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呂祖儉等三家詩人生卒年考

2016-05-26 13:56王嬌王可喜
江漢論壇 2016年3期

王嬌 王可喜

摘要:南宋呂祖儉、孫應求、孫應符等三位作家,或有詩、或有文傳世,然今《全宋詩》、《全宋文》、《中國文學家人辭典》等小傳其生卒年或不確,或付之闕如。據明萬歷《金華府志》、明王諱《跋呂大愚帖》及朱熹相關書信等,考定呂祖儉卒年為慶元四年(1198)。據樓鑰《承議郎孫君墓志銘》等,考知孫應求卒于光宗紹熙三年(1192)。據孫應符詩《咄咄篇》及乃父孫介詩《欣欣篇》詩序等,考知孫應符生于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

關鍵詞:南宋詩人;呂祖儉;孫應求;孫應符;生卒年考

中圖分類號:120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6)03-0072-03

南宋呂祖儉、孫應求、孫應符等三位作家,或有詩、或有文傳世,然今《全宋詩》、《全宋文》、《中國文學家大辭典》等小傳其生卒年或不確,或付之闕如?,F據相關史料考證如下:

一、呂祖儉卒年考

呂祖儉字子約,自號大愚叟,祖謙弟,浙江金華人。朱子高足。寧宗慶元元年(1195),因忤韓侂胄安置韶州,改送吉州,遇赦,移筠州高安縣,寓居大愚寺,卒于高安。嘉定初贈朝奉郎、直秘閣,嘉熙二年賜謚曰忠。事跡詳《宋史》卷四百五十五《呂祖儉傳》及明萬歷《金華府志》卷十六小傳。著有《大愚集》十一卷,已佚,今《全宋詩》錄其詩十題,《全宋文》輯其文二十九篇。

呂祖儉生年不可考,卒年實可確考,卒于慶元四年(1198)。

今所見諸本呂祖儉卒年均為慶元二年(1 196),如《全宋詩》小傳:“呂祖儉(?——一九六),字子約,自號大愚叟,金華(今屬浙江)人。祖謙弟。以父陰人官?!瓕幾趹c元元年,以忤韓倔胄,韶州安置,后送吉州,遇赦,量移高安。二年,卒?!弊淠晟鯙樵敶_。

又,《全宋文》小傳:“呂祖儉(?——一九六),字子約,號大愚,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祖謙弟。受業祖謙如諸生?!瓕幾诶^位,除太府丞。忤韓僥胄,安置韶州,改送吉州。遇赦,量移高安。慶元二年卒,謚曰忠?!弊淠甏_切。

又,《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宋代卷)小傳:“呂祖儉(?——一九六)字子約,自號大愚叟,金華(今屬浙江)人。從兄祖謙學,與朱熹為友?!瓚c元元年,以辯趙汝愚事件忤韓倔冑,安置韶州。至廬陵,將趨嶺,得旨改送吉州。在謫所,寓居大愚寺,讀書窮理,賣藥以自給。遇赦,量移高安。二年,卒?!弊淠晖瑯友灾忚?,確切無疑。

以上諸說均源自《宋史》卷四百五十五《呂祖儉傳》:“呂祖儉字子約,祖謙之弟也,受業祖謙?!瓕幾诩次?,除太府丞。時韓倔胄寢用事。正言李沐論右相趙汝愚罷之?!仓蒙刂??!鎯€至廬陵,將趨嶺,得旨改送吉州。遇赦,量移高安。二年卒,詔令歸葬?!卑?,呂祖儉安置韶州時在慶元元年四月,五月改送吉州,二年七月移高安?!端螘嫺濉ぢ毠倨呷痪拧份d:慶元元年“四月二日,宣教郎、太府寺丞呂祖儉朋比罔上,送韶州安置?!薄端问啡摹肪矶牛簯c元元年四月“丁巳(二日),太府寺丞呂祖儉上疏留趙汝愚,并論朱熹、彭龜年等不當逐,語侵韓僥胄。戊午(三日),詔呂祖儉朋比罔上,送韶州安置?!逶挛熳樱ㄋ娜眨?,呂祖儉改送吉州安置?!ǘ昶咴拢┪熳樱ㄊ蝗眨?,流入呂祖儉等量移內郡,以皇子生故也?!睋端问贰繁緜鳌岸曜洹?,知其卒于慶元二年。

今通行此說,實不確,《宋史》本傳所載有誤。呂祖儉慶元三年二月尚作有文《書東坡訪子由倡酬詩送子長弟行題其后》,篇末署名“慶元三年二月二十一日,東萊呂子約父書于大愚僧舍”?!端螘嫺濉ぢ毠倨呷份d:“慶元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責授中大夫光祿卿留正、責授寧遠軍節度副使趙汝愚、責授惠州團練副使徐誼、韶州安置呂祖儉,復官量移指揮,更不施行。以臣僚言,此四人負罪深重,不應用赦?!笨芍?,是年底,呂祖儉尚在世。

