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方言中“可VP”及相關問句的句法分析

2016-05-15 07:29
華中學術 2016年4期
關鍵詞:阜陽句法方言

田 源 徐 杰

(武漢大學文學院/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漢,430072;武漢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2/澳門大學中文系,澳門)

漢語方言中“可VP”及相關問句的句法分析

田 源 徐 杰

(武漢大學文學院/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漢,430072;武漢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2/澳門大學中文系,澳門)

“可VP”問句是漢語方言中重要的疑問范疇表達句式,具有獨特的句法特征?!翱蒝P”問句通過在句中謂頭位置添加“可”類成分來核查疑問特征、表達疑問范疇。某些方言中“可VP”和其他疑問表達式合用形成“可VP+語氣詞”和“可VP不VP”等表面上包含兩種疑問表達手段的句式,這些混合句式中疑問范疇的表達實則主要由其中一種疑問表達手段承擔,而另一種則會成為羨余成分。而最終誰主誰次則取決于其在層級句法結構中的位置等因素。

“可VP”;謂頭位置;句法;句子敏感位置

朱德熙(1985)在研究漢語方言里的反復問句時提出,在吳語、西南官話和下江官話許多方言中存在的“可VP”問句,與在北方官話、西南官話、粵語、閩語和多數吳語地區廣泛使用的“VP不VP”問句,是漢語方言中的兩種反復問句[1]。自此之后,“可VP”問句逐漸成為漢語方言疑問句研究的熱點之一,其中尤其是“可VP”問句的性質與歸屬問題引發了廣泛的爭論,同時某些方言中“可VP”與“VP不VP”“VP嗎”等其他疑問格式的合用現象也開始進入到學者們的視野中。

“可VP”問句主要指的是在吳語、西南官話、下江官話等漢語方言中所使用的在動詞短語前面加用疑問副詞的疑問句式,一般用“可VP”(或“KVP”)問句來統稱。不同方言中所具體使用的疑問副詞不完全一致,比如明清白話小說用“可”、合肥方言用“克”、阜陽方言用“可”、蘇州方言用“阿”、昆明話用“格”、汕頭方言用“豈”[2]。更重要的是,朱德熙(1985)已經開始注意到某些方言中存在“可VP不VP”類的合用現象,認為是“可VP”與“VP不VP”兩種句式糅合在一起形成的混合形式,之后很多學者通過對更多漢語事實的考察發現,“可VP”不僅可以與“VP不VP”混合使用,還可以與“VP嗎”和特指問等合用[3],“可VP”問句在漢語方言中存在一系列的合用形式。本文主要關注“可VP”及其與其他疑問格式合用句式的句法結構問題。

一、 句子三個敏感位置

徐杰(2005)把句首、句尾和謂頭三個句法位置看做三個“句子敏感位置”,這三個句法位置的特殊之處就在于除了擔負線性句法結構中的基本角色外,所有對屬于全句的語法功能范疇所進行的語法操作(添加、移位和重疊)只能在這三個位置上進行[4]。而句首、句尾和謂頭三個句法位置之所以特殊與其在句法結構中的關鍵地位有關。

經典形式語法理論中,各級各類句法結構都是單一中心的向心結構,句子就是以屈折范疇(INFL,I)為中心的屈折范疇短語IP(Inflectional Phrase)。句子中心I融合了“時態”和“性數格呼應態”,具有兩種重要功能:一是充當句子中心成分,二是給主語位置上的名詞短語指派格位。這對于分析有形態變化的英語等印歐語系語言中的相關現象具有重要意義。而漢語沒有類似印歐語系諸語言的形態變化,因此沒有經典意義下的屈折范疇。漢英兩種語言中句子都有中心,區別在于二者的內容和形式不同。漢語沒有“呼應態”,“時態”也是由詞匯成分來完成,與英語等語言具有實質性的差異。漢語的句子中心語只是個沒有語音形式的功能特征“[+謂素]”,它主要的語法功能就是將其補充性成分(動詞、動詞性短語等)轉化成“謂語”,與主語構成主謂關系(predication relationship);而英語的句子中心則是“謂素”、“時態”和“呼應態”三項內容的結合體。雖然內容不同,但二者同樣承擔著充當句子中心和給主語指派主格兩種功能。漢英句子中心的差異,決定了兩種語言中句子成分的多種特點。漢語句子中心語“[+謂素]”是沒有語音形式和詞匯形式的功能特征,因其位于謂語前來實現其兩種語法功能,我們形象地稱之為“謂頭”,用來指稱漢語位于句中的中心語[5]。

