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告訴我們:快樂不是要有很多錢、住大房子,而是……

2016-05-03 18:15北京姜志勇
金秋 2016年24期
關鍵詞:二程程頤周敦頤

◎文/北京·姜志勇

孔子告訴我們:快樂不是要有很多錢、住大房子,而是……

◎文/北京·姜志勇

相對于“喜”“怒”“哀”三者來說,“樂”的意義顯得更加深刻和重要,它不僅僅是一種情緒、情感,也能反映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在節奏加快、壓力加大的現代社會,我們更要去發掘生活中的樂趣,更要學會快樂生活。

孔子非常善于尋找生活的樂趣,也非常懂得享受這種樂趣,葉公曾經問子路,“孔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子路答不上來,孔子知道后就說,我是一個“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多么快樂的心態??!在孔子的心里,快樂就在生活中,就在身邊,只要我們愿意,就能獲得快樂,而不是一定要有多少錢,住多大房。

發憤忘食 樂以忘憂

孔子的弟子有許多都出身貧賤,比如子路是野人,漆思弓是奴隸,公治長不但窮而且坐過牢,顏回也非常窮。不過,他們雖然窮,但經過孔子的教導,都能明白快樂的真諦不在于貧富,而在于是否有一個快樂的心態。有一次,子貢問孔子一個關于貧富的問題,子貢說,一個人如果“窮而有骨氣,富而不驕奢,怎么樣”?孔子想了想說,“這樣很好啊,但如果貧窮而不悲觀,懂得享受生活的樂趣,富裕而不盛氣凌人,懂得遵守禮節,那就更好了”。在孔子的觀念中,物質貧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貧乏,如果精神富裕,即使窮,衣食住行差些又有什么關系呢?他自己就曾經說過,如果有一天,他只能吃粗糧、喝生水,他會在太陽底下躺著,彎著胳膊當枕頭,看著空中的白云和鳥兒,也會過得很開心。他的子弟顏回就很好地做到了,“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們是真正志同道合的人。

在學習方面,孔子很善于教導弟子要發掘讀書的樂趣,要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他自己就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人,這一點相信讀過書的人都有體會,當我們看一本書、解一道題的時候,只要我們投入進去了,用心去做了,肯定會有過這樣的經歷。如果能再深入進去,與作者進行交流和對話,那種樂趣就更加難以言表??鬃臃浅M瞥缰芄?,也經??粗芄闹?,比如《尚書》的篇章和《易經》,特別是周禮,他自己就曾想象過和周公對話,非常投入,以至于串聯書簡的繩子多次斷了都不知道,“讀《易》,韋編三絕”。

此外,孔子還非常善于引導弟子讀書,要讀好書,要正確理解書?!对娊洝肥强组T的基本讀物之一,其第一章就是《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辈簧偃俗x到這一段的時候難免浮想聯翩,也曾有不少人質疑過,這樣描寫男女情愛的詞句怎么能收錄到《詩經》里面呢?這樣的詩句不要說在注重男女之別的古代,就是出現在現代中小學生課本中也是很難想象的??鬃釉诮庾x的時候說,男女之愛是非常正常的,只要恪守禮節就沒有什么不好。他評價《詩經》的時候說,“樂而不淫”,并要求弟子都要認真學習,從中體會詩句的正確意思,并感受正常的人之快樂。

樂而不淫

學習能獲得快樂,但這種快樂還能再進一步??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能獲得知識,讓我們對某件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但如果我們能從知道、理解的層次進升到喜好的程度,再進而提升到純粹為某件事物快樂的程度,那么我們便能得到不同的快樂?!爸薄昂弥薄皹分笔强鞓返娜N境界,“知之”是知識帶來的快樂,“好之”是興趣帶來的快樂,“樂之”則是“仁愛”帶來的快樂?!皹分钡木辰缭诮裉靵碇v,和古人追求的天地境界相通。今天我們要獲得快樂,并想不僅僅停留在“知之”“好之”的境界,想要體會“樂之”的快樂,就要用心的體悟生命,當我們的心不被日常生活所累,能超越己身,當我們能真正超越自己的視野限制,把自己放入到天地之中的時候,我們離“樂之”的境界就不遠了。

程灝、程頤對快樂的理解

孔子的快樂在古代就是士大夫、讀書人追求的目標,特別是北宋以后,如何感悟孔子的快樂更是成了儒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當然,這里面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周敦頤是北宋著名學者,其為人“光風霽月”,像天上明月那么皎潔,像溫暖的風一樣感染人,他曾寫作《愛蓮說》,把自己比作池中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程響是周敦頤的好朋友,對他的人品、學問都非常敬佩,便讓自己的兩個兒子程灝、程頤都拜在他的門下,向他學習。周敦頤在教育學生方面注重啟發,鼓勵學生自己思考,程灝、程頤天資很高,學習進步很快,周敦頤非常開心,有一次,他說要檢查一下的課業,便把兩個學生叫到跟前,二程兄弟以為又像以前那樣要考經史子集,便對考試沒有太在意,誰知這次老師出的題目比較特殊,讓他們談談如何才能夠尋找到孔子、顏回那樣的快樂?這個題目不好回答,但二程的天資實在太高,這樣的題目并沒有難倒,他們都給出了讓老師滿意的回答。不過二程兄弟秉性、風格不一樣,他們的答案也不一樣,程灝認為,孔子的樂是自心超越、心無所累的快樂,他自己也夢想有一天能像孔子那樣自由自在,“道不行,乘桴浮于?!?,非常灑脫。程頤則認為,孔子的樂是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志向、努力踐行自己的道的快樂,即使處于再大的困境,也要“知其不可而為之”。這一次考試,老師不但得到了滿意的答案,也試出了兩個弟子的各自志向。后來,二程長大后,創立了同出一源又風格迥異的理學,為光大儒學做出了巨大貢獻,周敦頤也因為自己的學問和人品被評為理學的鼻祖,而這個尋孔子、顏回之樂的故事也流傳下來,對今人我們學習、做人很有啟發。

《論語》里面,孔子談樂的地方很多,孔子開心的時候也很多,他自己曾經總結說,有三種快樂很重要,對人有助益,“益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仔細體會,就能發現這三種快樂確實很重要,對于我們完善自己的言行、身心都有幫助。當代思想家李澤厚認為,孔子是快樂的,他塑造了中國的“樂感文化”,中國文化是要在現世中尋找快樂,這不同于西方的“罪感文化”、日本的“恥感文化”,這樣的解讀雖然不一定正確,但認為中國文化、中國儒學是要在現世中發掘、體悟快樂無疑是正確的,而且快樂并不難,“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猜你喜歡
二程程頤周敦頤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頤
THE NUCLEAR OPTION
周敦頤賞蓮圖
理學體用論視域下天的重新發現:基于二程的考察
《宋元學案》中程頤思想的詮釋與評價——兼論二程思想的比較及其分派
精琢多姿 盛世傳承
二程對佛教的吸收和評價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
道統的重建——二程“道統論”的政治自覺及其限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