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課的有效性教學

2016-05-30 00:06曾恩玉
小說月刊·下半月 2016年7期
關鍵詞:鈍角內角三角形

曾恩玉

一、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夫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毙W生思想活躍、求知欲旺盛,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是問題意識的種子。然而,這顆種子能否萌芽,取決于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和條件。因此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尊重每一位學生,在教學中營造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問。在教學中“少一些不準,多一些允許”,學生答錯了允許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想好的允許想好了再答;允許提出一些奇思異想的問題??傊?,只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說、敢做,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就行。只有這樣,才為問題意識這顆種子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陽光、水分、適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觀察物體”時,課本上有一道習題“把文具盒放在桌面上,最多能看到幾個面?”很多學生發現最多看到三個面,我肯定了這個結論。正當準備做下一題時,有個學生大聲說最多能看到四個面,話音一落,引起了很多學生的一陣哄笑,那個同學一臉通紅,低下了頭。我感覺這位學生提出他的觀點,肯定有自己的理由,如果就這樣放過,不給他說明的機會,他下次還敢提出問題嗎,還敢發表自己的見解嗎?我就批評了嘲笑他的同學,我向同學們說:“他很勇敢,敢于提出與大家不同的意見,這很值得我們學習。他的想法很獨特,我們請他說說理由,好嗎?”這位同學露出了笑容,隨及演示,把文具盒豎放在了他的兩眼之間靠鼻子的地方,說這樣可以看到四個面。同學們也跟著做,也都發現是四個面,個個都一臉疑惑,盯著我看。

二、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提問興趣,讓學生想問

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心理學認為,內發的動機是很重要的,而內發性的動機的中心是興趣。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較好的創設條件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增強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欲望,他們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因此,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引人入勝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問題,用科學的、藝術的、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去積極思考、作答。如在教《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先讓學生做一個“猜一猜”的游戲,分別出示三個信封,A信封裝一個直角三角形,露出一個直角;B信封裝一個鈍角三角形,露出一個鈍角;C信封裝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各一個,這三個三角形有一銳角是相等的,并重疊在一起,且露出這三個重疊在一起的銳角。在學生猜想的基礎上,提出:“為什么三角形中只要有一個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只要有一個鈍角就是鈍角三角形;必須有三個銳角才是銳角三角形呢?一個三角形中有沒有可能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直角或鈍角呢?”從而很自然地引入新課。學生很想知道答案,這一下興趣盎然,學習非常主動。教師再提出:“看到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你最想知道什么?”學生馬上提出:“什么是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的內角和究竟是多少度?怎樣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能解答哪些問題?”等等。由于這些問題都是學生自已提出的,特別想知道答案,所以探索的欲望特別高。所以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目標的達成上,應集中于“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活動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引發學生質疑的興趣,以趣生疑,由疑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使之產生好奇,由好奇引發需要,由需要激發積極思考,進而不斷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而創設問題情境,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新知中設置懸念,讓學生在好奇中提出問題

當孩子生下不久就對什么都好奇,開始學會說話以后,說得最多的就是 “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為什么?”可見,問題意識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將所要學習的知識,創設于新奇的懸念式情境中,誘發學生產生揭開秘密的問題意識,使他們想問。例如: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我是用摸獎游戲導入的。我在口袋里放了6個紅球和2個黃球,并宣布游戲規則:摸到黃球,老師獎他一本練習本;摸到紅球,罰一本練習本給老師。話音剛落,同學們都爭著來摸。結果當然可知,同學們輸得很慘,大呼上當。這時同學們覺得很奇怪,自然就產生疑問:老師為什么贏的多,輸的少?這里面有什么奧秘嗎?從而進入到積極的探究學習之中。

(二)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讓學生在矛盾中發現問題

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的加法”中,教師出示小明計算的1/3+1/2=2/5,提問:為什么和反而小于加數?這樣計算有問題嗎?問題情境既新奇又有挑戰性,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思維沖突,繼而追問其原因。

(三)多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探研問題

學生動手操作既能引起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又能幫助學生形成獨特的體驗。學生會在動手中形成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教學“圓柱體的表面積”時,我先要求學生用硬紙板做一個底面半徑3厘米,高10厘米的“飲料罐”。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自然產生了問題:側面積不知道用什么形狀的紙來圍?這一問題解決后,又引發新的問題:圍側面積的長方形紙長究竟應該是多少呢?再如:教學《利息和利率》這一課時,可以利用活動課的時間帶學生到銀行去參觀,并以自己的壓歲錢為例,讓學生模擬儲蓄、取錢,觀察銀行周圍環境,特別要記錄的是銀行的利率,學生記的時候就開始產生問題了:利率是什么???為什么銀行的利率會不同???怎樣求利息?我的壓歲錢怎樣存最合算?…… 可見,生活中處處蘊含著數學,許多新鮮的事例可供我們教學使用。

三、拓展學生提問的空間,讓學生會問

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時,還要留給學生提問的時間和空間。傳統教學中,一般老師講到哪里,學生聽到哪里,沒有自己思維的時間和空間,沒有機會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給學生造就萌發問題的機會,產生問題的空間,去品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

猜你喜歡
鈍角內角三角形
三角與數列試題精選
合金鋼鋼軌組合式鈍角轍叉
三角形分割問題
在“拼”中解決問題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沒有三角形
多邊形內外角問題的巧解
分法不同結果不同
畫一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