為了容納更多的語法成分、概括更多的語法現象,后來的生成語法在IP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句子表征式由IP擴充為CP即標句詞短語(Complementizer Phrase),CP逐漸替代了IP即屈折范疇短語(Inflectional Phrase)來表征完整的句子結構。在標句詞位置上即可容納多種屬于整個句子的功能范疇,其在句法上具體實現為標句詞這一語法成分。準確地說,“標句詞”這一概念其實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句子中心C位置,二是句子中心C位置上的語法成分。中心語C位于句子的邊緣位置,與中心語位置參數的一致,不同的語言或選擇標句詞位于句首,或選擇標句詞位于句尾[6]。

因此,跨語言地看,句首、句尾和謂頭三個句法位置實則句子中心所在地,句首和句尾是句子中心標句詞C的兩個可能位置,謂頭即句子中心I的位置。這三個位置共同為疑問、否定等全句語法功能范疇提供了進行語法操作的關鍵句法位置。

二、 “可VP”問句的句法結構

吳語、西南官話和下江官話等方言中使用的“可VP”問句,其疑問范疇的實現在句法上依靠的是句中的關鍵成分“可”,有關“可VP”問句中“可”的性質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一是“疑問副詞說”[7],二是“情態副詞說”[8],三是“話題焦點敏感算子說”[9],等等。不同的學者也許在“可”的具體定性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對于其在“可VP”問句中的句法作用上觀點是一致的。

眾所周知,漢語普通話中主要有是非問句、正反問句、選擇問句和特指問句等四種疑問句式,除了語音語調之外,分別通過句法手段和詞匯手段來實現疑問范疇。是非問句在句尾添加疑問語氣詞,正反問句正反重疊謂語中心成分,選擇問句和特指問句分別依靠帶有[+疑問]特征的詞匯成分來表達疑問。其中,主要是是非問句和正反問句兩類涉及句法手段。疑問范疇作為典型的全句語法功能范疇,進行句法操作可能的句法位置是句首、句尾和謂頭。事實確實如此,是非問句是在句尾添加了疑問語氣標句詞“嗎”,正反問句則是在謂頭位置進行正反重疊。

具體到“可VP”問句來說,其疑問特征的核查是通過添加疑問副詞“可”,而添加位置就在謂頭位置,其簡要句法結構如下:

(2) a. li kam(可) bei lai? (閩南話,引自何元建 2007)

b.可喜觀看電影? (揚州話,王世華 1985[10])

c.耐阿曉得? (蘇州話)

d.你格認得? (昆明話)

e.你克相信? (合肥話)

f.這本書你可讀過? (玉山話,謝旭慧 2001[11])

謂頭位置實則句子中心I 位置,在此位置上的關鍵性成分所進行的句法操作對整個句子具有重要作用,疑問副詞“可”因此可以添加到該位置核查全句的疑問特征。而在“可VP”問句歸屬問題上與“可VP”問句糾纏最多的就是是非問句和正反問句,主要原因就在于其與這兩類問句分別在很多方面展現出了一定的一致性。這些一致性其實與這些問句在生成過程中所進行的句法操作及其句法結構有關。比如,“可VP”問句和是非問句都是在句子中心位置添加疑問助詞,差異在于前者添加在句中謂頭位置,而后者添加在句尾標句詞位置?!翱蒝P”和正反問句都是在句中謂頭位置進行句法操作來核查疑問特征,差異在于前者是通過“添加”操作,而后者則是通過正反重疊的方式?!翱蒝P”問句與是非問句和正反問句在句法特征等方面的展現出的一系列共性與差異與它們在句法操作與句法結構上的同異緊密相關,也可以從其句法結構尋求解釋[12]。

其中特別需要提到的是“可VP”問句與“VP嗎”是非問句一個明顯的差異就是能否內嵌的問題。眾所周知,普通話中的“VP嗎”是非問句完全不可能內嵌做一個句子成分,而某些方言中的“可VP”問句則可以內嵌做主賓語。

(3)a. 我勿曉得伊阿去勿去。(上海話,徐烈炯、邵敬敏 1999[13]) b.伊阿去勿去我勿曉得。

(4)可知道這個事不要緊。(知不知道這件事沒關系。)(合肥話,朱德熙 1985[14])

(5)a. 恁知道她今個兒可是生病嘮?(阜陽話,王琴 2008[15]) b.恁說老師可是夜個兒走嘮?

