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首重習慣養成

2016-05-30 00:34韋貴霞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16年10期
關鍵詞:高中語文習慣學科

韋貴霞

古人常說“教學相長”,本意是教和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互促互進,共同發展??梢?,“教學”一詞主要包含了兩個層面,一是教,二是學。如果單純從教師角度來理解,應該是“教師怎么教”以及“教師教學生怎么學”這兩層含義,這樣說對于教師的“教學行為”而言更有意義,對于語文教師而言尤其如此。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在于,教師很難靠短暫的時間或者模式化的教學取得快速而顯著的教學成效,即使是面對相對固化的語文考試都難以做到,且不說需要長期積累沉淀、潛移默化提升的語文素養了。

現在,不少高中語文教師談起“怎么教”,也就是怎么教學課堂教學設計、開展課堂教學時頭頭是道,很有章法與心得,但是對于“教學生怎么學”難有理性的認識。他們認為,這與我有什么關系?這不應該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嗎?這不應該是小學或者初中語文教師的事情嗎?這不應該是孩子家長的事情嗎?這不應該是班主任的事情嗎?有的語文教師雖然也意識到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采取正確的方法去學習語文,但是這種意識和主動性并不強烈,不少教師甚至認為,語文學習更多靠個人天賦和自己努力,談方法談技巧并沒有什么實實在在的成效,特別是夾在數理化和英語學科的作業攻勢中,不少語文教師“望洋興嘆”,也只能隨大流地采取放任式“教學”來,美其名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可以說,有很多語文教師備課非常詳細認真、課堂教學非常精彩到位,但是教學成績有時還不如一些教學管理相對嚴格的語文教師,這也就成了語文教學多年的一大怪象:語文教學成績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管出來的。很多語文教師深為無奈,卻又無法可想。要么加入到與數理化英教師爭搶教學時間、比拼作業量的紛爭中去,要么保持隨性淡看學生“義無反顧”地擠壓語文學習時間。最終結果是,不少學生對語文學科漸漸失去興趣,或者成績屢屢得不到提升,教師對教學成績也只能是“聽天命”“望天收”。

其實,“教學生怎么學”不應該片面理解為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和技巧,而更應該幫助學生養成如何學習語文、走近語文的良好習慣。巴金曾說:“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洛克也曾說“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生作用了”,習慣養成不分年長年少,都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手段。如果在初中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那么在高中更需及早養成,否則成績滑坡將更為明顯。不少家長經常在辦公室里與我們進行交流,說到孩子的語文成績,大多是初中時很不錯,每次都考得很好,到了高中不知道怎么就突然不行了,有時都不能及格。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很郁悶,卻又不知如何作答。其實,相對于初中語文,高中語文無論是教學還是考試都不是一個層次,如果說初中還可以通過死記硬背的學習習慣來拿高分,那么到高中死記硬背只能拿一些基礎分了。所以說,就語文學科而言,高中階段好的習慣養成尤為重要。前文說過,語文學科的特性在于,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基礎知識外,那些高層次的閱讀、理解、探究、寫作等知識,很難通過短暫的、突擊式的訓練來進行培養提升,必須采取“水磨”功夫來積淀養成。那么對于高中語文教師而言,更應該抓住短暫的教學時間,結合語文學科學習的特殊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過去,談到語文學習習慣,不少教師或者學生都會異口同聲地認為是積累。這一點從語文素養需要長期積淀這一特性是相關的,從廣義上來說也是正確的,但深入去觀察和思考,就發現此“積累”非彼“積累”,而是異化成一種變相的“作業”和負擔了。不少語文教師打著“積累”的旗號,增加學生的課外作業量,比如要求學生每周看幾本名著或者作文選,要求每天摘抄多少段精美的文字,要求學生寫多少篇讀后感,要求學生寫日記、周記以及自命題作文,要求學生買多少參考書、輔導資料、多做幾份試卷,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筆者也曾經做過,周圍的同事也大都有過相關的實踐,只是程度不一罷了。但就筆者和同事交流得出的結果來看,是非常不成功的一種做法,這種方法看似引導學生主動去積累,去多讀多寫多看,但實質上變成學生的課外作業“負擔”,最終變成了一種“糊任務”的作業游戲,大部分到最后都很難堅持下去,甚至有不少學生從此對語文深惡痛絕。

應該說,積累是一個總的要求,就語文學習的習慣養成而言,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去閱讀、思考、創作、表達才是更為具體或者說有效的學習習慣。閱讀,不是隨隨便便、沒有目標地讀,而是精心選擇、有的放矢地讀,當然,這里并不否定學生主動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而是指語文教學行為的“閱讀”應該是一種主題式或者專題式的引導性閱讀。這一點無論是人教版還是蘇教版教材都根據學習階段設置了不同的主題,圍繞這些主題或者板塊進行拓展閱讀,既能勾連課堂教學,也能引導學生強化對某一主題的集中認知,使得積累更聚焦也更有廣度。思考,也就是體悟,這是隨閱讀而來的習慣,也是提升閱讀層次至關重要的環節?!皩W而不思則罔”,如何引導學生高效深入地思考,是體現語文教師習慣養成的功力所在。最好的做法就是,教師推薦引導學生閱讀的文章自己先讀一遍,從而設置出一些可供學生探究、思考的問題,引發學生的閱讀欲、思考欲、求知欲。創作,也就是引導學生把體悟訴諸筆端??梢圆扇《喾N形式,但是盡可能不要采取摘抄、仿寫等初級形式,可以采取小練筆、辯論賽、續作等靈活形式,引發學生“逞我文采”。表達,也就是互動交流,最終對閱讀的體悟以及相應的創作,應該鼓勵學生大膽交流表達出來,可以是口頭表達也可以是書面欣賞,其目的就是激發學生互相欣賞、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在此基礎上共同提高。

構建“閱讀——思考——創作——表達”這樣一個完整的學習積累模式,也就在教學行為中幫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比如,筆者在“月是故鄉明”這一專題教學中,就整理精選了十篇優秀的“故鄉”類主題文章,包含詩歌、小說、散文、隨筆等不同文體,并設置了“你最喜歡哪一篇?請說明理由”的“共性”思考問題,也針對每一篇文章設置了個性化的探究問題,學生在閱讀中帶著問題思考,讀起來就非常認真,而不是漫不經心。接著我要求學生分組研討自己最喜歡的一篇文章,并每組舉薦一位說得最深刻的同學在全班當眾表達,然后由我點評。最后,要求針對自己最喜歡的那篇文章,寫一個同題小練筆,不超過300字。除了主動當眾閱讀外,將所有練筆都放在一起全班傳閱,并擇選其中優秀的在校報和學校網站刊登,最大限度激發學生閱讀、思考、創作和表達的興趣。隨著一個個專題的學習積累,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在慢慢而穩定的提高,而且隨著習慣養成,我們會發現,我們的教學也將越來越輕松,學生的語文素養明顯提升,這也正是語文教學習慣養成的價值所在、目標所在。

[作者通聯:江蘇連云港市東海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高中語文習慣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上課好習慣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當你不喜歡,你就不習慣
你總要習慣一個人
好習慣
“超學科”來啦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