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夢龍:比壽寧人更壽寧人

2016-05-30 18:40
福建人 2016年12期
關鍵詞:壽寧馮夢龍知縣

馮夢龍并非壽寧人,但他與壽寧的關系卻非同尋常。他不僅出任過壽寧父母官,還為壽寧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梢哉f,壽寧是馮夢龍當官為民的“用武之地”,而馮夢龍則是壽寧這個山區小縣的最佳“名片”。

馮夢龍,蘇州人,明朝著名文學家、戲曲家;其代表作品《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任壽寧知縣5年,后在閩浙一帶追隨南明政權抗清,據傳于清順治三年,卒于壽寧平溪。

明崇禎七年六月,61歲的馮夢龍升任福建壽寧知縣。他一路奔波,八月十日方才到達壽寧。呈現在他眼前的,卻是這樣一副景象——

這時候的壽寧,嶺峻溪深,山高水冷,城關城墻崩塌,“四門”蕩然無存,殘破不堪;民智閉未開,溺女嬰,信巫不信醫;學校雖然設立,讀書人卻不多,自設縣以來,科第幾乎空白,典籍寥寥,連書商都很少來;加上荒旱連年,甚至有百姓因交不起賦稅,舉家逃亡。

那時,壽寧人還不知道,他們迎來的是福建地方史上首位文學家縣官,他們也不知道,壽寧即將被深深烙上馮夢龍的印記。

除虎患

馮夢龍剛邁進縣衙,茶水還沒有喝上一口,就有里正匆匆來報:“最近老虎為患,昨天西門外又咬傷多人,現傷亡累計已達100多人,請求知縣大人速速派人捕虎除害?!毖靡蹅円财咦彀松嗟貓蟾?,由于城門久廢,老虎經常夜晚進城咬死豬犬,全城人心惶惶。

第二天,馮夢龍即前往蟾溪橋頭踏勘城墻修復工程。下午4時,只見黃云朵朵,自西而東,良久忽成五色,最后變為滿天絢爛的紅霞。雖說人生已逾花甲,但馮夢龍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美麗的景象。這是一個好兆頭??!馮夢龍喜而賦詩:“出岫看徐升,紛綸散郁蒸。蓮花金朵朵,龍甲錦層層。似浪千重擁,成文五色凝。不須占太史,瑞氣識年登?!?/p>

隨后,他四處尋訪捕虎高人。聽說平溪有位姓周的木匠,善于制作誘捕老虎的木制陷阱,馮夢龍頂著炎炎烈日,下九嶺,走芹洋,過尤溪,來到平溪村,實地考察捕虎陷阱。

只見這個陷阱,就好像是一個隔成三間的小屋,內外都用堅固的木條打造成羊欄一樣,在其中設置機關,然后左右兩間各放一只羊引誘老虎,當老虎入屋后觸及機關,閘門就會落下將老虎困住。

馮夢龍覺得這個陷阱設計得十分合理,可是縣財政缺錢,根本拿不出錢來打造。除虎之事不能耽擱,馮夢龍二話不說,自己出資打造了數具陷阱,安置在老虎常去處,并安排村民守視,規定捕獲一只老虎獎賞三金。半年時間,村民就在山后、溪頭及平溪捉到3只老虎。