這種能否內嵌的差異也許與“添加”句法操作的位置有關。從層級結構的角度看,句子中心C位置是高于句子中心I也就是謂頭位置的,添加到句尾C位置的“嗎”占據的是更高級別的句法位置,其強勢程度遠遠高于添加到句中I位置的“可”類成分,因此,相對弱勢的“可VP”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內嵌,而強勢的“VP嗎”則“絕不屈從”。

三、 “可VP”合用句式的句法結構

在近代白話文和某些漢語方言中,可見到“可VP”問句與“VP不VP”和“VP嗎”構成的“可VP不VP”和“可VP嗎”等合用句式。

3.1 兩類“可VP語氣詞”問句

(6)a. 只位相公,可就是會畫沒骨花的么?(《儒林外史》) b.錢師父,你們的散花錢可該送與我老人家么?(《金瓶梅》) c.呆子!可吊得自在么?(《西游記》)

(7)a. 恁可相信俺芒? (阜陽方言,王琴2008[21]) 你相信沒相信我?

b.恁明個兒可去上海嘮? 你明天還去不去上海了?

c.這道理可明白來? 這道理明白不明白?這道理明白了嗎?

(9)a. 可睡覺了?(還睡不睡覺?)(壽縣方言,楊曼 2011[23]) b.可睡覺來?(睡不睡覺?/睡沒睡覺?)

語言的經濟性原則決定了在實現一種句法功能時一般只用一種句法手段。上述例子中的“可VP語氣詞”問句,包括兩類現象,一類是“可VP”與“VP嗎”的合用,合用后的“可VP嗎”中包含兩個疑問詞,但其中一個會成為羨余成分,全句的疑問功能主要由一個成分來實現,而且多是位于句尾的疑問疑問詞。如安徽阜陽方言中,“可VP芒”問句(7a)中“承擔疑問功能的是‘芒’和主要落在‘芒’上的上升語調,‘可’似乎不表示疑問語氣,僅僅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可”成為羨余成分(王琴 2008[24])。而“可”在與“嗎”的競爭中之所以成為羨余,依然與上文中提到的句法位置有關,句尾“嗎”所處的句子中心標句詞C位置在句法結構中層級更高,其強勢程度遠遠高于添加到句中I位置的“可”類成分,因此“可”類成分才會在競爭中敗下陣來成為羨余成分。

另一類是則不是所謂的合用現象,而是“可VP”問句的句尾帶上了非疑問語氣詞,表示情態或時態等意義。這種情況一般是一個表疑問,一個表語氣、情態或時態意義,承擔疑問功能的多是句中謂頭位置的“可”,句尾語氣詞因其多樣性可以表示多種情態或時態意義。例如白話文中“可VP么”問句中[如(6)],“么”是表示含蓄語氣的助詞,整個句子帶有反詰語氣[25]。安徽阜陽方言中,“可VP語氣詞”問句中,“已然”與“未然”的體態差異主要取決于句尾語氣詞,“‘可VP+嘮’表達的是未然,‘可VP+芒’表達的是已然,‘可VP+來’既能表達未然,又能表達已然”[26]。而安徽壽縣方言中,“可VP”問句可在句尾帶上語氣詞“了、來”,分別與不同的“可”表示多種時體意義[如(9)],“可1了”表達未然持續體,“可1來”表達未然開始體,“可2來”則表達已然完成體[27]。

Rizzi(1997)提出了分裂標句詞假說(Split-complementizer Hypothesis),將傳統上單一的標句詞系統(CP)分解為包括定式短語(FinP)、話題短語(TopP)、焦點短語(FocP)和語力短語(ForceP)在內的多個功能系統的有機組合[28]。因此,上述兩類“可VP語氣詞”問句中句尾的語氣詞在標句詞層的位置是不同的,但簡略起見,一般情況下還是將其統一劃分在CP的中心語位置。

3.2 “可VP不VP”問句

(11)“可好不好” (《兒女英雄傳》,轉引自邵敬敏等2010[29])

(12)“可香不香” (安徽東流話,轉引自朱德熙1985[30])

(13)a.“你阿吃不吃???” (南京話,張薇2009[31]) b.“這個煤氣灶阿能不能用啦?”

