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喧嘩與孤獨:八位文壇“掌門人”晚年沉思錄

2016-05-18 12:55劉偉
博覽群書 2016年4期
關鍵詞:何其芳掌門人夏衍

劉偉

新中國文壇已走過六十余年,有過低谷,有過高峰,有過喧鬧,有過沉寂。在這其中,第四次文代會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撥亂反正,革故鼎新,突破重重阻力,文壇開始步入正軌?!冻逼鸪甭洌盒轮袊膲了间洝?,就是以第四次文代會前后的文壇境況為切入點,撫今追昔,寫了八位新中國文壇“掌門人”周揚、夏衍、沙汀、何其芳、荒煤、許覺民、馮牧、巴金在當代中國的命運沉浮,真實而冷靜地描繪了新中國文壇前三十余年的波譎云詭、萬千氣象,以及這些舉足輕重的文壇“執牛耳”者在大的時代變動中的人生抉擇與心路歷程。通過與他們的親身交往以及大量的史料爬梳、多方求證,作者沉靜客觀地描繪了這八位文壇“掌門人”在上世紀80年代承前啟后的關鍵節點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與犧牲。

“書生作吏”:生命的悖論

八位作家,在上世紀30年代都是不折不扣的書生,他們創作小說、詩歌、戲劇、文學批評等,大多曾名噪一時。巴金的《家》、夏衍的《上海屋檐下》至今仍是傳世的經典作品。后來他們參加革命,逐漸開始褪去青春的色彩,變得成熟老練,身上多了更多的色調。

作為左翼作家,新中國成立后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走上了領導崗位,在文化部、作協、社科院文學所等成為“當權者”。被時代所裹挾,不論他們愿意還是不愿意,他們走上了一條近乎相同的道路,承受了共同的榮辱沉浮。但這并非他們的初衷,因為他們原本性格不一,更多時候是出于對黨的忠誠與服從,才毅然決然地承擔了歷史的重擔。

在漫長的“作吏”生涯中,他們一方面努力履行著自身的職責,另一方面卻為無法繼續創作而苦惱不已。新中國成立后有一次周總理問起荒煤的年齡,荒煤脫口而出:年過半百一事無成。多么坦誠,卻又多么悲涼!

經歷了一系列的運動尤其是“文革”之后,他們來到了生命的末期,開始重新審視自身,真誠面對歷史。巴金寫出了《隨想錄》,夏衍創作了《懶尋舊夢錄》,周揚真誠地向過去道歉懺悔,并與夏衍、荒煤、馮牧等人極力保護電影《太陽和人》,避免歷史的悲劇再次上演?;拿簩懥恕栋⒃姮?,你在哪里?》,為演員楊麗坤的平反做出了努力。沙汀、許覺民、馮牧等人也在各自崗位上發揮著余熱,為新時期文壇發展保駕護航。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為后人留下了諸多寶貴的遺產。

然而,就他們個人而言,他們卻也是悲劇的一代。曾經滿懷著熱情奔向革命,孰料卻在革命的暴風雨中被侵蝕得遍體鱗傷,最后留給他們的是衰弱的病軀與痛苦的靈魂,甚至還有后人的誤解與苛責。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寫出了以周揚為代表的左翼文人的生命悖論。透過重重歷史迷霧,作者向我們再度詮釋了“書生作吏”這一歷久彌新的主題,寫出了這八位“掌門人”內心的痛苦與糾結,更呈現了歷史一步步走來的艱辛與曲折。

“溫度”書寫:來自“身邊人”

作者曾為文化部前副部長陳荒煤的秘書,與這些昔日文壇“掌門人”都有過交往,因此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的真實史料,書中鮮為人知的史實隨處可見,很多更是首度披露。比如周揚對自己“十七年”中所犯錯誤的概括、夏衍等人圍坐一團關于“30年代”的率真聊天、何其芳的那段少為人知的美麗故事、荒煤在長安街發出的那聲長嘆、晚年巴金與女兒李小林的沉重對談等。這些點滴細節,極大改變了我們對原有歷史的模糊認知,很多困擾我們已久的文壇謎案有了更加準確的答案。

這本書更可貴之處在于,作者并不僅僅局限于個人的記憶與現有史料里面,而是花費很大氣力循著記憶的線索多方求索,尋找佐證,力圖真實客觀還原他們的人生軌跡,嘗試走入他們的內心。因此,最終呈現的這八位人物是與既有的“定論”不一樣的。尤其是周揚、沙汀、何其芳諸篇,更是給人耳目一新的清新:周揚“文革”結束后不遺余力,努力團結眾人奮發有為、嘔心瀝血,對當代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沙汀與生俱來的“硬氣”與執拗,雎水關十年的困頓換來了一生的“收獲”,晚年失明后仍筆耕不輟,抓住寶貴的時間努力寫作,寫出了《木魚山》《紅石灘》等作品。正如書中所寫:“現在,他終于有了一生中期盼的最充裕的時間!”

