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欠發達地區金融機構如何踐行社會責任

2016-05-30 00:40朱靈惠
經營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欠發達信貸金融機構

朱靈惠

摘 要:金融機構踐行社會責任就是要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和金融調控作用, 實現經濟、環境、社會三大目標有機統一和金融可持續發展。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欠發達地區金融機構如何在實現自身經營目標的同時,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貨幣政策,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重點領域,弱勢群體和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踐行金融機構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實現自身經濟效益和社會利益的雙贏,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金融機構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關鍵詞:金融機構 金融生態環境

一、欠發達地區金融機構踐行社會責任的現狀

1.部分金融機構對履行社會責任的認識還不夠。目前相當部分金融機構將履行社會責任僅僅局限于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捐贈和社會公益事業的支持, 對其深刻內涵缺乏了解,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尚未普遍滲透到銀行業經營實踐中。隨著金融機構體制改革,在利潤最大化和股東價值最大化目標的驅動下,部分金融機構逐漸退出欠發達地區金融市場,以農村信用合作社和農業銀行為主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在踐行社會責任時顯得力不從心。

2.金融服務仍顯乏力。一是農村地區金融服務不足。欠發達地區農業受自然條件制約, 投入大、周期長、風險大、受益低, 盡管每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把發展農業放在首位, 但金融支持三農發展仍然乏力, 出現了農村金融主體萎縮、競爭不充分、農村資金外流、服務資金短缺、服務品種單一等突出問題。二是中小企業貸款難仍需破解。商業銀行出于集約經營和防范風險等因素, 進一步上收信貸審批權限, 形成授權授信的信貸過度集中, 出現盲目“壘大戶”的信貸傾向, 對中小企業貸款和小筆貸款失去了興趣,其信貸管理體制還難以適應中小企業“短、頻、快、急”的融資需求。三是忽視了對弱勢群體的支持。隨著社會的改革和經濟的發展, 出現了下崗失業人員、貧困學生等弱勢群體, 這些群體更需要信貸支持, 國家也相應出臺了相關利息補貼政策。但有的金融機構認為弱勢群體的救助是政府的事, 銀行作為盈利性企業, 應當把錢投入效益較高、風險較低的行業, 從而忽視了自己的社會責任。

3.金融機構在宣傳和普及金融知識方面有一定的偏差。一是部分銀行業機構存在對金融產品的市場宣傳和推廣存在片面、夸大產品功能傾向, 個別機構對理財產品宣傳失真,只宣傳收益、不提示風險, 存在誘導金融消費問題, 甚至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致使公眾在參與相關金融活動時, 缺乏風險意識和信用意識。二是銀行自助設備覆蓋率低,管理維護不到位, 消費者認可度較低。三是部分機構強調對金融產品、金融工具的宣傳, 而忽視對企業、從業人員以及社會公眾的誠信教育, 由于多種原因, 導致逃廢金融債權、不尊重財產所有權等現象時有發生。

二、欠發達地區金融企業在踐行社會責任中面臨的問題

1.金融業踐行社會責任缺乏法律法規的保障。我國目前的金融立法中,尚無明確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因此,金融機構是否要承擔社會責任,沒有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約束,社會責任成為金融機構的附加義務,可有可無。欠發達地區金融機構對關系國計民生的福利事業支持不足。

2.金融對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貸款投入少,支持力度比較弱。近幾年來,中央從財政方面加大對三農的投入,但今天融機構對農村基礎設施貸款支持力度比較弱。主要原因:一時缺乏國家政策支持,在支農貸款的貼息、補貼、稅收減免等方面政府沒有具體的規定。而是在農村基礎設施如農村公路交通、農田水利、生態環境等方面,中央政府沒有安排一定數量的政策性貸款。

3.欠發達地區金融組織體系不完善,金融服務與農村資金需求多樣性矛盾制約著經濟發展。目前,欠發達地區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市場經濟的大力發展,資金需求日益多樣化。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調整經營策略,逐漸退出農村市場,在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成為支農的主力軍,造成欠發達地區金融網點設置不合理,金融電子化程度低,金融服務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

4.欠發達地區信貸取向與環境保護存在矛盾。從目前情況看, 欠發發達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在地方政府以為追求經濟效益和部分金融機構片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況下,部分金融機構違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高能耗、高污染以及破壞自然資源性行業發展, 導致一些產業發展過冷或過熱, 忽視了可能引發的社會風險。同時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是國家重點調控的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產的安全、效益蘊藏著較大的不確定性, 而且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5.區域金融生態環境不佳是制約貸款增長的“瓶徑”。 一是政府在推動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方面不到位。政府只要求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入,而對于銀行的不良資產清收去不積極,不良資產比例越高,潛在的金融風險越大,這直接影響著區域信貸資金的投放;二是金融司法環境影響銀行債權的收回,銀行“贏得了官司,賠了錢”的現象較為普遍。對破產案件的處理存在著隨意性和不公正性,地方保護主義使銀行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三、對策建議

1.完善金融法律法規,明確欠發達地區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在相關法律中應明確規定商業銀行要兼顧社會利益,履行一定的社會責任,金融機構要在地區利益、環境利益等社會利益中進社會責任?;鶎友胄泻豌y行監管機構,要通過政策引導和有效措施,推動金融機構積極、主動、自覺地履行一些社會責任。

2.完善對欠發達地區的金融宏觀調控。欠發達地區央行要進一步提高貨幣政策的傳導能力,加強窗口指導,督促金融機構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傂兄贫ㄖ笇б庖?,給予金融機構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某些硬性限制,將中小企業貸款、縣域經濟貸款、助學貸款、三農貸款、下崗職工小額貸款的發放給出硬性指標,由基層央行監督考核。

3.重新構建欠發達地區金融體系,支持當地經濟快速發展。一是科學合理地設置農村金融網點,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繼續發揮支農的主力軍作用;而是縣域金融機構要增強支持新農村建設,安排一定規模的信貸資金用于當地經濟發展,重點扶持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三是國家應盡快建立存款保險機構,履行相應的監管職責,保護小額存款的利益,防止出項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四是結合欠發達地區實際情況組建村鎮合作銀行或小額信貸公司,其定位主要是辦理小額貸款,服務于村鎮居民、農民工和個體工商戶。

4.加強金融對欠發達地區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銀行業金融機構應認真貫徹落實有關規定, 對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嚴格執行環評制度, 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境違法的企業和項目進行信貸控制'在選擇信貸投向時,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依據國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和環保部門通報情況, 嚴格貸款審批、發放和監督管理;對鼓勵類項目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給予信貸支持.通過信貸等金融工具支持客戶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引導和鼓勵客戶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并付出行動。

5.積極改善區域金融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金融良性循環。一是中國人民銀行要配合當地政府起草《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指導意見》,作為政府開展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指導性文件。當地政府建立組織機構,加強對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領導。而是金融機構要以科學發展觀的角度,正確處理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積極介入政府確定的項目建設,千方百計增加信貸投入,促進地方經濟的健康、協調發展。三是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堅決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等失信行為,增加失信人的違約成本,實行信貸制裁。全面提高全社會信用意識,努力營造良好的信用氛圍。

猜你喜歡
欠發達信貸金融機構
聚焦Z世代信貸成癮
金融機構共商共建“一帶一路”
我國金融機構股價和主要財務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資金結算中心:集團公司的金融機構
欠發達地區如何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別讓欠發達地區的新能源項目成擺設
欠發達地區如何推進農業現代化
綠色信貸對霧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解決小微金融機構的風控難題
欠發達地區經濟報道策略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