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無居民海島旅游開發的生態影響與保護研究

2016-05-14 19:10張洪雙張宇紅
經濟研究導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旅游開發海南保護

張洪雙 張宇紅

摘 要:無居民海島名錄公布以來,176個無居民海島資源旅游開發便提上日程。國際旅游島旅游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和南海海洋經濟的深化創新發展直接推動了無居民海島的旅游開發和系統建設。通過系統分析在海南省無居民海島旅游開發中的非生態影響,提出生態規劃和協同開發海南省無居民海島,促使其形成健康持續發展態勢。

關鍵詞:無居民海島;旅游開發;生態;保護;海南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8-0123-02

一、海南省無居民海島旅游開發的非生態影響

南海海島資源豐富,國家首批公布的無居民海島名錄中海南省轄域的無居民海島有6個。作為獨特的自然資源,無居民海島有著獨立的生態系統和資源結構,其生態指標較為復雜,生態系統很脆弱,旅游開發若缺乏生態引導和系統規劃,勢必破壞無居民海島,再做修復幾乎不可能。因此,無居民海島旅游開發過程中的生態指數會產生聯動的影響,對推動海洋資源經濟開發模式的深耕細作將帶來更多的負面效應。

1.對海南省無居民海島資源結構的生態負效應

作為旅游資源對海南省無居民海島進行開發和資源重構,主要包括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民居和住宿業建設、道路和交通網絡建設、旅游相關配套設施設備建設等。這些開發項目依托的是海島資源現有的自然形態的土地,開發建設過程會將海島資源進行重構,破土動工等破壞海島表面,這對海島的氣候,地貌、地下巖層都會產生影響,對海島植物及微觀動物生態結構都會產生不可預見的影響。在舟山群島的旅游用島開發中,部分問題已經表現出負效應,游客進入產生的生態破壞、碳排放指標超標、系統聯動遲緩以及文化“溢出效應”等負效應問題目前技術還無法解決,將繼續存在。

2.對無居民海島資源構成的生態負效應

海南省無居民海島的旅游開發對海島整體資源結構會產生聯動的連鎖效應,諸如對海島形態、岸線、植被覆蓋區、溫度、濱海區域、海水、地下水資源及其涉及海域的生態效應。無居民海島的旅游開發規劃中,項目施工可能會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會因建筑垃圾引起海水退化,工業用料可能會對空氣和海域產生侵害,游客過度進入的生態破壞、碳排放指標變異、游客行為對近海區及沙灘的破壞,港口建設、旅游建筑及相關建筑占用海島面積導致海島面積縮減,海島港口建設對所屬海域及動植物生態結構的沖擊等。

對無居民海島的資源的生態結構和資源構成的影響遠不止于此,生態系統的破壞將產生更糟糕的聯動效應,會直接引起海島資源惡化、生產力下降,將是無居民海島旅游推進的萬劫不復。

二、海南省無居民海島旅游開發中的生態保護策略

1.系統分區,生態劃定

系統分區是海南省無居民海島旅游開發中對海島進行生態規劃,分區進行設計,將旅游開發區、相關項目區、海島行政區、生態隔離區等,根據海島資源的生態指標、生態結構、生態極脆弱特質等對海島進行空間結構區隔,系統規劃,將規劃中的生態屬性高度界定,將海島分成功能不同的旅游開發區域,聯動協同進行開發與建設。

2.設計主題,異質開發

南海無居民海島資源較為豐富,開發過程中應在考量經濟效益的同時務必以生態持續發展為指導方針。盲目開發與建設對海南省無居民海島的資源是不負責任的。目前大多數旅游海島開發的同質性表現突出。要圍繞海島資源的特質和可發掘文化內涵進行個性設計,圍繞個性化、異質性和精品化的開發思路,將海南省無居民海島的特質凸顯,海島涉及的利益相關者要共同樹立海島品牌與文化意識。南海無居民海島資源相對空間不夠集中,對海島旅游開發的異質性設計對旅游開發是有利的,不至于因資源集中而過于相似。因此,在開發無居民海島中建設項目設計至關重要,要避免重復建設和雷同開發,減少資源浪費,抑制非正常競爭的出現。從規劃開發層面將主題突出,圍繞主題進行系統規劃和生態開發,推動海島可持續發展?!爸黝}島”和“概念島”的理念在海島系統協同開發中極為關鍵。

