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方法

2016-05-30 22:39李艷龍
小說月刊·下半月 2016年7期
關鍵詞:閱讀課文范文習慣

李艷龍

語文既是一門情感學科,又是一門德育學科。要想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除了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外,閱讀教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然而,在實際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有待于教師去點拔、去開發、去引導。待到一石激起千層浪之時,學生的閱讀習慣便會養成,閱讀能力的培養便水到渠成。二者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一、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

1.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對剛入中學的學生,教師不應急于求成,第一堂課就急于將世界名著推薦給學生,這樣會嚇住學生。應當讓學生循序漸進,逐漸滲透??梢岳秒娊淌侄?,把遠離學生生活的情景遷移到課堂上來,把學生帶入到特定的社會時空,使學生入境動情。比如播放《三國演義》片斷,自然而然地就把學生帶入到三國鼎立的時期,去領略中國古典文學的博大精深。這樣學生就會產生閱讀興趣,進而有助于閱讀習慣的養成。

2.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針對學生閱讀能力參差不齊的狀況,在教學中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數,要了解學生、熟悉教材,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勤于督促檢查,并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例如,可讓學生介紹自己看過的書,并讓他們復述精彩片斷。聽到喝彩聲,復述者會樂此不疲,會更加努力地閱讀名著。而對于懶于閱讀的學生,教師在課前把任務布置好,幫助他們做好準備。又如讓學生寫出文章的內容、基礎知識、精彩句段、名人名言,等等。只要學生能在課堂上說出一條,教師就要加以肯定。這樣會使學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績。有了成就感,學生就會逐漸消除畏難情緒。這樣就會促使學生變消極為主動,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

3.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方法多樣化

教師應精心設計,把每一節都導演成喜聞樂見的形式,給學生創造閱讀環境。如可以把課文編成短劇,由學生分組表演;也可以讓學生互相推薦名家名篇;還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前演講時間朗讀自己的讀書心得。只有教學方法多樣化,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

二、閱讀能力的培養

1.通過閱讀課文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首先,要求學生理清段落層次,編寫閱讀提綱。其次,抓好預習。加強對學生的預習指導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一環。因為閱讀課文,課時有限,教師不可能講得過深、過細,主要是從段落的中心句、層次入手,擇其要點進行點拔、引導。因此,學生如果沒有事先預習,沒有掌握文章脈絡,領會課文大意,教師講課時,就會感到茫然。所以閱讀課文,認真抓好預習尤為重要。最后,要指導學生精讀,邊讀邊評注。評注的優點集中在易于實現學生學會精讀,促進學生積極思維,而且使學生有思有序,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通過科學訓練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首先需要閱讀操作訓練,教育心理學認為:閱讀是一種包含動作技能因素的心智技能,它借助于內部言語在頭腦中默默地進行認識活動。既然是“技能”,就必須進行實踐操作,而練習正是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學生形成閱讀技巧,具備閱讀能力,就必須自己動手、動口、動腦進行練習。那種教師分析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閱讀方式,已遠遠達不到培養閱讀能力的目的。筆者認為,確立閱讀能力是練出來的,而不是老師“講”出來的。其次,以知識為指導,對學生進行科學訓練。語文教學要想科學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用相關知識作指導,按能力構成因素與形成過程訓練,這與自發磨練有著本質上的差異。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能力,一篇范文教學只是培養能力的手段。教師應先傳授相關知識,教給正確方法,并做出必要的示范,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從而逐步獲得閱讀能力。最后,范文教學要為提高閱讀能力服務。傳統語文教學被范文的綜合性所束縛,每教一篇文章都是從形式到內容,字、詞、句、篇面面俱到。而如今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范文只是人微言輕的練習材料。通過范文的某一方面進行某一項閱讀練習,以培養閱讀的技能技巧。這樣做,范文的示范性更強了,對范文的理解也逐漸深入了。表面看,范文教學似乎減弱了,但從長遠看,學生閱讀能力形成之后,對許多優秀作品能理解、欣賞并受教益,收獲難以估量。

猜你喜歡
閱讀課文范文習慣
充分重視獨立閱讀課文
上課好習慣
范文引路 習得方法
當你不喜歡,你就不習慣
你總要習慣一個人
好習慣
春色幾許(簡譜)
人們在圣誕節樂善好施
高中英語閱讀課文理解題的設計分析
自主閱讀課文教學設計及其效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