(14)可拿動拿不動? (合肥話,朱德熙 1985[32])

(15)a. 恁到了到底可去不去? (阜陽話,王琴 2008[33]) b.恁到了到底可去不去蔫?

(16)耐到底阿去勒勿去?(蘇州話,劉丹青 1991[34])

在使用“可VP”問句的某些方言中,可見到“可VP不VP”問句,如(11)~(16)。朱德熙(1991)指出合肥話、蘇州話中這種“K-VP-neg-VP”是一種混合形式,而這種混合句式的出現原因在于“K-VP”與“VP-neg-VP”兩種句型中必有一種產生時代較晚,該混合形式則是在長期的新舊更替過程中創新句型的本地化[35]。而施其生(1990)則指出“可VP”、“VP不VP”以及“可VP”與“VP不VP”的混合型等三種反復問句都是潮汕方言所固有的[36]。在此我們不繼續糾結于“可VP不VP”是如何出現的,我們主要關注這種“混合句式”在句法上是如何實現的。

在漢語疑問范疇的表達中,反復問句(包括“A-neg-AB”式和“AB-neg-A”式等次類)所代表的“正反重疊”操作手段,與添加疑問語氣詞或K成分等所代表的“添加”操作手段從本質上來看是互相排斥、互相補充的(詳見徐杰 2001[37])。不管是臺灣閩南語等方言中K成分與“VP-neg-V”格式的共現,還是與安徽東流話等方言中K成分與“V-neg-V”格式的共現,“正反重疊”與“添加”的“互相妥協”、“同時運用”只是表面現象,我們贊同朱德熙(1991)的觀點,這種共現現象其實是兩種格式的雜糅?!癒-VP”格式與“V-neg-VP”或“VP-neg-V”格式出現的時間不同,由于受其他方言影響等原因而出現時間較晚的句式作為一種創新性的格式可能為了適應語言中本有的反復問句格式而與其進行了融合,從而出現了兩種句法格式雜糅的現象,朱德熙稱之為“本地化”。這種雜糅或“本地化”只是語言演變過程中多種因素作用下的常見現象:一種句法格式還未完全退出歷史舞臺,新的句法格式已經產生,表示同一語法范疇的兩種句法格式很容易混合雜糅在一起,它是過渡時期的產物,是“不同時代產生的語法結構的層次積壓現象”[38]。有的雜糅形式也有可能被保留下來,因此在某些方言中這些雜糅形式至今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既然是雜糅,那么一般來說雜糅的對象應該不是絕對的而是隨意的,“K-VP”格式既可能與“VP-neg-V”式雜糅,在某些條件下也可能與“V-neg-VP”或“V-neg-V”式雜糅,這在方言中已經得到了證實。

多種方言中出現的“可VP不VP”混合形式,與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句法實現可能性有一定關系。因漢語謂頭的特殊性以及疑問范疇表達的特征,添加“可”類成分和進行正反重疊這兩種句法操作都是在句中謂頭位置(徐杰 2005[39])。兩種句式雜糅之后構成的混合形式“可VP不VP”中的“可”類成分和重疊形式之間在句法位置上能夠各得其所:整個“可VP不VP”混合式可以看做一個套疊的IP,包含兩個I位置,分別用來添加“可”類成分和進行正反重疊。

(17)

從(17)可見,有兩個謂頭I位置,分別添加“可”類成分和進行正反重疊,這兩種疑問操作手段單獨都能表達疑問,但在同現的情況下,表達疑問的任務則主要由其中一個成分承擔,從信息論的角度看,另一個實則是羨余成分,它的主要功能已經不是表示疑問,而是起加強疑問語氣或表示某種情態的作用,因此這種混合形式的存在并沒有違背黃正德(1988)[40]、徐杰(2001)[41]等提出的漢語不能同時使用兩種手段表示疑問的原則。