3.產品創新,泛生態旅游產品代入

海南省無居民海島旅游開發是建立在循環經濟模型基礎上的,要求資源的重復利用和低碳發展旅游。生態旅游產品注重重復利用和資源循環,同時觀測的指標還有產品的連帶功能。泛旅游產品是對傳統規范的旅游產品的延伸、升級和創新的具體表現。旅游產品高度同質是今天飽受游客詬病的。在系統協同開發南海無居民海島中,旅游產品設計與開發應注重獨特性、文化性、品牌性和創新性,重構海島旅游產品結構,將依托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的生態屬性融入產品設計中,創新海島旅游產品,深入推動海島旅游產品的結構完整、品類豐富、標志突出。產品涉及濱海旅游、海底觀光、地貌觀光、養生旅游、婚慶旅游、會獎旅游、潛水與海釣旅游、探險旅游、游輪旅游以及海洋文化旅游等,對這些旅游產品進行深度挖掘和創新設計是海島旅游產品開發的重點和難點。品牌、文化、環境等要素都要被考慮進去,實現生態開發旅游產品,體現產品的獨特性和適應性。

4.預設修復機制,生態建設景觀

海南省無居民海島的旅游開發是旅游業發展和人類足跡延伸的現實需求,也是利用海島資源開發完善海洋經濟發展結構的需求。要設置預案,保證海島旅游開發過程中的生態要求。預設修復機制應該關注在結合不同層級和領域的基礎上,依托海洋生態學和景觀生態學,建立海島旅游資源的生態監測系統和異化預警系統以及修復系統。修復系統涉及生物系統修復,將修復技術整合,以物理與化學修復和工程技術修復重組并優化,實現受損生態結構能夠及時得到科學合理的處理。預警機制的功能能夠對海島監測,避免出現生態破壞。

海南省無居民海島旅游開發中的海島旅游景觀建設主要是植被、水體、復合生物等景觀建設,還包括人造景觀建設。結合生態規劃總體方針,將生態景觀進行分區、分級、分類進行保護,并在建設生態景觀時監測對海島各項生態指標的影響和互動效果,建立保護區和保育區,啟動預警修復機制,及時跟進,保證生態景觀建設與海島環境良性互動。發現生態失衡,即進入修復階段,通過物理學、化學、工程技術等手段進行多樣性的修復,同時控制侵害物種入侵,以保證整體生態系統的健康。

5.協調開發,平衡保護

海南無居民海島作為旅游用島進行旅游開發與建設,在宏觀規劃與設計的指導下,應注重生態開發與系統協同。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中,保護性開發是整體海島旅游開發過程的核心指標,它可以保障生態,培育海島旅游經濟,促進海島健康發展。對海島的物理指標測量、容積率、可容建筑面積、建筑體體積、植被覆蓋指數,盡可能減少人為設施,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降低人為生態負效應。提倡低碳旅游和循環旅游經濟,盡量以綠色交通工具為主建立交通網絡,人為建筑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減少人為因素的破壞和沖擊。海島建設項目與周圍環境要和諧自然,規范相關管理與規定,禁止近海和沙灘上的商業項目,保證近海生態系統健康,保證沙灘的生態結構不被人為損壞,以保證游客有更多機會在近海沙灘獲得旅游體驗。嚴禁在海岸退縮帶附近安置更多商業項目和開發行為。

6.互聯網融入,智能生態島建設

在互聯網+的推進中,依托先進技術和經驗推進生態旅游島全面開發與經濟發展。借鑒國內外島嶼開發的成功模式,探索海南省無居民海島生態開發途徑,進行生態示范區和生態示范項目建設試點,進而在全島進行推廣,搭建環境友好、資源循環、低碳環保的海島旅游發展模型。在低碳技術、循環經濟技術、電子技術、能源技術等技術上進行有效利用,挖掘海島綠色能源和新能源,建立多種渠道建全方位立體化的監測態生態指標,實現人與海島的協調共生關系。

三、結論

海南省無居民海島旅游開發,關系到海島資源的利用和海島經濟的發展,是推進旅游產業適應新常態的產業延伸,是新業態形成和發展的有機組成。海南作為唯一一個全域旅游示范省,在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要全面優化產業結構,全面創新產業格局,全面加強產業主導。應從每個實踐操作和設計上體現出功能,在無居民海島旅游開發上,協同聯動,優化組合,借助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導功能,全面推進國際旅游島的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旅游開發海南保護
海南書香節 引領全民閱讀新風尚
59國免簽游海南
熱帶寶島海南
不同類型旅游景區管理模式的對比分析
慶陽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路徑分析
武當山道教文化資源旅游開發研究
旅游開發對納孔村布依族傳統文化的影響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