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治未病與課題化審計思辨

2016-04-20 15:51張政斌
會計之友 2016年8期

【摘 要】 審計學術與中華醫道本屬兩個不同行當,但其行相近、道相通、理相似、性相醫。文章基于醫道、理政視角,以古代先哲“以醫道論國事”的智慧典籍為根據,再借鑒“上醫醫國、上醫治未病”的思想與實踐,并取其真諦嫁接出“課題化審計”新模式,用以更好地使中華醫學之辨證治本思想發揚光大于審計監督之中,用以更好地借我中華傳統文化之力拓展我中國現代審計“治未病”之路。

【關鍵詞】 中醫治未??; 培元固本; 課題化審計; 源頭堵漏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6)08-0097-05

中醫屬于治病范疇,審計屬于治國范疇,其本質同屬于“大醫療”范疇。不論從古今醫療理論上還是中外看病實踐上,“診療”均是醫生履職的核心、治病的關鍵。從醫療過程看,診斷和治療構成診療的兩個要素,診斷是為了治療,治療必須診斷;從醫療服務對象及其活動效應看,診療包含生物屬性和社會屬性兩個方面,生物屬性依其服務于生物保健而得,社會屬性依其服務于國家治理而來。在記錄有關診療活動的典籍文獻中,論述最多的是其生物屬性方面,出現更多的治本術語是“中醫治未病”,而其社會屬性方面的論述,則以治病之道類比治國之理為多,很少有類似于“社會經濟醫生”的闡述,更不多見有專門文獻論及中醫治未病與課題化審計的相通性。假若將這兩個術語并列在一起討論、融通為一體借鑒、交叉到一點思考,則有利于診療活動社會屬性的充分發揮,也有利于中醫治未病理論在社會經濟領域的傳承與創新,更有利于審計這個“經濟醫生”博采眾長治未病、獨辟蹊徑創未來。

一、以中醫之道導引審計真諦

中醫之道何謂?“醫道”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較為獨特的概念,幾乎涉及到自然、社會各個方面,正如《管子》所云:“道在天地間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薄端貑枴ぶ两獭吩唬骸岸郎现煳?,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教眾庶,亦不疑殆”。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候診》中一語道破天機:“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边@說明醫道并非是一般的治病方技,而他詮釋的是一種集中華獨有的人學、美學、哲學于一身,融中國特有的“道學、儒學、醫學”于一體的精髓合成物,既能治身看病,更能治國理政,是中華大醫學的靈魂,是神州民本文化的精華。

(一)以醫道論國事的哲理及啟示

《史記·殷本記》記載,伊尹借太素、上皇及九主治國之事,與湯王商討國策時,曾以醫為喻,陳述治國之道,說:“用其新,棄其陳,腠理遂通,精氣日新,邪氣盡去,及其天年?!逼溟_創了以醫理論國事的先河。之后,《郁離子》曰:“治天下者其猶醫乎?醫切脈以知證,審證以為方?!手蝸y證也,紀綱脈也;道德、刑政方與法也,人才藥也?!鼻宕t家徐大椿在《醫學源流論》一書中,又專門撰文《醫道通治道論》予以探討,進一步闡述了治病之法與治國之術的相通性,說“治身猶治天下也。天下之亂,有由乎天者,有由乎人者?!酥?,有由乎先天者,有由乎后天者?!忍熘?,非其人之善養與服大藥,不能免于夭折;猶之天生之亂,非大圣大賢不能平也?!边@些經典不僅用治療膏肓之疾的道理,闡述了治理國家和除弊利政的方法,而且以歷史朝代的更替規律,傾訴了“知治身,則能治國”(《抱樸子》)的憂國憂民情懷。對此,辛棄疾發出了“萬金不換囊中術,上醫元自能醫國”的感嘆!

