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融合策略

2016-05-30 19:16劉建霞
雜文月刊(學術版) 2016年2期
關鍵詞:人文性工具性小學語文教學

劉建霞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語文似乎越來越得到重視,俗話說“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比欢鯓硬拍軐W好語文呢?筆者在聽評課過程中發現,不少語文課堂教學出現了“輕人文重工具”“輕工具重人文”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導致語文課程功能缺失,學生不會說話不會寫作,甚至道德品質也沒能得以提升。在語文教學中,只有合理地將人文性與工具性教學有機融合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兩性統一”的語文教學,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工具性;人文性;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只有深入鉆研課程標準,把握課程內涵,增進對教學活動的正確認識,增強教學行為的自覺性和合理性,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對于語文教學,近些年來,筆者在聽評課過程中發現,不少語文課堂教學出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脫節現象,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積極采取有效的方式,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功能,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深度融合,以此來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大的、更好的發展。

一、引發學生表達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融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表達能力。例如在學習《生命生命》這節課時候,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認識生命的含義,而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學生、不同的事物都是對生命含義的不同理解。春天窗外楊柳成蔭,生命就是楊柳的嫩綠枝芽;課堂上學生的笑顏如花,就是對生命的表達;黃鸝鳥的清脆鳴叫,就是對生命的歌唱。在學生反復品讀感悟的基礎上,然后讓學生寫出在他們眼中的生命,開闊學生的思維,將五彩的生活綻放進來,闡釋生命的意義,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借助身邊的事、物來表達生命的含義,這樣的教學也體現了“工具+人文”。如學生這樣闡釋生命:

學生1:生命是海里游動的小魚兒,生命是天空翱翔的飛鳥,生命是熱鬧街巷中的人群,生命是不毛之地里勇敢前行的駱駝,生命是在茫茫沙漠里翠綠的灌木叢,生命是夏天里漫天飛舞的楊絮,生命是我們追求夢想的旅途。

學生2:生命是我們在運動場上運動員的身影,生命是楊柳樹上知了的鳴叫,生命是馬路旁一棵棵白楊,生命是被人們踩踏后又直起身來的小草,生命是墻角不起眼的螞蟻,生命是我們臉上綻放的燦爛之花。

二、獨特解讀教材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融合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看到一篇文章的時候,首先要細細閱讀,將最吸引你的詞匯和字眼摘錄出來,而在教學中這些詞語和字眼往往是觸動學生心靈的地方,教師應根據自己的理解,借助參考資料,依據本班學情,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例如在學習古詩《泊船瓜洲》時,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將“綠”字作為文章的統領,而是指導學生將著手點放在充滿人文情懷的“還”字上。首先,教師要學生通讀古詩,大致理解詩意,然后在古詩中將“還”字找出來,理解這個詞在詩中的意義,揣摩探究,“明月何時照我還”的“還”就凸顯出來了。然后跟著“還”的線索,讓學生感受到離家近的語句(“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但卻離家已久(“春風又綠江南岸”),由“又綠”來理解“還”,來表明作者思家心切的情懷(“明月何時照我還”),在反復誦讀感悟中,作者北宋重臣王安石“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便躍然紙上。

三、靈活積累語段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融合

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自己國家的語言文字,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人在4-14歲是記憶最佳的階段,而這個階段正好處于小學階段,教師應該抓住小學生的這個特點,讓他們積累必要的字詞、語段和篇章,為以后的學習做準備,若沒有積累,學生就不會有進步。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記憶積累的積極性,并在教學中將工具性與人文性教學相結合,就需要教學者尋求更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例如這些方式就可以幫助學生記憶,還不偏離工具性與人文性教學本質——“誘導”:根據學生在學習中表達的需求,不斷誘導他們提取記憶;“編順口溜”:將學習知識編寫成容易記憶的順口溜,讓學生背誦;不論在何時何地,教師煞有介事裝著不清楚而希望學生接下去,引發學生記憶;“過電影”:將需要背誦的文章或者未規定背誦的文章在相似文章學習的時候,讓學生像放電影般的進行引用。日積月累,厚積薄發,既學習了語言的運用,又在不斷誦讀品位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深刻的人文內涵,受到了啟發感悟。

四、鼓勵學生仿寫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融合

一切創新首先都來自于模仿。在教學中,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仿寫,可以是句子、段落,也可以是一篇文章。這樣不但有助于學生總結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也能提升學生的閱讀思考、寫作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或“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或說明或議論……在創作練筆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融合。仿寫是根據文章的語言表達形式,參透蘊含的人文道理。例如在學習《伯牙絕弦》的時候,文中有段這樣的描述: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教師根據這段話指導學生進行仿寫,伯牙之志除了在高山、流水,還可以是其他景物,然后給學生播放輕柔的音樂,讓學生進行仿寫,學生依照本文進行個性表達,如:生1:伯牙鼓琴!志在炊煙,鐘子期曰:“善哉,裊裊兮若晨霧?!鄙?:伯牙鼓琴!志在楊柳,鐘子期曰:“善哉,搖搖兮若絲帶?!?/p>

總之,語文教育任重而道遠,而小學是母語教育的起始階段,更需要教師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將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融合。借助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語言文字,喚醒學生心中最美好的東西。在語文教學中,強化對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滲透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指引,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方智范.談談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與“工具性”[J].新語文學習·中學教學,2006(9).

[2]倪文錦.我看工具性與人文性[J].語文建設,2007(8).

猜你喜歡
人文性工具性小學語文教學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共生——核心素養下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培養
新課程對教師的新要求——兼談語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強化師生互動, 保持課堂活力
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的俄語專業實踐教學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由《星際穿越》看科幻電影的人文性
小學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譯林版英語教材的人文特點研究
從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讀《林黛玉進賈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