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口海域春季和夏季須子網漁獲物組成分析

2016-05-28 08:56高慧良黃六一任一平徐賓鐸唐衍力劉長東
漁業現代化 2016年2期
關鍵詞:生物多樣性

高慧良, 黃六一, 李 龍, 任一平, 徐賓鐸, 唐衍力, 劉長東, 程 暉

(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3)

?

黃河口海域春季和夏季須子網漁獲物組成分析

高慧良, 黃六一, 李龍, 任一平, 徐賓鐸, 唐衍力, 劉長東, 程暉

(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山東 青島 266003)

摘要:須子網是黃河口海區應用較廣的陷阱類網具之一。為養護和管理黃河口海區漁業資源,對該海域春季和夏季須子網漁獲物組成進行分析。2013年5月和2014年8月對東營黃河口海區進行了3次導陷插網網具須子網的漁獲物調查,采用相對重要性指數(IRI)、種類豐富度指數和Sorensen 相似性系數Ss對調查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春季和夏季須子網捕獲漁獲物共計45種;春季和夏季漁獲物優勢種(IRI>1 000)分別為7種和9種,共同優勢種為2種;春季和夏季漁獲種類的Sorensen相似性系數Ss為0.39,該海域春季和夏季的漁獲物豐富度指數(R)、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H)、均勻度指數(J) 分別為15.81和2.91、0.51和11.26、2.17 和0.43;春季和夏季平均每網漁獲量和尾數分別為55.04 kg和8 766尾、50.56 kg和3 390尾。調查結果表明,春季生物群落優勢度較夏季優勢高,使用須子網,其漁獲物組成混雜、漁獲幼體組成比例較高,長此以往不利于資源的繁殖保護,對黃河口漁業資源破壞較為嚴重。調研結果可為我國黃河口海區漁具管理以及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管理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須子網;漁獲物組成;生物多樣性;黃河口海域

黃河口海域位于渤海與萊州灣交匯處,是我國三大河口入海區之一,也是海洋生物主要的產卵場、索餌場和洄游場。黃河口海域應用較廣的須子網屬于陷阱類漁具中的倒陷插網,主捕口蝦蛄、小型魚類,兼捕蟹類和其它蝦類等。須子網常在潮間帶的淺灘作業,作業水深較淺,一般為1~5 m,具有作業周期短、造價低廉、所需勞動力少、漁獲產量比較穩定等優點,適合以家庭為單位的作業習慣。當地漁民每年大多冬季起網休漁,來年“驚蟄”之后開捕直至“小雪”,每年漁獲也以春季和夏季最為豐富。但近些年,伴隨著黃河中上游污染源的排入以及黃河口海域持續過度捕撈等因素[1],黃河口海域的漁業資源面臨著進一步衰退的壓力。

張旭等[2]于2007年5月在黃河口海域通過弓子網和小型單船底拖網進行的漁業資源調查顯示,這兩種網具存在選擇性差和對幼體生物傷害嚴重的問題。朱鑫華等[3]在2001年對黃河口海域漁業資源展開的一系列調查顯示,該海域蝦蟹類和低值小型魚類所占比重上升。目前關于黃河口海區陷阱類網具漁獲組成分析報道較少。本文根據東營黃河口海區2013年5月和2014年8月春季和夏季陷阱類網具的相關調查資料, 比較了漁獲物組成,分析了黃河口海域春季和夏季漁業資源的種類組成及群落結構以及主要經濟物保護品種可捕撈比例等,調研結果可為黃河口海區漁具管理以及漁業資源的管理提供科學參考。

1材料和方法

1.1調查方法

根據黃河口海域須子網的捕撈汛期,分別在春季汛期(2013年5月11日和5月17日)和夏季汛期(2014年8月29日)各進行了2次和1次調查。站位選擇在東營黃河口海域(37°27’45” N,118°57’16” E)附近。須子網每網次作業時間約為24 h,每次漁獲物取樣依據《海洋調查規范》[4],樣本裝入有編號含冰塊的塑料泡沫箱中,帶回實驗室對漁獲組成進行生物統計分析。每次取樣,調查人員隨漁民一起出海起網,保證了漁獲物數據的準確性。須子網主尺度為228 m×1.78 m。網囊(網目為17 mm)及作業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須子網網囊結構(上)及作業示意圖(下)Fig.1 The drawing and the operation schematic diagram of Xuzi net

1.2分析方法

生態學上,對群落的結構和群落環境的形成有明顯控制作用的物種稱為優勢種。本文采用 Pinkas 的相對重要性指數(IRI)來研究魚類群落優勢種的成分[5]。

IRI=(N+W)F

(1)

