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環境下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2016-04-20 08:21閆云龍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山東青島266061
化學教與學 2016年1期
關鍵詞:學習任務單電子書包自主學習

閆云龍(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 山東青島 266061)

?

互聯網環境下課堂教學實踐研究

閆云龍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山東青島266061)

摘要:以高中化學魯科版《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模塊“認識晶體”教學為例闡述了在互聯網和大數據背景下課堂教學的三個環節:基于學習任務單的課前自主與合作學習環節、基于云平臺的教師云端協作備課環節和基于課堂交互系統的討論互動環節。同時還闡明了互聯網環境下課堂教學成效及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的反思。

關鍵詞:互聯網;電子書包;學習任務單;自主學習;在線測評

一、問題提出

從電視到互聯網,再到慕課、大數據,技術不斷影響甚至改變著教育。每一次與新技術相遇,學校和教師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是,有一條永遠不會改變,那就是對學校、對教師的要求在不斷提升。

利用互聯網及大數據,師生、生生、師師間的交流溝通方式更加充分、多元,課堂教學反饋更加高效、快捷,電子書包所提供的教與學的海量資源,大數據支持下的學生評價和差異性發展,為教師定制個性化教學提供了可能。

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借助互聯網技術、智能終端設備以及教育云平臺的支持,突破傳統教學方式的禁錮,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贏得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就成為擺在我們高中化學教師面前迫在眉捷的首要任務。

對于現代互聯網技術與大數據支持下的課堂教學模式,許多學校、學者進行了大量的嘗試與探索,筆者下面就以所在學校進行的實踐探索,以魯科版“認識晶體”一節教學為例與讀者共饗,以期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二、互聯網環境下課堂教學環節

互聯網環境下課堂教學主要分為課前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云端協作備課、課堂討論互動教學三個環節。

1.基于學習任務單的課前自主與合作學習環節

在課前學習環節,以學生的學習為根本,學生利用自帶設備(BYOD)通過教育云平臺1接收學習任務單,基于資源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基于生生互動答疑形成學習共同體,生成的學習問題為教師備課和有針對性的教學提供參考,學習任務單的設計是至關重要的環節,與預習學案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任務單中學習任務設計的精練與開放性,學習活動的設計是基于本節教學重點、難點進行的,一般只設計三到五個問題,而不像普通預習學案是基于整節教學的每一個具體的知識點而設計的諸如填空、選擇類的簡單問題,并且題量較大。

如“認識晶體”的學習任務單設計如下:

1、晶體的典型特性有哪些?從晶體學的角度如何來理解?

2、金屬晶體的原子堆積模型有哪些?其中A1型、A3型最密堆積是如何進行的?

3、其他類型晶體微粒間的堆積是如何進行的?

4、什么是晶胞?如何來計算一個晶胞實際含有的微粒數?

學習任務設計完成后,教師通過云平臺發送到每個學生的移動智能終端(包括PAD、平板電腦、手機等),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基于電子書包和互聯網資源進行學習活動,如學生可以通過百度百科、圖片、視頻等搜索相關學習內容,特別是通過互聯網和電子書包內關于原子堆積模型教學微視頻的學習,使原來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變得直觀、簡單,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還可以通過云平臺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發起討論,其他同學可以跟貼回復,共同討論,產生思維碰撞的火花,以問題為紐帶形成學習共同體,使學習共同體的作用發揮到更大化。

通過課前自主和合作學習產生的新的問題又可以通過云平臺發回到教師的移動終端上,為教師的備課和教學提供最重要、最具針對性的參考。

在此環節中,倡導在學生自主學習體驗與反思基礎上的合作探究與互動生成,重在每個小組成員之間的角色扮演與功能發揮。通過合作解決個性問題,通過互動生成新的問題與思考。這一過程更加強調思維品質的提升和領導能力的培養。

2.基于云平臺的教師云端協作備課環節

在課前備課環節,教師利用云平臺接收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新的問題,并利用平臺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及時了解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共性問題。

如“認識晶體”一節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共性問題是:A1型最密堆積為什么是面心立方堆積、非等徑圓球的密堆積是如何進行的、晶體為什么大都服從最密堆積等。

教師根據這些共性問題有針對性地設計或調整教學,從而做到“以學定教”;教師通過云平臺備課的過程,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和電子書包資源,設計各種教學活動環節,并且通過云平臺電子教案的共享功能實現教師云端協作備課,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的個體性和封閉性,使教師間建立了更為便捷、有效的合作關系,從而實現經驗、教研成果的共享,獲得更廣泛、更有力的教學支持。

3.基于課堂交互系統的討論互動環節

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首先利用云平臺展示學生在課前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有價值的問題,再次布置學生利用智能終端查詢電子書包資源或互聯網資源,共同討論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將合作討論的成果利用云平臺進行實時展示、實時共享,將自己的觀點展示到其他每一位同學的面前,其他學生可以對不同觀點提出質疑,相互間產生思維碰撞。當遇到學生自己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適時點撥,達到解決問題、學習升華的目的。

為了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可以通過云平臺中的在線測評系統,進行有針對性的實時課堂檢測。如“認識晶體”可以設計如下在線檢測題目:

1.對于A1型密堆積的描述錯誤的是()