病是身體之亂,亂是社會之??;病和亂在萌芽狀態消滅,在發作、發展、傳變、復發之前消滅,在潛病態向既病態、輕病態向重病態轉化之前消滅,要遠比待其“開花、結果、成熟”后再消滅好辦得多。一旦等其成勢并蔓延開來再去治理,不但治理難度大、過程長,費事費力又費心,而且治理效果差、后遺癥多,到頭來還往往會為打不跑、除不掉的“后遺癥”而鬧心,還常常會被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劇”成為家常便飯而糾結。

(二)中醫治未病思想光芒及發散

“是病、非病”,“有病、無病”均是針對疾病概念而言的,它們雖一字之差,但其含義卻大相徑庭、甚至截然相反。他們之間有時候界線分明,有時候卻含糊不清。疾病肯定是病,是病肯定有病,有病就不是非病,非病不等于無病?,F實中,在是病與非病的“奈何橋”上的確存在一種亞健康狀態的病態;正是在這是與非、有與無之間,先哲們才看到了于“健康未病態、潛病未病態、欲病未病態”之前積極防治的曙光,大醫家們才顯露了各自心藏醫德和悟道醫術的水平、展示了各自洞察和給藥能力的高低,傳世上醫才鑄就了造福人類的不朽豐碑。

1.“治未病”思想光芒四射

醫道文化源自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它從現身于世開始,便與“治未病”的預防思想結緣,成為中醫診療學說的基本法則和中醫藥學說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謂“治未病”是指在無病之時或疾病尚未顯露癥狀之前即適時進行調理干預,以阻斷異常繼續發生、發展、復發、傳變并促進異?;貧w于正常的活動。在祖國中醫文獻中,“治未病”思想的論述很多,《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一席話從一個側面說明古人遠在兩千多年前就認識到人體治理與社會治理是同一個道理,就認識到“治未?。▉y)”正反兩方面的重要意義。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蔽覀兘裉斓摹皩<一?、學者型”審計人才,若以國學智慧為軸,以傳統文化為圓,以元代的許國楨、明代的吳杰和戴思恭等醫學大家親自參與國事、為國人謀福保安的壯舉為范,欲“踩出一條‘望聞問切系統探求‘治未病的審計之路,獻出萬份主次分明‘課題化的辨證藥方”應該不是什么難事?試想一下,審計機關作為政府主司查找、剖析、解決社會經濟運行之病的職能部門,倘若能將“中醫之道”淋漓盡致地吸納到審計工作中去,能將“治未病”思想為審計理論所引、為審計實踐所用,那么我們的審計監督就有希望在實現社會結構優化、經濟發展持續、人民生活幸福、國家長治久安方面發揮更深遠、更持久、更直接的建設作用,就有希望開創“運籌于事前左右逢源、防患于未然不戰而勝”的局面!

2.建預防文化任重道遠

國家社會其實也像人之身體一樣,一旦運行失衡就表現為病態——問題或矛盾,欲解決之,則須從培元固本、扶正祛邪開始,直至各種機制建立起新的平衡。治未病的預防思想,雖屬狹義醫學范疇,但因其立意高瞻、含義深刻、影響深遠、作用廣泛,故同樣可為審計工作所引。引中醫“治未病”思想于審計監督之中,就是應用其系統、整體、思辨的觀點看問題,用前瞻、戰略、鎖喉的辦法解矛盾,把主要精力投放在事前“未雨綢繆”、事中“果斷裁決”上。唯此,事后“亡羊補牢”的忙碌才會大大減少,事后“血債血還”的追責才會大大減少,事后“良心發現”的懺悔才會大大減少。

