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數學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2016-04-25 01:00彭衛星
中學課程資源 2015年12期
關鍵詞:數學情境解題能力

彭衛星

摘 要: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式,得到了教師的普遍認可與運用。高中數學因教材知識的抽象性、題型題目的復雜性、考試內容的綜合性,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難度系數最高的科目。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以題目為根本設計情境,以難點為導線引入情境,以學生為本體融入情境,更好地提高學生解答數學題目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情境 解題能力 設計情境 引入情境

融入情境

在面對繁雜多變的數學題目時,大部分學生都無法輕松自如地解答。要扭轉這一不良局面,教師就必須要采取更加科學高效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提高解題能力。從這一角度考慮,情境教學法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情境教學法對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作用

情境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造或引入一個帶有特定意義且形象生動的場景,以引發學生的共鳴并提高學生體驗度的教學方式,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具有很大作用。

1.故事情境可激發學生的解題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幫助學生克服求解過程中所遇困難的保障,故事情境借助了故事本身的生動性、趣味性及其通俗易懂的性質來激發學生的求解欲望。以“等比數列”中前n項求和的題目為例,面對一連串的、彼此之間具有一定聯系的數字求和題目,教師可以將印度國際象棋發明者達依爾的故事引入課堂之中,鼓勵學生去計算結果,了解故事中主人公“懲治國王”的方式,這樣可以在無形中激起隱藏在學生內心深處的求知情結,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興趣。

2.生活情境可深化學生的解題體驗

由于高中數學的知識大部分比較抽象、難以理解,這也在客觀上提高了數學題目的理解難度。以“圓與方程”中有關圓的方程的題目為例,該類型的題目涉及一系列圓的方程,如“已知某人位于高山上海拔300米處,求解他要看到千里以外的景色需要再登多少米的臺階才可實現”。教師在講解此題時可引導學生想象自己站在學校的操場上,而“某人”遠觀千里的路徑可以類比于地球中地心與圓弧的關系。將千里之外的場景具化到學生每天生活的校園之中,將這種親身經歷的、容易想象的生活情境引入題目之中,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思考與研究。

3.活動情境可提高學生的解題耐心

對于解題步驟繁多、知識融合度較高的綜合題目來講,活動情境教學因學生參與程度高,無形中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腦細胞運動,避免了學生在長時間的解題后陷入困境與泥潭從而喪失求解成功的信心。以“概率”中多種排列方式的求解結果為例,教師可以動員學生列隊成行,按照題目中列舉的若干情況進行演示,以此來鼓勵學生于活動中思考問題,于思考中求解結果?;顒忧榫辰虒W可以盡可能多地調動學生的思維神經、視覺神經,避免學生產生勞累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解題耐心。

二、學生在求解數學題時存在的主要問題

求解數學題目是一項集思維、技巧、身心素質為一體的綜合數學能力。目前,大部分學生在求解數學題時還存在以下問題。

1.思維紊亂

作為強調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學生數學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數學思維的理性程度與科學程度。然而,部分學生在接觸題目的初期就沒有很好地梳理解題思路,具體表現就是思維紊亂。以求證類題目為例,如“立體幾何”知識點中求證兩直線平行的證明題。其證明思路包括:通過線面平行的性質定理證明線線平行、通過面面平行證明線線平行、垂直于同一平面的兩直線平行等多種方法,許多學生在看到題目后因為思路不清晰無法快速判斷求解方法或者選擇最優方法。

2.方式僵化

方式僵化主要指的是學生在求解題目時,習慣性地沿用最常規的、被教師強調最多次且踐行次數最多的方法。特別是部分教師在復習課上,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總結了許多解題“套路”與“常規方法”,這種習慣性的、傳統的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生求解題目的成功率,但是一旦學生養成“遵循套路”的學習習慣,長此以往,就會因過于依賴教師而失去自主研究的能力,進而演變為學習惰性。比如在歷屆數學高考中所出現的創新性題目,大部分學生對此都顯得手足無措,可以成功破解者寥寥無幾。

3.耐心有限

耐心有限指的是學生主觀愿意并且客觀能夠花費在題目上的時間與精力有限。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注意力難以在長時間內保持集中,特別是在探究遭遇瓶頸之后,其學習熱情會迅速減退。對于考點融匯較多,解題步驟較煩瑣,特別是與其他學科如物理、化學、地理等相聯系和滲透的綜合題目,學生往往表現出膽怯的心理或者焦躁的厭煩感,而無法耐心地逐一破解題目難點。

三、如何運用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正視學生解題時遇到的問題,理解情境教學法對于學生克服瓶頸的意義與作用,教師應當采用合適的教學步驟來運用情境教學法。根據學生在求解題目時“審題—想題—解題”的思維模式,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步驟來引導學生。

1.以題目為根本設計情境

教師必須圍繞題目內容,以題目為素材來設計情境。以“不等式”中求證■>■為例,教師可以將該式子引入生活情境中。通過設置a克水,b克水,m克鹽來假設一個勾兌情境。這一情境既有可能發生在化學實驗室中,也有可能發生在學生閑時調配飲料時??偟膩碇v,該情境一方面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便于學生親身體驗并在求解后自行證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在腦海中假想場景,從而提高對題目的理解程度。該環節的關鍵在于變枯燥為生動。

2.以難點為導線引入情境

教師必須抓住并依托題目的重難點,特別是考點來引入情境。以“三角函數”中的公式運用為例,河寬為2米的河道上,船夫需要將甲碼頭的游客擺渡到正對面乙碼頭及下游距乙碼頭2米的丙碼頭,已知小船的靜水速度為每小時6米,水流速度為每小時4米。求解船夫從甲碼頭到乙碼頭及丙碼頭的時間。題目中,知識要點包括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平行四邊形的性質、三角形的性質等。教師在幫助學生求解該題目時,應當將知識要點具體化到題目情境的引入之中。該環節的關鍵在于變抽象為具體。

3.以學生為本體融入情境

教師必須將學生作為情境之中的主體人物,包括設定學生為情境中的某角色,假設學生可能會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某情境,模擬學生在該情境中的可能作為和反應等。唯有將學生視為情境中的主體,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感知情境的真實性及其與自己的關系,從而間接領悟到求解題目的意義與價值,以此來督促學生提高對求解題目的重視,提高對求解成功的信心等。該環節的關鍵在于變被動為主動。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強調,數學教學活動應當致力于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設置富有挑戰性與啟發性的題目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與思考意愿,督促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提高數學素質??傊?,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在求解數學題目時遇到的問題,并借助情境教學法來幫助學生克服數學困難,更好地提高學生求解數學題目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華志遠.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J].數學通報,2004(7).

[2]劉新月.在創設情景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能力[J].南方論刊,2005(9).

[3]潘振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景的嘗試[J].數學通訊,2003(11).

猜你喜歡
數學情境解題能力
關于中學數學語言思維培養的初探
職業學校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情境的創設
構建生活化課堂,讓學生輕松學數學
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探討
淺談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
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中解題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