這八人當中,何其芳其人尤其引人深思,何其芳近乎詩一樣的人生,何其芳到了延安,很快融入到那火熱的生活中去,并最終成為“知識分子改造的好典型”。從此,寫《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的詩人何其芳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忠誠于領袖的黨的文藝理論家。他對領袖的崇拜自延安始,終至一生不曾改變,《毛澤東之歌》是他留給世人的絕筆?!拔母铩敝斜幌路艅诟?,養豬也是兢兢業業、極其認真?!拔母铩苯Y束不久他就去世了,這讓他的一生更加充滿了問號。

書中寫出了何其芳的“柳樹的性格”,寫出了他對領袖的終其一生的崇拜與追隨,更通過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呈現了何其芳深藏于內的柔軟心緒與詩人性情。那是一個美麗的故事,故事中的何其芳的形象是久違的,是與人們印象中的何其芳反差巨大的。作者小心翼翼地寫出了這段“青春的故事”,因為這段往事是何其芳不愿讓人提及的,但這段故事中的何其芳卻恰恰才是真實的自己?!八麄円黄鹫勗?,談論寫作;一起劃船,一起散步,一起坐在公園參天的古樹旁看藍天上靜靜飄著的云朵……她說,何其芳為她寫作的第一首詩是《有一只燕子遇到了風雨》,還有《聽歌》——那兩首詩幾乎是何其芳五六十年代唯一的不為時事寫作的抒情之作?!薄队幸恢谎嘧佑龅搅孙L雨》中我們不??吹降摹皯n傷”的何其芳:

有一個人是這樣憂傷

好像誰帶走了他的希望

是什么歌聲這樣快樂

好像從天空降落到他的心上?

《聽歌》則寫出了“青春”熱烈的何其芳:

呵,它是這樣迷人

這不是音樂,這是生命!

這該不是夢中所見

而是青春的血液在奔騰!

這也正是這本書的一大特色:為讀者提供盡可能多的人物的側面,盡可能地還原歷史,讓我們最大可能地接近書中的這些人物。正如歷史是立體的,身處歷史中的人也是多面的。周揚有其“文藝沙皇”的一面,也有其痛苦無力的一面。夏衍有執拗,也有反省,寫過《一些早該忘卻而未能忘卻的往事》的固執小文,也寫過《懶尋舊夢錄》這樣的生命大書。他們并非非黑即白,他們身上有著太多謎題,有太多的不可理解,這也是作為個體的人的魅力所在。因此書中的人物都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當權者”,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充滿溫度的普通人。

秉筆直書:不虛美,不隱惡

書中的八位人物,因其舉足輕重的文壇地位,他們都與新中國文壇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有著割舍不斷的聯系。因此,他們中的有些人身上有很多的謎團待解,也頗有爭議,其中尤以周揚為甚。書中花費了很大的筆墨寫周揚這一人物,因為他是左翼文壇的“領導者”,他是新中國文壇的“文藝沙皇”,他是傷害了很多知識分子的“罪人”,他是“文革”后真誠懺悔的“覺醒者”。他是新中國文壇前三十余年風起云涌的見證者、參與者,甚至是若干重大運動的領導者。作者寫周揚,有出于“同情之理解”,也有淋漓盡致的揭露,秉筆直書,盡可能挖掘周揚堅硬外表的柔弱內核。

書中寫周揚,重點寫了四個不同的歷史階段:30年代、延安時期、1964年文化部“整風”、“文革”后。每個階段用力不一,著墨不同,對周揚的是非功過不粉飾、不避諱。30年代的周揚是鮮明真實的,夏衍記憶中的周揚是這樣的:“他愛去跳舞,跟我們一起上咖啡館,看電影。那時候,他可真是瀟灑?!边@是周揚一生中為數不多的“瀟灑”時光。后來的他開始變得越來越復雜,讓人捉摸不透,就連他身邊的人也很難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正像荒煤所言他“只談工作,從不談心”。

身處延安時期和文化部整風運動中的周揚,儼然變成了政治的化身。書中寫到延安搶救運動,周揚在大會上宣布:一定要把搶救運動搞下去,就是搞到剩我一個人也要搞下去,就是魯藝全是特務,就我一個人是共產黨員,我也能戰勝你們!1964年文化部整風,周揚為了緊跟領袖的意志,完全不顧他和夏衍、荒煤等人的情誼,甚至一直瞞著他們,以致被蒙在鼓里的夏衍氣得破口大罵。歷史漩渦中的人們,在面臨非此即彼的兩難選擇時,往往會變得更加現實。當時的周揚便是如此,他曾有過“舍夏保陳”的想法,但陳荒煤卻不答應,勇敢地與夏衍一起承擔,共渡難關。

“文革”后,周揚逐漸地意識到自身的錯誤,開始真誠地為過去的荒唐行徑懺悔。第四次文代會上,作者親眼看到了周揚真誠的淚水。新時期文壇出現紛爭時,周揚更是多次在自己家中召開老同志座談會,努力地團結各方力量;面對可能出現的政治批判,他更是自覺出面保護影片《太陽和人》,避免歷史的悲劇再次上演,可謂是用心良苦。至于后來周揚在批判中倒下,以致一病不起最終離世,則是為他的充滿爭議的一生畫上了一個蒼涼的句號。

往事如煙,書中的人物早已成為故事,他們的命運沉浮,他們的榮辱成敗,也最終留在了過去的時空。真誠地面對他們,面對他們背后的那段潮起潮落的歷史,反思并從中汲取力量,或許是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最大價值。

(作者為《新文學史料》雜志責任編輯,副編審,《潮起潮落:新中國文壇沉思錄》一書的責編。)

猜你喜歡
何其芳掌門人夏衍
多重地方經驗的接續與何其芳的成渝想象
夏衍巧改剃頭詩
何其芳:沒有官架子的正部級所長
對藝術的尊重
何其芳詩歌研究概述
夏衍的不敢
匡時“掌門人”董國強:在學術中發現商業價值
盜墓小說“掌門人”張牧野:說故事掘金千萬
不占落魄者的便宜
干校里養豬的何其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