同時,馮夢龍多方籌資,對明嘉靖、萬歷以來被倭寇毀壞的城墻、城門、譙樓等予以重建,并置大鼓一面,安排專人負責夜間打更巡察。危害一方的虎患就這樣被消除了。

轉眼到了年終,短短不到5個月時間,馮夢龍修縣衙,修倉庫,儲糧谷,修復東壩,修監獄,標鋪立坊,復關隘??粗鴫蹖幍拿婷灿辛艘恍└纳?,他心里深感欣慰。

智斷兇案

一天午后,馮夢龍正在衙中整理《游閩吟稿》書稿,只見衙役急慌慌地闖進后衙報告,青竹嶺村人姜廷盛到衙門來告狀。

馮夢龍放下書稿來到大堂。只見姜廷盛滿臉忿怒,說他和弟弟到三望洋村收糧,劉世童不僅搶走他的糧食,還砍傷其弟。

馮夢龍忙升堂問案,勘驗刀傷,只見刀口傷的不輕。詢問與姜廷盛一起來的證人,證人也言之鑿鑿,說是劉世童搶糧傷人。馮夢龍命令衙役速將劉世童帶來問審。一會兒工夫,劉世童來到衙門,可他卻說是姜廷盛將自家弟弟砍傷,然后以此誣賴他。

光天化日之下,哥哥怎么會無緣無故砍傷弟弟,以誣賴他人呢?劉世童所說不合常理。但是觀察姜廷盛、劉世童二人,只見姜廷盛蓬頭垢面,滿臉兇光;而劉世童衣履如常,應對從容,完全不像傷人之徒。到底真相如何?馮夢龍一時無法決斷,只得先令衙役將姜廷盛、劉世童二人分別看管起來。

第二天,馮夢龍坐上小轎出門,說是去拜客,實際上卻是前往三望洋村查案。到了三望洋,問遍村中男女老幼,大家都說是姜廷盛自己砍傷弟弟。馮夢龍還打聽到一條線索:姜廷盛的親姨吳氏,因為所居不遠,當時曾在現場勸解。馮夢龍將其召來詢問,吳氏則說姜廷盛是誤傷弟弟。而現場目擊者、當時跑去報知吳氏的學童姜正傳,則與村人所說相同——是姜廷盛自己砍傷弟弟。

姜廷盛為什么要砍傷弟弟呢?馮夢龍進一步追査。

原來,姜廷盛與劉世童曾有過節,前些日子姜廷盛又以里役之事苛責劉世童,被劉世童告到縣里,他就懷恨在心。他弟弟是個瘸手的殘疾人,姜廷盛覺得弟弟只會吃不會干活,增加了他的負擔。因此,他帶著弟弟去和劉世童尋釁斗毆,想讓劉世童在混戰中打死弟弟。沒料到,劉世童對他的無理蠻橫處處避讓,使他預定計劃無法實施。惱羞成怒的姜廷盛失去理智,見肉案上有一把屠刀,拿起來便向弟弟擲去。弟弟被刺中額頭,頓時血流滿面。然后姜廷盛反誣劉世童砍傷了他的弟弟。

經過調查,案情終于大白。馮夢龍當堂重打姜廷盛三十大棍,并責令他將弟弟領回治療。如果其弟不死,可以考慮寬大處理,否則殺人償命!姜廷盛為求活命,唯唯諾諾地將弟弟領回家中細心調護醫治。

現在我們無法回溯到百年前的壽寧,但從《壽寧縣志》中,我們仍可以看到在那5年任期里,馮夢龍勵精圖治做實事,除暴安良戒陋俗。他胸懷大志來到壽寧,也確實在壽寧實現了他的理想和抱負。

福建當時57位縣令,沒一個在文學上比馮夢龍更有造詣;而馮夢龍不僅崇尚文教,為政也頗勤勉,政平訟理,政績在全省57個縣令中,名列前茅。

用文學家徐火勃的話來說,壽寧雖然是新設立的縣份,文獻不多,但借馮夢龍的如椽之筆一一題詠,則壽寧的山更高了,水更深了。壽寧不能為馮夢龍增加知名度,可壽寧卻因為有了他,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馮夢龍當了5年壽寧知縣。5年時光,在漫長的歷史中,或許只是一瞬,但因為這是屬于馮夢龍的5年,短暫即永恒。他的名字早已與壽寧融為一體,在壽寧形成了獨特的“夢龍文化”。