如果順著審計發現的每一類問題的演變邏輯繼續深挖,則不難推理出這樣一個結論:假若審計能在第一時間及早地把違紀事件監察至極致,比如每一次公款旅游吃喝、損失浪費、胡支亂花等背后問題都能于事前及時發現蛛絲馬跡并制止,那么這些問題可能就不會發展到違法犯罪的程度;假若審計能在第一時間把違紀責任查處至極致,比如每一個當事人的“小事小節”問題都能于事前及早警示、于事中及時懲處、于事后堅決清理,那么這些責任人就不會發展到愈發有恃無恐、無所約束,直至病入膏肓的地步。這就像對貪污腐敗之類的事件,如果事前能夠完善內控、加強監督,事中能夠及時發現、堅決清瘡,那么就不可能招來事后的前腐后繼、死灰復燃、重蹈覆轍、縲紲之厄,更不可能出現人頭落地;如果事后能以“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引以為戒,在下一次“跌倒”之前,就制定出一整套“防護網”于事前、架筑好系列性“隔離帶”于事中,那么就不可能有當事人身陷囹圄之后“這不該、那不該”的悔恨。再比如,對決策失誤、損失浪費、膽大妄為之類的案件,如果事前能夠搞好風險評估及其防范預案,事中能夠發現苗頭并適時控制或堅決叫停,那么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雞肋型的面子工程”在反對聲中聳立,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血汗資金被“升遷型的虛假政績”打了水漂,更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金點子”在喧賓奪主的吆喝聲中“命喪黃泉”,更不可能有責任人觸犯刑律被押赴刑場……

畢竟,追究責任不是目的,移送司法也不是目的,“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式的“治未病”才是審計真正的目的?,F實告訴我們,事前源頭堵漏意識勝于事后亡羊補牢行動千萬倍,事先釜底抽薪之舉好于事后揚湯止沸之措萬萬倍!事中堅決而嚴肅的秉公執法優于事后殺雞給猴看的實踐萬千倍,一次“殺猴給雞看”的現場能夠驚醒猴子一生,萬千“殺雞給猴看”的舞臺警醒不了猴子瞬間!

一言以蔽之,上醫是文化的醫生,能醫國;中醫是思想的醫生,能醫人;下醫是身體的醫生,能醫病。如果審計本身能夠集三者之大成,各盡所能、各顯神通,那么審計要用智慧謀劃的“軟實力”來帶動社會健康發展的硬實力將不是什么難事,要擔當起構建社會和諧、人類幸福保護神的責任也將不再是什么難事。

(三)醫道思維啟示:“課題化審計”即見微知著化風險、源頭堵漏防未然的預警建言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妙為鏡,可以借其巧;他山之石,可以為我用。什么樣的教育孕什么樣的理念,什么樣的理念生什么樣的思維,什么樣的思維產什么樣的思路,什么樣的思路定什么樣的出路。

1.中醫之道導引審計本質——預警建言“防風險”

中醫和審計,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究其實質均為診療看病。前者是生物體的醫生,后者為社會體的醫生,其目標均為保健康、防風險;手段都是于近期治標——作出除暴安良、打掉害群之馬、挖去毒瘤狼瘡之措,于遠期治本——提出未雨綢繆、培元固本、防患于未然之策。中醫一向主張“天地大宇宙,人體小宇宙”,要化解人體這個有機整體的疾病,須根據五臟六腑及其之間的生克關系來調理,須歸根溯源著眼宏觀平衡,講究整體系統,注重辨證論治。同理,社會經濟運行也是一個層層重疊、環環緊扣的有機整體,其所有問題的存在歸根結底是由陰(物質基礎、制度建設)陽(意識形態、精神文化)失衡、此(精神支柱)消彼(物質享有)長不協調所致,欲解決之亟需從培元固本、凈化心靈開始?!饵S帝內經》講:“病非人體素有之物,然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這段話,給現代審計走課題化之路指明了足夠大的探索空間,只要將辨證論治、對癥下藥做到極致,很多看似復雜的問題均會在“藥病相投”的作用下迎刃而解。

