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整合的探索

2016-05-30 22:48楊翠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3期
關鍵詞:課件物理信息技術

楊翠

【摘 要】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這給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契機。初中物理教學應該有效地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使物理教學能夠適應時代的要求。就初中物理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整合進行系統的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物理教學

物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為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的整合。這種做法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素質,而且能有效地改進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將教師從重復性的知識傳授中解脫出來,更多地投入到關注學生和引導學生的教學中,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整合應用不僅能促進思維的培養,而且能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要落實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物理素養,應重視物理能力的培養。如何有效地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整合成為學習中的一個難點。

一、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

(1)有利于學生理解物理的理論知識和實驗原理。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的嘴巴和粉筆”為主要教學模式,課堂容量有限,教學手段單調,一些物理概念、事物規律學生難以理解,但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則不同,它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有用資源,把抽象性的物理概念簡單化,使學生很容易掌握。例如,動滑輪原理是用杠桿模型來解釋的,學生對這個原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我們在教學中只要用課件把動滑輪的轉動過程通過停留、減速等手段加以分解,教學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又如發電機、電動機的原理也同樣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加以分解得到解決。置換反應、質量守恒定律等等,通過課件給予模擬,使原本空洞、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形象,從而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學生對宏觀的自然現象、物質運動比較容易理解,因為可以通過傳統的實驗或生活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然而對于分子的微觀世界,就不是那么容易認識了。傳統的辦法是教師啟發學生進行想象,運用各種比喻、類比等修辭手段幫助學生理解。然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是很強,不少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而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就能輕易展示肉眼看不見的微觀現象,順利解決這一難題。如“分子運動論”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課件演示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分子之間的間隔等,使微觀世界放大,變成直觀,從而順利地突破教學難點。

(2)便于設置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利用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整合,能使學生看到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閱讀教學內容,也可以從中聽取與課堂教學相關聯的聲音信息,觀看實驗過程以及原理。這種新的信息形式改變了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產生學習的興趣與樂趣,并能主動、及時地獲取信息,激發表達欲望,從而形成師生互動,不再是課堂教學的被動接受者。如在講解“機械能的相互轉化”這一章節時,讓學生通過觀看相關視頻使學生感受到氣勢磅礴的長江、黃河所產生的巨大的能量帶動水輪機轉動而發電的情景,產生求知的興趣,再結合課件進行講解,這樣即使是沒有見過大型水電站的學生也能認識到水電站的運轉過程。通過這樣的情境教學,不但讓學生形象地理解機械能相互轉化的水力發電原理,也讓學生很好感受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而傳統教學中教學方式手段比較單一,大多數課堂僅用粉筆、黑板靠教師嘴講,時間長了,學生聽起來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想象,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信息技術的運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輕松引領學生進入直觀,形象、甚至虛擬的場景,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學習興趣倍增,學習也由被動變為主動。

(3)創設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創新能力。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能夠整合文本、圖形圖像、音頻、動畫、視頻等多種資源,創設生動、直觀、形象的學習氛圍,使教學直觀化、模型化、動態化,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在初三物理“浮力的應用”教學中,教師設計編輯了一個短片:輪船在水上航行、潛水艇上浮下沉,氣球、飛艇在空中飄浮等浮力在現實生活中實際應用的場面,再配以解說和字幕,學生在被畫面吸引的同時,提出質疑:這些物體是怎樣實現上浮和下沉?讓學生討論,再適時出示本課學習目標,輕松引入新課,引導學生去探求新知,從而水到渠成。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會有更多的感受和啟發,有效地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了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教會學生利用學校、社會和網絡的資源來豐富課堂教學,使學生的知識面不再是只局限于學習課本上的內容,而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擴充知識量,在豐富的資源環境下學習,改變了過去的單一的接受式學習為接受與體驗、研究、發現相結合的學習,同時對獲取的知識進行內化,重新構建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利用信息技術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素質。在課堂教學中,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應滲透德育教育,物理學科也不例外。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課程理念的更新,傳統的說教模式已不適應物理學科的德育滲透。知識性、趣味性的德育滲透方式是信息技術具有的得天獨厚的優勢。信息技術資源豐富,來源方便,且生動、形象、感染力強,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部動機,于無形之中滲透德育教育。比如,在有關火箭的教學中,運用媒體技術展示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使學生在感嘆之余滋生愛國主義之情;通過媒體演示內能的利用自然地引入學生的環保意識。利用信息技術把這些與德育教育有關的事例整合在物理學科中是對學?,F行德育教育工作的一個有效補充,且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局限性

(1)無法代替師生間的人文活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有許多的優勢在前面已經進行論述,但課堂教學是人與人的活動過程,對學生的教育是多角度、多方面的。物理學科的教學活動應體現學生對科學問題的探索性、師生共同討論的合作性和學生思維的自主性。這個過程不只是傳授知識,更主要的是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培養,還有師生情感的交融、學生道德情操的陶冶等,這就不是單靠哪一種現代教育手段所能“包辦”的。在信息技術應用教學中同樣應注意留給學生積極參與的空間,同樣要求教師時刻保持與學生的交流,以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有效地對學生實施全面教育。

(2)無法實現物理實驗的親自參與性。物理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動手實驗是學生學習物理認識科學規律最有效途徑。雖然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完全可以替代甚至比現實中實驗更形象,但它畢竟是虛擬的過程,缺乏可信度,過多過濫地使用模擬實驗,使得它的可信度降低,學生長期接受他們所懷疑的信息,那么會使他們喪失質疑、創新的欲望和能力,重新回到機械接受記憶的老路上,與使用信息技術進行現代教學的初衷背道而馳,違背科學發展觀。新課程明確提出,教學目標包括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實驗是落實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最有效的方法?!皬膶嶒炛袑W習物理”,是物理實驗教學的立足點,重視每一位學生的親自參與性,在實驗方案設計實施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合作性和創新性是教師追求的目標。而這些,單純地依靠信息技術是根本無法實現的。

《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注重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而初中課程改革也鮮明地提出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及內容,要求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物理學科上的優勢。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與時俱進,積極掌握信息技術,為優化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而努力。

猜你喜歡
課件物理信息技術
只因是物理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處處留心皆物理
三腳插頭上的物理知識
用Lingo編寫Director課件屏幕自適應播放器
從“廣用”到“省用”——談音樂教學中課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質量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