式中:N—某一種類的尾數占總尾數的百分比,%;W—某一種類的重量占總重量的百分比,%;F—某一種類出現的站位數占調查總站位數的百分比,%。以IRI值為基礎,IRI>100為重要種,而IRI>1 000為優勢種[6]。

另外還采用Sorensen相似性系數(Ss)[7]、Margalef的種類豐富度指數(R)[8]、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H)[9]、Pielou均勻性指數(J)[10]等物種水平多樣性指數對本次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該指數反映物種數量分布的均勻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物群落的穩定性[11]。

試驗時夏季采樣次數比春季少1次。為了便于統計分析和對比,通過對春季和夏季各采樣次數設置不同的數值系數(即加權處理),使采樣次數呈現希望的相對重要性程度。本次試驗基本加權處理:設計加權=春季(秋季)采樣次數期望比例/春季(秋季)采樣的實際比例[12]。試驗數據采用MS-Excel處理。

2結果

2.1春夏季漁獲的生物結構

黃河口海域春季和夏季3次調查漁獲種類共計45種,其中魚類19種,甲殼類20種,頭足類1種,螺類4種,雙殼類1種,占比分別為42.2%、44.5%、2.2%、8.9%和2.2%。春季漁獲物種類總計38種,中上層和底層、近底層魚類分別為5種和13種,甲殼類15種,螺類4種,雙殼類1種;夏季漁獲種類共計25種,中上層和底層、近底層魚類分別為7種和9種,甲殼類8種,頭足類1種(圖2)。

圖2 春季和夏季東營黃河口須子網漁獲物結構Fig.2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catches in spring and summer

黃河口海域春季漁獲物調查中,平均每網次漁獲物量和尾數為55.04 kg和8 766尾,平均每小時每網漁獲物量和尾數為2.29 kg和366尾;夏季漁獲物量略有下降,每網次漁獲物量平均為50.56 kg和3 390尾,平均每小時每網漁獲物量和尾數為2.11 kg和142尾。春季和夏季兩季的漁獲物中,魚類和甲殼類在重量和數量上都有明顯優勢,除螺類比例有小幅變化外,頭足類和雙殼類在質量和數量上的變化不顯著(表1)。

2.2幾種主要漁獲物種類的長度

春季和夏季的漁獲物組成中,幾種主要漁獲物種類測量體長見表2。

表1 春季和夏季主要漁獲物種類特征值

注:Wi表示平均個體重量,g;Wp表示平均每網每小時漁獲量,g/h;Np表示平均每網每小時漁獲尾數,ind/h。

表2 春季和夏季主要漁獲物種類長度分布

2.3漁獲物種類的多樣性

在春季和夏季漁獲物種類中,Sorensen相似性系數Ss為0.39。由此分析,春季和夏季漁獲物種類相似程度較低。進一步統計分析,春季和夏季的漁獲物豐富度指數(R)、多樣性指數(H)、均勻度指數(J) 分別為15.81、2.91、0.51 和11.26、2.17、0.63??梢缘贸?,春季漁獲物物種豐富度及多樣性要高于夏季。圖3和圖4分別是根據春季和夏季漁獲物重量和數量所做逐級累加的優勢度曲線[12],可以看出,春季和夏季尾數優勢度曲線和質量優勢度曲線的總體變化呈平緩趨勢;春季質量和尾數優勢度曲線在夏季優勢度曲線上方,這說明春季漁獲物重量和尾數優勢度較夏季更為明顯。

圖3 春夏季尾數優勢度Fig.3 K-dominance curves of the number of organisms caught in spring and summer

圖4 春夏季質量優勢度曲線Fig.4 K-dominance curves of biomass in spring and summer

2.4春季和夏季漁獲物優勢種

調查發現,魚類和甲殼類在尾數或重量中所占的比例都高達93%以上。根據相對重要性指數(表1),春季和夏季漁獲物的優勢種(IRI>1 000)分別為7種和9種;共同優勢種為2種,分別為大口蝦虎魚和口蝦蛄。春季和夏季優勢種漁獲物種類分別占總漁獲物量的56.4%和82.2%。從共同優勢種的體長和體質量分布百分比來看(圖5),無論春季和夏季,口蝦蛄和大口蝦虎魚的絕大部分個體均較小,口蝦蛄體長多在160 mm以內,體質量多在40 g以內,而大口蝦虎魚體質量多在30 g以內。

圖5 大口蝦虎魚、口蝦蛄體長和體質量分布百分比Fig.5 The length and weight percent distribution of Chasmichthys gulosus and Oratosquilla oratoria