治未病保健康、防風險促發展,只是理論層面的東西,欲將其付諸于實踐尚需借助操作層面的模式。如果說“上工刺其病之未生,其次刺其初來未盛,再次則刺其已衰”是中醫“治未病”于操作層面的辦法之一,那么,“事前、事中、事后審計課題化研究”就是審計“防風險”于操作層面的不二選擇。

課題化審計是一種借鑒中華醫學之道,嫁接科研創新之模式,策略嚴謹地從體制、機制、制度層面發現問題危害、查找問題癥結、剖析問題成因、提出解決對策的預警建言活動。因審計的“審”,本義為詳究、考察,即仔細思考、反復推究、周密分析;故它也可如此概括:圍繞某一目標,以具體課題實施為載體,用中醫之道引審計之術、用醫道思維導審計行為,用“望聞問切的整體時空觀”診斷經濟問題、用“辨證論治的治未病思維”分析社會矛盾、用“‘君臣佐使的標本兼治藥方”服務上層決策、用“洞明醫術遂成其妙”的精湛技藝實現源頭堵漏、扶正固本的監督實踐。預警建言的本質派生出前瞻性、建設性和戰略性三大特點;審計事業發展課題化研究和審計對象服務課題化研究為其兩大內容;促進人的健康成長和促進事的建設發展為其兩大作用。其實質正所謂:查處違紀問題的不斷增長,不能代表課題化審計的質量,促進不規心理的永久“休克”,才能彰顯課題化審計的魅力;“火眼”而挖出蛀蟲,只是課題化審計的成功之基,“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課題化審計事業的興旺之本。

2.中醫經典啟示審計模式——立項調研“課題化”

學習中醫經典,可以指導或啟示“課題化審計”的實施?!端貑枴ご虩崞分v:“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边@段話不僅為醫者指明了如何早期在“病雖未發”之時,就要及時感知尚處于“欲病”前期的先兆,并予“未病的小疾”治愈在無癥狀或癥狀輕微階段的辦法,而且為審計人導引出搞審計也應該在問題處于萌芽之時,就要見微知著,及時發現問題先兆,并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的審計理念。再如,《難經·七十七難》云:“經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謂也?然:所謂治未病者,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于脾,故先實其脾氣,無令得受肝之邪也,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見肝之病,不曉相傳,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贝硕卧挷粌H為醫者指明了“肝病實脾”謂之上工之舉,強調了肝臟之病多傳變至脾,治療當特別顧及未病之臟,而且為審計人導引出“揚善必先懲惡、行動在于思想”的智慧之策,導引出看問題須前思三步后想三步,上思民生下想環境,左思原因右想危害,中間考慮用什么辦法化解潛在風險,用什么辦法實現源頭堵漏,用什么辦法放大仁慈善心,用什么辦法讓壞人變好,讓好人好上再加好、趨于更完好。

人體疾病的傳變需要過程,社會問題的蔓延也有進程,沒有數日矛盾集聚哪來一朝問題爆發。在潛病態或欲病態等疾病潛伏期,如果不及時干預治療,就有可能發展成為癥狀明顯的已病態,直至“壯大”至癥狀花樣不斷翻新、痛癢膿瘡競相迸發的疾病爆發期、傳染期、惡變期。審計搞課題化,就是要深入領悟中醫“治未病”的精神內涵,不僅要在無病之時,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剖析過程,前瞻性地細致搞好單純意義上的未病先防,而且更要在疾患已經“發芽”但尚未“開花”發展到并發癥之時,通過橫向上求廣度、縱向上求深度、剖析上求高度、對策上求精度、治理上求強度、清除上求力度的工作機制,謹慎地做好“務必先安未受邪之地(清·葉桂《溫熱論》)”,以達到立體的審計“治未病”目的。