這本奇特的著作,冠以“志”名,又以第一個人稱“余”出現,并不斷發表言論。按志書的體例,這兩點都不符合規矩。然而正是它的“違規”,成就了其不同凡響的價值。

志中材料,除引用官方文書及參考舊志外,大部分是馮夢龍親身經歷或親自調查研究得到的,所作評述論斷,完全代表他的個人觀點。因此,《壽寧待志》是一家之言,是馮夢龍5年壽寧生活的實錄,而不是出于“智囊團”之手的官樣文章。

馮夢龍發現壽寧非常重男輕女,民間遺棄女嬰、溺死初生女嬰的現象十分普遍。為了徹底禁止這一陋習,他動筆寫下《禁溺女告示》,并命書吏抄寫了幾十份,蓋上大紅公章,派衙役們到全縣各村去張貼宣傳,并要求全縣嚴格執行《告示》規定。這是最早反對重男輕女的福建地方文告。此后,壽寧溺女之風漸息,拯救了無數女嬰的生命。

告示全文:“壽寧縣正堂馮,為嚴禁淹女以懲薄俗事:訪得壽民生女多不肯留養,即時淹死,或拋棄路途,不知是何緣故?是何心腸?一般十月懷胎,吃盡辛苦,不論男女,總是骨血,何忍淹棄?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從何而來?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從何而活?況且生男未必孝順,生女未必忤逆。若是有家的,收養此女,到八九歲過繼人家,也值銀數兩,不曾負你懷抱之恩。如今好善的百姓,畜生還怕殺害,況且活活一條性命?置之死地,你心何安?今后,各鄉、各堡但有生女不肯留養,欲行淹死或拋棄者,許兩鄰舉首,本縣拿男子重責三十,枷號一月,首人賞銀五錢。如容隱不報,他人舉發,兩鄰同罪?;蛴兴时夭荒芰?,該圖呈明,許托別家有奶者抱養,其抱養之家,本縣量給賞之錢,以旌其善,仍給照。養大之后,不許本生父母來認。每月朔望,鄉頭結狀并入‘本鄉并無淹女等語,事關風俗,毋視泛常,須至示者”。

時至今日,一部《壽寧待志》,一道《禁溺女告示》,仍影響著壽寧人?!吧綐颉毕?,馮夢龍當年為了預防蟾溪水患而修的東壩,至今還在發揮作用。在壽寧著名的風景區南山頂上,立有馮夢龍的塑像。壽寧人的吃穿住行都深深地烙上了“夢龍文化”的印記,喝的有夢龍春酒,住的有夢龍賓館,玩的有夢龍公園、夢龍湖。壽寧人提起馮夢龍,也總是自豪地說:“我們壽寧的馮夢龍?!?/p>

過去常見“馮夢龍在壽寧為官4年”的說法,而資料中也有“為官5年”之說,馮夢龍究竟在壽寧為官幾年?

為了還原歷史本來面貌,寧德市政協文史研究員、壽寧方志委原主任黃立云多方奔走,實地考證,糾正了“馮夢龍在壽寧為官4年”的說法:“明崇禎七年(1634年)六月,馮夢龍由丹徒訓導升任壽寧知縣;八月十一日,馮夢龍抵達壽寧履新;崇禎十一年(1638年),馮夢龍任滿歸里,一共在壽寧當了5年知縣。如果要說4年,也應該說是4周年?!?/p>

而馮夢龍留給壽寧最大的謎,卻仍未形成定論:他究竟是否真的死在壽寧平溪?又是葬在何處?

很多人知道馮夢龍在壽寧為官,但不知道他在古稀之年又回到壽寧。據黃立云介紹:“馮夢龍在72歲那年返閩抗清,卒于壽寧平溪,葬在蟠龍山?!?/p>

明崇禎十七年(1644)十月,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定鼎燕京,改元“順治”。隨后傳檄江南各省“剃發投順”,不服即加兵鎮壓。

