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語素添加,解半百愛情美文之隱喻

2016-05-13 20:04萬芝鋒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6年7期

萬芝鋒

【內容摘要】從目前查閱到的資料來看,眾多教者或評論人對臺灣作家洛夫的散文《一朵午荷》的解讀出現了“泛哲思化”的傾向。實際上,做任何賞析都不能背離創作者,不能離開文本的寫作由來,而去做所謂的“個性化”解讀。

【關鍵詞】一朵午荷 語素添加 閱讀路徑

【課堂實錄】

一、呈現“荷”,以畫入課

荷(“荷”在PPT頁面上的位置靠右;課前詢問哪些同學繪畫好。)

同學們我們來看投影,上面有一個字:荷。大家見過么?

哪些同學繪畫好?能為大家到黑板上畫一下它么?

兩位學生在黑板上繪畫。

二、添加“午”,理解午荷

有人說:“老師,我只聽說過午飯,午睡,竟然還有午荷?真奇妙!”有哪位同學會知道“午荷”的,會畫么?如果不知道,不會畫,那就要請各位,捧文章,朗讀。

朗讀的時候,注意思考:這“午”往“荷”前面一加,“午”在文中有哪些的含義?

同學們不但畫畫得好,而且書也讀得實在。

師:這“午”往“荷”前面一加,“午”在文中有哪些的含義?

生:作者看荷的時間都是午后。

師:對,先思考“午”本身,作者看荷的時間都是午后,好,這是其一;難道就只有這一層么?細想一下!集中筆墨描寫午荷的有幾次?

生:兩次。

【投影】插入作者簡介資料。

點撥:我們經常用“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來形容我們在座的同學,但太陽到了午后,又意味著什么,人到了什么階段?

生:這里的“午”是人到了中年,這個“午”可以來指人的生命狀態:盛年不再,容顏消逝。

師:把這三者整合起來,我們可以得出一句話:已過盛年的人在已過正午的時候去看花已凋謝的荷,這就是我們要理解的“午荷”。

好了,“午荷”我們清楚了,那么老師再來加一個詞:一朵。

三、再添“一朵”,解讀“一朵午荷”

師:這“一朵”往“午荷”前一加,又意味著什么呢?為了便于大家理解洛夫先生的意思,我們先來理解兩個問題:洛夫先生的這篇文章僅僅談的是“午荷”本身么?就像白楊禮贊一樣,僅僅談談白楊么?是不是借午荷,托午荷來談一個什么話題?

【投影】“這是去夏九月間的舊事,我們為了荷花與愛情的關系,曾發生過一次溫和的爭辯?!?/p>

師:對,“我們”用荷花來談愛情。那,這下文中的“你”可能指誰呢?

生:可能是位女子。

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生:第7節;第12節;第14節。

師:好了,前半句理解好了,再來看后半句,“曾發生過一次溫和的爭辯”。結合全文,關于愛情他們在哪一點上有分歧?

生:“欣賞別人的孤寂有沒有罪過”。

師:“別人”在本文中首先指什么?還指什么?這之間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生:首先指的是荷花,還指人,比喻。

師:“孤寂”在本文指什么?還指什么?

生:指“盛況不再”,也指如同這午荷一樣盛況不再的生命狀態。

師:學問高的人說話不直接,看似在談午荷,其實是在談愛情,他們的想法不一樣。這樣我們是不是來推想一下,當初他們兩個人的情景。先來看1-6節,請大家一起來轉換:

【投影】我說愛人我會愛她的全部。我說:“愛人我會愛她的全部,什么都要接受?!?/p>

你卻說:“我已不再美麗,你還愛我什么,人已老,珠已黃,沒什么值得欣賞的了,你還在說欣賞我,難道不是在羞恥我么,你不覺得是一種罪過么,我不接受你的這種愛,你不要安慰我?!?/p>

師:這里語言描寫出她的狀態是什么?

生:她對自己容顏的消失,流露出失落的情緒,對洛夫說的話不依不饒,甚至有些失望。

生:夫人這些可能平日里沒有說出來的話,一下子令作者陷入了思索反省之中。

師:理解的準確!請看第11節。

請問同學們他這次看荷有哪些思考所得?

生:理解了困境中的人的艱難而勇敢的掙扎。但生命總有興衰,容顏總會逝去。坦然面對,達觀就心安,便不覺是羞恥。

師:到此為止,我們現在可以來理解“一朵午荷”了。請同學來朗讀最后一節:

【投影】我在河池繞圈,一圈、兩圈、繞回半匝,蹲下,搜尋。

問:作者繞圈搜尋什么?

生:在容顏不再青春的時候,當韶華流逝的時候,“我”一方面達觀地對待生命的興衰,另一方面即使生命由盛轉衰,仍然苦苦尋覓,有所期待那生命的亮色:紅色。幸好,生命中還有你,相依相伴。

這是愛情融進了親情的最詩意的表達:深情而睿智。

四、教后反思

查閱了相關資料,筆者發現很多關于《一朵午荷》的評論都有一處繞不過的硬傷:忽略了洛夫先生與他夫人的“溫和爭辯”,忽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使得解讀出現了“泛哲思化”的傾向。實際上,解讀文本是不能率性而為,不能教得淺顯,但也不能過于拔高,分寸的拿捏應該準確。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安高級中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