二、“中醫治未病”三部曲與“課題化審計”三重奏異曲同工

疾病進程愛唱“未病、欲病、已病”三部曲,問題發展喜演“事前、事中、事后”三重奏。人體醫生和經濟醫生不僅有交叉殊途同歸之巧,而且有重疊異曲同工之妙。唐代醫家孫思邈專門把疾病分為未病、欲病與已病三段,并指出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于無事之前”,此詞中句內、字里行間無不蘊涵著先哲對“無事之前”的養生防病、欲病早調——防患于未然的科學觀點,無不預示著先哲對“無事之前”的源頭堵漏、釜底抽薪——課題化審計的科學內涵。

(一)中醫治未病三部曲一致突出“防”

“治未病”的預防思想,可分解為“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瘥(音cu)后防復”三部曲:

1.未病先防,即著眼于未雨綢繆,治在未病之先,提早預防疾病萌生。因未病態有“健康未病態和潛伏未病態”之分,故未病先防有兩方面含義。第一,是未雨綢繆、防病于先,提高機體抗邪能力。如古語云:“居安思?!薄搬t有慧眼,眼在局外,醫有慧心,心在兆前?!钡诙?,是防微杜漸、欲病救萌,積極預防病邪侵襲。即在疾病處于潛伏期尚沒有顯現為病態的時候,及早診斷、發現、治療,將疾病消滅在“潛病未病態或欲病未病態”的初萌芽或后萌芽狀態。如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岳指出:“禍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預此者,謂之治未病,不能預此者,謂之治已病。知命者,其謹于微而已矣?!逼渲小爸斢谖ⅰ币徽Z道破“治未病”的另一關鍵所在。

2.既病防變,即著力于料在機先,治在發病之初、已病未傳之前,及早阻截疾病另生枝節、再造災難。重中之重是顧及未病之臟腑,防止并發癥、后遺癥及向外傳染蔓延。這正像清代《溫熱論》中指出的“務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變于先的思想?!夺t學源流論》也說:“病之始生淺,則易治;久而深入,則難治”,“故凡人少有不適,必當即時調治,斷不可忽為小病,以致漸深;更不可勉強支持,使病更增,以貽無窮之害?!?/p>

3.瘥(音cu)后防復,即立足于扶正祛邪,治在已病康復,堅決防止病愈復發及愈后后遺癥。疾病初愈時,雖癥狀消失,但邪氣未盡,正氣未壯,氣血未定,陰陽未平,津液虧虛,脾腎不足,必待藥物鞏固、飲食調養、勞逸得當、起居有常方能邪盡病愈、漸趨康復。正如《內經》曰:“熱病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張仲景也講,大病初愈,正氣未復,倘調養不慎,易致病復。清代吳鞠通言:“病后調理,不輕于治病?!?/p>

古代扁鵲三兄弟各自不同的上乘醫術及其不同的診療風格,很好地詮釋了治未病三部曲??梢哉f,扁鵲三兄弟分別是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三個層次的杰出代表,他們深悟“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的真諦!三兄弟治病從表面上看各有側重,分別把守著事物的發生、發展和結果,但透過其診療過程,無不時刻發散著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三兄弟看病表面言“治”,實質說“防”。一防疾病的發生,二防疾病的發展,三防疾病的擴散蔓延,四防疾病的死灰復燃以至更兇猛的“反攻倒算”,他們更多地體現的是一種至高無上的“防病”理念和醫術境界,詮釋的是《黃帝內經》所闡述的“上工治未病”的光輝思想。一個“防”字,代表了未病先防、欲病防顯、既病防變和愈后防復等醫療行為的全部真諦;道明了“治”只是手段,是治標之器,“防”才為目的,是治本之寶。

(二)課題化審計三重奏合力建構“防”

中醫治未病以“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瘥后防復”三個層次劃分,課題化審計則以“事前風險評判”“事中風險化解”“事后風險反思”三道防線區別。

