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與推動研究

2016-05-30 05:44丁小青
經營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職業指導畢業生職業

丁小青

摘 要:隨著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壓力持續上升。本文在分析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形勢與壓力的基礎上,從當今大學生職業指導的現狀以及如何進一步推進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等方面展開討論。

關鍵詞:社會崗位 創業教育

一、 當前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形勢與壓力

1.經濟下行的壓力。

1.1企業經營成本負擔加重。原材料成本及勞動力價格均呈上漲趨勢。 各地制造業低迷,房地產業下滑,消費品行業供大于求。由此對就業產生的消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1.2出口減速趨勢明顯。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中國的出口貿易。有數據顯示,在中國外貿依存度較高的情況下,中國外貿出口每下浮1 個百分點,將可能影響到中國18萬~20萬人失業。

2.就業學生與社會崗位需求的差距。伴隨著近年來精英化教育成為大眾化教育,高校畢業生數量極速增加,與社會有效需求短期內增幅有限形成反差,勞動力供大于求,就業難免不遇到寒流。

3.現代科技發展與社會管理進步形成的壓力?,F代科技發展與社會管理進步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加快了社會發展進程。而當代部分畢業生綜合素質不高,就業能力不足,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等等,都導致大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適應能力不足,與職業要求存在巨大差距。

4.畢業生就業心態存在誤區。一是挑單位。大學畢業生寧愿選擇一個環境穩定、待遇優渥、社會地位高的職業。二是重薪酬。在大學生中流行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觀念。三是選地域。很多大學畢業生向往大都市,這導致最需要大學生的西部農村、蘇北計劃等基層單位無人問津,而發達地區的大學生求職者則人滿為患。很多大學生存在“眼高手低”和“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大學生將自己局限在單位、薪金、地域等一些無形的框框中,導致就業難。

二、 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職業指導有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和就業意識。通過讓學生了解當下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供求狀況,進一步理解社會需求的變化,讓自己的就業預期適應國家發展的實際。其次,職業指導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就業的方法和手段。通過學校系統的指導和訓練,學生學會協調好個人意愿與社會發展需要的關系,從而有利于自我價值的實現。第三,職業指導有助于重塑學校公眾形象。學校的各種職業指導措施,有利于提高畢業生質量和就業率,緊跟社會發展步伐。第四,職業指導有助于促進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高校針對大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能夠有效的提高大學生理解理論知識以外的能力,緊密聯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培養集理論知識、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于一身的綜合性人才,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現代科技發展和人才自身發展的需要。

三、推進高校職業指導工作方法與途徑的建議

在對高校職業指導工作開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分析基礎上,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進行分析辨別,結合先進職業指導理念,總結出以下幾點推進高校職業指導工作開展的具體建議:

1.形成規范的職業指導課程體系。課堂教育是高校開展職業指導是實施全程職業指導的一個重要載體,也是職業指導邁出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一步。

1.1建立以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和創業指導為核心內容的課程體系。一般來說,大學一年級應著重學習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二年級應著重職業心理素質和基本職業能力的培養,三年級應著重職業定向指導和政策法規的培訓,四年級應著重職業指導與就業服務。四個階段旨在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全過程的職業指導,幫助全體學生確定未來職業發展方向。

1.2加強高校職業指導教師專業化隊伍建設。高校要成立專門的職業指導課教研室,對從事職業指導教學的老師,要求具備持有職業指導師或創業指導師資格證書,保證師資隊伍的專業化。

1.3加強職業指導的實踐性和實效性。課程指導過程中,高校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通過開展企業宣講會、職業模擬面試、團體輔導、邀請專家講座、職業成功人士座談等創設的情境和多種多樣的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的參與過程和情感體驗,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學上,鼓勵學生考取與專業相關的崗位職業資格證書,并把崗前職業能力培訓與日常的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有利于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教學鏈。

2.加大創業教育指導與宣傳?!按蟊妱摌I,萬眾創新”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引擎。鼓勵引導大學生由被動就業轉為自主創業,是緩解我國社會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狀況的一條重要途徑。高校應做好國家各項有關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的宣傳和引導,積極引導畢業生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發揮其在就業中的倍增效應。

3.實施公共性的職業咨詢服務。很多畢業生在就業抉擇時面臨各種困惑與不知所措,亟待更加細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業指導工作。要加強大學生就業觀念的教育,引導學生采取“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擇業策略,從現實出發擺正自己的擇業之路,坦然地面對當今的就業形勢。高校應根據畢業生自身的心理特點開展心理素質測評、咨詢與就業指導工作,有助于他們了解個人當前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為人職匹配提供指導性信息。

4.拓展職業指導內容、途徑和方法?!盎ヂ摼W+”時代下,各高校應通過各種自媒體平臺,推送職業指導、求職者介紹及就業信息,在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架起一種信息橋梁,實現職業指導“信息化”。

4.1高校應建立自己的就業信息網、微信公眾平臺及手機客戶端APP,收集就業信息,拓寬就業渠道,及時利用微信、短信、QQ等發送就業最新動向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最新需求信息。

4.2印發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手冊、辦事流程、辦事時間安排等。依托各高校自己的校內媒介,如校報、???,發布就業信息及就業政策、法律法規等內容。

4.3制作就業信息動態變動情況表,發布簽約統計情況,介紹就業經驗和成功事例,讓師生及時了解就業形勢。

4.4舉辦就業信息及經驗交流會,讓更多的學生自主實現信息互動。

4.5學校引進權威的測評系統,對一年級新生運用專業測評工具針對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人格、職業能力分析,可以避免職業發展的盲目,在職業準備的過程中對畢業生起到導向作用。此外結合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和生涯規劃比賽,幫助學生進行職業準備??傊?,形式、途徑多樣的職業指導,增強職業指導的實踐性和有效性,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

5.加強校企合作,做好畢業生職業指導跟蹤服務。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一個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因此高校要積極與社會各界力量聯系,有針對性地邀請專業人士來校舉辦就業形勢分析或講解報告,邀請知名企業老總或人事部門領導來講解企業的人才觀、發展觀,邀請優秀校友返校,分享他的就業經歷經驗。高校還應主動走出校門, 主動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對已就業的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將社會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和對學校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的建議及時反饋學校。要積極開辟產、學、研結合的新路子,在發揮自身科技、信息與人才優勢為廣大企業開展多元化服務的同時,努力開辟穩定的畢業生見習基地、就業基地和創業基地,進行校企合作辦學等方式,與企業建立起廣泛而持久的互惠雙贏的合作關系。

四、 結語

高校的職業指導目前處于起步階段,距離科學、完善的教學模式尚存在很大的距離。在高校職業指導具體工作中,要以學生為本,以就業為導向,實施全方位的職業指導系統工程,全面指導學生的就業,努力推動職業指導工作的專業化、系統化、規范化建設,從而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參考文獻:

[1]李秋花.試論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與推動.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0,1.

[2]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創新職業指導——新實踐[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9.

[3]曾雅麗、謝珊.大學生全程化職業指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職業指導畢業生職業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傷心的畢業生
你根本不知道,這屆畢業生有多難
一個沒什么才能的北大畢業生
職業寫作
試論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職業指導
我愛的職業
最“叛逆”的畢業生
淺談高校職業指導工作
“職業打假人”迎來春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