(賽場之外運動員精神是否缺失?)”當話題延伸到教材之外,學生就明顯感覺到表達的困難。這種困難來自兩方面,一是缺乏獨立的見解,二是有話也無法用英語表達。在幫助學生討論了該話題后,筆者又提供了一份美國中學生對待失敗的態度調查和兩篇關于體育精神的文章,使學生產生了討論興趣。這些話題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上也體會到了深度思考的樂趣,并接受了更多與話題相關的地道的表達。

類似的例子有很多,例如根據 “Howard Carter(霍華德·卡特)”和“King Tutankhamen(圖坦卡門國王)”的課文,引導學生探討“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way to preserve the ancient treasures?(你認為怎樣保存古代寶藏最合適?)”;根據“Fog(霧)”一文,組織學生討論“What are the causes of smog in our country?(我們國家霧霾問題的起源是什么?)”,“What can developing countries do to reduce the smog?(發展中國家該如何減輕霧霾的問題?)”等話題,都激發了學生思考和表達的欲望,也給了他們運用英語的樂趣。

復旦大學校長楊云良曾經吶喊:“我希望在這個新世紀,將知識的時代轉換成為一個思想的時代?!币虼?,我們認為,英語課堂就是一架橋梁,要將文化送到彼岸,也就是用英語表達觀點、傳達思想、分享文化。

G633.4

A

1005-6009(2016)54-0059-02

蘇天儀,江蘇省天一中學(江蘇無錫,214000)英語備課組長,一級教師,無錫市錫山區“教書育人優秀共產黨員”。

猜你喜歡
英語課堂英語教學語言
用愛澆灌英語課堂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語教學為例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語言是刀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讓快樂回歸英語課堂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我有我語言
高效英語課堂的打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