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牧區小學漢語文教學管見

2016-05-30 18:06扎西
小說月刊·下半月 2016年7期
關鍵詞:農牧區漢語習慣

扎西

我區農牧區小學生的漢語文水平遠不如城鎮同齡小學生,出現這種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農村小學生用漢語相互交流的機會比較少,不少學生除了在課堂上接觸漢語課本以外幾乎沒有使用漢語的環境。因此,教師們要因材施教,講究教學方式方法,讓他們更快、更準確地學習漢語文。

很多農牧區學生,發現漢語水平與其他同學相差甚大。在我區很多農牧區小學漢語的教學方法比較“死”,課堂上只教學生讀生字生詞,不把字、詞放在課文語境中去理解,學生不會分析課文、理解課文,在閱讀水平方面一直停滯不前。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很多學生學習漢語文處于一種被動狀態。筆者認為,要切實提高我區農牧區小學學生學習漢語的效率,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開展豐富多彩的漢語言情境活動

把學校生活視為語言材料,布置語言環境,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慢慢形成語感。比如在學校開展“漢語角”之類的語言情境活動,定期開展漢語演講比賽等,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多讓學生講漢語,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鼓勵和支持學生講漢語,樹立學生講漢語、學習漢語文的習慣。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能使學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緒中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

二、以鼓勵表揚為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作為一名農牧區教師,教學方法一定要靈活,要切合我區農牧區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師要多肯定學生的進步,在課堂上學生出現回答問題錯誤時,教師不應該批評得過于嚴厲,而是在糾正其錯誤同時鼓勵敢于回答問題的精神,加強學生學習的決心和信心,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三、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列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知識與能力的形成,以及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都具有極其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離不開教師的督促與言傳身教。作為我區農牧區小學的漢語教師,應該多讓學生盡量用漢語來寫日記、周記,或者在課堂上開展一些趣味活動,讓學生用漢語編一些小故事、讓學生課前預習功課。同時,要讓學生認識學習漢語文的重要性,也讓學生明白養成良好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反復操練。

我區農牧區小學漢語文教學要采取科學的、靈活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設法對學生盡可能多地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當學生驚喜地發現自己可以明白一些漢語對話或新聞,能開口和別人用漢語交談、能用漢語寫日記時,便會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讓他們堅持學習漢語。

猜你喜歡
農牧區漢語習慣
學漢語
上課好習慣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當你不喜歡,你就不習慣
你總要習慣一個人
西藏農牧區戶用沼氣發展的思考
好習慣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農牧區中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要對癥下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