四、 結 論

“可VP”問句是吳語、西南官話和下江官話等漢語方言所使用的重要的疑問范疇表達句式,不同于漢語普通話中常見的四種疑問句式,具有獨特的句法特征?!翱蒝P”問句通過在句中謂頭位置添加“可”類成分來核查疑問特征、表達疑問范疇,在“可VP”問句的基礎上還生成了“可VP+語氣詞”和“可VP不VP”等貌似不符合語言經濟性的句式?!翱蒝P+語氣詞”問句包括兩種不同的情況:當句尾語氣詞為疑問語氣詞時,句中謂頭位置的“可”類成分多為羨余,而主要由位于句尾標句詞位置的疑問語氣詞承擔表達疑問范疇的功能;當句尾語氣詞為非疑問語氣詞時,句中謂頭位置的“可”依然承擔疑問功能,句尾語氣詞用來表示情態等其他意義?!翱蒝P不VP”問句中,“可”類成分和正反重疊都在句中謂頭位置進行,這種所謂的混合句式實則是一個套疊的IP結構,兩種疑問操作手段分別在這個套疊IP中的兩個謂頭位置,但疑問范疇則主要由其中一個承擔,另一個會成為羨余。

*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類型學視野下的漢語標句詞及句法理論問題研究”【14YJC740079】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湖北中西片語言問題研究”【2015JJD740012】的階段性成果,并獲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資助。

注釋:

[1] 朱德熙:《漢語方言里的兩種反復問句》,《中國語文》1985年第1期,第10~20頁。

[2] 徐杰、張媛媛:《漢語方言中“可VP”問句的性質》,《漢語學報》2011年第2期,第60~70頁;朱德熙:《漢語方言里的兩種反復問句》,《中國語文》1985年第1期,第10~20頁。

[3] 可參閱施其生:《汕頭方言的反復問句》,《中國語文》1990年第2期,第182~185頁;張敏:《漢語方言反復問句的類型學研究:共時分布及其歷史蘊含》,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0年;劉祥柏:《六安丁集話的反復問形式》,《方言》1997年第1期,第65~73頁;胡利華:《安徽蒙城方言的“可”字句》,《方言》2008年第3期,第263~267頁;王琴:《阜陽方言“可VP”疑問句研究》,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王琴:《安徽阜陽方言的“可VP”反復問句》,《方言》2008年第2期,第179~183頁。

[4] 有關“句子三個敏感位置”的界定詳見徐杰:《句子的三個敏感位置與句子的疑問范疇——跨語言的類型比較》,單周堯、陸鏡光編:《語言文字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223~234頁。

[5] 有關“句子三個敏感位置”的界定詳見徐杰:《句子的三個敏感位置與句子的疑問范疇——跨語言的類型比較》,單周堯、陸鏡光編:《語言文字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223~234頁。

[6] 田源:《漢語標句詞及相關句法問題》,華中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

[7] 參閱何元建:《“可”字型問句的反詰語氣》,《漢語學習》1996年第4期,第20~23頁;何元建:《生成語言學背景下的漢語語法及翻譯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朱德熙:《漢語方言里的兩種反復問句》,《中國語文》1985年第1期,第10~20頁。

[8] Malmqvist,N.G.D.,“On the Modalities of Obligation and Epistemic Necessity in the Xiyouji”,ProceedingsoftheSeco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inology,Taipei,1989.

[9] 高松:《話題焦點敏感算子“可”和語氣詞“呢”的比較》,《哈爾濱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第127~131頁。

[10] 揚州話中相關語料詳見王世華:《揚州話里兩種反復問句共存》,《中國語文》1985年第6期,第415~416頁。

[11] 玉山話中相關語料詳見謝旭慧:《玉山話疑問副詞“可”及其相關句式》,《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第79~82頁。

[12] 徐杰、張媛媛:《漢語方言中“可VP”問句的性質》,《漢語學報》2011年第2期,第60~70頁。

[13] 徐烈炯、邵敬敏:《“阿V”及其相關疑問句式比較研究》,《中國語文》1999年第3期,第163~174頁。

[14] 朱德熙:《漢語方言里的兩種反復問句》,《中國語文》1985年第1期,第10~20頁。

[15] 可參閱王琴:《阜陽方言“可VP”疑問句研究》,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王琴:《安徽阜陽方言的“可VP”反復問句》,《方言》2008年第2期,第179~183頁。