A.A1型密堆積晶體的晶胞也叫面心立方晶胞

B.面心立方晶胞的每個頂點上和每個面的中心上都各有一個金屬原子

C.平均每個面心立方晶胞中有14個金屬原子

D.平均每個面心立方晶胞中有4個金屬原子

2.已知X、Y、Z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離子晶體,其晶胞如圖1所示,則下面表示該化合物的化學式正確的是()

圖1 

A.ZX2Y6B.ZXY3C.ZX4Y8D.ZX8Y12

借助在線測評軟件,教師可以即時而準確地獲取學生答題的整體情況及不同學生個體的答題情況,方便教師及時改變教學策略并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

在此環節中,教師已經不是神壇上的教師,教師地位來自于師生真實的交流和教學相長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卓越能力。教師的教學引導是最精彩的,最精要的,最核心的,最難解決的,最意想不到的。切中要害,帶動心靈。

三、互聯網環境下課堂教學成效

互聯網環境下課堂教學改變了傳統的課堂組織形式和師生角色,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深化與內化,側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的發展,充分體現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以學生問題來組織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效率顯著提高,真正使“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走向現實。

1.促使師生教與學角色的轉變

互聯網環境下課堂教學使教師由過去知識的傳授者,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使學生從傳統教學中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主動學習積極獲取者,轉變為基于學習共同體的小組合作學習者,轉變為課堂上基于重點問題展開的教學活動的參與研討者。

2.提高教學內容的整合性

互聯網環境下課堂教學中借助互聯網資源、電子書包資源提供大量的、前沿的知識和學習信息,并借助大數據實現對知識信息的加工、組合和整理,為學生提供一個信息資源豐富的良好學習環境,學生還可以根據興趣愛好和具體需求對知識進行取舍和整合,滿足發展需要。

3.增強教學過程的開放性

突破了地域和時空界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知識、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并隨時與教師、同學進行互動。教學過程中融入圖形、文字、影像等多種媒體,使學習者手、腦、眼、耳并用,充分喚起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創造性思維的良好教學效果。

4.促進教學評價的及時性

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通過云平臺在線測評系統,可以隨時完成教學結果的評測與反饋,及時得到有關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及有針對性的診斷,使師生能夠及時準確了解整體和個體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學習進程。

五、互聯網環境下課堂教學反思

1.加強教育與引導,促進師生、家長理念深刻轉變

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移動終端的發展與應用,沖擊著傳統教育方式,也帶來了教學、課程、評價等方面的創新,但同時也面臨著教師、學生、家長傳統教育思想觀念的阻礙,特別是家長急功近利,緊盯成績,對互聯網環境下教學改革不理解,不支持,教師對新的技術手段、教學方式的不熱心、不主動,學生如何正確利用移動終端,防止沉迷游戲等,這都是我們需要教育引導的工作重點。

2.實行彈性課時時長,以適應教學需要

在傳統的高中課堂教學中,一節課的時長大都是固定的,如一節課45分鐘或40分鐘,但在互聯網環境下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課前借助互聯網和電子書包資源進行自主、合作學習環節所需時間大大延長,而課堂上教師只需要引導解決幾個重點問題,其他基礎性知識學生已經在課前學習環節掌握,所以課堂教學環節所需時間也有較大幅度的縮短。這就需要我們調整原有課時時長,實行彈性課時時長,設置長短課,如將原有40分鐘一節課縮短為20分鐘,用來進行獨立性較強的原來教學中一課時教學內容的學習,還可以設置時長60分鐘的一節長課,用來學習連貫性較強的原來教學中多個課時的教學內容。如高一化學一周可以設置一個長課時、一個短課時,節省出來的時間用于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以適應互聯網環境下課堂教學。

3.不斷調適、改進云平臺,為教學活動提供個性化支持

互聯網環境下課堂教學是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活動深度融合的過程,技術是相對固定、程式化的,而教學活動因人、因學科而異,所以在此融合過程中必然會存在著種種的不適應,如化學教學中化學方程式、電子式、結構式等的編輯軟件與現有大多數教育云平臺的兼容性就是要不斷調適、改進的重點,再如目前所有在線測評系統能夠迅速反饋的測試內容還局限于選擇題這類客觀題的題型,而對于簡答、論述等主觀題的快速反饋則是需要改進的難點。這就需要軟件開發人員結合教師的教學實踐,在不斷的努力探索中積極調適、改進、開發出更加強大、個性化的教育云平臺,更好地為教學活動服務。

“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信息技術革命深刻地改變著教育,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為總結出更加符合時代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而不斷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趙中建,張燕南譯.與大數據同行-學習和教育的未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9

[2]閻芬,于少華,王磊.中學化學教學中促進學生認識發展的問題設置有效性研究--以基于代表物學習鐵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為例[J].化學教育,2015,36(13):32-35

[3]何翔.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課例研究——以“離子反應”為例[J].化學教學,2015,(7):44-47

[4]莫雷.教育心理學[M].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2010:56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20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1-0052-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猜你喜歡
學習任務單電子書包自主學習
基于微課的學習任務單設計與開發
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電子書包的使用誤區及出路*
運用電子書包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進駐數字課堂的新興教學媒體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踐行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
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
元認知策略在大學非英語專業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談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習任務單”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