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個人理財投資的風險分析及其規避策略探究

2016-05-30 04:33孫逸敏
經營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風險規避理財產品金融市場

孫逸敏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個人理財投資成為人們管理資金的重要途徑,但受到多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個人投資理財過程中仍存在多種風險,基于此,本文重點探究規避風險的對策與途徑。

關鍵詞:理財投資 理財產品 金融市場 風險規避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市場經濟制度不斷完善,人們生活質量得了極大改善,收入也逐漸增多,如何妥善處理存款成為人們必須思考與解決的問題,但受到傳統思想、個人投資方式較少等因素的限制,人們大多將存款直接放入銀行,雖然能夠保障資金的安全性,但不利于促進經濟發展。針對這一情況,相關政府機構應加大對個人理財投資的重視程度,不斷豐富個人理財投資產品,引導個人理財投資機構科學發展,更好地幫助人們規劃好存款,充分發揮存款的作用,同時,也應合理宣傳個人理財投資,提升人們風險規避意識,進一步規范個人理財投資行為。

一、個人理財投資的發展情況

為幫助居民合理規避理財投資的風險,應首先探究其發展歷程與具體產品類型,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1.個人理財投資的發展歷程。我國個人理財投資業務起步于上個世紀末期,主要歷經起步、探索等7個階段:(1)1998年—2003年的起步時期,部分商業銀行開始為居民提供投資咨詢服務、外匯理財服務;(2)2004年的摸索時期,個人理財服務開始廣泛出現;(3)2005年的發展時期,相關監管機構制定理財業務的制度,投資理財逐步趨于規范;(4)2008年的停滯時期,金融危機導致理財業務發展緩慢;(5)2009年的恢復時期,經濟政策開始支持個人理財市場;(6)2010年—2013年的強大時期,理財產品開始步入規范時期,國內金融機構自主研發意識增強;(7)2014年—至今的繁榮時期,互聯網理財產品開始出現。從以上分析可知,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居民文化程度不斷提升,居民的理財知識也逐步豐富,對存款的處理方式開始增多,特別是在互聯網背景下,支付寶等網絡理財工具運用范圍越來越廣。

2.個人理財投資的產品與特征。新時期,個人理財投資產品越來越豐富,分為存款、股票、基金等,每種理財投資的產品特點、收益、風險都有所不同:(1)儲蓄,該理財投資辦理手續方便、安全性高、形式多種,收益低且接近0風險;(2)黃金,主要的投資產品有實物黃金、紙黃金、倫敦金、黃金白銀等;整個投資過程操作簡單,資金結算的時間較短,但金價的波動較大,收益較高且風險較高;(3)保險,具備融資性、強制性、確定性、長期性等多種特點,但資金不容易變現,收益較低且風險較低;(4)基金,具備風險分散、組合投資、專家管理、資金保管與經營相分離、資金的流動性強等特點,收益較高且風險較高;(5)國債,該投資方式收益較高、流通性較強、買賣較為方便,收益低且接近0風險;(6)債券,具備專家經營、流通性較強的特點,收益較高且風險較高;(7)外匯,具備T+O交易、杠桿靈活、交易速度快、成交數額大、能夠控制風險等特征,收益高且風險高;(8)股票,其交易靈活方便、能夠轉讓、短期獲利,但易受市場變化的影響,收益高且風險高;(9)P2P(人人貸),其交易過程透明、速度快、可有效節約成本,收益較高且風險較高。

二、新時期個人理財須面臨的風險

受到個人理財投資機構管理不完善、居民資金意識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居民在進行個人理財的過程中,仍需面對大量風險,進而影響到資金的安全性,為保護居民資金,應結合其理財過程中面臨的風險類型,具體分為以下幾方面:

1.個人理財行為的盲目性。從分散性的角度而言,理財風險可分為系統、非系統兩種類型,理財產品的具體收益與政府短期政策、市場供求變化等因素,根據其收益可明確風險類型。安全系數較高的銀行也存在系統風險,即利率風險,銀行利率受到市場變化的影響,具備不確定性的特點,其會根據商品價格、供求關系的變化而變化,進而損害到個人投資收益。居民在理財的過程中,易聽從他人意見,缺乏基本的理財知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理財投資的風險幾率。