呂祖儉實卒于慶元四年(1198)。明萬歷《金華府志》卷十六“人物”:“呂祖儉,字子約,金華人。受業其兄祖謙,博通經史,信道甚篤。用父陰人官?!偃藶樘?,時韓侂胄用事。以內批罷侍講朱熹、彭龜年,引李沐為正言,劾罷丞相趙汝愚、祭酒李祥,中外側目莫敢言。祖儉抗章殿陛,直指其失,安置韶州。中書舍人鄧卵繳奏,不聽。后侂胄悟,改送吉州?!髂暧錾?,量移筠州,寓居大愚寺,自號大愚叟,越四年卒,詔令歸葬。所著有《大愚叟集》。嘉定初贈朝奉郎、直秘閣,官其一子。嘉熙二年賜謚曰‘忠?!卑?,據上引《宋史全文》,呂祖儉自慶元元年四月“安置韶州”,“改送吉州”,“移筠州”,“越四年卒”,故知其卒于慶元四年。越字多義,此用為“到”、“于”之義。

明王棉《王忠文公文集》卷十七《跋呂大愚帖》:“大愚先生呂忠公祖儉字子約,東萊先生成公母弟也。忠公受學于成公,而用其父倉部澤補官,中銓試授修職郎,即請祠祿?!鐾ㄅ信_州,人為太府寺丞。慶元初,孽韓柄國,趙丞相汝愚既貶,一時正士悉被斥逐,公因輪對上疏極論其事,坐安置韶州,改送吉州,明年移筠州,越四年,卒于筠之大愚僧舍。朝廷因薄其罪,歸葬于婺。后九年,韓氏始以迷國毒民殛死。嘉定更化,旌閔遺直,乃詔贈朝奉郎、直秘閣,官其一子。嘉熙二年賜謚曰‘忠,五年復特命其孫寶之以官,于是上距其卒之歲已四十二年矣?!贝税锨安糠炙d,與上文所引萬歷《金華府志》呂祖儉本傳一致。后部分還有兩個時間點可推敲,即“后九年”、“四十二年”。

按,韓僥胄于開禧三年(1207)十一月被誅殺?!端问贰肪砣恕秾幾诒炯o》:開禧三年十一月“乙亥,禮部侍郎史彌遠等以密旨命權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誅韓僥胄于玉津園。以錢象祖兼知樞密院事,李壁兼同知樞密院事。以誅韓侂胄詔天下”。十二月“丙寅,贈呂祖儉朝奉郎、直秘閣,官其子一人。丁卯,詔改明年為嘉定元年”??梢?,跋文所載與《寧宗本紀》完全吻合。據此,自開禧三年前推九年,知呂祖儉卒于慶元四年。又按,據嘉熙五年(1241)“距其卒之歲已四十二年”,前推四十二年,亦卒于慶元四年。

朱熹《晦庵集》卷三十八《答李季章》云:“熹今歲益衰,足弱不能自隨,兩脅氣痛,攻注下體,結聚成塊,皆前所未有,精神筋力大非前日之比。加以親舊凋零,如蔡季通、呂子約皆死貶所,令人痛心?!涿髂昶呤?,已草告老之章?!卑?,蔡元定字季通,建州建陽人。朱熹生于建炎四年(1130),此年69歲,則書信寫于慶元四年(1198),此時朱熹慨嘆“蔡季通、呂子約皆死貶所”,亦知祖儉卒于慶元四年。

又,朱熹《晦庵續集》卷一《答黃直卿書》:“子約之亡傷痛未定,而季通八月九日又已物故。朋友間豈復有此人?尤足為痛哭也?!卑?,黃榦字直卿,福州閩縣人。據此知,在呂祖儉去世不久,“傷痛未定”,蔡元定又去世,朱門連失兩將,朱熹痛心不已。據明蔡有鵑輯《蔡氏九儒書》卷二《西山公集》附錄,劉燴所撰《西山先生蔡公墓志銘》,蔡元定于慶元四年八月九日去世。墓志云:“一日,謂其子沈曰:‘合謝客,且安靜還造化舊物。凡九日,命移寢正室,有二聲若石墜牖間,頃之而逝,享年六十有四,慶元四年八月九日也。十一月六日始克葬于建陽縣崇泰里翠嵐之源?!庇謸瑫戒?、蔡元定門生丘崈(字子陵)所撰《敘西山先生行實紀略》:“竊隨至舂陵,居二年,辭歸省侍,先生曰:‘少待,九嶷可登,以觀濂溪之遺風、帝舜之陵墓,非徒游觀而已。緩步徐行,往返數日,余居一日,先生具酒,令舂陵朋友坐,杯酒流行,曰:‘此會是與諸友別耳。在坐皆驚愕。令崈市木合棺成,先生臥其中,命匠斯小,曰:‘恐路遠難致。又數日,作書別晦庵及遺囑付仲默,且云:‘凡爾諸友有疑處,合問者早問。幾日后,不復語言矣,密與舂陵諸友皆感泣。先生曰:‘大丈夫莫作兒女相得失,榮辱屈伸往來,天之命也,何以泣為!閱三日,有星若大石墜牖門,聲震鄰里,衣冠端坐而逝,時慶元四年八月九日卯初刻也。是日,天地昏暗,風雨大作,舂陵從游諸友哀慟,如喪所親?!币嘀淘ㄗ溆趹c元四年八月九日。依朱熹書信中語氣看,呂祖儉去世時間約在七月。