故國淪亡,馮夢龍沒法眼睜睜看著山河破碎。剛過完春節,72歲的馮夢龍就告別家人親友,一路南行。他決心到浙江、福建一帶追隨南明政權抗清。

黃立云考證后還原歷史:“馮夢龍與王祁有著共同的反清志愿,在寺院相遇后一見如故,遂成忘年之交。在壽寧當過5年知縣的馮夢龍告訴王祁,壽寧地處閩浙邊界,險隘雄關易守難攻,于是兩人一同潛至壽寧待機舉事?!?/p>

史料記載,清順治三年(1646年),朱元璋的第十代孫——鄖西王朱常湖在壽寧平溪仙崖寺剃度為僧,在距仙崖寺約5公里的一個天然石洞——鬼足洞避難。

據黃立云推測,機緣巧合讓馮夢龍、王祁與朱常湖在壽寧平溪相逢了。共同的“反清”大業將三人的命運維系在一起,他們在平溪點燃了八閩“反清復明”的烈火,史稱“白頭變亂”。

黃立云的推測是有依據的。明史記載,順治四年(1647年)春,朱常湖命王祁率眾首攻壽寧縣城,隨后又相繼克復政和、建甌、崇安及浙江慶元諸府縣。盡管他們后來被清朝廷殘酷鎮壓,但也讓立足未穩的清朝廷十分震駭。

黃立云的家鄉正是壽寧平溪,在他小時候,村里“有見識”的老秀才曾提到,明末清初,有個“龍知縣”在平溪從事“反清”活動,用“天燈”為抗清人士報平安,平溪人敬重他,將他死后埋葬的山丘稱為“蟠龍山”。

這個“龍知縣”是何許人?黃立云查閱史書,發現從明崇禎到清順治年間的壽寧縣令,沒有一個姓“龍”的,而名字中帶“龍”字的,只有馮夢龍一人。于是,他大膽推測,“龍知縣”就是馮夢龍,他在古稀之年重返壽寧抗清,逝后安葬于平溪蟠龍山。

“研究馮夢龍的學者,絕大部分都認同馮夢龍晚年返閩抗清,死在福建,但具體死在哪里,無人知道。我是第一個提出他死在平溪的。蘇州的馮夢龍研究學者也認可這個結論,認為壽寧人民十分愛戴馮夢龍,馮夢龍為抗清而死,魂歸第二故鄉——壽寧,死得其所?!秉S立云如是說。

如果黃立云推斷是正確的,那么歷史的真相應該是這樣的:

清順治三年夏,此時馮夢龍已經73歲了。常年奔波,風餐露宿,他終于扛不住,一生的疲憊都涌上來,擊垮了這位老人。他的心還在燃燒,他拉著朱常湖的手,留下人生最后一個謀策:“首攻壽寧,次取政和,然后奪取建寧府為基地,最后恢復大明江山?!?/p>

為了不讓馮夢龍身后寂寞,抗清義士在平溪村頭尋了一方風水寶地,墓坐西朝東,面向故鄉蘇州。青山有幸埋忠骨,這座原本無名的小山包,因馮夢龍在此長眠,從此有了“蟠龍山”這個名字。

后來,清軍占領壽寧,強令百姓剃發易服,并且四處緝捕抗清人士。為了讓馮夢龍逃過清兵的挖墳凌辱,平溪百姓偷偷把他墓前的碑記除去,并將數十位抗清志士的遺體悄悄安葬在其附近,以混淆真偽。

誰知,當年這一保護馮夢龍之墓的無奈之舉,后來竟然在平溪相沿成俗——人們仰慕馮夢龍等抗清志士的耿耿丹心、浩浩正氣、錚錚鐵骨,紛紛將“蟠龍山”視為掩埋亡者的首選之地,這一方圣地,最后竟變成了亂墳崗。

猜你喜歡
壽寧馮夢龍知縣
東周列國志
作品賞析(1)
壽寧獲評“中國木拱廊橋文化之鄉”
“三言”與馮夢龍的“無訟”夢
華麗天成的壽寧石雕藝術
沒頭腦
青石碑
青石碑
聚焦壽寧 打造生態新茶鄉
瘋老爹打知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