[16] 皖北方言中相關語料詳見侯超:《皖北中原官話“可”類問句的性質及歸屬》,《方言》2015年第4期,第324~333頁。

[17] 可參閱王琴:《阜陽方言“可VP”疑問句研究》,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王琴:《安徽阜陽方言的“可VP”反復問句》,《方言》2008年第2期,第179~183頁。

[18] 詳見楊曼:《壽縣方言的兩類“可”問句》,《合肥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第59~62頁。

[19] 可參閱張敏:《漢語方言反復問句的類型學研究:共時分布及其歷史蘊含》,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0年。

[20] 徐烈炯、邵敬敏:《“阿V”及其相關疑問句式比較研究》,《中國語文》1999年第3期,第163~174頁。

[21] 可參閱王琴:《阜陽方言“可VP”疑問句研究》,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王琴:《安徽阜陽方言的“可VP”反復問句》,《方言》2008年第2期,第179~183頁。

[22] 徐烈炯、邵敬敏:《“阿V”及其相關疑問句式比較研究》,《中國語文》1999年第3期,第163~174頁。

[23] 詳見楊曼:《壽縣方言的兩類“可”問句》,《合肥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第59~62頁。

[24] 可參閱王琴:《阜陽方言“可VP”疑問句研究》,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王琴:《安徽阜陽方言的“可VP”反復問句》,《方言》2008年第2期,第179~183頁。

[25] 參閱何元建:《“可”字型問句的反詰語氣》,《漢語學習》1996年第4期,第20~23頁;何元建:《生成語言學背景下的漢語語法及翻譯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26] 可參閱王琴:《阜陽方言“可VP”疑問句研究》,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王琴:《安徽阜陽方言的“可VP”反復問句》,《方言》2008年第2期,第179~183頁。

[27] 詳見楊曼:《壽縣方言的兩類“可”問句》,《合肥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第59~62頁。

[28] Rizzi,Luigi,“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Left Periphery”,L. Hae-geman,ElementsofGrammar,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7,pp.281-337.

[29] 參閱邵敬敏,等:《漢語方言疑問范疇比較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

[30] 朱德熙:《漢語方言里的兩種反復問句》,《中國語文》1985年第1期,第10~20頁。

[31] 南京方言中相關語料詳見張薇:《南京方言中的反復問句》,《現代語文》2009年第11期,第95~96頁。

[32] 朱德熙:《漢語方言里的兩種反復問句》,《中國語文》1985年第1期,第10~20頁。

[33] 可參閱王琴:《阜陽方言“可VP”疑問句研究》,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王琴:《安徽阜陽方言的“可VP”反復問句》,《方言》2008年第2期,第179~183頁。

[34] 蘇州話中相關語料詳見劉丹青:《蘇州方言的發問詞與“可VP”句式》,《中國語文》1991年第1期,第27~33頁。

[35] 參閱朱德熙:《“V-neg-VO”與“VO-neg-V”兩種反復問句在漢語方言里的分布》,《中國語文》1991年第5期,第321~332頁。

[36] 可參閱施其生:《汕頭方言的反復問句》,《中國語文》1990年第2期,第182~185頁。

[37] 參閱徐杰:《普遍語法原則與漢語語法現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38] 參閱游汝杰:《吳語里的反復問句》,《中國語文》1993年第2期,第93~102頁。

[39] 有關“句子三個敏感位置”的界定詳見徐杰:《句子的三個敏感位置與句子的疑問范疇——跨語言的類型比較》,單周堯、陸鏡光編:《語言文字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223~234頁。

[40] 參閱黃正德:《漢語正反問句的模組語法》,《中國語文》1988年第3期,第247~264頁。

[41] 參閱徐杰:《普遍語法原則與漢語語法現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猜你喜歡
阜陽句法方言
方嚴的方言
方言
述謂結構與英語句法配置
第二屆淮河文化論壇在阜陽舉行
說說方言
留住方言
合肥至霍邱至阜陽高速公路今年開建
安徽阜陽潁上:“產業花”結出“脫貧果”
句法二題
詩詞聯句句法梳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