3討論

3.1須子網作業對黃河口漁業資源的影響

表1、表2顯示,主要漁獲物種類無論是優勢種還是一般種,普遍存在平均體重較輕,且多為未到達性成熟的幼魚。以梭魚為例,參照相關研究資料[13],所調查春、夏季梭魚幼魚比例幾乎達到100%。其它漁業資源破壞也相當嚴重。如春季漁獲物組成中的中華安樂蝦,其尾數占總漁獲物尾數的10.27%,而其質量只占1.52%;春季漁獲物組成中的大口蝦虎魚,其質量占總漁獲物質量的10.23%,而尾數只占2.81%;夏季漁獲物中,多鱗鱚的尾數占總漁獲物尾數的19.12%,而其質量只占3.20%。另外,漁獲物中的六絲蝦虎魚體長為51~76 mm,大口蝦虎魚體長為76~234 mm,多鱗鱚體長為52~90 mm,這些優勢種魚類大多未達到第一性成熟體長標準[14],幼魚比例較高,說明其資源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分析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須子網作業時,網囊網目小,漁具選擇性差。長此以往,使用諸如須子網等小網目漁具作業,勢必造成黃河口海區魚類小型化、性成熟早等種群衰退現象。調查發現,大量的幼魚因其經濟價值相對較低,大多作為飼料原料出售或投喂雞鴨等,這也造成了近海經濟漁業資源的嚴重浪費。需要說明的是,此次夏季調查中的日本鳀,因其離水后易腐爛,可用于統計完整個體數量相對較少,只進行了總重稱量。但僅依據其質量,重要性指數IRI已經高達977.2??梢?,日本鳀的實際優勢度比此次數據顯示的結果明顯要高。參照近些年黃渤海生物資源調查資料及國內黃渤海漁獲物優勢種的變化[14],本文研究結果與程濟生[15]研究的黃渤海水域魚類群落的常年優勢種僅鳀一種、且優勢度非常顯著這一結論基本一致。

3.2黃河口海域須子網漁具漁法的特點

須子網捕魚方法是將網具定置在近岸水域中,通過誘導、分區、阻斷并攔截捕撈漁獲物,使其陷入而被捕獲。須子網作業時允許漁獲物進入,但要想返逃卻非常困難。須子網漁具因其捕撈產量穩定、所需勞動力少、相對成本低等特點已成為黃渤海區近海漁業中的一項重要作業方式。20世紀90年代,黃河口及其鄰近海域是一個高生產力的底棲生態系統,平均生物量僅次于北黃海,高于我國大部分海域;但近些年黃河口海域地方性小型網具泛濫,網具規格不統一,補充群體被大量捕獲,嚴重影響了漁業生物的繁衍生息[16]。

此次調查海域幾種主要經濟漁獲物的法定最低可捕撈標準參照了2004年農業部發布的《渤海生物資源養護規定》。其中,花鱸最小可捕體長≥400 mm,日本蟳頭胸甲長≥50 mm,口蝦蛄體長≥110 mm,梭魚體長≥400 mm。根據表1和表2,主要經濟漁獲物中的口蝦蛄可捕率最高,但也只有43%,其中49%的個體更是小于80 mm的初次性成熟體長[16]。本次調查的主捕經濟品種梭魚的體長為62~315 mm,實際可捕比例僅為3.3%,近乎到了禁捕的狀態。每年的4月底到6月初正是梭魚的繁殖季節,而此時亦是黃河口須子網捕獲量較高的春汛期,這顯然對梭魚資源破壞極其嚴重。此外,春夏季主要經濟種類日本蟳的平均可捕率為35%,而春夏季采樣中的花鱸則全部不符合《渤海生物資源養護規定》的可捕標準,可捕率為0%。本次調查未發現一種春夏季主要漁獲物種類的可捕率達到50%以上,也說明須子網作業對黃河口海域漁業資源影響較為嚴重。

由于須子網在黃河口海域較為常見且選擇性差,長期使用將對黃河口海域漁業資源帶來不利影響。一方面須子網這類小網目陷阱類網具給近海漁業資源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卻承載著一方傳統漁民的生計。所以兼顧漁業資源保護和漁民生計,設計一種能捕大放小、副漁獲物量低、選擇性較好的網具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4結論

須子網作為黃河口海域主要的陷阱類網具,一般需要布設在較淺的水層中,相比于拖網等主動型網具,須子網這類被動型網具具有投資較小、所需能耗較低等優勢。須子網一般布設于魚蝦的洄游通道上,魚類進入網囊后往往很難逃逸。本次須子網春季和夏季漁獲物組成分析的調查結果表明,春季生物群落的優勢度較夏季的高,須子網漁具具有選擇性差、漁獲物組成混雜、捕撈漁獲物幼體比例較高的作業特點。長此以往,須子網作業不利于資源的繁殖保護,對黃河口漁業資源的破壞程度較為嚴重。

致謝:東營市海洋與漁業局對本次調查給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衷心感謝。

參考文獻

[1]張旭,張秀梅,高天翔,等.黃河口海域弓子網漁獲物組成及其季節變化[J].漁業科學進展, 2009,30(6):118-124.