1.事前風險評判審計(或叫風險論證)主要是立足決策事項規劃,提早全面預測評判該事項固有潛在風險、執行偏差風險和預料不及風險,并針對其風險性質、大小及可控程度,提出防范措施或改變決策的預警活動。其重點在于“未雨綢繆、未病先防”,對或有的“跑冒滴漏”隱患預警,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膽識突出前瞻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實現正本清源、源頭堵漏。這類似于扁鵲大哥的善治未病之病,他認為,解決“一般將來時”問題,須趕在胚胎發育成型之前才有意義,前瞻防病才能無病,居安思危才能無危。謹慎而開拓的事前審計,可以否決或修正決策失誤,減少或杜絕“盲目上馬”項目和“豆腐渣”工程。事前審計的“大有作為”能夠換來事后審計的“自在無為”,事后審計的“碩果累累”可能源自事前審計的“清閑不為”。

2.事中風險化解審計主要是立足決策事項運行過程,實時動態監測其運行情況、全面發現已經暴露或即將暴露的問題,并跟蹤分析問題成因、提出補救措施的規正活動。其重點在于“防微杜漸、欲病防顯”,對存在的“跑冒滴漏”洞眼“說不”,以“禍患積于忽微,千里之堤潰之蟻穴”的古訓突出及時性,做到除病于萌,實現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這類似于扁鵲二哥的善治欲病之病,他認為,解決“現在進行時”問題,須趕在損失危害造成之前才有意義,當疾病發展到后晚期已無法根除,即使暫時治好,也是表象,不過是茍延殘喘罷了,治療意義不大。嚴格且到位的事中審計,可以驚醒私欲膨脹處于“現在進行時的夢中人”,可以使邪念正在轉向行動的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以防止一點一滴的不知不覺的量變性錯誤演進或突發為一錘定音的質變性犯罪,進而挽救“可以挽救的干部”回歸“性本善”。事中審計的真干真為必然帶來事后審計的無案可為,事后審計的尷尬難為或許源自事中審計的碌碌無為或者拖沓慢為。

3.事后風險反思審計主要是立足特定時期某一決策事項的運行結果,以全面裁決和剖析其實際與預期效果之間差異及其成因為前提,而開展的總結過去、謀劃未來的研究活動。其重點在于“鏟除病灶、既病防變”,對一切“跑冒滴漏”的清理建言,以“殺一儆百”的氣魄突出懲戒性,做到“滅火與消防”并重,真正實現“懲前毖后治病救人”。這類似于扁鵲本人的善治已病之病,他認為,解決“過去完成時”問題,須趕在重蹈覆轍事實再現之前才有意義,在病入膏肓的病人的經脈上下針放血、在肢體上刮骨療傷、在皮膚上用藥敷藥,頂多只能減輕病人痛苦、防止病情加重與傳變、狙擊延緩產生并發癥的進程,要想使健康復興無異于天方夜譚。嚴肅而公正的事后審計,可以使決策者多些深思熟慮、少些臨時動意,在三思而后行中增長“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本領,進而從獨裁專斷、暗箱操作、腐敗層出的教訓中吸取民主議政、公開陽光、廉潔高效的經驗,彰顯“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魅力;可以使裁判者多些剛毅果斷、少些私情俗氣,在“吃一塹長一智”中嚴懲兩面三刀、口是心非、花言巧語、屢教不改的不法分子,領悟“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真諦;可以使劣跡者多些公德反思、少些沖動僥幸,在“因播下事后吸取‘亡羊補牢的教訓種子而結出事前預防‘重蹈覆轍的經驗果子”的氛圍中,常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古訓,警醒不想吃“后悔藥”的后來跟風者時刻謹記“要知今日何必當初”!事后審計的“亡羊補牢”雖然可以填充事前審計的未發現漏洞,但無法彌補破鏡重圓歷程中留下的許多不該有的遺憾,要減少遺憾的重演,今天亡羊后的補牢必須著眼于明天亡羊前的源頭堵漏。