又,彭龜年《止堂集》卷十五有《祭寺丞呂子約文》,原文編年戊午(1198)九月。

綜上所考,呂祖儉卒于慶元四年無疑。

二、孫應求卒年考

孫應求,字伯起,紹興余姚(今屬浙江)人。鄉貢進士。孫介長子,詩人孫應時長兄。能詩,以文學知名,今《全宋詩》錄存其詩十一首。然其生卒年一向無考,今《全宋詩》及《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宋代卷)小傳皆付之闕如。其生年不可考,卒年實可考。

樓鑰為乃父孫介所作《承議郎孫君墓志銘》:淳熙“十五年(1188)正月二十八日甲子卒于泰州海陵縣丞官舍,享年七十有五。后應時升朝,累贈承議郎?!樱洪L曰應求,后君四年卒。次日應符,次即應時也?!睋昂缶哪曜洹?,知孫應求卒于光宗紹熙三年(1192)。

又,孫應時《上晦翁朱先生書》其七:“某曩者受辟之后,卒然改計,辭親獨游,甚不自得,又聞伯兄之訃,便力謁歸?!卑?,孫應時被蜀帥丘密(字宗卿)辟人制幕在紹熙三年五月端午日,月底自臨安起程?!杜c丘機宜書》:“某上覆機宜尊兄:初九日人回,領端午日書,且拜侍郎所賜手札?!跤詺w余姚,恐遲留不敢,度二十七八間可去此,六月半后可抵京口?!贝文甏杭凑埱髺|歸?!洞饏嗡仑菲淙骸白源簛碓略抡f歸,以故闊不上記?!褦M初夏東歸,而丘丈堅委一至益昌見總卿,因到武興,略觀邊頭人情?!镲L峽水可下,決不復遲留也?!卑?,呂寺丞即呂祖儉。據此,其“聞伯兄之訃”當在紹熙三年人蜀之后的秋冬之時。

又,孫應時《答呂寺丞書》其二:“某蹭蹬遠游,固不可悔,顧丈夫亦欲一覽萬里,少快耳目耳。安知別家不三月,伯氏忽焉早世,使老母哭長子,而重念某之在行,無以為懷?;厥装自?,耿耿可知。本只俟水生謁歸,主人以到此日淺,人情未洽,苦相挽駐,期稍有惠于蜀,須秋潦退乃行?!睋舜_知,應時人蜀“別家不三月,伯氏忽焉早世”,其時為紹熙三年八月。

三、孫應符生年考

孫應符,字仲潛,紹興余姚(今屬浙江)人。孫介次子,詩人孫應時仲兄。亦能詩,今《全宋詩》亦錄詩十一首。其生卒年同樣一向無考,今《全宋詩》及《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宋代卷)小傳皆付之闕如。其卒年不可考,生年實可考。

應符有詩《應符讀韓文公齪齪詩考其歲月乃三十二歲所作今應符生亦三十二年矣深有愧焉因借其韻為咄咄篇以自警》,據此詩題,該詩系其三十二歲時所作。父子同時有詩唱和,兄應求有《檄瞄篇》,父孫介有《欣欣篇》,其詩序云:“予生三子,自昔嚴訓,幼者方效一官,長仲分寓他館。然其所學,近皆日進,心以為喜。而仲男感概異懷,乃用韓文公《齪齪》韻為《咄咄篇》以自警。故自作《欣欣篇》以次之,所謂美不忘箴也?!睋诵蛑?,詩當作于“幼者”孫應時“方效一官”之時。據楊簡《孫燭湖先生壙志》,孫應時“淳熙乙未登進士第”,淳熙乙未即淳熙二年(1175),自淳熙二年逆推三十二年,知孫應符生于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

(責任編輯 劉保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