[2]張旭,張秀梅,高天翔.春季黃河口海域2種網具漁獲物組成的比較分析[J]. 南方水產, 2010,6(1):59-67.

[3]朱鑫華,繆鋒,劉棟,等.黃河口及鄰近海域魚類群落時空格局與優勢種特征研究[J]. 海洋科學集刊, 2001,43:141-511.

[4]國家海洋局. 《海洋調查規范》系列國家標準[J]. 中國標準化, 2011,5:22-23.

[5]任一平,徐賓鐸,葉振江,等.青島近海春、秋季漁業資源群落結構特征的初步研究[J].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 2005,35(5):792-798.

[6]李靈智,王磊,黃洪亮,等.夏季黃海南部沿海表層流刺網漁獲物組成分析[J].海洋科學,2009,33(3):36-40.

[7]肖方森.閩南-臺灣淺灘漁場單拖作業漁獲物組成分析[J].福建水產, 2007, 9(3):30-34.

[8]張鵬,楊吝,張旭豐,等.南海區金線魚刺網網目選擇性[J].中國水產科學, 2010, 17(5):1085-1093.

[9]張健, 孫滿昌,葉旭昌,等.分隔網片對桁拖網魚類漁獲的分隔效率[J].大連水產學院學報, 2008, 23(5):340-347.

[10]沈公銘,葛長字,梁振林.壇子網漁獲物的組成分析[J].海洋湖沼通報,2003,63(8):63-70.

[11]鄧景耀, 金顯仕.萊州灣及黃河口海域漁業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研究[J].動物學研究, 2000, 21(1):76-82.

[12]CHARLES J,KREBS. Ecological Methodology [M].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89:294-305.

[13]耿緒云,李相普,馬維林,等. 渤海梭魚的年齡與生長關系[J].天津水產, 2001,4:30-32.

[14]張志南,圖立紅,于子山. 黃河口及其鄰近海域大型底棲動物的初步研究[J]. 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1990,20(2):45-52.

[15]程濟生.黃渤海近岸水域生態環境與生物群落[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社,2004:140-145.

[16]張旭.黃河口海域漁業資源調查及現狀評價的初步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9,1-78.

Analysis on the catch composition of XuZi net at Yellow River estuary in spring and summer

GAO Huiliang, HUANG Liuyi, LI Long, REN Yiping, TANG Yanli, LIU Changdong, CHENG Hui

(FisheriesCollege,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266003,China)

Abstract:XuZi net is one kind of the trap nets that are widely used in Yellow River estuary area. For the better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Yellow River estuary area, the species compositions of catches with XuZi nets in spring and summer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ree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catch composition of Yellow River estuary with XuZi nets in May 2013 and August 2014, indices of Sorensen similarity (Ss), species richness (R), Shannon2-Wiener diversity (H), evenness (J) and 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 (IRI)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ltogether 45 species in the catches of spring and summer; the numbers of dominant species (IRI>1 000) in spring and summer were respectively 7 and 9, with 2 species in common; the Sorensen similarity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catch compositions of spring and summer was 0.39; the indices of R, H and J of the catches were respectively 15.81, 2.91, and 0.51 in spring and 11.26, 2.17, and 0.43 in summer; and the average catch biomass and catch weight were 8 766 ind/net and 55.04 kg/net in spring, and 3 390 ind/net and 50.56 kg/net in summ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diversity level in spring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ummer, and in spring, the catch composition of XuZi net was complex and with a high percentage of young individuals, which would exert adverse effects on fishery resources protection in the long run. The data provided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fishing gear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fishery development in Yellow River estuary area.

Key words:XuZi net; composition of catches; biodiversity; Yellow River estuary

中圖分類號:S9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9580(2016)02-062-06

DOI:10.3969/j.issn.1007-9580.2016.02.012

作者簡介:高慧良(1988—),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漁具選擇性研究。E-mail:2008gaohuiliang@163.com通信作者:黃六一(1970—),男,教授,研究方向:漁具漁法及漁業工程。E-mail:huangly@ouc.edu.cn

基金項目: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黃河口水域增殖容量評估和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及生態友好型漁業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201303050-2)”;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漁場捕撈技術與漁具研究與示范(201203018) ”

收稿日期:2015-12-03修回日期:2016-03-14

猜你喜歡
生物多樣性
關于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的探討
利用生物多樣性防治園林植物病害的可行性分析
青海省黃河上游羊曲段水生生物調查研究
云南林下經濟模式中生態安全問題探析
博斯騰湖湖區植物多樣性特征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