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學校對音樂欣賞教學中實施“三美”教法的探討

2016-05-30 10:12任莎莎
經營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三美音樂欣賞職業學校

任莎莎

摘 要:音樂欣賞素質的培養,對于提高職校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具有極大的作用。在音樂欣賞教法中,以培養個性化的音樂素養為目標,以開放型的課程體系為切入點,以鼓勵性的評價方式為杠桿,以集體的合作性學習為動力,構建“自主、合作、創造”的音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音樂欣賞課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職業學校 音樂欣賞

傳統的音樂欣賞課中,盡管先讓學生聆聽音樂,教師還是拿準備好的結論和答案灌輸給學生,教師在人格上凌駕于學生之上,學生不敢質疑,缺乏批判精神。即使學生對音樂有雋逸奔突的才情和飛揚靈動的思維,也迫于教師的抑制而不能得以張揚和生發。藝術不能容忍說教,審美不能依靠灌輸。音樂欣賞學習與教學,是滿足和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師生之間建立在“我——你”的欣賞對話關系中,才能喚起學生對音樂的激情,走進音樂世界。音樂欣賞素質的培養,對于提高職校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本人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以培養個性化的音樂素養為目標,以開放型的課程體系為切入點,以鼓勵性的評價方式為杠桿,以集體的合作性學習為動力,構建“自主、合作、創造”的音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音樂欣賞課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一、營造環境美

音樂雖是一門聽覺、時間的藝術,但有一個的優美的環境去烘托,就更能激起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營造環境美是指在音樂欣賞教學前,根據音樂的主旨理念,適當地布置聽眾的視覺環境,造成一種美的背景,從而引發沒的聯想和愉悅的情感。譬如,筆者在給學生欣賞一部較長的交響樂前,花了一番心思,精心布置了教室的環境;用合唱隊用的階梯搭成弧形座位,在座位的后面放置舞蹈隊用過的道具——柳樹;座位的左前方是一張用絹花裝點的課桌,充當主持臺;座位的右前方是多媒體設備。這樣一來,一個普通的教室經過裝點,儼然就是一個節目的直播室。在這個直播室里,教師成了節目的主持人,而學生成了節目中的演員。

音樂教師要精心設置話題,吸引學生產生對話交流的愿望。如果教師設計的話題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內在需要,學生才能體驗到音樂欣賞學習中的樂趣,從而激發和提升雙方的對話興趣,產生對知識的欲求和渴望。首先,欣賞話題要貼近學生的經驗世界,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其次,話題要適應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能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使學生產生對話興趣和探究熱情。第三、話題的設置應具有開放行,要有爭議,給學生的創造性留有發揮和拓展的空間。

二、挖掘內涵美

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陶冶高尚情操方面有著巨大的滲透力與內化力。如果說德育是一種行為教育,采取有約束力的社會規范去施教,那么美育則是一種情感教育,是在“自由狀態”下引導學生進入審美情景,獲得精神愉悅與審美體驗,其本質在于“以美引真”、“以美導善”、 “以美化情”。

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我們主要通過藝術形象去感染學生心靈,啟迪心智,從而美化內心世界培養高尚的心理品質。

對于學生來說,欣賞的音樂作品如果“合乎口味”的,他們就積極配合,對于不感興趣的,則用不同的方式消極對抗。話題如果吸引學生,他們就會敞開心扉,全身心地投入。因此,師生之間共有“話題”確立得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學生的積極性能否被調到起來,進而影響對話能否廣泛而深入地持續和發展。

在音樂課教學中,應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建構師生合作學習、生生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改變固定的組織形式,創造“合作學習”的課堂氣氛。教師應充分開發課堂中集體的交往、信息網絡、群體心理氣氛等集體潛能,使學生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合作的成功,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關心、學會競爭,促進學生個性社會化。

三、體驗意境美

在音樂課堂中,教師首先應創設一種民主、自主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多說、多做,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創造性思維,形成創造性的個性品質??赏ㄟ^欣賞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再者,教師還應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其中。當學生通過聽覺、視覺及想象、聯想,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再讓他們動手、動口、動腳,多種感官多方位地參與到樂曲的感知與體驗中來,改變傳統的做法,構建“自主、合作、創造”的音樂教學模式,可使學生會欣賞、愛欣賞、樂欣賞,既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音樂素質的培養,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

音樂欣賞不是為了消除差異、排除差異,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珍視差異。觀點的不同正說明問題的復雜性,說明有對話的必要性與可能。如學生在欣賞《二泉映月》時,盡管各自的體會有所差異,但都感到了音樂的凄涼與悲傷。而欣賞《流水》時,學生的感受差別很大,有人感到痛苦,有人感到喜悅,有人說音樂雅典而明快,有人說音樂沉悶而憂郁。當然,欣賞中暢所欲言的過程是對話的必經之路,然而“不顧及所有參與者的差異的意義和影響而一味接受差異,只能產生人與人之間更深的隔閡,讓大家陷入各自的差異之中”。如果都是一家之言,各說自話,那也不能構成對話,對話便成了只注重個人生活閱歷呵感受的交流。對話要想深入,就要在了解差異的同時,還要了解差異的深層原因,從而尋找策略消除差異,達成共識。當然共識之中個體仍然具有自己的內在判斷。

1.把“情感共鳴”放在各個環節的首位。共鳴是音樂審美體驗中的一種心理現象,音樂欣賞情感體驗的核心就是“情感共鳴”。欣賞者的情感達到了共鳴就等于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似乎融為一體。

2.從技藝學習走向人格建構。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把培養學生的樂觀情緒及審美情操放在第一位,掌握音樂基礎知識與技能放在第二位。在教學中不僅將認知目標定的詳細,同時,情感目標也要生動、可行。

此外,音樂具有彌散性與模糊性的特點,在許多學科的教法過程中作音響背景設置可起“潤物細無聲”的熏陶作用。以審美教育為主旨的基礎音樂教育,之所以倡導“綜合”的理念,根本的要義在于“綜合”有益于改變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諧發展。

綜上所述,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實施“三美”教法,不僅能提高職校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音樂欣賞教法是學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師肩負著使學生的美育得到發展的神圣使命。作為音樂教師,應該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積極探索,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多在學生的心田里播下美的種子,使學生成為善于想象,勇于創新的開拓型人才。

猜你喜歡
三美音樂欣賞職業學校
中國飲食文化中的“三美”
從“三美”理論看杜甫隴右詩的翻譯
許淵沖的“三美”理論視角下《上邪》三個英譯本的比較研究
陶冶情操,培養審美
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興趣的方法
關于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改革及教學方法探討
讓管理更有效
職業學校課堂教學管理中的疏與堵
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與功能探討
淺談高考記敘文的“三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