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歸屬感的心理維度及培養

2016-05-30 00:06謝紅霞
小說月刊·下半月 2016年7期
關鍵詞:歸屬感班集體小朋友

謝紅霞

何為歸屬感?馮曉霞教授指出:所謂的“歸屬感”,是指個體認同所在的群體(團體)并感覺自己也被群體認可和接納而產生的一種隸屬于這個群體、與這個群體休戚相關的感覺。莫源秋老師認為:幼兒的歸屬需要,是指幼兒對同伴、教師及所在班集體的需要,以及幼兒希望自己被同伴、被教師認同和接納的一種心理需要。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從小沒有歸屬體驗的兒童,長大以后往往會出現許多社會心理問題,比如不會與別人交往、沒有朋友、不被別人愛、也不會愛別人。

探究幼兒歸屬感的心理維度,需要教師從事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F擬從安全感、價值感、規則意識和集體意識四個方面來闡述。

一、安全感

要求教師為幼兒營造溫馨的班級氛圍,讓他們在這樣的班級環境中感受到被關愛、被尊重,輕松、自主、愉悅、有發展。首先,教師要無條件地接納每個幼兒,特別是那些看起來不漂亮、愛調皮搗蛋的孩子。教師的接納,不僅會溫暖每個幼兒的心靈,而且會給幼兒在接納別人方面以良好的示范。其次,要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之處,要尊重和接納他人。幼兒一旦有了接納意識也就有了平等的意識,也就能夠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人。所以,在幼兒面前,教師應多強調每個幼兒的特點,而不是強調他們身上的優點或缺點,更不要進行所謂優劣的評比,以便他們能夠以更加寬容的態度互相接納。

二、價值感

教師要為幼兒創設充分參與班級活動的機會,鼓勵幼兒為校園、班級、同伴及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班級中的作用,體驗到自己的價值。教師要讓幼兒感覺到自己在班集體中是被需要的,自己能為大家做貢獻,是班集體建設的主人,而不是旁觀者或看客。因此,無論是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節目表演活動中,還是在班級環境的創設中,教師都應該讓每個幼兒以不同形式參與。例如,安排幼兒輪流當值日生、值日班長,等等。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會慢慢地在值日生工作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有了很強的班級歸屬感,開始真正把自己當成是班級的小主人,知道值日的時候要準時“到崗”,不遲到;知道要有責任感,為班級做事要認真、要做好;知道了自己的重要性,知道每個小朋友對班級都是有價值的;知道自己就是家庭中的一員,大家要團結在一起才能夠做好每一件事。當然,在輪換工作前,教師還要對即將“上崗”的幼兒進行適當的培訓,讓其掌握操作要領,使其從為大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獲得樂趣和信心。

三、規則意識

教師要幫助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及各種活動中理解規則的意義,學會共同制定規則、遵守規則,從而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產生歸屬感?!坝诩毼⑻幰娋瘛?。實踐表明,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些細節,更能體現教師對幼兒的關愛之情,也更有利于滿足幼兒的歸屬需要。

每天早晨熱情地接待幼兒。教師每天早晨迎接幼兒的時候,情緒要飽滿、態度要熱情,營造積極愉快的情緒氛圍。對不同年齡的幼兒,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接待方法。例如,小班幼兒年齡小,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早晨來園的時候,他們很可能會有焦慮情緒,教師可以抱抱他們,或者叫他們的乳名,這樣很快就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信任感;中班幼兒對幼兒園環境和一日生活常規比較熟悉了,對父母的依戀也逐漸減少,接待他們時,可以親切地和他們拉拉手,對他們說一些激勵或贊美的話,這樣,幼兒的快樂情緒馬上就會被調動起來;大班幼兒已經習慣上幼兒園,也基本擺脫對父母的依戀,教師可以以朋友的身份接待他們來園,師生間相互問好后,可以擊掌或拍拍肩。

提供特殊的幫助。每個班級都會有那么幾個幼兒,他們或因為個性原因,或因為環境適應不良,無法對班集體產生一種歸屬感。對于這些幼兒,教師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幫助他們盡快融入到班集體生活之中。比如教師要為那些被動寡言、內向靦腆的幼兒提供發揮作用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可以為班集體服務的;要多給剛“插班”來的幼兒以關心和愛護,引導班里其他小朋友主動和他一起游戲,一起活動;對于那些調皮搗蛋想引起教師關注的幼兒,教師要以合適方式及時轉移、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

除了平時要多關心這些幼兒外,教師還要學會抓住契機培養他們的班集體歸屬感。比如,當他們生病不能來園的時候,教師要組織小朋友通過各種形式(如打電話、送小禮物)表達對他們的關心和慰問。這樣,他們更能體會到班集體的溫暖。

四、集體意識

教師要支持幼兒參與到班級的各項活動中,通過參加活動,感受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從而萌發集體意識,找到歸屬感。還要在家長會或其他場合引導家長發揮好他們的作用。

首先,要求家長經常向孩子轉達教師和班里其他小朋友對他的喜歡和關心。比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老師如何關心他,小朋友如何喜歡他等。培養幼兒的歸屬感,尤其是在孩子因故(如生病住院、放假)不能上幼兒園時,家長更要設法讓孩子了解到老師和同伴對他的思念,從而讓他時刻體會到集體的溫暖,進而對班集體產生歸屬感。

其次,家長要注意喚起孩子在園的積極體驗。每天孩子回家后,家長可以問問他:今天幼兒園里有什么快樂的事發生?你和哪個小朋友玩了什么有趣的游戲?你和老師說了些什么?老師給了你什么幫助?……家長經常這樣問,既有利于讓孩子感覺到幼兒園生活的樂趣,又有利于引導孩子逐漸學會發現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對他的“好”,進而更加向往幼兒園的生活。

歸屬感對于人的社會性甚至人的個性的發展至關重要。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中,將“歸屬與愛的需要”建立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兩類最基本的需要之上,列為人的重要的心理需要??梢?,當我們把決定權交給孩子,并且誠心支持幼兒成為班級的主人,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就會源源不斷地被激發出來,他們完全能夠自主思考、自主選擇并且自主決定。而且,經驗告訴我們,要做到這一點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相信孩子。任何時候都和孩子協商,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耐心觀察孩子,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就能幫助他們成為班級的主人,就能真正從內在建立起他們對班級、對幼兒園的歸屬感。

猜你喜歡
歸屬感班集體小朋友
從我們的班集體說起
價值感與歸屬感
我愛我的班集體
蔣佩琪 在大陸打拼更有歸屬感
總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漲,城鎮歸屬感較穩定——這代農民工,就是不一樣
找茬兒
海邊玩一夏
用“愛心”創建和諧班集體
Let’s DIY Poster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