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農業生態環境治理研究——基于環境倫理學的視角

2016-05-14 17:33唐瑾
資治文摘 2016年8期

【摘要】農業生態環境是農業發展的基本生產條件,農業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農產品市場的安全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基于環境倫理學的視角提出了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共同負擔為主,污染者負擔為輔”的財政分擔方式,“以經濟激勵為主,行政管制為輔”的管控方式、“生態補償和生態稅費相結合”的管控手段、“以源頭治理為主,末端治理為輔”的管控模式,以及“大力發展有機生態農業”的管控措施。

【關鍵詞】環境倫理學:農業生態環境;農村環境污染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科基金課題“湖南農業生態環境治理研究—基于環境倫理學的視角”(編號14WTC38)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環境倫理學是以環境保護的道德規范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它認為所有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都是不道德的,人類有義務尊重生態系統平衡。它是在生態問題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的情況下誕生的。人類生產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口數量的劇增、人的需求猛烈增長,造成了對生物圈的過度沖擊,嚴重地破壞了生態平衡,引起了自然界的危機,也孕育著或已經引起自然對人類的報復。生態問題對人類利益的嚴重威脅迫使人們探索對待自然環境的行為準則和規范,保護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以達到使人類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目的。

進入21世紀以來,農業環境污染逐漸成為我國最為重要的環境問題。由于生物工程、無土栽培、工廠化管理等多項技術的突破,使得農業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業不再是無利可圖的產業。但是由于農業生產產生的污染與城市環境美化要求具有不相容性,即農業巨大的負外部性,使得目前農業的發展受到環境的制約越來越大。雖然城市的發展也需要農業活動所提供的農產品、景觀、休閑場地等,但是農業的污染問題也使得都市農業發展面臨困境。農業環境污染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的水體和土壤污染源,不僅退化了農業生態系統,危害農業安全,也通過水和食品污染損害到居民健康,成為危害民族素質的公害。更為重要的是,我國小農戶生產形態使農業環境污染管控處于困境,伴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農業環境污染問題必將進一步凸顯。為此,我國政府近幾年來開始高度重視以農業環境污染為主要特征的農村環境問題,并把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作為一項基本國策。黨中央、國務院在2012年中央1號文件中特別強調“把農村環境整治作為環保工作的重點,……加快農業環境污染治理和農村污水、垃圾處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并先后制定多項法律法規規范農業環境污染治理問題,并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將社會主義新農村明確界定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從而把農業環境污染管控提高到戰略高度。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指出,我國農業的出路在發展現代農業,并殷切囑托湖南要發揮傳統農業文化悠久、資源豐富、基礎條件較好的優勢,在現代農業建設上尋求新突破。從這個角度上說對湖南農業生態環境治理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二、作者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作者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借助于環境倫理學、發展經濟學、環境經濟學、農業經濟學等理論以及數量經濟學、現代計量經濟學等分析方法,分析了農業環境污染產生的社會經濟背景、微觀作用機理和管控政策體系,從本質上認識了農業環境污染的產生與加重的社會經濟規律,為農業環境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本研究在宏觀把握我國農業環境污染時空特征、與經濟發展的作用機理及耦合關系之后,將農戶作為基本分析對象,通過分析農戶生產經營以及技術應用等主要行為的環境污染效應,揭示農戶行為與農業環境污染的本質關系,進而分析如何優化農戶行為從而促進農業環境污染治理。從宏觀和微觀層面上來探求我國農業環境污染治理問題的突破點,在此基礎上,分析調整政策的可行性,建構農業環境污染管控政策以期優化農戶行為,從而為農村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開展和新農村建設的實施提供理論和實踐上的支持,最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雙贏”目的。

2.在研究方法上,采取規范性研究與實證性研究相結合,邏輯分析與舉例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將農業環境污染的特征與中國環境污染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將共性的研究與個案的解剖相結合,堅持從普遍到特殊,再從特殊到普遍的研究邏輯。從理論及實證的角度分析農戶意識與行為的環境污染效應及其影響因素,發現我國農戶意識及行為均不利于農業環境污染減排;還通過建構農戶行為模型分析農業政策的環境污染效應,發現我國部分農業政策造成農業環境污染加重,需要將農業環境目標納入政策目標體系中,從而調整農業政策;

3.主要觀點,作者立足于我國國情,借鑒國外的相關研究理論與方法,以環境倫理學的視角從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角度,對農業環境污染與宏觀經濟發展、農戶經濟行為的作用機理以及農業環境污染的管控政策,進行系統的分析和探索。分析我國農業環境污染管控現狀,并建構湖南農業環境污染管控體系。提出“共同負擔為主,污染者負擔為輔”的財政分擔方式,“以經濟激勵為主,行政管制為輔”的管控方式、“生態補償和生態稅費相結合”的管控手段、“以源頭治理為主,末端治理為輔”的管控模式,以及“大力發展有機生態農業”的管控措施。有機生態農業是遏制農業環境污染和形成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最基本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良性循環,以維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發展有機生態農業,可以很好地利用禽畜飼養場產生的各種糞便,有效遏制養殖業環境污染,減輕農業長期以來濫施農藥和過度使用化肥而造成的水源和土壤污染和地力衰竭。此外,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農業環境污染管控框架和政策建議,如:優化農戶行為能夠減輕經濟發展的環境污染效應;以經濟激勵為主要手段構建農業環境污染管控體系;大力發展有機生態農業,整合農業政策等。

4.擬解決的問題,

(1)作者嘗試從理論及實證角度分析農業環境污染與經濟發展的作用機理,得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結論,如:經濟發展對農業環境污染具有惡化與改善雙重影響;經濟發展—農業環境污染曲線具有倒“U”型特征;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農業環境污染特征。課題同樣從理論及實證的角度分析農戶意識與行為的環境污染效應及其影響因素,發現我國農戶意識及行為均不利于農業環境污染減排;課題還通過建構農戶行為模型分析農業政策的環境污染效應,發現我國部分農業政策造成農業環境污染加重,需要將農業環境目標納入政策目標體系中,從而調整農業政策;此外,課題組將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農業環境污染管控框架和政策建議,如:用環境倫理學規范農戶行為能夠減輕經濟發展的環境污染效應;以經濟激勵為主要手段構建農業環境污染管控體系;整合農業政策等。

(2)作者采用協整理論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模型實證檢驗經濟發展與農業環境污染變量之間的關系;利用面板數據用固定效應模型檢驗經濟發展與農業環境污染的“倒U型”特征。利用回歸方法分析農戶農業生產行為特征對農業環境污染的影響。也利用“CVM”條件評估方法,分析農戶農業環境污染意識與支付意愿??梢缘玫揭恍┯幸饬x的可靠的研究結論,如:農業環境污染與人均GDP處于同步上升階段;農戶環境污染意識與兼業化程度、家庭收入和教育程度的關系。理論研究方面:經濟發展和農業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可以用數理模型來闡述。

從環境倫理學視角研究農業生態環境的治理,尤其是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中國實際進行的研究,分析我國農業環境污染管控現狀,并建構湖南農業環境污染管控體系。對于促進現代農業健康發展,以達到使人類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科學理論價值和良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現代農業示范項目建設規劃(2007-2010年),2007.

[2]林宏程、李先維:農業污染對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及對策探討[J].生態經濟,2009(9)

[3]林宏程:基于生態環境恢復改善的視角探討發展有機農業的必要性[J].廣東農業科學,2011(13)

[4]劉英基:農業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三方博弈及對策研究——基于糧食安全視角的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2(14)

作者簡介:唐瑾(1970-),男,湖南邵陽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農業經濟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