又是那個“防”字凸顯了課題化審計三重奏主線的核心,貫穿了整個課題化審計的始終,事前之防是預防犯錯誤,防止好心辦壞事;事中之防是預防犯大錯誤,防止違紀變違法;事后之防是預防犯同樣的錯誤,防止多人、多次在同一個地方跌倒。事前不用心,必致事后多煩心;事中好省心,源自事前很費心;事后常鬧心,肯定事前沒操心;只有事前真安心,才有事后能放心。這正如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中所強調“夫如是則思患而預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闭n題化審計的本意,就是于無癥狀之時預警發現風險、研究規避風險、建言化解風險。其質量提升的關鍵重在日常治本化風險的建設性。如果審計只有事后突擊發現問題的不斷增多,而沒有日常獻策源頭堵漏的持續加力,那么審計則將變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如果一切都要等到木已成舟、病入膏肓時再去撥亂反正,等到疾患已經蔓延、“次生災害”已經形成時再去給藥治療,等到奄奄一息、回光返照時再去打強心針,既祛病無方,更回天無力,如此搞審計充其量不過是用有限的審計手段去搏擊無限的“膨脹私欲”罷了,不過是用無限的行政成本消耗去實施有限的監督罷了,這類似于用有限的醫療手段去延遲無限的生命死亡,用無限的錢財去購買有限的呼吸。

(三)中醫防疾患與審計防隱患是不同領域“治未病”的表現形式

綜合上述各個關鍵詞可以看出,中醫給人看病防疾患與審計為社會查漏防隱患是“治未病”在不同領域的表現形式,二者同理、同根、同目標——圍繞治本主線力求標本同治。簡明、直觀歸納之,見表1。

三、中醫治未病之道與審計課題化之路一脈相承

中華醫道與審計學術本屬兩個不同行當,但其行相近、道相通、理相似、性相“醫”。中醫“醫”人體之病,審計“醫”社會之病。人體機能的異常稱為疾病或失衡,社會運行的異常稱為問題或矛盾。能夠及時發現異常存在、研判異常成因、清除異常再現的人就叫“醫生”?!逗鬂h書·郭玉傳》講:“醫之為言意也?!薄杜f唐書·許胤宗傳》也載:“醫者意也,在人思慮?!惫湃苏J為醫學的醫,跟意念的意,音義相通,強調行醫治病,貴在用心、悟道、思考疾病的發生及其發展軌跡。

世界上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是有其先兆的,正如“山雨欲來風滿樓”;人世間任何矛盾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于一時一刻當中發生的身體疾病,均不是毫無任何征兆就一下子“病來如山倒的”,于一朝一夕之間暴發的腐敗事件,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們均有一個“十月懷胎”的過程。一切脫開過程談問題、撇開原因看結果、拋開整體說局部、扔開聯系論獨立的做法,最終只能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瞎忙活”旋渦中越陷越深。無數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問題只要早發現、早糾正,牢獄之災可除、大問題可免、小問題可逆、無問題可染。無病早防,有錯早改,是成人成事的重要步驟,有百利而無一害。

透過醫學的“醫”而審視社會的“人”,可以感知“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表,觀行而福禍可知!”把握先兆、找準病根是對癥下藥、預測未來、有的放矢的基石;居安思危、早做打算是防止因疾病傳變而被困擾在新的“次生災害”之中的條件。為了讓病愈之后的后遺癥、并發癥少些、再少些,甚至絕跡,自然必須理清前因后果、把握來龍去脈。誰能及時將影響身體健康的細微前兆扼殺在萌芽狀態,誰便掌控了醫學的法寶和消滅疾患的主動權;誰能及時將影響社會運轉的細微前兆扼殺在萌芽狀態,誰便擁有了審計的法寶和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細細品讀“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無病,上下和親,德澤下流,子孫無憂,傳于后世,無所終時”(《內經·靈樞·師傳》)等經典時,審計人不僅可以學習古代醫家那種醫國與醫人并舉的智慧,學習古代醫家那種對人的生存、處境和幸福的關懷以及對人類理想社會的美好追求,學習古代醫家那種治病、救人、濟世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系統觀念,而且可以融會古人智慧于課題化審計中充分運用之,可以貫通中醫之道于課題化審計中發揚光大之。將中醫治未病思想淋漓盡致、不折不扣地吸納、嫁接到現代審計理念中并傳承創新之,一個核心就是樹立“社會經濟發展一盤棋”的思想,用宏觀的眼光去全面、整體、系統地看待每一個微觀事件,用辨證的觀點去分析每一個問題背后存在的深層次成因,用治本的思維從體制機制制度層面探求源頭堵漏之舉、謀劃釜底抽薪之策;一個目標就是最大限度地于事先打好預防針、筑牢隔離墻、架密防護網、劃好警戒線,進而最大限度保護每一位當事人始終保持“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腳”。