2.個人理財投資資金過分集中。居民通常只會選擇某一種個人理財投資產品,使得投資資金過分集中在一個“籃子”中,一旦該理財產品的公司出現財務問題或者運營問題時,居民購買的產品價格將會大大下降,損害到居民個人理財的收益。這種風險的出現也是由于居民缺乏系統的理財知識和資金管理意識。

3.個人理財法律法規有待完善。個人理財投資服務在我國的發展歷程較短,雖然近幾年政府機構加大對個人理財投資的管理力度,但仍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居民在選擇個人理財產品時,過分相信理財機構所說的“高收益”,而忽略了“詐騙”風險,如當前存在的網絡理財釣魚網站等。但對于懲治、監督這種行為的制度仍未系統推出,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理財風險。

4.商業銀行帶來的理財風險。商業銀行存在本身的流動性風險,一旦出現流動性風險,銀行將無法及時為客戶提供資金。出現這一風險的原因主要有銀行盲目貸款,部分貸款人缺乏償還能力,只能夠用不動資產抵用,而此種做法將會減少銀行本身的流動資金,導致銀行不能為儲戶提供足夠資金,使得儲戶的利益受損。

三、規避個人理財投資風險的途徑與策略

規避個人理財投資風險,居民、理財投資機構、政府部門應共同努力,加大對理財的重視程度,在保障居民基本利益的前提下,提升資金的安全性,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措施:

1.調整理財投資心態,重視規避投資風險。居民在選擇個人理財投資機構、產品時,必須調整好投資心態,其次,結合市場變化,科學預測理財產品的風險,盡可能避免投資風險。

2.選擇分擔風險方式,提升資金安全程度。將雞蛋放在三個不同的籃子里,合理分擔理財風險,在實際選擇過程中,居民可根據不同組合投資方式,計算其方差,與期望回報相比較,確定產品風險系數,但該種方式無法分擔系統風險。當前,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人們接收理財信息的速度不斷加快,部分急于求成、貪圖便宜的理財者,聽信“低風險、高收益”的謊言,將資金全部投入,進而給自身帶來極大理財風險。為合理規避此現象,首先,對于網絡理財產品,應多方面進行考察,定期更換網絡理財賬號的密碼、賬號,如網銀、支付寶密碼;其次,應定期檢查電腦、手機的病毒,確保設備本身的安全性;最后,控制網絡理財的額度,最好小于10萬元,提升整體風險預防意識。

3.加強理財投資監督,完善投資法律法規。加強理財投資監督,相關政府機構應不斷完善理財投資的法律法規,充分發揮制度本身的作用,確保理財行為的規范性。對于市場中存在的“詐騙”理財,必須予以打擊,為居民創建良好投資環境。

4.開啟保護投資功能,規避銀行理財風險。居民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可通過銀行的授權,向相關注冊會計師咨詢財務包括,開啟資金保護功能,最大程度上保護自身理財收益。同時,居民應明辨理財投資產品,識破投資收益陷阱,提升自身風險防范意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個人理財投資是居民處理個人存款的重要途徑,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居民對于個人理財投資的需求越來越大,但就當前實際情況而言,其在選擇個人理財投資機構與產品時,仍存在盲目性、從眾性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投資風險系數,為科學規避個人理財投資風險,需要居民、政府部門、理財投資機構共同努力,加強理財投資的監督,幫助居民防范投資過程的風險;投資機構必須結合居民需求,豐富理財投資產品,并重視內部控制,為居民營造良好投資理財環境。

參考文獻:

[1]李建強,王慕星.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與潛在風險研究--以吉林省白城市為例[J].吉林金融研究,2015,40(11):62-65.

[2]于蘇日娜,周子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資產配置模型及推薦理財策略[J].現代商業,2015,33(27):91-91,92.

猜你喜歡
風險規避理財產品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寒意蔓延【精讀】
假如金融市場崩潰,會發生什么? 精讀
風險和公平偏好下二級供應鏈協調機制研究
安順煤礦煤炭銷售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
Copula模型選擇及在金融市場的應用
讓金融市場發力
非保本理財產品
保本理財產品
非保本理財產品保本理財產品
非保本理財產品保本理財產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