雖然課題化審計藍圖無比美好,但也應清醒地看到,在理性和感性的天平上,有些時候永久的理性“沉穩”可能敵不過一時的感性“熱衷”,但放到歷史的長河中,理性終究能戰勝感性。古代扁鵲三兄弟的故事,充分闡明了理性與感性的較量過程及結果,扁鵲長兄擅長“治未病”,卻被人誤認為不是在治病,故其認可度不高;扁鵲二兄擅長“治欲病”,而被人偏以為只能看小病,故其認可度不大;扁鵲本人擅長“治已病”,反倒被人贊譽為專門看大病并有起死回生之術,故其認可度超高。時至21世紀,理性的國人吃過花大錢受洋罪的“輸液開刀”苦頭之后,又重新召喚扁鵲長兄的洶涌再現,又更加期盼“治未病”現實的盛裝回歸,又愈發向往天藍地綠、物豐人美盛世的閃亮登場。審計的現實何嘗不是如此,人們在普遍熱衷于欣賞那些能階段性地產生轟動效應的審計風暴及其制造者之后,卻又冷靜理智地開始崇尚那些能深遠持久地產生平穩效果的制度建設及其理性思考“治未病”途徑的不聲不響的智者了。因為感性的東西雖然摸得著看得見,感知易得,常人容易跟風追捧,但它畢竟浮淺乏味,經不起反復推敲;理性的東西雖然摸不著看不見,悟道費力,懶人不愿揣摩深思,但它深刻韻厚,能經得起實踐與時間的雙重檢驗!我們只要從潛意識深處真正樹立“見微知著建箴言、懸壺濟世送吉祥”的高尚理念,堅持不懈地筑牢“上工治未病,以養生為先”的思想根基,持之以恒地強化“前瞻性研究、防患于未然”的日常管理,開創“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圣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也”(《淮南子》)的良好局面將指日可待,開辟一條融審計科研與實踐于一爐、化源頭堵漏與預警防范于一體、集“上醫、中醫、下醫”之大成的中醫辨證論治式的“課題化審計”之路也將指日可待,不斷涌現像扁鵲、華佗、張仲景一樣的現代審計大師也將指日可待,讓審計精英們創造出一大批類似于《史記》記載的“齊桓公病案”和《針灸甲乙經·序》記載的“侍中王仲宣脫眉毛繼死案”等膾炙人口的新時代的審計經典案例也將指日可待。

總之,以醫道“陰陽辨”論審計,用理政“疏堵論”提建議,過去涉獵不廣;借國粹“治未病”化風險,興審計“課題化”堵漏洞,今朝征途燦爛。醫之道與審之路,突出展現的重中之重在不經意間不謀而合,一致聚焦為“防”?。?!

【主要參考文獻】

[1] 張政斌.審計立項課題化初探[J].審計與經濟研究,1999(6):28-29.

[2] [清]張志聰.黃帝內經素問集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3] [清]張志聰.黃帝內經靈樞集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4] 程士德.內經[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